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单元整组 联结读写生活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dak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我的“长生果”》是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散文,编排在“读书明智”专题中。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长生果”加上引号,说明它有特殊的含义,在文中指的是书。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长久不衰的营养品,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表现了书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书籍的无比热爱。作者通过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写作的影响。文章结构清晰,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梳理信息,把握内容;同时,作者的读写感悟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为进一步梳理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奠定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引方向。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梳理信息的方法,借助图表自主梳理课文内容,逐步形成关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语义网络,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作者用自己的经历、真切的体会,说明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强调了阅读厚积薄发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着眼单元整组,打破文本内容与学生读写生活的界限,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把读书经验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喻、瘾”等13个生字,读准“差、奔”2个多音字,理解“囫囵吞枣”等词语的意思。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3.围绕“读书”主题,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读书方法、如何找书读等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合适的方法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以及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难点:体会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揭示课题。
  本单元我们围绕“读书”主题,已经学习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读书有关的课文:作家叶文玲写的《我的“长生果”》。(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随机出示资料。
  长生果,即花生,因为它营养丰富,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
  在这里,“长生果”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呢?
  ◎学习活动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2.引导回顾阅读策略:看到“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几个字,你有什么方法要提醒大家?(预设: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抓住關键词句读……)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出示阶梯图练习)
  (1)引导观察:阶梯图的上方要填的是作者的读书类型,阶梯图下方有“如醉如痴、废寝忘食”的提示,要填的是作者的阅读状态。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默读边圈画要点,读完后完成练习。(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随机板画“阶梯”,用板贴呈现练习中已提供的答案)
  4.交流反馈,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
  (1)在巡视过程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练习,请学生随机完成板贴,并贴到黑板上的相应位置。
  (2)依托典型学情,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大部分内容大家填得差不多,其中“文艺书籍”“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这两格的阅读状态,有不同的答案。
  预设:
  文艺书籍的阅读状态:有的填“牵肠挂肚”,有的填“囫囵吞枣”,引导学生说明填写理由,随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明白“囫囵吞枣”是因为故事情节精彩,作者读得很快;“牵肠挂肚”是作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很挂念,说明读书读到了痴迷的程度。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的阅读状态:有的填“着迷”,有的填“如醉如痴”,引导学生介绍填写的思路,既可以从文中直接摘录词语,也可以根据意思进行概括,如根据“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概括出“如醉如痴”。
  (3)根据交流修改练习。
  5.借助阶梯图,梳理作者的阅读经历。
  最早的时候,作者喜欢读“香烟人”小画片,读得津津有味;后来,她读得不过瘾了,开始读连环画,读得如醉如痴、废寝忘食;渐渐地,她喜欢上了文艺书籍,因为被情节吸引,所以读的时候总是囫囵吞枣,对故事中人物的命运总是牵肠挂肚;后来,她又迷上了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整天为之着迷,读得如醉如痴。利用阶梯图,就把作者童年读的书的类型和当时的阅读状态梳理清楚了。
  6.引导思考:梳理信息的方式有很多,这里为什么用了阶梯图呢?有什么发现?
  预设:
  (1)这里用阶梯来展现作者阅读的书籍越来越丰富,从图画书到纯文字书籍,最后到篇幅较长、人物关系较复杂、内涵较丰富的大部头小说,而且理解水平也越来越高。
  (2)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样梳理的形式与内容正好契合。
  ◎学习活动二:继续梳理信息,感悟读写道理
  1.书给了作者怎样的滋养,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根据“学习提示”第2项要求,默读课文,圈画相应的信息。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2.在学生圈画的过程中,教师请部分学生完成板贴。预设提取的信息有:
  (1)扩展了想象力
  (2)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3)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4)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
  (5)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6)从模仿、借鉴到创造   3.教师引导:梳理信息重在发现,根据黑板上梳理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在黑板上标示箭头,梳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
  点拨一:
  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作文事例,对比阅读其他同学和作者描写秋天的句段,理解作者的想象来源于阅读的帮助,是阅读扩展了其想象的能力,阅读时善于想象,这种想象能力自然就迁移到了习作中,才使得作者的作文构思别出心裁,落笔与众不同。
  点拨二:
  引导学生关注第二次作文事例,理解阅读时做笔记锻炼了作者的记忆力,增强了她的理解力,这也为作者在作文时更好地模仿、借鉴、创造打下了基础。
  4.联系自身体验,进一步感悟读写道理:结合这些梳理的信息,你想到自己类似的读写经历或感受了吗?四人为一组进行交流,并派代表上台汇报。(根据学生的交流展开点评,进一步深化对作者感悟到的读写道理的理解)
  5.嵌入语文园地练习:读着读着,我们发现,阅读和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生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练习)
  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 )阅读是什么?是吸收。
  ( )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
  ( )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 )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
  (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叶文玲的读写经历,进一步理解阅读就是不断地吸收营养、储备语言、提升灵感,然后把这些营养进行内化、创造,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优秀的作品。
  6.读到这里,你是怎么理解课题“我的‘长生果”’的?
  引导学生明确,对作者来说,读书滋养了她的语言和精神,还影响了她的作文,让她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所以作者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朗读第2自然段)
  ◎学习活动三:单元整组,围绕“读书”主题梳理要点
  1.任务驱动。
  本单元,我们以“读书”为主题展开学习,学完后,可以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梳理关于“读书”的信息。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梳理?
