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xy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兼顾景观价值、局地气候、物种保护等多方面的景观设计,对城市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青龙湖湿地为例,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生态设计的目的和作用。
  关键词:景观;生态设计;环境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0-008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TU984.1       文献标志码: A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率正以惊人的速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以成都为例,从合并简阳到“拿下”新津,成都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发展问题,加重了环境负担,如工厂剧增的废气和污水污染了居住环境,大规模的地产开发使城市绿地急剧减少。研究表明,密集而缺乏生态因子的水泥地面社区容易使人出现紧张情绪。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绿色空间”的存在显得更加重要,逐渐成为了城市的灵魂。
  成都青龙湖湿地是成都中心城区最大的“绿色空间”,被称为“城市绿肺”。设计者在规划时以功能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片面多种树、多栽花,忽略景观生态化。有学者认为,城市园林的生态设计应与当地自然生态规律协调一致,不仅使园林使用者的使用效果达到最优,而且对自然环境也要达到最优化,尽可能有利于环境,同时为人类创造能够满足视觉享受、内涵丰富、有益健康和安全的环境,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1]。
  1   观赏性
  设计者着重围绕水库打造健身绿道,在其两侧补种观赏花或者彩叶树种,保留湖心岛,给游客“白银盘里一青螺”之感。对易于造景的小水体,按照空间的分布将其分为市桥龙泽、黄泥堰、墨池怀古、润荷听雨4个各具特色的版块。以最中心的市桥龙泽为例,滨水选择的造景植物不以常见的芦苇为主,而是引入相对低矮的再力花种植于水体内侧,外围补种风车草。在盛花季行于水体边的长廊之上,可欣赏主水域的水天一色与可观花叶相称之景。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1   调节小气候
  人类活动会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根据气象部门安装在县城内及其郊区的自动气象站同一时间的监测资料表明,与郊区相比,城市气候具有“热岛” “雨岛”“干岛” “湿岛”等多种效应[2],也称“五岛效应”。故而需人为采取一定改善措施,如兴修水利、人工降雨、增加植被覆盖等。在炎炎夏日,青山绿水远胜青砖水泥。这是因为大面积的绿色植物在高温下的蒸腾作用显著,且水汽蒸发在吸收周围环境热量、缓解局部高温的同时增大了空气湿度。当湿度达到饱和时,源于湿地的水汽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别处,使有效区域内的湿度达到相对均衡的状态。
  2.2   优化大气成分及其比例
  工业发展导致大气中CO2的占比上升,且出现多种污染物,如SO2等。大气中CO2含量显著升高,不仅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而且空气中的CO2增多會使地面反射的能量难以交换,最终导致地表升温,也就是温室效应。另外,大量的污染物质与大气中的臭氧结合,会破坏臭氧屏障,形成臭氧空洞,使地表被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3]。针对这类环境问题,要重视发挥人工或自然景观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4]。CO2是绿植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吸收CO2,在光照下将其转化为可供呼吸的O2,有些具有吸收SO2等毒害气体的高大树种,如银杏、刺槐等,现今也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组分。青龙湖湿地南部就是成都汽车制造厂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这部分区域中的工业产业排放的S、C、N的氧化物对城市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因为周边有三大生态绿地,即位于北部的青龙湖湿地、西部的三圣花乡、东南部的龙泉山森林景区及桃花故里,这三处恰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区,将汽车重工业产区包围在内,有效缓解了环境压力。
  2.3   调节水资源
