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麟治鄞思想探微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嬗变到近代社会的关键时期,鄞县的近代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1929年至1939年是陈宝麟主政鄞县时期,县政亦在其主持下不断推进。陈宝麟结合鄞县实际,持续关注民生,疏浚河道,改善交通,重视教育,推行新生活运动。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陈宝麟 鄞县 教育
  陈宝麟(1898-1965),字冠灵,河北东光县秦村人,随父定居江宁(今南京)。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与友人创办民铎中学,后之杭州任教于浙江甲种商业职业学校及浙江法政专门学校。不久去广州任广东省国民大学教授。1927年经浙江省第一届县长考试,任省民政厅科长。1929年任鄞县县长,任期十年。
  陈宝麟上任伊始就对民生问题格外关注。首先在旧城改造上,加快旧城改造的步伐。随着年代久远,鄞县旧城已不完全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于是陈宝麟结合鄞县发展的历史因素与现状,期盼建设成“大宁波水陆交通枢纽”之称的江北岸。鸦片战争后,宁波对外开埠,江北岸成为外国人的居留地,引进宁波最早的市政道路建设。但往日建设道路,在今日看来亦显得拥挤、狭窄。路边摊贩占道,对于交通构成较大影响,需拓宽马路才能解决此问题。陈宝麟收回天主教堂霸占的“白水权”,劝导商民自动拆屋,修建马路。与此同时,城区也在进行改建,一批新建马路及桥梁涌现出来。组建城河委员会,《宁波民国日报》记载:“鄞城河流众多,现年久失浚,淤塞不堪,而城区尤甚污浊,遂组整理城河委员会,已兴管道路,择其应填处填塞,河底标卖价作筑路费用,计已竣工者,有东渡路、灵桥路、公园路、大沙泥街、药行街、糖行街、阳明街、滨江路、百丈路、后塘路、新河路、外马路、中马路、后马路、桃渡路、西郊路、高墩路、县前街、县西街等道路,正在兴筑中,尚有多出,现正由县政府与整理城河委员会积极进行中,未完成之各干路,预计约本年年底可以全部完成。”
  在宁波众多的桥梁修建中,由以老江桥较为著名。老江桥为城区与江东交通之要道,原有浮桥,每经大水,时被冲断,损失至巨;为一劳永逸计,由政府与地方人士之发起,改建钢骨水泥大桥,需费约七十万元,于民国二十三年七月动工。各筹募委员中以张继光君最为努力,成绩最佳,建筑费用已集有成数。老江桥的修建切实解决了当时的交通问题。
  在改善农村环境方面,陈宝麟解决了当时遍布城乡的随地设厕和浮厝问题。这些问题在当时,严重影响生活卫生。在多方舆论的压力下,他将露厕限期拆除,拆除后所留的空地用于建设运动场或公园。与此同时,严禁人们在稻田造坟,并责令县救济院成立惠安公墓,并鼓励民间筹办公墓。当时,由于社会环境较差,时疫流行,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城区设立临时时疫医院一所,其经费由县政府拨款一千元;不足之数,另行设法筹募。乡区重要市镇未设有时疫医院者,由县政府督促各区公所赶速筹设之,其经费由县政府拨款一千元,分配补助,以便更好地应对疫情。
  在地方教育方面,陈宝麟亦是不遗余力。首先,陈宝麟于1931年7月着手筹办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发动乡绅,筹资建造宿舍,为学生提供方便,为乡村教育奠定基础。为加强社会教育,创办民教馆。在陈宝麟的重视下,各地民教馆被迅速兴建起来。于1930年和1933年在东乡和西乡分别建立县立韩玲民教馆和古林民教馆,不久又将南乡的原县立西林中心民众学校扩充为民教馆。民众馆在当时社会的作用:民众教育馆就是教育民众,作为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一个机关。智识薄弱的,固然要时时与民众教育接近。智识很好的,也要常来民众教育馆走走,以便民众教育馆职员,共同来辅助民众。另一种为学校教育,国民知识的普及,需从娃娃抓起,民国时期,亦是如此。早期中小学校的创办,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对于学制的划分,普通小学校,初级四年,高级二年;国民训练学校,可缩短为三年毕业;二部小学,分全日入学与半日入学两组,凡贫苦子弟,均可入学。学制的缩短,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知识,二部小学的推广,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尤其是贫困子弟也可入学,使更多的人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的真正推广。无论是民众教育馆还是普通学校的设立原则,则根据学童疏密程度及不识字者之多少进行决定。
