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
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建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称为山东轻工业学院: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自建校以来就开始设立该学科相关的专业,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建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
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95年,由原山东省一轻厅主导,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轻工科研院所、晨鸣集团、华泰集团等联合共建,组成了山东省轻工行业最早的产学研合作联盟。2006年,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成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该实验室成为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09年,经山东省发改委批准,由山东轻工业学院牵头,山东大学、山东省造纸院、晨鸣集团、华泰集团、太阳纸业、泉林纸业等8家单位共同组建山东省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2010年,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齐鲁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造纸设计研究院、晨鸣集团、华泰集团、太阳纸业、龙力集团、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等组建的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山东省首批立项建设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齐鲁工业大学的制浆造纸与印刷包装重点实验室成为首批认定的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
2016年,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实验室列入省部(科技部)会商,正式筹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实验室正式获批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
按照科技部和山东省要求,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齐鲁工业大学)围绕国家产业需求,以服务区域、辐射全国相关产业为目标,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坚持多学科交叉,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木质化生物质资源特性及其应用、纸与纸基新材料、微生物合成材料、变性淀粉及其功能材料4个研究方向。力求通过研究方向的交叉深度融合,践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理念,力争建成区域第一、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该领域科学研究实验室,为促进轻工、生物、化学、材料等学科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撑,为区域和全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目前实验室岗位配置80人,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23人,博士人员占比100%。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的10余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3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突贡专家1人、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泰山学者4人等,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研发队伍。
近年来,已培养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山东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4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发表论文8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专利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科技奖项20余项。30余项共性关键技术得以突破并在相关行业进行推广应用,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原创力和推动力。
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围绕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3个层面上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性成果1: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充分利用速生阔叶材资源和采用高效清洁制浆造纸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本学科针对这一问题,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改革创新传统制浆造纸技术:在降低磨浆能耗、消除有毒污染物、稳定纸浆白度、提升纸浆品质、改善抄造性能和研发高档纸基新材料等方面,实现了国产木材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
自2005年起先后在世界造纸十强企业晨鸣纸业集团和国内龙头企业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骨干企业推广应用,用生物酶催化技术生产出了优质木浆,并用于高级纸基材料的生产,实现了速生阔叶材的高效高附加值利用,并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发表论文166篇,出版专著3部,培养研究生36人。
该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2:造纸纤维组分的选择性酶解技术及其应用
该项目利用生物技術对传统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创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造纸工业生物酶解关键技术体系;发明了酶促打浆、废纸酶法脱墨、纸浆生物改性等技术,首次提出了废新闻纸漆酶一介质脱墨理论和树脂在浆水体系中的双层结构模型。该项目系列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3年来,该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在降低打浆和磨浆能耗、废纸的清洁化生产及提升制浆的品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解决了制浆造纸工业中生物酶的选择性降解关键技术体系。该技术在造纸企业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造纸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3:草浆的生物预漂白和酶法改性技术
该项目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传统的纸浆制备过程,实现了少氯漂白,并改善了草浆性能,主要有真菌木聚糖酶漂白草浆的工艺技术;细菌木聚糖酶漂白草浆的工艺技术;真菌木聚糖酶对漂白草浆的改性技术;细菌木聚糖酶对漂白草浆的改性技术;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优选培育;粗酶液的分离纯化和对草浆纤维的作用机理;几种新型漂序的优化和建立。
草浆的生物预漂白和酶法改性技术既可明显减少漂白过程中元素氯的使用,从而减少有毒物的生成,又可改善草浆质量,提高草浆的利用价值。该技术对于解决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对行业技术进步有显著推动作用。自1998年开始试生产。2001年以来在晨鸣、华泰、泰山、华远等企业应用。
该项目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4: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
该项目所属科技领域是利用废弃物制浆造纸生产技术,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85%以上的脱墨浆,通过先进制浆造纸技术的系统集成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废纸浆纤维品质差、阴离子垃圾干扰严重、低定量新闻纸透印等方面的技术障碍,形成了系统工程技术,并成功实施了产业化。该项目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低定量新闻纸的空白,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5: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制浆过程中,传统含氯漂白会产生少部分有毒物质,造成漂白废水生化处理难、周期长且工艺复杂,漂白纸浆中残余的微量有毒物质,给成纸的使用尤其是食品包装等带来安全隐患。为此,造纸学科项目组采用绿色化学和生物化学法,研发了高性能化学浆绿色漂白新技术,解决了传统含氯漂白的共性技术难题,在无元素氯、全无氯漂白纸浆绿色制备技术、木素增效溶出、梯度打浆和自添加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并将其应用到高性能纸基材料的制备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技术自2010年起先后在晨鸣集团、华泰集团、太阳纸业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生产出了高性能绿色纸浆、多品种纸和纸基材料。