  城市道路多采用沥青水泥等硬质材料,且青龙湖湿地周边并无给排水能力强的河流。一旦发生强降水,水分难以下渗到地下土层,且超出东风渠的缓冲能力,大部分降水会在地表形成径流,易产生洪涝灾害,这时青龙湖湖区就起到了防洪蓄水的作用。由于库区还有热力环流的现象,冬季增强,夏季减弱,降水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即冬季降水增加,夏季减少。建成青龙湖水库后,区域内的地下水位也会因库区下渗的加强而上升,这也是该区域植物物种呈现多样性的必要条件之一,且植物与地下水位的影响是相互的。植物的根系情况要靠地下水的储藏等条件而定,同时影响着地下情况,包括地下水位[5]。一旦植物衰亡,就会影响土壤的蓄水能力,不能涵养水源,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4   降尘作用
  青龙湖湿地四面都有城市主干道,北抵成洛大道,南临夏蓉高速,西至成渝立交,东接绕城高速。有学者统计,某市区一年的道路扬尘量达27 985 t[6],且上述四大主干道车流量极大,特别是成渝立交位于东三环,绕城高速的作用备受市民青睐,因此道路扬尘不可忽视。江西农业大学相关研究指出,罗汉松、红翅槭这两种树种的滞尘量明显高于其他树种,红叶石楠、女贞、广玉兰、樟树、桂花等也有明显的滞尘作用。因此,青龙湖湿地内种植了大量红叶石楠,且外围以樟树、女贞为主要绿化树种,起到了很好的滞尘作用。
  3   合理的生态位
  3.1   尊重并保护自然景观
  青龙湖湿地的一大特征是保留了大量的自然遗留地,尊重部分区域各种生物之间自然的匹配组合方式,如青龙湖中间的湖心岛和远离绿道林区,非必要情况不对其进行人为干扰,遵循其最自然的生长规律。
  3.2   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遗留地的存在不仅减少了项目施工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从青龙湖湿地植物的分布来看,除自然遗留地外,荒芜地、园区边缘、人行道两侧等加种了大量苗木,以观花观叶植物为主。经过几年的封闭休整,现已形成了“月月花不断,四季景不同”的观景效果。此外,设计者在植物搭配上也十分尊重其空间分布,高大遮光的乔木下不安排喜光植物,以自然生长的狗牙根为主,大面积平坦的草地上加种花期长的车轴草。观景价值高的滨水区则是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分区不同,侧重的主题不同,选用的树种就不一样,如处于低洼处的彩叶园区就以枫、垂柳、杉等耐水湿树种为主,配以红叶石楠,通过修剪搭配,形成多个乔、灌、草多层次,具有立体感的人工植物群落。   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时空搭配也是丰富动物种群的重要因素。未受人类干扰或干扰小的区域更容易出现稀有物种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多种植物组成的混交林比人工创造的单一树种林区更能吸引动物定居。在保留大面积自然遗留地和合理的规划下,青龙湖湿地已成为上百种鸟类的栖息地,当地现已记录野生鸟类224种,占全市鸟类的50.33%,其中易危以上级别鸟类30种。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仅有50只的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有3只在青龙湖湿地定居。
  4   文化性
  青龙湖湿地周围有蜀昭王等十余座明代蜀王府诸王及王妃墓葬,这给当地带来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明确了整体的建筑风格。湿地内巧妙引用了明代蜀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部分廊架、垃圾桶、长椅等小品借鉴了传统的镂空设计,以呼应古典的文化景观;导视系统高度还原了古代门板的设计,以门钉填补标示牌下半部分的空缺。在古代,有门钉装饰的门一般都象征主人有一定的权位,将门钉设计运用在景观中,恰好暗示了此地曾为贵族所用。园区修建的洗手间、服务区等也从形态等方面体现了当时蜀地的建筑特征。
  5   合理性
  设计者对一片区域进行规划设计的原因是使其从精神、保健、舒适等层面满足人类的要求,同时要尽量降低对“原住民”的影响。自然或半自然的景观往往不为人们所接受,所以在改变的同时要进行弥补。青龙湖湿地在“少改动,多遗留”的基础上引入了大量高大喬木,补种鸟类喜食的果树群落,合理设计了植物的垂直分布位置,吸引了很多鸟类前来定居。另外,青龙湖湿地包含全长12 km的环形绿道及诸多分岔小路,这意味着这项工程要铺装大面积地面。除了车行道和主干道之外,各种小景通常使用木材或石材铺装,以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青龙湖湿地的规划建设仍存在不足,如后期对树木的管理不当,水库区域大型游船的引入严重影响了鸟类的栖息等。
  6   结束语
  青龙湖湿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生态问题,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兼顾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展示了当地丰富的蜀文化,但后期管理有待提升。不可否认的是,青龙湖湿地在改善成都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祁素萍,王兆骞,卢剑波.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2005,18(1):33-38.
  [ 2 ] 尹晓荣.浅析黑河湿地保护对改善城市小气候的意义[J].科技风,2019(26):159.
