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句老话:“调皮捣蛋的孩子,更有出息。”很多做过老师的人更是有感慨,很多上学时候调皮的孩子,走入社会之后生存能力特别强,生活的都很好,这些超出了老师、家长当时对这些孩子的想象。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牛顿、比尔·盖茨、乔布斯……少时都是淘气顽皮、离经叛道。现在的很多研究也开始重视这一点,200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想方设法去避免冲突的人相比,爱找麻烦的人在事业上更加成功。
也许,你会琢磨,为什么看起来不乖、坏点子多的孩子反而能够更多地实现自己呢?日本的河合隼雄的《孩子与恶》会给你答案。
首先作者从对十位杰出人物的访谈出发,探寻他们是如何成长为有创建性的人物的。然后写道:恶是有创造力的表现、是个性的显现,恶也为人确立自己创造了契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鼓吹恶,摒弃善。他一再强调:“恶,过了分寸就具有无法挽回的破坏性。”
接下来作者就开始讲恶是什么?强调了“恶的二义性”:在破坏的背后隐藏着创造的需要、自立的需要,反应了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和认识世界的需要。
再接着作者探讨了与恶相关的主题:一是偷窃,二是暴力和攻击性,三是谎言、秘密、性,四是校园内群体欺凌事件。
这些都是恶的表现,但是他们真的就是洪水猛兽,我们要避之不及吗?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恶呢?
作者指出,其实这些所谓的恶,都隐含着孩子的需要。
比如,偷窃、撒谎或者破坏来体现出恶的时候,他是在完成一个一直不被允许的行为,孩子通过这样的行为,体会到了隐秘的快感,这种快感叫做“自立”。孩子为了成为自己,必须破坏掉之前支撑着自己的支柱—比如父亲、母亲。
再比如,一位非常温和、崇尚和平的妈妈的孩子,会用偷玩具枪的方式告诉妈妈他需要一些攻击性的活动;一个有着非常严厉的母亲的孩子,会用偷文具的方式告诉妈妈她需要一些温和的关怀。
现在的父母们非常热衷于孩子的教育,但大家好像总是用心良苦地想制造“好孩子”“乖孩子”,为了这个目的,不遗余力地要排除一切“恶”。这也是作者要提醒大家的。善恶本身就不是分明的,如果简单的分明,只能是造就更大的恶。
书中作者还对当下教育提出了自己看法。如作者指出了现代教育环境下,因为小家庭的缘故,父母要扮演多种角色,父母需要承担和付出的更多;作者还睿智地指出,现代社会进程中现代人成了跟自己的肉体渐渐分离的存在,活生生的身体感觉越来越弱。活着就变成了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认识事物、思考事物”上,这样的情形下,人自然就变成了头脑发达四肢羸弱的“大头人”。大人们自然也就期待着孩子拼命努力尽早成为如自己一样的人,并且认为这才是好孩子。
作者对当下出现的问题进行纵向、深入的剖析,摒弃各种数据,畅快淋漓地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字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让人舍不得跳开人何一个字。行文中流动着沉静、温暖与诚意。真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
書摘:
“恶,过了分寸就具有无法挽回的破坏性”
“这种好的家庭是多么的甘美……少年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内部自立的冲动和紧迫感,把他逼迫到了邪恶的路上。”
“父亲的尊严,第一次出现了裂缝,支撑着我童年生活的支柱,第一次有了切口。每一个人,在成为自己之前,这个支柱绝对是要被摧毁的。谁都看不见这种经历,构成了我们命运中内在的重要线条。”
“可以说,普罗米修斯的生活是偷盗的根源。这里,正显现了自立过程的困难与恐怖,而且以“偷盗”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现代,是一个非常难于判断善恶的时代,只能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深入思考,找出自己的结论。其他好像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千万不要被某一种想法束缚住,否则也太幼稚了。”
“人不是机器,生活,就是要不懈的努力,把看上去对立的温和与严厉在自己的内部有机的统合起来。统合这两个对立面的方式各部相同,这才能显示一个人真正的个性。”
“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社会共通的常识非常重要,但也非常恐怖。”
“历史慢慢演变着,现代人成了跟自己的肉体渐渐分离的存在,活生生的身体感觉越来越弱。活着就变成了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认识事物、思考事物”上,人自然就变成了头脑发达四肢羸弱的“大头人”。大人们期待着孩子拼命努力尽早成为这样一种人,认为这才是好孩子。”
“谈到自由,它必须存在于“绝对不允许再往前多走一步”的严格限制之中,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绝对的线。”
“把规则作为一个切入点吗,人挺立在前边,才有意义。”
“谎言有两种:让人生更加有趣的谎话和防卫自己利益的假话。对于后者,一定要坚决处罚,而面对前者,则需要笑笑让它过去的宽容。这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但麻烦的是,现实当中不可能分割得这么清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我们考虑吗,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延伸的方式,不是大人能够简单理解和支配的。”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一边矛盾着,一边哭着笑着共同生活,才是家庭。能够治理大国的政治学,在家庭内部却不一定能畅行无阻。”
“人类这种最基本的依存形式,反应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接近的就是母女关系。”
“人与人之间,有两种极端,一种是非语言的一体感,还有一种是已经分离开的个体之间靠语言性契约连接起来的一体感。”
“心里拒绝恶的同时,大人、孩子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逃避不了的存在。这样才能体验到心灵的交流,甚至能体验到由恶向善转化的过程。”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牛顿、比尔·盖茨、乔布斯……少时都是淘气顽皮、离经叛道。现在的很多研究也开始重视这一点,200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想方设法去避免冲突的人相比,爱找麻烦的人在事业上更加成功。
也许,你会琢磨,为什么看起来不乖、坏点子多的孩子反而能够更多地实现自己呢?日本的河合隼雄的《孩子与恶》会给你答案。
首先作者从对十位杰出人物的访谈出发,探寻他们是如何成长为有创建性的人物的。然后写道:恶是有创造力的表现、是个性的显现,恶也为人确立自己创造了契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鼓吹恶,摒弃善。他一再强调:“恶,过了分寸就具有无法挽回的破坏性。”
接下来作者就开始讲恶是什么?强调了“恶的二义性”:在破坏的背后隐藏着创造的需要、自立的需要,反应了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和认识世界的需要。
再接着作者探讨了与恶相关的主题:一是偷窃,二是暴力和攻击性,三是谎言、秘密、性,四是校园内群体欺凌事件。
这些都是恶的表现,但是他们真的就是洪水猛兽,我们要避之不及吗?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恶呢?
