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主体通过视觉将信息传入大脑进行感知的一种心理过程,在阅读中学生要对阅读材料进行选择、理解、消化,实现知识积累,并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课外阅读面比较窄,普遍浅阅读,还存在阅读评价方式单一化等问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升。思维的提升和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基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他们展开层层递进的课外阅读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发展思维能力。
一、联结课堂文本,向外拓展
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促使学生拓展思维的宽度,若他们的视野只局限于课本的范围,则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思维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尝试联结课堂文本,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又或者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考的角度,引导他们在课外展开自主拓展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推荐读物,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其它的同主题作品,进而让眼界更宽阔。在学习《社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文本展开拓展阅读,尝试搜索鲁迅创作的它作品,并对比分析,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首先给学生推荐阅读《祝福》,并引导其思考:“这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场景,那么,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端倪:“《社戏》展现的是淳朴的民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是《祝福》则不一样,展现的是祥林嫂被迫害致死的故事,体现了封建伦理制度对人的毒害。”教师继而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其它作品,并思考鲁迅作品一般写的都是什么内容,其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学生自主展开拓展,如有学生还阅读了一些介绍鲁迅作品的评论性文章,在整合信息后,他们发现《社戏》这样展现淳朴民风的作品较为少见,鲁迅更多的作品则是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学生的视野更宽阔,他们对鲁迅的解读就不会局限于课堂所学的文本。所以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基础就是要促使学生激发兴趣感知,让他们逐步拓展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对比影视作品,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对比分析是一种提升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同时,不少优秀的书籍也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作品,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原作和影视剧作品,看看它们的差异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进而提升对比分析的能力,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发展他们的审美赏析和鉴赏能力。閱读过程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也就是说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展开讨论,促使其多元化理解。在阅读了《太空一日》后,很多学生对展现科学技术的作品颇为感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并尝试对照影视剧作品进行分析,看看两者能给人怎样不同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出:“在影视剧作品中,能将文字中展现的海底瑰丽场景清晰地展现出来,让观者更直观地看到景物的特点。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用文字展现,读者就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再塑场景,还原的内容可能和作者本来的想法并不一致。”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促使他们找到更多对比的角度:“小说和影视剧在展现人物形象的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你认为影视剧是如何选角的呢?”“影视剧做了哪些改编呢?你认为这些改编好不好?”“影视剧和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否一致呢?”这促使学生的视野更宽阔,他们找到了更多对比分析的角度。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由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存在差异,所以解读也更有独创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看看能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什么启迪,进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引导理性思考,把握深层意蕴
在阶梯式课外阅读中,教师要避免学生的阅读浅层化,而要让他们的思维逐步变得深刻,促使其展开理性思考,把握住作品的深层意蕴。在理解鉴赏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获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归纳,调动自己的智慧去感受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看似平常但是却耐人寻味的词句展开分析,又或者围绕作品中的留白处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的思考会更深刻。在学习了《老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阅读同样展现底层民众生活的作品《骆驼祥子》,并引导其展开深入思考,尝试把握作品的主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家认为作者为何要以《骆驼祥子》来命名小说呢?骆驼和祥子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吗?”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深入下去,一次次地提升阅读能力,他们首先发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了三头骆驼,这就是骆驼和祥子之间的联系点。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发现作者的用意不止于此,如有学生总结提出:“祥子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十分淳朴,热爱劳动,而且对生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他的这种性格和骆驼十分相似,这也是中国底层百姓最常见的性格特点,所以作者要给作品取名为《骆驼祥子》。”学生将自己在文本中获得的信息和自己归纳、总结的看法融合在一起,让答案更为深刻。理解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是结合分析、概括等方法领会并把握事物内部联系、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结合在一起,展开课外阅读,这样才能避免浅阅读,能深入解析作品,并提升思维能力。
