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的回忆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妻子的结婚日是1969年3月6日,我们没有举行任何婚礼仪式。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早晨,我和妻子搭乘父亲公司顺路送货的大卡车去乡下母亲教书的地方看望母亲,算做我们的婚礼。临出发时,父亲又把平日省下来的二十斤大米让我们带上,说:“你妈妈好久没有吃过大米饭了。”
  我本应该给妻子一个完美的婚礼,或者请上几位朋友和同事,买上一些糖果,喝上一杯茶,共庆一番。然而,这些我都没有做到。那个时期,或许因为我曾经参加过“文革”组织,胳膊上戴过红袖章;或许是因为我借工作之便,偷读了几本“大毒草”名著,而否定了当时我的无比“忠于、坚定、保卫”的动机,正在连续接受“工宣队”的批判。似“瘟神”般的我,哪个人敢参加我的婚礼?
  大卡车开上了公路,我和妻子坐在大卡车敞篷的上面。空旷的原野没有一丝生气,凛冽的寒风随着车的行驶,卷起沙砾,吹到我们身上。妻子依偎在我的身边,脸被冻得通红。我把她冰凉的手紧紧握着,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
  世上每一個女人,在新婚之时都盼望着穿上洁白的婚纱,挽着爱人的臂膀,接受双方父母和亲朋好友的祝福。而我的妻子只能和我坐在敞篷大卡车上,在凛冽的风中互相凝视着,五味杂陈,这是我们的婚礼吗?我看到妻子的双眼有泪珠游动。
  妻子出身艺术世家,凭借娇美的形象和金铃般的嗓音,成为一名年轻的越剧演员,艺术是她的生命,舞台是她生活和精神的寄托。让她没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暴风雨”摧毁了她美好的梦。那天晚上演出,她化好了妆,等着上场的时候,宣传队的一位负责人脸色严峻地通知她,作为“当权派”的女儿,有“港台”关系,她是没有资格为“工农兵”演出的。一生追求的舞台生涯,就这样被剥夺了。昏黄的路灯下,她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方向,孤独地在马路上踽踽而行,本已化好妆的双颊被泪水浸湿。
  从这以后,母女二人相遇形同陌路,各自低着头匆匆擦肩而过,她想问问妈妈身体是否安好,妈妈想嘱咐她几句话,但俩人都没敢说话。在那种令人压抑的恐怖氛围中,万一被发现,她的母亲就是“死不悔改的当权派”,而她是“不可教育好的子女”,遭到更加猛烈的批斗。
  不久,妻子所在的整个剧团,因为所谓的“靡靡之音”罪名而解散,所有演职员工全部进入碳刷厂。从此,墨黑的碳粉,时时涂抹在她们白皙的脸庞上,她们的生活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昔日舞台上光鲜夺目的她们,人生轨迹遭到了彻底的改变。这个时候,妻子的同事们都自顾不暇,况且她的母亲还在靠边站,又有谁能参加我们的婚礼?
  三个多小时后,司机师傅将车停在了路边。我和妻子轮流扛着二十斤大米,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又走了二十多里地。到家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当时母亲是中心学校校长,正在接受审查,看到我们,欣喜中流露着丝丝愁云,因为她无力为我们借一间“洞房”。当晚,我和妻子、母亲三人同住在一间屋里。看得出来,母亲的目光中是含着歉疚的,尤其是对儿媳,每当我看到母亲偷偷地抹眼睛时,我的内心就会阵阵作痛。
  如今我和妻子快到金婚之年,半个世纪前的婚礼仍历历在目。
其他文献
装聋作哑——明明耳聪嘴利,却假装耳聋口吃,混淆视听;  装模作样——明明蝇营狗苟,却假装忠厚老实,颠倒是非;  装腔作势——明明胆大包天,却假装胆小如鼠,故意做作;  装穷叫苦——明明贪贿逾亿,却假装缺衣少食,守口如瓶;  装廉行善——明明心狠手辣,却假装关愛民众,口是心非。
期刊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醉太平·讥贪小利者》)这首小令是元曲名篇,一连六个夸张的比喻,活画出“贪小利者”敲骨吸髓的蛇蝎心肠,最后“亏老先生下手”的六字感慨,嬉笑怒骂,更是令人忍俊不禁而又扼腕不止!曲中贪婪之徒的丑恶嘴脸,是元代大小贪官污吏的生动写照。  如今,此类“老先生”亦不罕见。某些地方基层的腐化干部,
期刊
