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数学本质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2008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专家学者提醒一线教师:数学教学需要凸显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1-2].为此,许多学者、老师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本质进行了研究.在这一方面,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徐斌创造的“无痕教育”在课堂上润物无声地将数学本质呈现给学生,值得学界研究、探讨[3-4].本文以徐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例,探究其中体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程改革;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面向数学本质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201911463022Z),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培养创造性:我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及其机制研究”(16YJCZH058)
  一、数形结合,凸显数学问题本质
  在课初,徐老师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是什么?接着将长方形引入到了课堂上,复习了关于长方形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解决.
  【片段一】
  出示应用题:梅山小学原本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老师让学生思考,并通过画长方形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学校在修建长方形花圃时,面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呀?
  生:长增加了3米.
  师:长增加了3米,面积一定会增加吗?
  学生们有的点头有的摇头.
  师:题目中是说了增加的吗?那么大家如何让我看得清楚面积确实增加了?
  生:可以画图.
  师:画图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叫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我们也画过图,但只是单纯的画图.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的画图是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道题老师想请大家自己试着画图并解决.试试看,长增加3米,面积增加18平方米如何画.
  同学上台操作画图.在图上标注出3米.
  师:同学们,看图再看黑板上的文字,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看文字你有什么感觉?看图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看图会感觉条件很清晰,问题更加的简单.
  师:长增加3米,那么在画图的时候,只画其中一条长增加了3米,行吗?
  生:不行.
  师:所以长增加3米,也就是长方形两个长都要增加3米,这不是最关键的.文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信息,就是把图中的这条宽要移过来.图画完了,问题常常就解决了一半.同学们,思考一下,要求原来的面积,根据你画的图,能不能列算式?先算什么,再算面积?
  学生上台展示计算过程.
  师:18除以3算的是?
  生:宽.
  师:对了,算的是宽.再用原来的长乘宽得到花圃原本的面积48平方米.
  片段一引导学生利用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画图,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呈现原长方形花圃,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条件修改所画的长方形图,观察花圃修建前和花圃修建后的变化,并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题目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层次,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原花圃的面积,并适时追问,让学生认识到面积的計算需要先找到该长方形的长和宽.在这个教学中,学生通过画图来把握题目的信息,凸显了问题的数学本质.
  二、变式练习,凸显数学方法本质
  如何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徐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与以上例题内容不同,但数学内涵相同的变式问题让学生思考:
  【片段二】想想做做: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在下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生一:(150÷5)×(20-5)=450(平方米).
  生二:150÷5=30(米),30×20-150=450(平方米).
  生三:它的宽是20米,减少的面积的宽是5米.20米里面有4个5米,4个5米减去1个5米,也就是说还有3个面积是150平方米的部分.那么3×150就是现在的面积.
  师:同学们,听明白没有啊?
  生:听明白了.
  师:同学们的看图能力太厉害了.能想出3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课上到这里呀,我们已经画了2幅图了,不过这两道问题都不难.第一题把长告诉你,第二题它把什么告诉你了?对,宽告诉你了.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也不告诉你,宽也不告诉你,你能直接求面积吗?
  生:不能.
  师:那可不一定.我们现在来看一道题.
  出示题目:下图是李镇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师:同桌之间可以商量一下,再列算式.现在先请同学们画一画,图画完后,你能够找到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吗?
  生:能.
  片段二中,徐老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图形的面积展开思考,根据增加的面积来计算该图形的长和宽,并进一步计算学校花圃、试验田的面积.整个过程中,题目中抽象出来的长方形始终是学生展开直观思考、理性思辨的“脚手架”,学生充分体验了几何图形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意义,这凸显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同时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中逐步理解数学方法的本质.
  三、逐级抽象,凸显数学思想本质
  应用题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体悟方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这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方法、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本节课中,徐老师运用逐级抽象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悟解题方法的数学思想本质.   【片段三】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能从图片中看出来什么呢?
  生:第二排花的数量是第一排花的4倍.
  师:再看,同学们,现在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花变成长方形,颜色没有变,倍数也没有变.
  师:继续看,现在变成什么了?
  生:变成了线段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画线段图的方式解决问题.同学们,画过线段图吗?学习数学,我们经常要画线段图,线段图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今天,我们就试着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一个小朋友和家人来到了商场,从挂着的衣服来看,有几种?
  生:2种.
  师:对,上衣和裤子.图上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裤子48元.
