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先前的深发展(平安银行的前身),还是如今的平安银行,其一举一动始终存有争议,备受关注。
3月7日晚,平安银行发布2012年年报,这是“平深恋”后的新平安银行公布的首份年报——2012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4.03亿元,同比增长30.39%,超出市场预期。
然而,近期引起更大争议的是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一句话:“银行的人是躺着吃饭的,证券的人是坐着吃饭的,我们保险的人,是跑着吃饭的。”
据此,大家多倾向于将其理解为“银行是坐收行业红利,没有理由做不好”,并引申为马明哲从骨子里看不起银行。
“平安模式”初显
不管马明哲是否看得起银行,现实是,如今的平安银行无论在股权上,还是在人事安排上,都已在平安集团的控制之下。由此,一个由主营保险业务的金融集团公司控股的新银行诞生了,它不同于国有大行,也不同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包括民营性质的民生银行。这对其未来定位和方向选择至关重要。
平安银行年报发布会上已经透露出一些信息,新管理团队首次集体亮相,刚到任4个月的新行长邵平强调,平安银行不会复制其他银行的发展模式,要着眼差异化,走不一样的“平安模式”。
何谓“平安模式”的真面目,现在看来,仍是雾里看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虽然目前不得而知,但马明哲的想法很重要,而且,绝不是“看不起银行”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回顾历史可知,平安集团对银行牌照觊觎已久。从刚开始的合并深圳商业银行,到后来的深发展,马明哲可谓用心良苦,平安集团为了获得这张门票,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代价大仍处心积虑要拿下银行牌照,至少表明两点:一是银行牌照能为平安集团带来价值;二是刚开始并购时的“志在必得”,说明马明哲对银行进入平安集团的架构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谋划,至少心中有数。
反观自新桥入主深发展后,由于财务投资者的短视,致使其痛失多年的发展机遇,当平安接手之时,已经落后其他商业银行太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马明哲及其平安集团重新改造平安银行最好的机会,如果平安收购的是民生银行,按民生现在的发展势头,平安集团也不一定有断然改造的决心。
那么,此前一直被关注的所谓“综合金融”、“交叉销售”现在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到底会给平安银行带来多大的推动?谁也无法预测。在3月8日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邵平表示:“新的平安银行是在集团综合金融战略下,银行作为集团里重要的子公司,平安银行是服务于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实行专业化和集约化的银行。”
“目前集团有客户7800万个人客户,这些客户都买得起财产险、车险、养老险,都是有价值的客户,全世界很少有银行有这么多的价值客户,我们未来光做交叉销售空间就很大。”这是邵平对平安银行未来发展策略的描述。
也许你很讨厌保险,因为不择手段的营销,不厌其烦的说服,但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商业保险。这可是个巨大的金矿,除平安银行外,谁有这样的条件?
据了解,现在平安保险业务员推销保险的第一步就是推销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据说这样客户的抗拒程度会大大降低。关键一点是,这种推销竟然是免费的,平安银行不需要付一分钱工资,哪个银行有这么好的条件?
除了交叉销售,另一引擎就是科技和网络。事实上,两者正是马明哲银行梦中的两大“发动机”。
马明哲在2013年新春内部讲话中表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现代科技还在不断进步,3G过后,很快就有4G、5G,平安要做的,就是主动出击超越,跑赢现代科技企业。2013年将是新科技变革加速深化的一年,平安未来最大的对手将是现代科技行业。”
有市场人士如此假设:从赌博学的角度出发,马明哲费尽心机得到的来之不易的银行门票,必然不会浪费,所以押赢面的机会大。其实,我们可以回到业务的本源,回顾马明哲上面说的那句话,他其实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做保险容易,还是做银行容易?没有任何政策保护、一开始就从短兵相接的市场做起的保险都能做好,有垄断性质的银行业务没理由做不好。
民生系加盟玄机
平安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的集体亮相,尤其是“民生系”的加盟值得关注。
新任行长邵平原任职民生银行副行长,在此之前曾担任过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除此之外,跟随邵平加盟平安银行的还有赵继臣、张金顺、孙先朗等人,三人均是邵平在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的旧部。赵继臣将出任平安银行副行长,分管风险条线;张金顺则将出任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分管科技和人事;孙先朗也将出任副行长,分管运营和财务。
记得马明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河面上有桥,你付点钱就能过河,那么何必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摸着石头过河呢?这是否可以作为以邵平为代表的50多名民生系高管加盟平安银行的注脚。
据报道,邵平从民生出走是因为他分管的风险和后台工作曾出现过4个小时的全国性瘫痪,以及他的年纪影响民生银行核心团队的年龄结构,真相或无从获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邵平与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均出生于1957年。
对一个55岁的银行高管来说,应该还属当打之年。按照民生的薪酬水平,邵平应该也不缺钱,那为啥在民生发展势头良好之际毅然离开自己曾一手参与创建的银行呢?从个人角度分析,只可能是为实现自身更高的社会价值。
从公司层面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作为民生银行高管级别的“内部人”,邵平更了解民生的内情,也更了解民生业务条线和金融创新的利弊;二是平安集团尤其是马明哲给他的授权,或者说是给平安银行的未来“画了若干饼”,今后几年,这些“饼”都会由图纸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这个饼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但从马明哲2012年9月在集团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或可闻到一丝香味:平安银行“最佳商业银行”战略,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三个发动机、三个差异化”。 一个目标:成为最佳商业银行,三到五年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五到八年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三个阶段:五年以内,以对公业务为主,发展零售业务基础;五到八年,对公与零售业务并重,协调发展;八年后,以零售业务为主。
有评论认为,如果我们把竞争力的定义放在开放市场和自由市场的基准上:民生银行是把握了时代最好的银行,兴业银行是资源整合最好的银行,招商银行是最适合个人和家庭服务的银行。那么,平安银行是什么呢?