  [ 3 ] 石秀明.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思考苏州风景园林的发展(上)[J].中国园林,1996,12(1):36-40.
  [ 4 ] 李团胜,石铁矛.试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生态学杂志,1998,17(5):63-64.
  [ 5 ] C.特罗勒,林超.景观生态学[J].地理译报,1983(1):1-7.
  [ 6 ] 许妍,周启星.天津城市交通道路扬尘排放特征及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168-2173.
其他文献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同时,一些人为了制造所谓的轰动效应,编造了许多谬说来歪曲否定他的存在。在此情况下,汤漳平先生推出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屈原的文学传记——《屈原传》,真实地再现了屈原不平凡的一生,这是当代传记文学的新收获。《屈原传》中是如何艺术地再现屈原的光辉形象呢?
期刊
摘 要: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史学社会功能的探讨大致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初步探讨;第二时期:“文革”结束后的冷静反思;第三时期:“史学危机”刺激下的全面探讨。其中的收获与挫折,反映出史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社会所作出的积极回应,从而又突显出史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  关键词:20世纪后半叶;史学社会功能;得与失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
期刊
摘 要: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众多原因,财政收入增长会受到较大制约,因此高等教育面临的财政危机将是长期的。大学属于非营利性事业机构,因此它不能仿效国家采用赤字财政政策。政府面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允许公立大学搞赤字预算,从产权关系考察,实质上是贯彻一种特殊的财政分配政策,是国家经济资源配置的另一种路径。它的后果会对高等教育机构本身和发放贷款额度较大的地区有益,而有
期刊
摘 要:从叶适的唐史论断可以看出,叶适的史评既不同于正统的理学家,与一般的事功学者也存在着差异。他论兴亡,“智”“勇”“气”等个人因素与制度性因素并重;评历史,德行与事功两个标准并举;在史评方法上,纵通与横通相结合。这些特点表明叶适既不同于正统的理学家,也有异于其他的事功学者。  关键词:叶适;史评;《习学记言序目》;唐史论断  中图分类号:B24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期刊
摘 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影响了社会的协调发展并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的错位、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财政投入体制的缺陷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滞后是制约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体制。  关键词:社会
期刊
摘 要:儒学和道家学说在人生态度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截然不同。儒家的基本特征是刚健进取、积极入世;而道家的基本特征则是遁世退隐、消极出世。两家的人生态度各有得失。在中国传统社会,两家并非完全隔绝,毫不相干,而是彼此交融,表里相辅。在实际的人生道路上,儒家居于中国文化的显层,道家则处于中国文化的深层,多数时候隐而不显,但却渗透到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外儒内道是中国古代士人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生态度。这
期刊
摘 要:我国清末民初国语运动的产生虽然也受到过欧美文化的某些影响,但主流国际动力主要来自日本。近代日本从推行国语入手普及教育,从而实现了国家的强盛。这一地缘政治的事实,成为我国国语运动产生的最直接的激发因素。 因此,赵慧峰先生关于国语运动“首先受基督教‘教会罗马字运动’的影响”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语言文字;国语运动;国际动力  中图分类号:H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盘州市作为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脆弱、土地贫瘠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近几年通过当地政府的努力,石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治理方式较传统。从立体治理角度出发,从植物措施、水保措施、生物结皮3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盘州市石漠化治理建议,为科学治理石漠化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石漠化;立体治理;植物措施;生物结皮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
期刊
4月28日,在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人声鼎沸、机声隆隆,农机手们铆足了干劲,早出晚归,正在抢墒种谷。  拴子农场负责人郑惠拴2021年流转了46.7 hm2耕地,创办了家庭农场,致力发展“阳曲小米”产业,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种好优质谷子,“多产粮、产好粮”,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眼下,晋南大地小麦已经抽穗扬花;晋北塞外玉米杂粮正在播种。山西省从南到北的田野上、果园里,浇水育秧、施肥除
期刊
摘 要:对北京市大兴区兴盛街187号院居住小区绿地植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小区绿化植物有25种,小区绿化面积5 799 m2,以绿篱和经济树为主,其中绿篱树种为大叶黄杨,经济树种有11种,经过数据整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大兴区黄村回迁房小区绿地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居住区;回迁房;绿化树种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9-0014-02 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