预告片里的营销密码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做的电影预告片是《倔强的萝卜》。之前,我有电影表演经历,也有广告制作经历,音乐经历也有,算是“杂家”吧。我觉得,预告片制作人最好是一个“杂家”,他除了技术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和生活阅历,因为他要了解每个观众的思想,才能做出照顾到观众的预告片。
  小成本电影《倔强的萝卜》给了我一个转到做预告片的机会。导演田盟跟我是朋友,我就瞎玩,把电影的元素改变了,导演对剪完的预告片非常喜欢,但一些业内人士觉得不对,因为那是一部描写小人物的喜剧电影,结果我弄得预告片像科幻片,人家说你怎么能把电影改变了呢?结果被毙掉了,观众没看到,等于失败了。那就再找机会呗,后来就是《三枪拍案惊奇》了。
  《三枪拍案惊奇》的导演张艺谋懂市场,懂预告片应该怎么弄,所以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具体到预告片的创作理念以及思路,张艺谋说,你是做广告出身的,也做过几年电影,把你的广告经验和二十几年的社会阅历扔到电影里头去,就是帮助电影做宣传。“电影预告片就是电影的广告”,他一下就把我点明白了。我就开始干呗,光剪接就干了一个礼拜。
  那会儿他在忙建国60周年晚会,忙完了回来看了我剪的预告片,大概沉思了10秒钟说:呦!有点意思。然后他说再剪一个别的风格的版本吧。又过了一个礼拜,他看了说这个也好。毕竟《三枪拍案惊奇》是大片,有影响力,也就顺便把我给影响出来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跟张艺谋长期接触了,我遇到电影方面的问题跟他请教,一起吃啊喝啊聊啊,他告诉我很多电影圈的经验,怎么在电影圈生存。所以,从2008年底做预告片到现在,我还算走得顺利。
  “十三钗”的那些事儿
  去年我做了《金陵十三钗》预告片,花了半年多时间,当时做了15个版本,有北美版、欧洲版、亚洲版,一共三套大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北美版,但导演说不适合中国观众的口味,然后来来回回地改了15稿。最后做出的北美版、亚洲版、欧洲版,创意和风格都不一样,就是针对不同的观众嘛。像老外啊,他们喜欢的是没见过的故事,没见过的人文文化。
  针对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预告片肯定不同。国内观众有强烈的民族荣辱感,所以日本兵糟蹋女学生那段能把所有人看得牙根儿痒痒,我在国内版预告片里加入这些元素,还有战场上的硝烟、枪战、爆破。其实中国人喜欢的,不光是故事和文化,还喜欢凑热闹。这是因为咱们的发展毕竟比西方晚。那我们针对中国市场,除了少部分的文艺色彩,主要是有一些战争特效,包括一些残忍的东西,因为有民族情怀的问题。
  我们在海外开会的时候,美国发行商还有好莱坞专门做预告片的人,一起看这部电影。看到那些残忍的情节,外国人根本没什么反应。海外观众已经看腻了视觉盛宴。最能打动欧美人的是玉墨和贝尔在动荡的战火中的爱情。而我们哥们几个群情激昂。那么我们做预告片,就不能忽视文化区别。最终的欧洲版预告片,配着特别温柔的音乐,以对话、剧情为主,尽量弱化民族间的仇恨,放大硝烟战火和缠绵爱情之间的反差,就是专门给老外看的。但中国人要是看了就认为是装逼。
  对于《金陵十三钗》预告片,影评人和资深人士后来说,你看人家欧洲版的预告片多牛逼,北美版的多牛逼,你看看咱中国版的,什么玩意儿,就知道打。魏楠,你江郎才尽了。其实那他妈的也是我们做的,是我们花了半年时间一块做的。
  预告片看似简单,实则很有玄机。《金陵十三钗》预告片其实有很多创意,比如说大家对“十三钗”的本来面目很好奇,但是制片方一直故意营造神秘感,提了两点要求:第一,不能露“十三钗”的脸;第二,剪出大片的感觉。这是做预告片最难的。预告片就是要告诉观众,主演是谁,讲什么事儿。3分钟内宣传电影,不能露主演的脸,而且是女人的脸,在预告片中女人是最吸引人的,那么预告片怎么做呢?最后我们还是做出来了,而且反响还挺好的。人们能看到的,大量镜头都是倪妮的背影、妖娆的动作,还有“十三钗”的远景。我们为做《金陵十三钗》预告片花了7个月时间,拒掉了二三十个订单,当然张伟平也没少给我钱,他称得上是模范客户。
  做专业的预告片
  我们公司的客户,70%是慕名而来,30%是我自己去找的。我自己去跟导演、出品方聊。我们公司现在主要有两块业务,一是主打预告片业务,二是做电影特效。因为我发现我们做的预告片里帮助电影弥补的那些特效,不见得比电影差。