马明哲为它打开了一扇门——成为金融平台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循环银行,同时也为它关上了一扇门——它正在远离公共业务和公共服务,站在了公共银行的边缘。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最受资本市场欢迎的银行之一。
据统计,以平安集团实现控股的2011年7月29日为界,往前一年是“深发展时代”,股价累计下跌9.7%,而往后一年进入“平安时代”,股价累计下跌12.5%。不过,从控股至今,“平安时代”的股价上涨了41.9%。
不过,平安银行隐患在于代表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的下降。2012年年报显示,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跌至16.78%,比2011年下滑3.54%。
“资产盈利水平较低,2012年的定价能力有待提升,导致ROE水平较低,未来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负债结构,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平安银行新任副行长孙先朗表示。
实际上,2010年定增时,平安银行已开始摊薄深发展的盈利能力。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深发展净资产收益率为23.86%,而平安银行为11.17%。长江证券指出,深发展资产收益率摊薄了近5%,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近20%。
资产质量下行也值得重视。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四季度不良贷款环比出现“双升”,不良贷款余额为68.66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06亿元,同比增加35.71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上季度上升了0.15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42个百分点,平安银行的解释是,主要受长三角等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的影响。
而业务重心主要在长三角地区的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却较为稳定。宁波银行2012年业绩预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76%,四季度环比仅上升1BP。与平安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贷款相似,宁波银行在江浙地区发放的贷款大部分也是针对中小企业。如此看来,平安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风险控制或还需进一步加强。
这就是并购整合的风险,说明从画饼到现实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月7日晚,平安银行发布2012年年报,这是“平深恋”后的新平安银行公布的首份年报——2012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4.03亿元,同比增长30.39%,超出市场预期。
然而,近期引起更大争议的是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一句话:“银行的人是躺着吃饭的,证券的人是坐着吃饭的,我们保险的人,是跑着吃饭的。”
据此,大家多倾向于将其理解为“银行是坐收行业红利,没有理由做不好”,并引申为马明哲从骨子里看不起银行。
“平安模式”初显
不管马明哲是否看得起银行,现实是,如今的平安银行无论在股权上,还是在人事安排上,都已在平安集团的控制之下。由此,一个由主营保险业务的金融集团公司控股的新银行诞生了,它不同于国有大行,也不同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包括民营性质的民生银行。这对其未来定位和方向选择至关重要。
平安银行年报发布会上已经透露出一些信息,新管理团队首次集体亮相,刚到任4个月的新行长邵平强调,平安银行不会复制其他银行的发展模式,要着眼差异化,走不一样的“平安模式”。
何谓“平安模式”的真面目,现在看来,仍是雾里看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虽然目前不得而知,但马明哲的想法很重要,而且,绝不是“看不起银行”一句话就能概括的。
回顾历史可知,平安集团对银行牌照觊觎已久。从刚开始的合并深圳商业银行,到后来的深发展,马明哲可谓用心良苦,平安集团为了获得这张门票,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
代价大仍处心积虑要拿下银行牌照,至少表明两点:一是银行牌照能为平安集团带来价值;二是刚开始并购时的“志在必得”,说明马明哲对银行进入平安集团的架构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谋划,至少心中有数。
反观自新桥入主深发展后,由于财务投资者的短视,致使其痛失多年的发展机遇,当平安接手之时,已经落后其他商业银行太多。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马明哲及其平安集团重新改造平安银行最好的机会,如果平安收购的是民生银行,按民生现在的发展势头,平安集团也不一定有断然改造的决心。
那么,此前一直被关注的所谓“综合金融”、“交叉销售”现在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到底会给平安银行带来多大的推动?谁也无法预测。在3月8日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邵平表示:“新的平安银行是在集团综合金融战略下,银行作为集团里重要的子公司,平安银行是服务于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战略,实行专业化和集约化的银行。”
“目前集团有客户7800万个人客户,这些客户都买得起财产险、车险、养老险,都是有价值的客户,全世界很少有银行有这么多的价值客户,我们未来光做交叉销售空间就很大。”这是邵平对平安银行未来发展策略的描述。
也许你很讨厌保险,因为不择手段的营销,不厌其烦的说服,但这并不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商业保险。这可是个巨大的金矿,除平安银行外,谁有这样的条件?