四、个性化批判,彰显个性
批判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也是学生展现自己个性化思考的阶段。在引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批判,尝试大胆地提出质疑,说出作品中有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评价,尽可能地说出与之不同的答案。如有学生从作品的结构入手评价,认为:“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什么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也没有什么主要的情节,基本是将各个人物的故事简单地串联在了一起,所以缺乏艺术性。”在学生提出批评建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珠串式线性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并思考还有什么作品也是这种结构。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其它著名的古典小说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尝试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就在质疑的基础上又拓展思考,进行综合探究,对古典小说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阶梯式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给学生搭设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评论文发送到网络上,和大家进行分享。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展开交流讨论,看看谁的见解更具有个性化。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能避免人云亦云,能主动提出各种问题。
五、创造性阐释,发展创造思维
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者要将听说读写各方面言语实践活动中掌握的规律整合起来,加以运用。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创造性阐释,通过加工、想象、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填补作品中的空白,又或者创作同主题的作品,尝试超越文本,超越原作者,写出更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感受。在学生阅读《最后一次讲演》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展开课外阅读,尝试自主寻找其它经典的演讲稿,并展开对比总结,分析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最后再进行自主创作的活动。学生首先阅读了丘吉尔的《我们将战斗到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作品,然后尝试总结了演讲稿的写作要点。如有学生关注演讲稿的语言特点,认为其语言要口语化,容易理解,不易产生歧义,此外,语言还要有一定的煽动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听众的热情。在学生有所理解后,教师指导他们开始自主创作,围绕“班干部竞选演讲”这个主题自主创作演讲稿,并和选举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实战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如有学生在演讲中别有创意地对比了自己和前任班干部之间的区别,让听者觉得更为直观。
在阶梯式课外阅读的最高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促使他们展开补写、扩写、续写、同主题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创作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
阶梯式课外阅读指的是有条件、有计划地培养、提升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思维能力的活动。教师要基于课堂教学的文本,链接各种课外阅读资料,并引导学生逐步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根据阅读心理学可知,阅读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作用的双向过程。所以教师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并发展思维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匠心,体验作者的情感。
黄有焕,河南省泌阳县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
一、联结课堂文本,向外拓展
阶梯式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促使学生拓展思维的宽度,若他们的视野只局限于课本的范围,则自主建构、自我发展的思维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所以教师要尝试联结课堂文本,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又或者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拓展思考的角度,引导他们在课外展开自主拓展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推荐读物,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其它的同主题作品,进而让眼界更宽阔。在学习《社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文本展开拓展阅读,尝试搜索鲁迅创作的它作品,并对比分析,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首先给学生推荐阅读《祝福》,并引导其思考:“这两部作品都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场景,那么,你觉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端倪:“《社戏》展现的是淳朴的民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是《祝福》则不一样,展现的是祥林嫂被迫害致死的故事,体现了封建伦理制度对人的毒害。”教师继而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其它作品,并思考鲁迅作品一般写的都是什么内容,其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学生自主展开拓展,如有学生还阅读了一些介绍鲁迅作品的评论性文章,在整合信息后,他们发现《社戏》这样展现淳朴民风的作品较为少见,鲁迅更多的作品则是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学生的视野更宽阔,他们对鲁迅的解读就不会局限于课堂所学的文本。所以阶梯式课外阅读的基础就是要促使学生激发兴趣感知,让他们逐步拓展阅读,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对比影视作品,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对比分析是一种提升思维能力的好方法,同时,不少优秀的书籍也都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作品,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原作和影视剧作品,看看它们的差异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进而提升对比分析的能力,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能发展他们的审美赏析和鉴赏能力。閱读过程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也就是说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他们积极展开讨论,促使其多元化理解。