该项目获得201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产学研协同育人,与行业互动共进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肩负着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山东轻工造纸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生力量。山东省规模以上轻工企业中,半数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1998年,在山东省评选的“改革开放20年十大优秀毕业生”中,有1人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在近年评选的40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基层就业标兵)”中,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毕业生占2名,百余位知名企业家相继涌现,创造了山東卫视、《齐鲁晚报》等新闻媒体所称道的“老总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以晨鸣集团为例。从1980年代的县级小纸厂,到目前国内龙头、全球50强造纸企业,每一次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都凝聚着齐鲁工业大学校友的智慧和汗水,涌现出了董事长陈洪国、原副董事长尹同远、现副董事长胡长青等杰出校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晨鸣集团就积极与齐鲁工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从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到产学研合作,无一不深深地烙上了齐鲁工业大学的烙印。
为了扩大规模、提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先后开发出系列高级文化用纸、低定量涂布纸、热敏纸、格拉辛纸等新产品和新材料,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后,齐鲁工业大学与晨鸣集团成功利用生物技术对传统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突破,也带动了造纸专用酶制剂行业的诞生与发展,除了经济效益也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无独有偶,除了晨鸣集团,在华泰集团等大型骨干造纸企业,齐鲁工业大学毕业生相似的成长轨迹一再上演。
在建厂之初,华泰集团就积极与齐鲁工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从一个个科技攻关到技术人员的培训,双方的合作伴随了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公司创始人李建华董事长长期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亮、总工程师张凤山等一大批齐鲁工业大学校友们早已成为企业的骨干,也成为联系母校的桥梁。
齐鲁工业大学陈嘉川教授团队与华泰集团共同攻克完成的“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项目,于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利用该技术,华泰集团每年可实现产值约50亿元,齐鲁工业大学为校友们的杰出业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坚持“学科领校”战略,立足山东,服务行业,形成了以制浆造纸工程专业为代表的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群,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平台10余个。
通过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与各级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基地、联盟等50余个,还建有校外实习基地50多个。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在新时代我国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将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优势,继续营造更加浓郁的育人环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开放办学,优化完善“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沃土”的各个培养环节,为行业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推动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建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称为山东轻工业学院: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自建校以来就开始设立该学科相关的专业,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
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建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
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95年,由原山东省一轻厅主导,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轻工科研院所、晨鸣集团、华泰集团等联合共建,组成了山东省轻工行业最早的产学研合作联盟。2006年,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成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该实验室成为省部(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09年,经山东省发改委批准,由山东轻工业学院牵头,山东大学、山东省造纸院、晨鸣集团、华泰集团、太阳纸业、泉林纸业等8家单位共同组建山东省制浆造纸工程实验室。2010年,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正式获批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3年,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齐鲁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造纸设计研究院、晨鸣集团、华泰集团、太阳纸业、龙力集团、青岛明月海藻集团等组建的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山东省首批立项建设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齐鲁工业大学的制浆造纸与印刷包装重点实验室成为首批认定的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
2016年,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实验室列入省部(科技部)会商,正式筹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实验室正式获批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
按照科技部和山东省要求,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齐鲁工业大学)围绕国家产业需求,以服务区域、辐射全国相关产业为目标,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坚持多学科交叉,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了木质化生物质资源特性及其应用、纸与纸基新材料、微生物合成材料、变性淀粉及其功能材料4个研究方向。力求通过研究方向的交叉深度融合,践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理念,力争建成区域第一、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该领域科学研究实验室,为促进轻工、生物、化学、材料等学科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撑,为区域和全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目前实验室岗位配置80人,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23人,博士人员占比100%。拥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的10余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3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突贡专家1人、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泰山学者4人等,初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研发队伍。
近年来,已培养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山东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4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发表论文8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东省专利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科技奖项20余项。30余项共性关键技术得以突破并在相关行业进行推广应用,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原创力和推动力。