  鄞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丰富,对于遗产的发掘及其保护则显得十分重要。在当时,天峰塔的修建则被提上日程。据记载:本城天封塔为四明古迹,曾两度失火,破坏不堪,岌岌可危,现由官绅僧界发起组织重修委员会,已致本报。兹探悉计划,塔身坚固,不必拆动,仍留其古。内用铁梯洋灰坪,外仿泉州开元石塔式样,有挑檐走廊,附之以铁栏杆。天峰塔作为知名历史文物,得以重建,并被保存下来。重修我国著名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保护先贤墓葬。当时成立天一阁管理委员会,总领天一阁重修事务,一方面通过乡绅捐款,另一方面政府拨款。
  在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陈宝麟大力提倡新生活运动。以新生活运动,为建设国家、复兴民族之首要工作,智识分子应负竭力推行之实,俾一般民众,均能心体实行。本会负有领导全县新生活运动推行之责任,凡会中全体工作同志,除应恪守规律外,尤宜阅读关于新生活运动之读物,以期自己培养自己智识,自己训练自己人格,乃购办新生活丛书四十种,举凡本会工作同志,轮流限期阅读,以求彻底体会新生活运动之真谛。
  新生活运动过程中,警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时显得较为重要。查警察与民众,关系最为密切,必须严加教育,认真训练,使警察本身之品学,先有充分之修养,无愧为民众指导之教师与训练之保姆,对于管辖区域之住户行人,除应尽力维护其治安与秩序外,即卫生清洁及行动态度一切等项尤应切实注意,负责纠正,方足以尽警察之职责。故凡训练警察,应以新生活运动之理论与实际,为唯一教育方针,务使警察本身对于新运项目,均能身体力行,然后再以警察之力,教導社会,劝诫民众,则模范既作,观感有督,自能奏一化千之效。与此同时,还制定了方案:夫国民生活,如何始得高尚,日:生活艺术化;国民生活如何始得富足,日生活生产化;国民生活如何始得巩固,日生活军事化。三者实现,是谓生活合理化。特订三化初步推行方案实施计划一程,刊印千册,分送各机关团体学校,努力推行。
  社会风气的改变在服装上也有着重要体现。据记载:近年来欧风美雨,遍染于我国各地。而尤以妇女之装饰,实有朝夕数变之状态。每值夏季,一般时髦女子,蓬头散发,卷袜露跣,自以为丽。此种装饰,勿“中”勿“西”,即妨风化又失庄严,本会有鉴及此,乃分别函请宁波公安局,转饬所属,严予取缔。在当时,这种欧风美雨的打扮并不为大众所接受,与新生活运动的精神相悖。同时,鄞县城区居民众多,每至夏夜,露宿纳凉,虽贫苦之家,为地狭屋小,闷热难居,然以“夏贪极凉,秋必疠疫”,更以沿街满巷,途为之塞,实于“交通”“卫生”两皆妨碍,对于社会造成较多负面影响,由政府进行劝导并取缔。
  四
  陈宝麟在鄞县任职十年,所取得的政绩在民国时期较为显著,这与他的为政理念是分不开的。他充分发挥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并将民生充裕作为施政的中心环节,并且鼓励广大青年积极为社会服务。
  陈宝麟为鄞县的建设制定了五年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深入基层,宣传自己的治鄞理念,调研基层情况,掌握县情。由此可以看出陈宝麟求真务实的作风与不辞辛劳的精神,值得学习。民国时期整个中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时代环境中,因此决定了当时的县政将会遭受诸多障碍。从鄞县的实施过程来看,县政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陈宝麟个人的努力,在他治理下的鄞县,体现着儒家的“民本”思想;正是由此,鄞县的治理才能取得重大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潍坊作家马永安,在长篇黑色幽默小说《杂碎》之后,又推出了一部以“中国画都”山东潍坊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品在挖掘画根、理清画脉、弘扬画魂的过程中,贯穿着诸多人物的爱恨情仇,在历史和现实的穿梭中折射出人们在理想的追求和金钱的诱惑之间的挣扎。作品诗意的构思、悲情的叙事,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画都》历史意蕴 哲学意蕴 审美意蕴  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潍坊作家马永安的长篇小说《画都》,以被誉为
摘 要: 《生死场》 是萧红真正走入大众视野的开端,是她的成名作。在《生死场》 中,她将整个东北农村假定为一个场域,在这个场域里,她讲述了一群女性的悲剧,女性永远逃脱不了这个场域,只能选择在里面坚强地生、绝望地死;“生” 和“死” 的故事不断在这个“场” 里上演。在书中,对女性压迫最严苛的,其实是女性自身,然而女性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她们没能够觉醒,没能够团结一致奋起反抗,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嘲笑比自