  中国需要专业的电影“流水线”,把各个环节都做精。在预告片的制作流程中,我们每个部门都分得很清晰,就跟做一个电影全片没有任何区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专业的创意部门,有专门做剪接的团队,有专业的做音乐和选音乐的团队,因为有的音乐做出来如果感觉不好的话我们就去国外买版权音乐,这个费用很高,我们还有专业的音效团队,就是那种打一拳—咣!铛!专门干这个的团队。然后还有专做合成的二维动画的特效团队,还有专做三维特效的团队,做影片名字。我们做片名是单立出一个团队,因为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Logo,那我们必须把它做到最好看。此外我们委托专业咨询公司做市场调研,在预告片投放之前和投放之后,让制片方彻底认可我们的预告片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圈里大家对我的评价是“这哥们儿特别贵”。确实,好的预告片越来越值钱了。在我们团队里最值钱的,第一是人才,第二是版权。我们在技术、软件和音乐、剪接以及所有的创作上,一直坚持原创。当我们创不了,没有能力做更牛逼的东西的时候,导演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花也许是很高的费用去把这个东西买回来,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这么完整的团队而且版权全是原创和购买版权的公司,只有我们公司一家。在预告片领域我们是最正规的,所以我们很贵。
  《黄金大劫案》预告片,有些画面是电影里没有的,比如用金条砸日本国旗。这是因为在做先导预告片的时候,电影的后期特效还没做完,而合成要用那些东西。如果没有那些特效的话,电影就不值钱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我们只能自己做特效。这部电影的元素是黄金。至于人,我没法做,不能做假人出来。那我就拿金条砸日本国旗,那也是体现民族情怀,再加上金条是跟电影有关的元素,为了弥补电影没有做完的东西,我们就用这种方式。实话实说,我做的预告片,观众都觉得有意思,挺牛逼的,好玩。业内有一半的人认为魏楠就是一大骗子,忽悠。我现在的口碑就是这样。   把握大众口味
  怎么了解和把握大众的口味?我就是一个喜欢电影的老百姓,所以懂得大部分人的口味。我首先就从自己的阅历出发。我今年32岁,但我觉得我的社会阅历像40岁左右。因为我从6岁就接触社会,从我进入剧组算起,我入这行儿已经26年了,我一直在社会上闯荡,我平时接触的人,干什么的都有。所以我认为,我可以代表一个普通观众的想法。比如我爱看《超级战舰》,爱看《变形金刚》,我觉得中国观众80%都爱看,对吧?那么我做的预告片是站在80%的观众立场上去考虑,另外20%的人里包括艺术家,我觉得我的预告片不是给艺术家看的,而且艺术家一般不会买单看电影,艺术家看到一部电影就会骂。那他自己去拍一部试试,他又拍不出来。所以,喜欢我的都是电影公司老板,都是花钱的观众。艺术家一般都不喜欢我,比如《金陵十三钗》中国版预告片,影评人把我骂得狗血淋头,但是他们自己如果真的牛逼,是真的艺术家,应该了解市场,但是他们根本就不懂,就是伪艺术家,对吧?
  去电影院的观众我总结了,第一种人是像我这样的,哥们儿几个一起去电影院过瘾,去看《变形金刚》、《超级战舰》这种经典大片。这种人占了市场的60%。然后还有20%的人,年龄在25岁到30岁,搞对象的,比如约女朋友或带着老婆老公的,或者是白领下班很辛苦去电影院放松一下,这些人要看的除了热闹以外,可能需要一些搞笑的、爱情的元素。我认为真正消费电影的只有这两种人,那我针对这两种类型的人,就把这电影预告片弄得特别炫,特效啊音响啊都弄得特别过分。像针对那20%的人,我就搁点帅哥美女大明星,宣传一下电影有爱情有大明星还有搞笑,就够了。
  中国电影的观众群体基本是这么个概念,而且这是有依据的。我们会充分地调研,考虑市场做预告片,这样就是很准的。2011年贺岁片《大笑江湖》预告片中笑点迭出,中国水墨风格的画面与嘻哈音乐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最终《大笑江湖》以5000多万的投资赢得1.6亿票房。调研数据表明,《大笑江湖》预告片对票房的间接贡献有4000万元。还有今年暑期档的一部电影,创下中国电影在两周内最高的点击率,达到3200万,4周达到到5000多万。我们分析5000万人会有5%的人去看这部电影,那就是250万人,如果算30块钱一张票,就是7500万票房,这是间接带来的。你说这预告片有用没用呢?
