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一则名为“中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力与幻想”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创造倾向测验包括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四个纬度进行比较后发现,冒险性和想象力得分最低。当然导致儿童想象力低下的原因很多,如应试教育,如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鼓励顺从、听话,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不鼓励竞争、异想天开……
  我们不去探讨是谁拧死了孩子们想象力的阀门,但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出才子,想象出诗人,想象中孕育了数以万计的发明创造。有了想象,人类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既然想象力对人的创造性活动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农村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利用天然的环境优势学会观察,重视知识积累。
  
  农村学生地处偏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条件艰苦,信息相对闭塞,没有琳琅满目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没有品种繁多的书店,也没有支持读书看报的家长,因而农村学生的想象力普遍低下。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
  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特别是广阔的农村天地,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大自然中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皎洁的圆月、浓郁的风土人情……这一幅幅迷人的图画对于学生是司空见惯的事物,难免在观察过程中漫无目的,毫无收获,因而在观察过程中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目的明确,学生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
  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准备越充分,对观察对象的感知就越精确,学生形成的表象就越丰富。这样就为启动学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础。在观察时,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想象。还要积极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去领悟事物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嗅,用头脑去想象。如:每年春天来到时,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桃花,让学生仔细观看了桃花的外形、颜色后,接着让学生去嗅一嗅芬芳的气味,然后让学生用手去抚摩一下柔嫩的花瓣,最后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花瓣上飞舞的小蜜蜂的叫声。这样的观察使学生身心愉悦,记忆犹新。
  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受到启示,触发联想和想象,产生知识的迁移和连结,最终达到认识上的新飞跃。
  
  二、在具体的课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中学课文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外名篇,文学作品占80%左右。这些作品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之受到审美形象的感染。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物、景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善于点拨,让学生想象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思维停滞,没有打开想象的翅膀,而作为老师的我们这时应该善于启发,让学生主动地想象。如我在教学鲁迅的小说《故乡》结尾写到:“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说结尾用“路”来比喻希望的有无,揭示小说的主旨,留下了悬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路”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开辟、行走,认真领悟作者的“弦外之音”,从而很快把握住了小说的主旨。
  
  2.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组织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适应。教材向学生提供了开放、主动思维的空间,给学生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渗透作用,让学生在“文中”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了解祖国各地的人情风俗,在神奇、曲折的童话故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若能抓住关键词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会触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品味细节描写调动学生的想象
  好的作品往往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打动读者,令读者与之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细节刻画,通过细节展示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加以想象,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人、物、情、景。
  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一文中,用极简练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细细品味望父买橘的细节,帮助学生透过字面想象父亲为儿子买橘时努力挣扎,攀登月台的吃力神态,或咬牙使劲,或汗流面颊,学生在想象中品味,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4.扮演角色体会想象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时候如果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难以完成这种角色互换的。
  《皇帝的新装》塑造了一位愚蠢可笑的皇帝形象,我在教授本文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带上道具上台表演皇帝试新装的情节,这一环节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皇帝在镜子面前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它要求学生透过字面大胆想象,有的学生表演出皇帝整整皇冠,摸摸衣角的细节,有的学生表演出皇帝故作镇定的虚伪表情,把文中的潜台词通过想象表现出来。
  又如根据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特点穿插表演他第一次进教室讲课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再如抓住菲力普夫妇遇到穷困不堪的于勒时的内心恐慌,模仿他当时的神态和动作等等。
  
  5.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辅助激发培养想象力
  让音乐、美术制作等活动参与语文学习来培养想象力。如把一些课文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想象把文字还原成图画。文画结合,画中有文,文中有画,课堂气氛活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我就教同学们唱《水调歌头》这首歌,同学们兴致高涨,语文课还唱歌?还蛮好听!课堂效果出奇的好。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身心愉快,通过这种想象,记得快,理解得快,背书背得也快。
  
  7.利用“意义空白”
  中国诗文中十分讲究含蓄和意境的创设,有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创作主张和艺术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如果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就形成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而这种“意义空白”恰恰是启迪学生想象的“亮点”。
  在语文教材中,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许多篇章留有“意义空白”,抓住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通过想象,往往成为理解作品的钥匙。如《孔乙己》一文,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结,其意义空白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讲课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你是导演,你将如何设计拍摄《孔乙己》的结尾镜头?学生马上被这一有创意的设计吸引了,展开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想象,有的说要让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渐模糊,模糊,最终消失;有的说要把他此时的手做一特写镜头推出,因为孔乙己的手或蘸酒写字,或偷窃东西,或代脚“走路”,有着特殊的用途,那双本应具有谋生本领的手,最终却成为他爬向死亡的手;有的说应配上画外音“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样才留有余味;有的说应配上众人的笑声,让笑声贯穿全剧,用这种含泪的笑声反衬孔乙己的惨状更让人觉得悲哀。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借助想象体会到作品丰富的言外之意,充实了作品的“意义空白”。
  
