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设施与环境艺术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andscape fac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nvironment. It depends on the total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eanwhile, I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nvironment.
   Landscape facility affects the theme of environment. On account of relations between landscape facility and the masses, people know the environment often through all kinds of landscape facility.
   Landscape facility has a direct effect on people's visual sense and perception. Therefore, leading to the impression environment.
   Landscape facility can adjust the atmosphere of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must rise as a whole appearance, because it is an interrelated system in large scale. Yet, landscape facility act as an active element in overall environment. Thus, different treatment of landscape facility could impel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 to change.
   Landscape facility emerges from environments of every description in distinct forms. It concerns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 through its specially designated pattern, color and texture. Landscape facility provides convenience for the masses. Moreover, it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aesthetic judgment of the whole environment.
  
  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地景设施更多地亮相于行行色色环境艺术舞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仅为人们的各类活动提供便利,同时也给城市景象增加亮色,为提高城市功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地景设施与环境艺术的互动
  
  地景设施即地面景观设施,是公共艺术的分支,依附于环境设计,与环境艺术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受环境艺术设计思想的制约,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公共艺术特性。
  首先从理性上看,环境设计具有统览全局的作用,公共艺术及地景设施艺术只有在整体的环境设计思想框架内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尤其是现代设计观念更加体现这种关联意识,强调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比如与古典雕塑强调独立的实体概念不同,现代雕塑强调通透性、材料的变化性及与特定环境的连续性。环境的功能及形式不同,雕塑的形、色、质也会随之改变,形成与环境恰当的呼应效果。
  其次也应看到,由于公共艺术特性的存在,地景设施具有相对的活跃因素及对环境的推动作用。
  地景设施一般首先作用于观者,给人们带来第一感受。一道大门、一尊雕塑、几盏路灯、甚至几块指示牌,是这些无声的“迎宾员”各司其职、坚守岗位,默默地接待着每一位客人。它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来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埋藏在观者的心底,伴随行程,并对整个环境感受产生重要的导向性影响。
  地景设施具有公共性特征,有很强的大众参与性。置于广场、街道、公园中的地景设施是任何大众所共有的,而非少数人所享用。人们不仅可观、可坐、可躺、可依、可踏、甚至可以操作。因此地景设施是与大众关系最密切的环境艺术品。它的观赏效果、触觉肌理、冷热感应,直接贴近于广大市民,给大众带来喜怒哀乐的知觉感受。由于这种密切的关联特性,使大众不知不觉地淡化环境的印象,而将这些设施的亲身体验取代对整个环境的好恶。
  地景设施在视觉元素中一般作为点的状态出现,我们知道在形态构成原理中,点是积极并且是活跃的因素,对人的视线具有极强的吸引作用。建筑前的雕塑、绿化中的休息椅、甚至道路中的井盖,都会形成点与体、点与面、点与线的关系。这些点状设施会主动与人的视线发生关系,甚至在特定角度主景与次景会发生变异,本来在环境中应居主体地位的建筑成了配景,把视觉主体让位给了建筑前的雕塑等地景设施,这是视觉规律造成的。由于这种主次置换的视觉现象,我们不得不对地景设施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给以足够的重视,利用这一现象为优化和改善环境服务。尤其在一些“先天不足”的环境中插入适当的地景设施,使该环境得以“枯木逢春”或“点石成金”。





图 1:智利圣地哥某建筑前地景雕塑

图 2:澳大利亚墨尔本某地景入口雕塑





图 3:上海浦东世纪步行街座椅

图 4:美国华盛顿某校园水墙





图 5:香港某商场水幕静观

图 6:美国某住宅楼间地景照片


  二、地景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
  
  1、地景设施与建筑环境
  建筑受材料及施工工艺的影响大多成几何形态,尤其是现代建筑追求简约,往往体量很大但却整齐划一,缺乏个性。色彩为避免大面积鲜艳颜色对使觉的刺激,往往采用低纯度色。建筑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整体呈现厚重、规整的形象。而地景设施由于很少受材料及工艺的限制,可以随意创造各种形态、色彩及材质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根据环境的要求,一方面可以与建筑物建立协调关系,同时也可与建筑对比,二者结合对整体环境起到激活作用。
  比如智利圣地亚哥的一个装置作品,后面的建筑形态是有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体量较大的实体,给人以强烈的稳定感与厚重感。材料用光滑的玻璃和铝板,因此总体采用“冷”处理手法,带有庄重和规整的严肃气氛。而入口这一地景装置艺术品巧妙地化解了这一感觉。连环的曲线似音乐在律动,悬空的人物点缀与凝重的建筑形体、鲜艳的中黄色与兰灰色的建筑色彩在两种完全不同意味的空间混合场实现了对话。建筑不再冷酷了,环境变的亲切了,人们不再敬而远之,而是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整体环境气氛中来(见图1)。这也是一个构思非常奇特的地景设施作品。埋入地下的建筑构件只露出一个角部,一方面格外醒目,另一方面起到标识的作用,告诉行人这一环境中古迹的存在。在空间布局上,该地景设施与环境主建筑行成很好的呼应关系,对形成这一地域特定的古建筑氛围起到良好的揭示作用(见图2)。
  
  2、地景设施与道路环境
  道路有快速路与人行道之分。快速路设施功能性较强,不必过多设置设施,以避免分散行人或驾驶者的注意力,但在节点部位可考虑艺术性地景设施,以适当调节道路景观效果。慢速路及人行道由于行人会驻足观赏及使用而强调艺术特色。尤其在商业步行街,行人速度很慢,除购物,人们会细细地品味步行街上的某些节点设施,如饮水器、井盖、甚至地面局部铺装都会引起行人的注意,其材料、质感、舒适度以及不同季节给形人带来的视觉及触觉感受都会影响商业街的整体风貌,而不应小视。
  比如,上海浦东世纪公园海边步行街的坐椅。人们在步行道上可漫步、观景、戏水、或坐在台阶上休息。而地景设施摇椅提供了更加轻松的休闲方式。游人坐在摇椅上轻轻地摇动,感受微风、感受海景,人和景融为一体,游人从中获得极大的快感(见图3)。
  