在阅读了《太空一日》后,很多学生对展现科学技术的作品颇为感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并尝试对照影视剧作品进行分析,看看两者能给人怎样不同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出:“在影视剧作品中,能将文字中展现的海底瑰丽场景清晰地展现出来,让观者更直观地看到景物的特点。但是在小说中,作者用文字展现,读者就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再塑场景,还原的内容可能和作者本来的想法并不一致。”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提出了一些问题,促使他们找到更多对比的角度:“小说和影视剧在展现人物形象的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你认为影视剧是如何选角的呢?”“影视剧做了哪些改编呢?你认为这些改编好不好?”“影视剧和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否一致呢?”这促使学生的视野更宽阔,他们找到了更多对比分析的角度。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由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存在差异,所以解读也更有独创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看看能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什么启迪,进而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三、引导理性思考,把握深层意蕴
在阶梯式课外阅读中,教师要避免学生的阅读浅层化,而要让他们的思维逐步变得深刻,促使其展开理性思考,把握住作品的深层意蕴。在理解鉴赏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获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归纳,调动自己的智慧去感受作者独具匠心之处。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看似平常但是却耐人寻味的词句展开分析,又或者围绕作品中的留白处进行分析,这样学生的思考会更深刻。在学习了《老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阅读同样展现底层民众生活的作品《骆驼祥子》,并引导其展开深入思考,尝试把握作品的主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家认为作者为何要以《骆驼祥子》来命名小说呢?骆驼和祥子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吗?”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深入下去,一次次地提升阅读能力,他们首先发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了三头骆驼,这就是骆驼和祥子之间的联系点。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发现作者的用意不止于此,如有学生总结提出:“祥子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十分淳朴,热爱劳动,而且对生活的要求也不高,所以他的这种性格和骆驼十分相似,这也是中国底层百姓最常见的性格特点,所以作者要给作品取名为《骆驼祥子》。”学生将自己在文本中获得的信息和自己归纳、总结的看法融合在一起,让答案更为深刻。理解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是结合分析、概括等方法领会并把握事物内部联系、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结合在一起,展开课外阅读,这样才能避免浅阅读,能深入解析作品,并提升思维能力。
四、个性化批判,彰显个性
批判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也是学生展现自己个性化思考的阶段。在引导学生阅读《儒林外史》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批判,尝试大胆地提出质疑,说出作品中有哪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评价,尽可能地说出与之不同的答案。如有学生从作品的结构入手评价,认为:“在这部作品中,没有什么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也没有什么主要的情节,基本是将各个人物的故事简单地串联在了一起,所以缺乏艺术性。”在学生提出批评建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珠串式线性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并思考还有什么作品也是这种结构。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其它著名的古典小说采用的是什么结构,尝试进行总结归纳。这样学生就在质疑的基础上又拓展思考,进行综合探究,对古典小说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阶梯式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给学生搭设平台,引导他们积极展开自主创作的活动,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评论文发送到网络上,和大家进行分享。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展开交流讨论,看看谁的见解更具有个性化。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时就能避免人云亦云,能主动提出各种问题。
五、创造性阐释,发展创造思维
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者要将听说读写各方面言语实践活动中掌握的规律整合起来,加以运用。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创造性阐释,通过加工、想象、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填补作品中的空白,又或者创作同主题的作品,尝试超越文本,超越原作者,写出更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和感受。在学生阅读《最后一次讲演》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展开课外阅读,尝试自主寻找其它经典的演讲稿,并展开对比总结,分析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最后再进行自主创作的活动。学生首先阅读了丘吉尔的《我们将战斗到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作品,然后尝试总结了演讲稿的写作要点。如有学生关注演讲稿的语言特点,认为其语言要口语化,容易理解,不易产生歧义,此外,语言还要有一定的煽动性和感染力,这样才能激发听众的热情。在学生有所理解后,教师指导他们开始自主创作,围绕“班干部竞选演讲”这个主题自主创作演讲稿,并和选举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实战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如有学生在演讲中别有创意地对比了自己和前任班干部之间的区别,让听者觉得更为直观。
在阶梯式课外阅读的最高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促使他们展开补写、扩写、续写、同主题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创作中,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
阶梯式课外阅读指的是有条件、有计划地培养、提升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思维能力的活动。教师要基于课堂教学的文本,链接各种课外阅读资料,并引导学生逐步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根据阅读心理学可知,阅读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作用的双向过程。所以教师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升并发展思维能力,运用自己的智慧体会作者的匠心,体验作者的情感。
黄有焕,河南省泌阳县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