  “忽悠”的艺术
  刘德华参演的一部电影里说,就算电影是最烂的,预告片也是很好看的。我觉得这句话很对。其实,我也说预告片是忽悠的艺术嘛,是广告嘛,那些关于喝的吃的广告不也是这样吗?都倍儿漂亮,真美。可端来食物是那样吗?根本不是,那还得吃啊。电影也一样,预告片特别美。电影你看不看?还是看啦。我也是看了《超级战舰》预告片进电影院的。但是说实话,《超级战舰》电影真没预告片精彩,差挺远的,但是我认为挺过瘾的。这就是预告片的作用。
  别人做的预告片让我印象最深的,把我这个专业的预告片制作人给骗到电影院里去了,就是《众神之战1》。我每看一个预告片,基本上就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忽悠观众的。因为我就是干这个的,他用的什么素材,用的什么方式,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内容有戏,或者丫们肯定拿预告片忽悠人的。《众神之战1》预告片把我骗了,我看完以后热血沸腾的,觉得这部电影应该特别牛逼。我去电影院看了半个小时就睡着了。还有一个预告片很有创意,特别新颖,是我以前怎么都想不到的,就是大卫·芬奇拍的《龙纹身的女孩》预告片,把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程度,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我看完以后直接震惊了,配乐、节奏、画面都非常精彩,原来预告片还能这么做啊!这两个预告片让我觉得,服了。《众神之战1》预告片,真的值1亿,它“忽悠”了全世界的票房。
  一个完整的宣传周期大概是3个月,分为先导预告、中期预告、终期预告等,针对不同的渠道还有电视版、网络版、影院版。先期预告片告诉观众,有这么一部电影,是什么背景、什么阵容,是什么类型片,就OK了。只能这么做,因为有的电影还没拍完,有的电影拍完了还要做很多后期特效。中期预告片就是要告诉大家这部电影是什么类型的剧情开头,剧情的结尾不能说,说了就没人看这部电影了。有时候还会有一个终期预告片。就是这部电影的投资方有钱,电影有新的资源,有爆料点。有点才能宣传,有的电影只能是两个预告片,没别的点了,没有理由再投新的海报、开新的发布会,他们没有料啦,那我们也做不了啦。
  根据不同的人群,预告片也会有些区别,比如搞笑版、魔幻版、爱情版。到目前为止,在业内只有我们在这么做。我跟客户说,给到电视台应该是什么样的预告片,给到分众传媒应该是什么类型的。如果是地铁,如果是电影院卖票窗口上面的电视,包括出租车,根本听不见声音,那就把画面做得好看,声音特别过瘾是没用的,那么我就卖这是谁演的、导演多牛逼,大字幕往上摆,明星大脸往上堆,最过瘾的几个镜头往上一搁,完事儿。不存在艺术,纯粹是一个商业产品,把它卖出来。其实我给到制片方,会给他一堆,各种给不同媒体的预告片。针对细分的渠道,预告片就比较管用。就是分不同的媒体、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制作方法,把预告片带给不同的观众。
  这样就非常精准。如果多一个观众,30块钱就多出来了。中国有这么多人呢,这是我们制作预告片的一个新模式,而且客户都很认可。包括《金陵十三钗》,我给电视台的和给到电影院的完全不一样。我给到电影院的那个预告片特别简单,就是枪战、武打、爆破,然后是“张艺谋导演”五个大字儿,几月几号上映,什么阵营。挺二的,有点伪艺术的东西。但是张艺谋和张伟平说:没关系,我们要的就是这个。
其他文献
在一家风投公司任副总裁期间,我每天坐在办公室看数字广告,分析营销趋势,辨识新的机会。终于在某一天,我决定离开象牙塔重新开始我的人生。为什么?因为我发现了一个革命性的机会,它能解决线上广告业的一系列问题。  在运用数字广告时,广告主往往坐失良机。他们把很多钱花在展示类广告上,而这类广告是推广效果最弱的。虽然你可以把千奇百怪的想法放到通栏广告中,但它们不能产生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无法让消费者对你
期刊
有限的媒介投放预算哪些钱不值得省  通过停止广告投放来省钱,就如同停下时钟来节省时间一样。  —托马斯·杰斐逊  众所周知,媒介环境复杂而且支离破碎。事实上,媒介环境不会发生变化,而只会继续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碎裂。由此导致传播渠道激增与扩散,有可能令品牌经理和与其沟通交流的消费者不知所措。益普索(Ipsos)发现,营销人员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不仅要决定使用何种媒介传播他们的宣传信息,而且还要确定
期刊
