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典文本习得作文深化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诗人杜牧曾说:“以意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这里的“意胜”实际上是指主题要有深度.文章做到主题正确不难,难的是具有一定的深度,有深度才能新人耳目,撼人心魄.“深刻”是初中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标准,是衡量学生思想、思维、思辨深度的重要标尺.
其他文献
在2021年浙江省各地的中考名著测评中,个别试题过度关注机械识记,未能发挥应有的教学导向作用.瑕不掩瑜,大多数试题都能“凸显整合,着眼探究”.“整合之法”主要包括名著内部的整合、名著之间的整合、名著与热点话题的整合、名著与个体成长的整合;“探究之道”则表现为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走向基于真实体验的开放性探究,聚焦思辨性的探究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很重要.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要学会把分散的内容加以整合、集中,归纳出一个结论.还要善于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考虑问题周全、严密、不片面、不绝对的思维品质.
纵观近几年浙江省中考试题,现代诗入试题有了新的尝试.积累部分,选用现代诗做素材,给予学生诗意的濡染;名著阅读,以阅读经验勾连诗句,深化感悟;现代文阅读,引入诗作,联读比对,促进思维;写作部分,仿写创作,抒发感悟.以考促教,打破现代诗边缘化的趋势,寻回诗心、唤醒诗意,点燃学生内心深处深刻而高贵的诗情.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积极有效的语文学习实践.在阅读实践活动中,阅读主体要代入创作主体创作的文本.这种代入,呈现为“身临其境,静观眼中之物”“入乎其内,细品心中之色”“出乎其外,培养高远之格”三个层次.
不同的课型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单元整理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某一单元的单篇课型教学之后,对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做一个提升性的梳理和归纳,以便学生自主建构该单元的知识体系.本文按照提取单元学习大概念、制订精准的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等三个步骤来谈单元整理课的设计路径.
“拿来主义”,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这篇文章,最终目的就是要运用“拿来主义”原理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掌握学习之道,正所谓“以用规学,学以致用”.笔者在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厘清论证结构的基础上,着力探究以下几个问题:rn1.“送去主义”真的不对吗?请从“学习之道”的角度加以辨析.
期刊
作文是学生综合技能的体现,作文内容是得分的关键.要想得到高分,必须在选材、立意方面下工夫,力避材料低幼、立意平庸.要抒写人性中的真善美,善于从材料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展示思想的深度.要多阅读名文经典,在作文中展示一定的文化素养.还要以真情实感、美好的心灵感染人,以独具个性的特长让人耳目一新.
学习古诗词特殊的写作手法,对我们正确解读诗词内容、深入理解诗词主题、学习其写作方法都很重要.诗词中可以有写无,形成反向比衬,进一步强化表达效果;可巧妙援引典故或生活现象,借此说彼;可反向落笔,从对方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心曲;可用象征手法,以物喻人,物人合一,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情感.
从价值定位、实施路径、推进策略这三方面解读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应聚焦可育的“素养点”、构建真实的“阅读场”、设置高效的“问题链”,实现儿童生命的不断成长.
《白杨礼赞》一文以抒情见长,其抒情之法在文中有多种呈现方式,主要表现在直抒胸臆、对比烘托、反复咏叹上,而欲扬先抑也起到了渲染感情的辅助作用.学习此文,非以朗读为主不可,而理解这些抒情之法、写作手法,才能更好地把握朗读的重点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