  三、指导写作,拓展想象空间。
  
  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些方法和手段对课文进行的想象,也只是再造知觉想象,以便深入情感深刻理解课文。虽然这些都具有某种创造成分,但仍以再造想象为主,要真正巩固和发展想象力,尤其是创造想象,还必须依靠写作实践。
  
  1.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是发展创造想象力的一朵奇葩。如《2050年的家乡》、《我三十岁的时候》、写作之前,我先给学生介绍想象如何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人们如何凭借想象实现了龙宫探宝、嫦娥奔月、沧海变桑田的愿望,又找来资料,告诉学生多少预言家在作品中的大胆想象几十年后变成了现实。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创作的欲望被激发了。于是“智能汽车”、“人造太阳”、“超强理解仪”等等令人耳目一新,星际间的旅行,人的寿命的不断延长等等,在作者笔下变成了生动的现实画面,学生想象之大胆、丰富令人佩服。
  
  2.续写、扩写课文
  有些课文,写得含蓄蕴籍,人物最后是活是死、是福是祸、是吉是凶,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去推断,如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等等。教完这样的课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主题基调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命运做出合理的推断,续写课文。对此,学生必然要对原材料进行选择、提炼和概括,并结合生活中获得的事物表象重新组合,想象活动参与其中,新形象就创造出来了。
  如教完《皇帝的新装》可指导学生想象:皇帝赤身露体的参加了“游行大典”后听到小孩诚实的声音“有点儿发抖”,那么,他回宫后,怎样处理这件事?教完《最后一课》,启发学生想象:普鲁士人的入侵,剥夺了韩麦尔先生教授祖国语言的权利,作为一个爱国者,在国难当头之时,韩麦尔先生究竟何去何从?这种延伸式想象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十分乐意给原情节加上想象的“尾巴”,他们的想象是十分丰富的,延伸出的“结尾”五花八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氛围。
  
  四、延伸课外,丰富想象力。
  
  刘勰云:“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素材是想象力的翅膀,而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学生如果知之不多、知之不真、知之不广、知之不深、知之不新,想象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难以插翅飞翔。想象力必须以素材和情感为底蕴、为依托,才能充满活力,腾飞到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达到如刘勰所说的神驰境界,而课堂之外的素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延伸到课外,学生想象的翅膀得以高飞远扬。
  
  1.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靠课内是不够的。丰富的课余生活在培养学生学习素质、开发潜能、发展想象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舞蹈、体育、绘画等兴趣小组。使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培养观察力、动作协调力、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就能不断地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其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哪怕是一架纸飞机,学生一旦动手做,他们就会积极思考。就得考虑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校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活动,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3.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博览群书,拓宽视野。语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妙词佳句,懂得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且还可以间接地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奠定基础。因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如中国的《西游记》、《聊斋志异》,外国的《鲁滨逊漂流记》、《一千零一夜》等文学作品,都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器材”。另外,我班还开展了读书评比活动,成立图书角,倡导学生记读书笔记,写出感受和体会,评比课外阅读奖励星。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累材料。
  总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想象力的孩子能具有较高的创造力,我们还应在培养农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展翅高飞。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此,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强化学生自学训练,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教学生自学文言文?我们除了教他们善于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之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教他们掌握以下方法:      一、善用比较法,区分易混淆之知识,掌握知识之规律。      文言文中存在着大量名词作动词、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课本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如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学习。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借导激趣      一个好的导语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导语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提起来了,上起课来就应用自如了。如我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就采用了这样
期刊
提起语文课,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琅琅的读书声。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语文课变成静悄悄地了。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本应该最富生气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毫无趣味。大量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最不喜欢的科目是语文。甚至有教育人士公开宣称,“误尽苍生”是语文!   语文教学何以落到此般境地?语文占课时最多,语文老师工作量最大,为什么收效却甚微?我想,每个语文教师都会万分焦急,也会倍感疑惑—
期刊
一、营造宽松的交际氛围,善意地与人交流。      口语交际可以说是综合语文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进行交际,不是件易事。学生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无疑会压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展潜力,发现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闪光之处,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的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获
期刊
品德与生活是根据《纲要》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的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师多为兼职,有的老师认为兼职教师上好品德与生活课程难度大,主要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兼职是不利,但也可以利用兼职多重角色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品德与生活学科的综合性,使教学更具特色,更有实效性。同时也利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促进其他教学及工作开展,让所从事的几项工作相得益彰。      一、班主任
期刊
【摘 要】若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离不开政治老师的科学指导。因此,政治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首先要导入新课,组织较为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紧接着讨论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最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做,以此来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关键词】导趣导思导议导问导练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
期刊
如今,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三维目标的不断落实,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那么,如何在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着眼于以下两个“突出”去体现: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农村孩子的素质教
期刊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授之以渔”。为此,本人经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最佳速度法、多种感观协调法。竞争法、浪流法、探索法、自读点拨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阅读教学法,既生动活泼,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学
期刊
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最重要的方法和手段。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妙语连珠呢?笔者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一、激发“说”的兴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大胆发言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