摘 要:黄碧云小说语言凝练、沉静,极少长句,氲着冷寂的观感。她冰冷笔触下所着意书写的是让人不能冷静的暴烈的生死爱恨。作家悉心编造了一张网,将整个世界尽数兜入这铺天盖地又硕大无朋的痛苦之中。她所写的尽是自己,是自己内心一再追索没有结果之后的迷乱与慌张。  关键词:黄碧云 血腥 迷乱 绝望  热衷将世界写出别样惨烈的作家通常以男性为主。而女人一旦走上这路子,那份残暴血腥往往更胜一筹。女性除了做母亲,最
摘 要:苏联解体后,文学艺术在经历了社会及经济转型的沉痛之后,获得了新的发展,电影《窃贼》即是电影艺术复苏的标志,它讲述了新一代成长的故事,意味深长,寓意深刻。  关键词:“第二个浪潮” 极权的幻灭 一代的成长  俄罗斯电影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府为繁荣革命的文学艺术,在建政初期就颁布了有关加强电影艺术发展的法令,从而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影片,为世界影坛瞩目。第二次大战虽然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空间介质(位置经营)在中国传统经典绘画中的表现沿革,分析了空间表现方式,并对其背景及作用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空间表现 中国绘画 嬗变  西方绘画的沿革以视觉造型艺术体认传达之意,力求精确,写生写实。而在中国绘画中,写意和意境的表现,是文人士大夫的情感寄托,“澄怀味象”“迁想妙得”是文人士大夫表现绘画的辩证感悟,“传神写照”“气韵生动”是作者主观情感的真实与客体的关系描述。
摘要:本文通过《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道连形象与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相类比,从“水仙的生成”“不幸的厄科”与“观看与被看的倒置”三个角度切入,探讨画像作为镜像隐喻的内涵,解读作为19世纪那喀索斯的道连形象之传统与叛逆。  关键词:道连·葛雷 那唁索斯 自恋 镜像理论  在希腊神话中,美少年那喀索斯受到诅咒爱上了自己的水中倒影,不可自拔,最终溺水而亡化为水仙。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主人公道连·葛
摘 要:本文以《中国经典寓言故事》为例,着重研究中国儿童寓言英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旨在探究文化因素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为中国儿童寓言的英译提供一些案例。  关键词:儿童文学 寓言翻译 文化因素  儿童文学对儿童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受到广大家长和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儿童文学作品所衍生出来的儿童文学书籍、儿童文学戏剧,以及儿童文学电影也越来越
摘 要: 小说《李双双小传》与电影《李双双》都是十七年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它们都担负着时代文艺政策给予的政治教育使命。与小说相比,电影通过不同叙事形式、叙事空间和修辞手法创造了时代新人李双双。作为以“人民公社”经验为表现对象的影片,在历史发展中,李双双的形象始终深刻于稳定的社会主流话语中并以艺术的方式实现了其永恒性。  关键词:《李双双小传》 《李双双》 话语 形式 审美  1960年,作家李准在
摘要:朱自清是现代最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的散文无论写景叙事,都蕴涵着真挚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艺术和极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典范”。本文以其代表作《背影》为主,对朱自清散文艺术予以分析。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艺术特征  众所周知,在现代文坛上,朱白清以新诗起步,以散文著称。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
摘要:当代湘西文学具有鲜明的神秘主义倾向,究其缘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本土神巫文化的浸润,二是传统神秘主义文学的培育,三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直接启发。本文以于怀岸新作《巫师简史》为典型个案,具体展示当代湘西文学与神秘主义的渊源及其内涵。  关键词:当代湘西文学 神秘主义 《巫师简史》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湘西自古神巫之风盛行。苗族祖先蚩尤被尊为战神,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被立为八位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