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依托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围绕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3个层面上实现了多项重要突破,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性成果1: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充分利用速生阔叶材资源和采用高效清洁制浆造纸技术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本学科针对这一问题,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改革创新传统制浆造纸技术:在降低磨浆能耗、消除有毒污染物、稳定纸浆白度、提升纸浆品质、改善抄造性能和研发高档纸基新材料等方面,实现了国产木材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
自2005年起先后在世界造纸十强企业晨鸣纸业集团和国内龙头企业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骨干企业推广应用,用生物酶催化技术生产出了优质木浆,并用于高级纸基材料的生产,实现了速生阔叶材的高效高附加值利用,并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发表论文166篇,出版专著3部,培养研究生36人。
该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2:造纸纤维组分的选择性酶解技术及其应用
该项目利用生物技術对传统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创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造纸工业生物酶解关键技术体系;发明了酶促打浆、废纸酶法脱墨、纸浆生物改性等技术,首次提出了废新闻纸漆酶一介质脱墨理论和树脂在浆水体系中的双层结构模型。该项目系列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3年来,该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在降低打浆和磨浆能耗、废纸的清洁化生产及提升制浆的品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解决了制浆造纸工业中生物酶的选择性降解关键技术体系。该技术在造纸企业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造纸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该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3:草浆的生物预漂白和酶法改性技术
该项目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传统的纸浆制备过程,实现了少氯漂白,并改善了草浆性能,主要有真菌木聚糖酶漂白草浆的工艺技术;细菌木聚糖酶漂白草浆的工艺技术;真菌木聚糖酶对漂白草浆的改性技术;细菌木聚糖酶对漂白草浆的改性技术;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优选培育;粗酶液的分离纯化和对草浆纤维的作用机理;几种新型漂序的优化和建立。
草浆的生物预漂白和酶法改性技术既可明显减少漂白过程中元素氯的使用,从而减少有毒物的生成,又可改善草浆质量,提高草浆的利用价值。该技术对于解决造纸工业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对行业技术进步有显著推动作用。自1998年开始试生产。2001年以来在晨鸣、华泰、泰山、华远等企业应用。
该项目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4: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
该项目所属科技领域是利用废弃物制浆造纸生产技术,其创新之处在于:采用85%以上的脱墨浆,通过先进制浆造纸技术的系统集成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废纸浆纤维品质差、阴离子垃圾干扰严重、低定量新闻纸透印等方面的技术障碍,形成了系统工程技术,并成功实施了产业化。该项目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低定量新闻纸的空白,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代表性成果5: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制浆过程中,传统含氯漂白会产生少部分有毒物质,造成漂白废水生化处理难、周期长且工艺复杂,漂白纸浆中残余的微量有毒物质,给成纸的使用尤其是食品包装等带来安全隐患。为此,造纸学科项目组采用绿色化学和生物化学法,研发了高性能化学浆绿色漂白新技术,解决了传统含氯漂白的共性技术难题,在无元素氯、全无氯漂白纸浆绿色制备技术、木素增效溶出、梯度打浆和自添加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并将其应用到高性能纸基材料的制备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体系,新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技术自2010年起先后在晨鸣集团、华泰集团、太阳纸业等多家企业推广应用,生产出了高性能绿色纸浆、多品种纸和纸基材料。
该项目获得201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产学研协同育人,与行业互动共进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肩负着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的重任,为山东轻工造纸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生力量。山东省规模以上轻工企业中,半数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1998年,在山东省评选的“改革开放20年十大优秀毕业生”中,有1人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在近年评选的40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十大成功创业者(基层就业标兵)”中,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毕业生占2名,百余位知名企业家相继涌现,创造了山東卫视、《齐鲁晚报》等新闻媒体所称道的“老总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以晨鸣集团为例。从1980年代的县级小纸厂,到目前国内龙头、全球50强造纸企业,每一次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都凝聚着齐鲁工业大学校友的智慧和汗水,涌现出了董事长陈洪国、原副董事长尹同远、现副董事长胡长青等杰出校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晨鸣集团就积极与齐鲁工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从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到产学研合作,无一不深深地烙上了齐鲁工业大学的烙印。
为了扩大规模、提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学校与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先后开发出系列高级文化用纸、低定量涂布纸、热敏纸、格拉辛纸等新产品和新材料,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后,齐鲁工业大学与晨鸣集团成功利用生物技术对传统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并取得创新性突破,也带动了造纸专用酶制剂行业的诞生与发展,除了经济效益也取得了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无独有偶,除了晨鸣集团,在华泰集团等大型骨干造纸企业,齐鲁工业大学毕业生相似的成长轨迹一再上演。
在建厂之初,华泰集团就积极与齐鲁工业大学进行战略合作,从一个个科技攻关到技术人员的培训,双方的合作伴随了企业的整个发展历程。公司创始人李建华董事长长期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亮、总工程师张凤山等一大批齐鲁工业大学校友们早已成为企业的骨干,也成为联系母校的桥梁。
齐鲁工业大学陈嘉川教授团队与华泰集团共同攻克完成的“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项目,于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利用该技术,华泰集团每年可实现产值约50亿元,齐鲁工业大学为校友们的杰出业绩感到骄傲和自豪。
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坚持“学科领校”战略,立足山东,服务行业,形成了以制浆造纸工程专业为代表的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群,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平台10余个。
通过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近年来,与各级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基地、联盟等50余个,还建有校外实习基地50多个。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在新时代我国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将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发挥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优势,继续营造更加浓郁的育人环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开放办学,优化完善“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沃土”的各个培养环节,为行业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推动行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