  师:接着来看,售货员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裤子的价格乘3就是上衣的价格.
  师:是的,和乘法有直接联系.也就是说,现在已经告诉我们2个已知条件了.裤子是48元,售货员告诉我们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根据这样的2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件上衣是多少元?一套衣服多少钱?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师:同学们一共提了3个问题,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比较简单?
  生:第1个,只要写一个算式就可以了.
  师:那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我们能不能用线段图来表示上衣和裤子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黑板画图展示:裤子48元 )
  师:这一段就是48元,接下来就画表示上衣的线段图.同学们,试着画画看,如何表示?
  生:先画和裤子一样的一段,再画这样的两段.
  师:这样一条线段表示的就是上衣的价钱了.
  片段三中,徐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商场购买衣服的真实场景,呈现了“买衣服”所产生的价格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线段来表示价格,使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衣與裤子价格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这不仅揭示了数学问题的实质,还让学生体会了运用二维或一维图形分析问题方法的数学思想——几何直观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彩斌.关于小学“数学本质”的对话[J].人民教育,2009(02):48-51.
  [2]刘加霞.把握数学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8(5):32-33.
  [3]钟发全.数学课堂的根仍旧是“数学”——探特级教师徐斌执教“鸡兔同笼”的教学理念[J].湖南教育,2006(03):42-43.
  [4]陈惠芳,焦晓骏,杨明霞.无痕之美——特级教师徐斌的课堂教学艺术[J].教育研究与评论[J].2010(02):76-85.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当前我国的教育都坚持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数学是高中教育当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从当前我国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如何坚持核心素养教育的思想,优化高中数学课
【摘要】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之一.笔者尝试将具身认知与图形学习有机结合,通过营造具身之境,开展具身活动,建构具身认知,创意具身评价,促进学习过程的渐进,完成学习意义的建构,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具身;认知;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儿童认识、研究实物和感知理解生存空间的重要基础.它主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
【摘要】在高中数学解题中,一个题目不止一个答案,一个题目不止一种解法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需要在解题中,合理利用分类思想,在分类中各个击破,有效解题.所以,分类思想应用到高中数学的解题教学中,就有着很大的必要.因此,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的解题教学,探究分类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高中生的数学解题和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分类;解题;题型;合作  在高中数学的解题中,分类思想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规律性为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掰手指头、拨动算盘数数,到中年级的学生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解题方式.而到了高年级,数学知识以抽象、复杂等特点为主,实践应用题的类型偏多,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授学生一些更符合实际,更便捷的解题方法,以全面
江苏数学高考中圆的方程每年都有所涉及,是C级考点,其中一类题目的条件中没有直接给出圆的方程,但是却隐藏在题目中,需要通过分析和转化去发现圆,将题目中特定的条件化“隐性”为“显性”,进而利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此类问题便是“隐形圆”问题.其中涉及“隐形圆”的高考题可参考:2017年第13题、2016年第19题、2013年第17题等.本文以最新的高考及模拟题为例,总结了部分“隐形圆”的解题策略.  策略
【摘要】数学课程虽然抽象单调,但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学好数学是学生成长成才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奠基期,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期.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及个性化鲜明的实践过程,要让学生从学会过渡到会学,并利用这样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建立教学改革意识,通过完善学生多元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
【摘要】《长、正方体的展开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呈现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展示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实录,并围绕“创想”探讨了从“结构化”想象到“结构化”操作的活动经验积累对深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几点尝试及收获的效果.  【关键词】创造;想象;结构化;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例题教学及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正方体的展开图  1.揭示正方体的展开图 
【摘要】发现是人类对于自我的内在的、具体性的自然及其整体的认识或再创造.小学数学中的发现学习(简称“发现数学”)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适合学生主动发现的问题情境,提供利于学生主动发现的探究活动,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实验、归纳内化等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学习方式.本文以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摘要】《角的度量》一课教学,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回顾度量长度和面积的方法为开篇,通过分层设计量角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需求中,经历创造量角器模型的过程、认识度量角的本质,从而自主建构运用量角器度量角度的认知结构,形成技能.  【关键词】度量本质;度量经验;建构模型;量角器使用  我们知道,度量的本质是将事物的某些属性标准化,再通过测量赋予事物该属性一个量值,从而对同一维度上事物的该属
【摘要】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此种情境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还要学会“用数学”,让学生懂得在实践中体会与思考.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体验学习;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