建筑师被迫拍视频  河北小伙赵勇曾梦想成为建筑師,但遭遇那个“教科书式”的“老赖”后,他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完全被改变了。为了给父亲筹措医药费,也为了应得的道义,他硬是将自己逼成了“拍视频的”。  老赖名叫黄淑芬,开车逆行将赵勇父亲撞成重伤,随后就开始了表演。对方成为植物人,她从未露面探望。对方家人辞职、卖房、筹款,她家里却办了房贷,买了新车。被判赔偿八十五万元后,她还在拖延法院的强制执行,“反正我
期刊
清末李伯元《南亭笔记》里记录了一则“鸡蛋问题”,说的是光绪皇帝喜好吃鸡蛋,一天要吃四个。四个鸡蛋也就十二三个铜钱而已,而御膳房却狮子大张口,开价三四十两银子。这样一来,光绪皇帝吃鸡蛋每年就可以吃掉一万多两白银。  一枚小小的鸡蛋在光绪帝面前竟然“黄袍加身”,蹿至近十两银子,真成“金蛋”了。管中窥豹,内务府通过虚报账目,低价买进高价卖给皇帝,冒领银两大肆贪污的现象有多严重和普遍,大清内廷一年用掉四五
期刊
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  那时候我三十出头,正在公社学大寨。有一天,我接到省文艺创作研究室的电话,通知我去参与接待一个日本文化访华团。接到电话的一瞬,我就愣住了,第一反应是,我穿什么衣服呀?我毫不犹豫地推辞,说我在乡村学大寨的工作多么多么忙。工作人员说接待人员名单是省革委
期刊
两位中国游客,高高兴兴去德国旅游,却被柏林警察逮捕并提起刑事诉讼,所为者何?因为他们在柏林国民议会大厦门口行纳粹礼,并用智能手机相互留影。  两个大男人,老大不小,四十九岁和三十六岁,面对“使用非法组织符号”指控,每人缴纳五百欧元保释金,被“暂时释放”。这个新闻传遍世界媒体和网络,瞬间出了名。  纳粹礼,是纳粹主义的象征之一。涉及这段历史的影视剧和书报刊画面常可以看到。  国会大厦在柏林市中心,联
期刊
如今流行“学霸”一词——是学习好、考分高学生的称谓,带有强烈吹捧意味。但我对这样的“霸”,略略存疑。  “霸”是个啥东东?按,霸的义项,一指“依仗权势或武力欺压他人的人或集团”,如恶霸、路霸等等——“想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不就是“路霸”吗?霸也指“奉行强力政策,或实行强力占有”,如霸权、霸略、霸占等等,如军事强国想打谁就打谁,不就是玩弄“霸权”吗?有一种“不容分说”的不良作风叫“霸道”;有一种
期刊
国庆假日闲逛古玩城,买了一本《中国票证大全》,集里收藏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省市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肥皂票等票证,种数竟达五、六十种。再次见到久违的票证,这些方寸纸片中曾经容藏着太多的心酸与无奈,勾起了我五味杂陈的时代记忆。那时的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吃的有粮票、油票、糖票、肉票、鱼票、蛋票、豆制品票、香烟票等。穿的有布票、絮棉票等。用的有肥皂票、火柴票、线票、煤球卡等。还有一些
期刊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往往变得比动物还可悲可笑,为了一件今天看起来绝对荒唐的小事,也能把生命赌上去。当年我的家庭出身不好,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和党员的女儿谈情说爱,这绝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从邻居们投来的疑惑与嘲讽的目光中,我感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使我愧疚不已,覺得对不起爱上我的姑娘。我痛不欲生,朝思暮想,苦苦寻觅一个方法证明我自己,最后终于无可奈何地认识到,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在结婚这一天摆几桌丰盛的
期刊
最近,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了一档名为“小鬼当家”的节目,记录少年儿童转换角色、当家理财的故事。在这档节目之中,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期节目里,一个“小鬼”的奶奶问他要买菜的钱,他只给了一百六十元,他认为一百六十元可以让全家吃上一个月,然而,当他请同学们吃饭时,一餐就花去了五百六十元。  另外,一则新闻也让我触动很深。一名八岁的小学生把父母辛苦赚到的九万元血汗钱打赏给网络主播,面对记者,孩子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