据了解,现在平安保险业务员推销保险的第一步就是推销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据说这样客户的抗拒程度会大大降低。关键一点是,这种推销竟然是免费的,平安银行不需要付一分钱工资,哪个银行有这么好的条件?
除了交叉销售,另一引擎就是科技和网络。事实上,两者正是马明哲银行梦中的两大“发动机”。
马明哲在2013年新春内部讲话中表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现代科技还在不断进步,3G过后,很快就有4G、5G,平安要做的,就是主动出击超越,跑赢现代科技企业。2013年将是新科技变革加速深化的一年,平安未来最大的对手将是现代科技行业。”
有市场人士如此假设:从赌博学的角度出发,马明哲费尽心机得到的来之不易的银行门票,必然不会浪费,所以押赢面的机会大。其实,我们可以回到业务的本源,回顾马明哲上面说的那句话,他其实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做保险容易,还是做银行容易?没有任何政策保护、一开始就从短兵相接的市场做起的保险都能做好,有垄断性质的银行业务没理由做不好。
民生系加盟玄机
平安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的集体亮相,尤其是“民生系”的加盟值得关注。
新任行长邵平原任职民生银行副行长,在此之前曾担任过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除此之外,跟随邵平加盟平安银行的还有赵继臣、张金顺、孙先朗等人,三人均是邵平在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的旧部。赵继臣将出任平安银行副行长,分管风险条线;张金顺则将出任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分管科技和人事;孙先朗也将出任副行长,分管运营和财务。
记得马明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河面上有桥,你付点钱就能过河,那么何必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摸着石头过河呢?这是否可以作为以邵平为代表的50多名民生系高管加盟平安银行的注脚。
据报道,邵平从民生出走是因为他分管的风险和后台工作曾出现过4个小时的全国性瘫痪,以及他的年纪影响民生银行核心团队的年龄结构,真相或无从获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邵平与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均出生于1957年。
对一个55岁的银行高管来说,应该还属当打之年。按照民生的薪酬水平,邵平应该也不缺钱,那为啥在民生发展势头良好之际毅然离开自己曾一手参与创建的银行呢?从个人角度分析,只可能是为实现自身更高的社会价值。
从公司层面分析,有两种可能:一是作为民生银行高管级别的“内部人”,邵平更了解民生的内情,也更了解民生业务条线和金融创新的利弊;二是平安集团尤其是马明哲给他的授权,或者说是给平安银行的未来“画了若干饼”,今后几年,这些“饼”都会由图纸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这个饼究竟是什么,不得而知。但从马明哲2012年9月在集团专题会议上的讲话或可闻到一丝香味:平安银行“最佳商业银行”战略,包括“一个目标、三个阶段、三个发动机、三个差异化”。 一个目标:成为最佳商业银行,三到五年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五到八年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三个阶段:五年以内,以对公业务为主,发展零售业务基础;五到八年,对公与零售业务并重,协调发展;八年后,以零售业务为主。
有评论认为,如果我们把竞争力的定义放在开放市场和自由市场的基准上:民生银行是把握了时代最好的银行,兴业银行是资源整合最好的银行,招商银行是最适合个人和家庭服务的银行。那么,平安银行是什么呢?
马明哲为它打开了一扇门——成为金融平台资源综合利用的内循环银行,同时也为它关上了一扇门——它正在远离公共业务和公共服务,站在了公共银行的边缘。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成为最受资本市场欢迎的银行之一。
据统计,以平安集团实现控股的2011年7月29日为界,往前一年是“深发展时代”,股价累计下跌9.7%,而往后一年进入“平安时代”,股价累计下跌12.5%。不过,从控股至今,“平安时代”的股价上涨了41.9%。
不过,平安银行隐患在于代表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的下降。2012年年报显示,其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跌至16.78%,比2011年下滑3.54%。
“资产盈利水平较低,2012年的定价能力有待提升,导致ROE水平较低,未来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负债结构,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平安银行新任副行长孙先朗表示。
实际上,2010年定增时,平安银行已开始摊薄深发展的盈利能力。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深发展净资产收益率为23.86%,而平安银行为11.17%。长江证券指出,深发展资产收益率摊薄了近5%,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近20%。
资产质量下行也值得重视。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四季度不良贷款环比出现“双升”,不良贷款余额为68.66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12.06亿元,同比增加35.71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上季度上升了0.15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42个百分点,平安银行的解释是,主要受长三角等地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的影响。
而业务重心主要在长三角地区的宁波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却较为稳定。宁波银行2012年业绩预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76%,四季度环比仅上升1BP。与平安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贷款相似,宁波银行在江浙地区发放的贷款大部分也是针对中小企业。如此看来,平安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风险控制或还需进一步加强。
这就是并购整合的风险,说明从画饼到现实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