作者指出,其实这些所谓的恶,都隐含着孩子的需要。
比如,偷窃、撒谎或者破坏来体现出恶的时候,他是在完成一个一直不被允许的行为,孩子通过这样的行为,体会到了隐秘的快感,这种快感叫做“自立”。孩子为了成为自己,必须破坏掉之前支撑着自己的支柱—比如父亲、母亲。
再比如,一位非常温和、崇尚和平的妈妈的孩子,会用偷玩具枪的方式告诉妈妈他需要一些攻击性的活动;一个有着非常严厉的母亲的孩子,会用偷文具的方式告诉妈妈她需要一些温和的关怀。
现在的父母们非常热衷于孩子的教育,但大家好像总是用心良苦地想制造“好孩子”“乖孩子”,为了这个目的,不遗余力地要排除一切“恶”。这也是作者要提醒大家的。善恶本身就不是分明的,如果简单的分明,只能是造就更大的恶。
书中作者还对当下教育提出了自己看法。如作者指出了现代教育环境下,因为小家庭的缘故,父母要扮演多种角色,父母需要承担和付出的更多;作者还睿智地指出,现代社会进程中现代人成了跟自己的肉体渐渐分离的存在,活生生的身体感觉越来越弱。活着就变成了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认识事物、思考事物”上,这样的情形下,人自然就变成了头脑发达四肢羸弱的“大头人”。大人们自然也就期待着孩子拼命努力尽早成为如自己一样的人,并且认为这才是好孩子。
作者对当下出现的问题进行纵向、深入的剖析,摒弃各种数据,畅快淋漓地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字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让人舍不得跳开人何一个字。行文中流动着沉静、温暖与诚意。真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
書摘:
“恶,过了分寸就具有无法挽回的破坏性”
“这种好的家庭是多么的甘美……少年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内部自立的冲动和紧迫感,把他逼迫到了邪恶的路上。”
“父亲的尊严,第一次出现了裂缝,支撑着我童年生活的支柱,第一次有了切口。每一个人,在成为自己之前,这个支柱绝对是要被摧毁的。谁都看不见这种经历,构成了我们命运中内在的重要线条。”
“可以说,普罗米修斯的生活是偷盗的根源。这里,正显现了自立过程的困难与恐怖,而且以“偷盗”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现代,是一个非常难于判断善恶的时代,只能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深入思考,找出自己的结论。其他好像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千万不要被某一种想法束缚住,否则也太幼稚了。”
“人不是机器,生活,就是要不懈的努力,把看上去对立的温和与严厉在自己的内部有机的统合起来。统合这两个对立面的方式各部相同,这才能显示一个人真正的个性。”
“我们在这个世界生存,社会共通的常识非常重要,但也非常恐怖。”
“历史慢慢演变着,现代人成了跟自己的肉体渐渐分离的存在,活生生的身体感觉越来越弱。活着就变成了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认识事物、思考事物”上,人自然就变成了头脑发达四肢羸弱的“大头人”。大人们期待着孩子拼命努力尽早成为这样一种人,认为这才是好孩子。”
“谈到自由,它必须存在于“绝对不允许再往前多走一步”的严格限制之中,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绝对的线。”
“把规则作为一个切入点吗,人挺立在前边,才有意义。”
“谎言有两种:让人生更加有趣的谎话和防卫自己利益的假话。对于后者,一定要坚决处罚,而面对前者,则需要笑笑让它过去的宽容。这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但麻烦的是,现实当中不可能分割得这么清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我们考虑吗,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延伸的方式,不是大人能够简单理解和支配的。”
“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一边矛盾着,一边哭着笑着共同生活,才是家庭。能够治理大国的政治学,在家庭内部却不一定能畅行无阻。”
“人类这种最基本的依存形式,反应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最接近的就是母女关系。”
“人与人之间,有两种极端,一种是非语言的一体感,还有一种是已经分离开的个体之间靠语言性契约连接起来的一体感。”
“心里拒绝恶的同时,大人、孩子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逃避不了的存在。这样才能体验到心灵的交流,甚至能体验到由恶向善转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