  3、地景设施与水环境
  水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人、雨、水有着异常亲密的感情。在国外水被视为空气及精神的净化剂,国内水则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因此水体景观是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人们创造了各种可观赏的水环境。而现代景观理念则更趋于亲水,人们在清透的水边乘凉、戏水,借以放松心境,实际是在以水滋心、以水养性,从水环境中得以消遣。而地景设施则为人们提供最佳的亲水方式。
  在美国华盛顿提供了一处独特的地景设施,冬季与普通护墙并无二致。亚光花岗岩饰面形成柔和的纹理效果。一旦到了夏季,从墙体拼接的石材缝隙会涌出涓涓细流。既不愿舍弃阳光,又经不住日晒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来到阳光下的墙边,或抚摸水墙,或玩耍戏水。水墙调节小气候,也调节人的心情。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人、水、墙已经很难分离了(见图4)。商场内购物环境不同会直接影响顾客的情绪。这家商场摆脱了以往在扶梯两侧布满广告借以推销商品的做法,而是独辟蹊径,在入口扶梯两侧设计成水幕,以此营造商业气氛。人们沿扶梯而上,伴着水幕的宣泄及水声,在夹道欢迎般的礼节性气氛中进入这样的环境,肯定会触景生情(见图5)。
  
  4、地景设施与照明环境
  照明包括两部分,其一为功能照明,这种照明以使用为第一前提,其亮度应符合使用要求。第二种照明为装饰照明,这种照明将照度作为第二需要,而将照明艺术效果放在首位,强调由照明所创造的不同的环境气氛。装饰照明通过运用不同照明手法体现照明层次的强弱、轻重、聚散、虚实及点、线、面的不同构成关系,形成条理清晰、主次明确的整体效果,从而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同时还要考虑照明设施白天的面貌,以求与整体环境达成和谐的关系。
  这一楼间的照明很有趣味。取自树形的发光体。白天由实际的树木形成绿化景观,到了夜晚则利用这些发光体象征性地延续白天的树木形态,形成“夜间绿化”环境,这一概念与人们爱护自然的意识相吻合(见图6)。
   环境艺术由各要素构成,地景设施是其中之一。地景设施的取向、定位、题材及形式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准确地把握地景设施与环境艺术的协调与能动关系,既服从整体的需要,又发挥地景设施的个性特色,同时考虑不同环境的特定内涵,才能设计出理想的地景设施,创造出宜人的整体环境。
其他文献
15、16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不仅是一个群星璀璨的伟大艺术时代,也是一个考古发现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发掘出许多古希腊、罗马的典籍和艺术品,为人文学者、艺术家打开了新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正是考古发现促成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期刊
一、两件《大拇指》雕塑引起争议  《雕塑世界》(试刊号)2003年10月28日第四版刊发了拙文:《抄袭、模仿、学习、借鉴——获奖雕塑〈大拇指〉引起的思考》。介绍了建立在巴黎新区的西塞尔·巴尔达契尼创作的照相写实主义雕塑《大拇指》铜像与建立在武汉市西北湖小区广场的钢丝缠绕焊接的《大拇指》雕像。
期刊
近年来,打着“人体艺术”标志的活动越来越多,从出版物到展览会,门类有雕塑、绘画、模特摄影、个人写真、侗体彩绘和橱窗人体秀等等,更有甚者,恨不得把“人体盛宴”都解释为人体艺术美的一种展示,可谓“人体艺术”的大泛滥。
期刊
对黎明雕塑有印象,是在1984年第五届全国美展上见到的《天地间》,表现的是一位塔吊工人,形体由钢铁切割而成,方硬挺拔,与垂挂的塔吊结成一体,在天地之间留住了一个永恒的英姿。
期刊
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生存环境重新审视并不断加以改造,在自然环境中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种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项艺术家、雕塑家、画家更加重视作品的历史持续性、艺术整体性以及装饰性和商业性等。
期刊
李讲和他的衡水华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圈子里有不小的名气,以加工铸造超大体量雕塑作品而闻名,与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合作,在北京、邯鄣、秦皇岛、朔州、鞍山、大连、青岛、淄博、杭州、上海、西安、成都、长沙、重庆、乌鲁木齐等名城树立了不少的城雕佳作。
期刊
“陶土在案上,更多的时间是用手来与它对话、交流,在陶土面前,我好象感觉到是它在借用我的手来展示自己。”从古到今,人们对陶土的敬仰始终如一,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尤其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加热衷于用陶这种原始、最直接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期刊
提起著名雕塑家陶艺家姚永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他的“新陶艺”——世纪娃系列,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学院派陶艺家的代表,但对他的陶艺创作的批评阐释和理论研究,在学术界并未深入展开,针对艺术批评对当代陶艺创作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漠不关心的现状,本文试图从一个理论者的姿态来看待姚永康民族风格的发展,描述姚永康作品面貌的变化过程和这从中形成的艺术状态以及文化选择,希望能利于我们思考陶艺的未来。
期刊
柳 博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装饰工程部设计师;  北京圣腾博艺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1991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金属雕塑专业。 图1:《银色畅想》 图2:《红色的梦》
期刊
The fourth edition of "Sculpture World" (Pre-published) published the signature of Hua Ling's article "Copy, imitate, study and use for reference-prize-winning sculpture: Consideration caused by "Thu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