五千年风雨,九万里纵横,造就了无数敢在风口浪尖紧握乾坤旋转的英雄豪杰。当狼烟四起,万丈荣光,刀光剑影倒映的是战袍下的血泪,战死沙场在所不惜。而那些挥毫泼墨的文人骚客,亦能指引重生的信仰,从腐枝枯叶中打捞历史的残骸。彩虹装饰梦的清冷,眼看伪装的坚强在蹉跎岁月中蒸发,空留美人望尽千帆。但这终究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位置,纵然花瓣能飞去远方,也依旧零落化作尘埃。  1980年,“定位之父”艾·里斯出版《定位:
期刊
1996年,疯牛病丑闻给食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零售商、制造商和餐饮品牌商在他们的牛肉产品中发现了马肉。碳酸饮料行业遭到医疗机构严厉指责,舆论要求这些企业对食品可能导致的肥胖问题采取措施。而有着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救援组织乐施会(Oxfam)则要求快速消费品企业除了发布品牌报告之外,还要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透明化。  虽然食品和饮料行业曾经是消费者最信任的行业之一—今年的爱德曼行
期刊
“假如告诉你有一种房屋是不需要暖气或空调就可以做到冬暖夏凉,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SAYYAS,以下简称森鹰)董事长边书平饶有兴趣地说。他所说的这种房屋叫被动式房屋,不需要采暖或制冷等主动能源,仅仅依靠太阳得热、家电发热、人体散热就能达到人类居住舒适温度要求,是全球最前沿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型建筑。边书平一手创建的企业--森鹰窗业生产的德式节能环保木窗就是被动式建筑的重要组成
期刊
热狗与香槟、足球和美酒,抑或是溢价时装品牌和快时尚品牌相结合,看上去似乎很不寻常—但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中,这种高端品牌和日常品牌混搭的新战略正在兴起。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吸引住更多的消费者。  譬如消费者对德国最大的连锁超市阿尔迪(Aldi)的喜爱,在经济困难时期为它带来很明显的积极效应。阿尔迪在营销运动中提出这样的口号:“只喜欢那些价格更便宜的品牌。”(Like Brands Only C
期刊
“简单”的租车模式  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有很多不同,美国市场已经很成熟了,所以我们不能全盘照搬美国租车企业的做法。就租车企业的营销而言,最核心的就是要审时度势,看清整个市场的基本需求,精准地切入主流客户的核心需求。而这些核心需求体现为不同的特点。比如,有人喜欢送车上门,但这不是主流,占有的比例不高于1/10。从沟通便利和交接简单的角度看,客户自主决定取车点才是关键,所以我们不送车上门,而是密集布点
期刊
当广告不再是广告,广告将获得新生。曾经在广告圈所流行的这枚黑色预言,伴随着内容营销的出现开始向现实靠拢。业内专家曾表示,经济环境的转变以及当前营销模式的变革潮流下,建立更具有传播性和精准性的营销新模式几乎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加上网络出品如潮水般的迅猛发展,也推动内容营销登上了主流舞台,正如花草遇到春风春雨,开始了生机勃勃的生长。  从微电影的迅速爆发开始,各种围绕网络出品节目展开的内容营销案例层出
期刊
2012年的日历飞快地翻动着。半年多来,中国和世界经济领域、营销领域发生了很多事。中国经济增长趋缓,延续下行态势,宏观调控面临极为复杂的局面。欧债危机蔓延,出口遇阻,中国很多企业产能过剩,库存增加。  于是,“生意不好做”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仿佛又回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中。但是,虽说国内A股市场一片愁云惨雾,美国股市纳斯达克指数却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  灰暗之中总有一些亮色。即使是在
期刊
“非常小器”的历史  我这个营销模式在国内很少见,至少我没有听说过。我为什么走上今天的发展模式,是有历史原因的,是有根源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  1986年,我在香港成立聚龙集团,加工生产首饰配件。从1994年至1997年,我感到特别困惑。那个时候我们公司虽然是一家五金厂,但是做的都是原料加工,代工的多,公司里面“四分五裂”,所谓的“四分五裂”,就是一个业务员带上一个客户,带上一个师傅,就能跑出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