  2.指导梳理信息的思路。
  (1)梳理作家的读写感悟。可以分点表述冰心、叶文玲以及其他作家的读写感悟。
  (2)梳理作家的读书经歷。可以用图表、时间轴等形式梳理冰心、叶文玲的读书历程,了解名家的阅读轨迹。
  (3)梳理“读书态度”。如《古人谈读书》一课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4)梳理“读书方法”。如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冰心“一知半解”地读《三国演义》,多次读《红楼梦》,叶文玲边读书边做笔记以及“交流平台”板块中提到的从读一篇文章到读整本书、读同一类书的方法。
  (5)梳理找书读的方法。如结合冰心、叶文玲所读的书目和经验,以及“交流平台”中提到的找书读的方法。
  (6)梳理名人名家关于书的比喻。如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第1题的内容。
  3.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项作业。
  附:板书设计
  【点评】
  《我的“长生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项语文能力落实到学生的自主阅读实践中。因为“读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息息相关,需要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整组课文,把梳理出来的读书经验有机运用于其读书的过程中。本教学设计突出体现了以下特点。
  1.着眼单元整组,落实语文要素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本设计紧紧围绕“学习提示”的要求展开学习,创设了两个板块的学习活动。首先,运用精读课文所学的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方法,迁移到本课学习中,借助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概括。学生通过对“读书类型”“阅读状态”的梳理,把握课文要点。然后,围绕第2项要求“作者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展开对两个事例的学习,并有机联系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中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次教学设计基于单元整体意识,充分发挥教材单元整合的特点,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力求实现教材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2.联结读写生活,促进素养提升
  本单元的内容主题是“读书明智”,学生根据要求梳理出来的信息,对他们的读书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设计中“学习活动三:单元整组,围绕‘读书’主题梳理要点”板块展开的内容,勾连前面学习的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关联单篇课文与单元整组,很好地融通了课内外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以整体的视角梳理整个单元中关于“读书”的信息,包括作家的读写感悟、读书经历,以及阅读方法、读书态度等,进一步提升学生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能力,更好地指导学生平时的读写生活,从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教师在“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内容”环节,基于地域特色,选用了浙江省编的《语文作业本》中的相关练习,较好地实现了梳理信息的目标。作为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是否可以让练习更开放一些,比如引导学生用已经习得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梳理信息,从而使学习更加凸显学生个性,彰显思维的多元化特征。
其他文献
“家”是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家》却是一篇极富哲理、语言深邃的议论性散文。如何来把握这篇看似容易实则难懂的散文呢?首先要品读文本,遵照由浅入深的规律,按照“整体感知理清全文结构一教师引导品读课文一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课文”的思路来安排整堂课,注重朗读,力求教会学生赏读散文的方法,提高品读散文的能力。其次安排“讲述家的故事”和“用诗文诠释对家的理解”两个环节,让学生用熟悉的生活和优美的诗文来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设置了专门的习作单元,目的是通过读写联动,充分利用课文资源,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单元目标的设置和单元测试评价中,无视单元习作目标、随意设置习作试题的现象并不鲜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借鉴写作教学的相关理论,对基于读写联动的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评价建议。  【关键词】读写联动,习作,指导,评价  统编教材设置了专门的习作单元,提供了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设置了“交流
期刊
【摘要】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四篇童话分别讲述了大象的长相、蜘蛛的职业、青蛙的住房与小毛虫的出身困境。本文认为这四篇童话隐喻了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自我认同危机、生存荒诞感、生活空间与出身局限性等社会、精神与心理问题。这些童话角色面对困境的反应、选择、改变及其结果对于儿童的自我认知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四篇童话大体遵循“一二三——”变的反复结构,这一结构既能凸显童话的心理内涵与文化
期刊
在中学教材选取的文言文中,同义连用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理解失误。但是也有一些人会把同义连用解释为其他。
期刊
近些年来,四川、重庆等地的火锅“火”遍了神州大地。冬天的时候,火锅就小酒;天气热点,火锅就可乐;夏天的时候,火锅就冰激凌。各种各样的火锅吃得大江南北的男女老少两眼冒光、满头大汗。
期刊
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真正的朗读是什么?是眼睛与心灵合而为一,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触摸,久而久之则生成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者一向主张语文课堂上要重视朗读。不仅要让学生朗读,老师也要朗读,而且还要先读为快。因为教师在朗读课文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教师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此时的文本就成了师生交流的一个载体,引发学生思索和探究。
期刊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季羡林所著的《传统文化之美》主要辑录了作者对国学与传统文化的体悟与沉思,读者從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促使我们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本书看似是一部季羡林先生所题写的序跋以及其撰写的杂文的合集,不具备连贯性和系统性,但在季老的文章之中不难读出他对国学和传统文化明确而坚定的观点:国学,弘扬中华
期刊
书名:骏马 明驼 草原风  作者:郑福田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204164431  定价:68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及文化性格。中国文学的地域性较强,从古至今涌现了大量体现地域文化的文学作品,并形成了众多文学流派。草原以其特有的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草原儿女,孕育了一首又一首优美的草原诗歌。自新中
期刊
大部分熟练的阅读者进行阅读活动时,不仅对书面的文字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还会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直观形象或图像。这种在头脑中以非言语的图像形式来表达或表征所看、所读内容(包括文字和图像)的能力通常被称为视觉意象能力。大量的研究发现,充分、恰当地利用视觉意象,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面,视觉意象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期刊
近来连续听了几节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课。几节课中,教师都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弄懂课文所说明的科学知识上,让人感到不是在学语文,而是在学常识、学科学。笔者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该如何准确定位?现以《松鼠》(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为例,将自己的思考陈述如下,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一起来探讨初中说明文阅读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