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浅见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命脉。当今高校校园文化面临多元文化冲突,给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 和谐校园 高校文化 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就是由大学师生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特性的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和引导大学生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两个问题。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1、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2、和谐文化的定义
  关于和谐文化的定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有一种较为大众的观点认为,和谐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包含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感受,对社会和谐目标的追求;在制度规范上,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和机制。
  3、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等相互关联的文明成果。和谐校园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各组成部分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高校文化要形成和谐氛围,必须建立核心价值目标体系,这是高校的生命线,全校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能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构建大学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础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校园文化既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又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大学和谐校园文化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全体师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实践、创新,从而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通过自身先进的办学理念、价值目标的渗透,再有优良的制度文化和人文环境作保证必然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来源于主体之间共同的文化理想,来源于他们的目标一致性,它使大学各主体之间形成合力,各部分之间形成默契;它使大学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睦相处,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的整体功能,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援和人才服务。
  2、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彼此兼容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和而不同”。各种思想、各种观念在这里交汇、碰撞,智慧和创新的火花由此而生。目前,校园文化呈现出大众化趋势下特有的兼容性,传统精英文化的精英品质,新精英文化的现代意识,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主流政治文化的特权意识,在校园里混合生长,尊卑并存,人们不再为大学应有的文化品位而争论,大学校园文化的各种特质表现出宽容性、平等性、对话性和竞争性。
  3、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陶冶
  校园文化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射作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文化的創造在于立人,文化的发展在于发展人。”和谐的校园文化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将文化视为学生成长的养分;重视长期的“酿造”和“发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土壤和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并驱之与学校的文化理想保持一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和谐社会崇尚诚信友爱,需要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因而培养在校大学生诚信理念、在竞争中的合作精神至关重要。
  4、对大学生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个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生命意义。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学生成长环境的和谐即大学校园文化的和谐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校园文化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射作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和谐社会崇尚诚信友爱,需要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因而培养在校大学生诚信理念、在竞争中的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和谐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积极营造诚信的育人氛围,形成诚信、合作教育的大环境,把诚信友爱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为大学生走上社会,积极投入到和谐社会建设大潮具有重要作用。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
  当前,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等的差异,校园文化中的非主流文化如课桌文化、网络文化、新新人类文化等日益盛行。而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本质上是大学生个体与知识、与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地位,必须将各种非主流文化融入到主流文化之中,使非主流文化的走向跟主流文化精神保持一致,促进高校和谐、健康、有序发展。
  1、树立和谐校园理念,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价值观的日趋多元。在高等教育领域,校园内各个主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出现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构成了一幅复杂而凌乱的文化图景。因此,要在高校树立和谐校园理念,把握多样的学校价值观中共同的东西,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并借助这种核心价值观去积极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人才观等产生文化间的凝聚力。学校要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校规等,形成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让置身其中的文化主体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成主体间的一致目标,产生强烈的向心力,使大学文化校园文化有了自己的灵魂。
  2、全校师生形成合力,明确和谐大学文化的目标
  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而凝聚了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和谐文化又会对全校师生产生潜在的影响,如此循环反复,全校逐步进入和谐状态。而校园文化的具体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对师生的日常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应具有自己的目标体系,既体现在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也存在于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中,它给各类主体以明确的指引,使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一致性和理解性,容易达成彼此间的默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领导是倡导者,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
  3、建立多元文化结构,促进主体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无论什么社会,在一个时期中文化总是多元共存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文化多元融合的美好图景。和谐校园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在高校,无论主流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空间,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和盛行犹如双刃剑,在给校园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日益显露。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可以趋利避害,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从而推动文化发展。通过多元的文化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这里所指的活动是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它不能仅止于一些娱乐性、健身性的活动,而应包括学术性活动、交往性活动、探究性活动等,只有这些多元的自主式活动才能让大学生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增进主体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我们应当有一种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立足于实际,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发展变化的新特点,自觉把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校园文化的坚实基础,促成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以构建校园和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光明日报》,1998-06-20(1).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姜美珍.融合与共生:从多元文化看校园和谐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6).
  [4] 陈洁.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
  [5]喻运斌,刘耀明.论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 2006(3).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备课要创新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的理念,课堂教学要创新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是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作业设计要创新作业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评价体制要创新评价是教学的—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创新激励评价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
[摘要] 本文通过对本单位图书馆建设过程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决定图书馆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 图书馆 项目管理    前言  进入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高潮。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速度快等特点。然而面对庞大的项目建设,业主往往由于缺乏图书馆建筑工程管理经验,致使出现图书馆设计落后,布局不合理、概算超支严重等诸多问题。笔者对本校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重点强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因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与模式是相对落后的、低效的,传统灌输式的教法弱化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带动,小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和途径增多,导致很多小学生受网络影响,出现贪恋游戏、追星、盲目攀比等现象,这些不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行为说明小学
在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模式,引导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用写作学习巩固阅读学习成果,有利于英语教学的进步。文章立足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主要围绕"小学英语阅读
"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感知和理解",是一种综合语言直觉能力,包括对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许多方面的敏感的直觉能力。语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直接影响着学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光阴似水,转眼间,命运之舟把我搁置在教师这个职业上已经快16个年头了.16年来,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构成了我生命的篇章.rn第一个教师节前夕, 我进入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的层次性、质量的高低等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师,我一直积极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实践,力求把教学成绩的提高落实到课堂教学效率上。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体现的数学教学意识  1.教学中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景的研究作为开始,它是学生了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