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柏广新,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2008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他始终践行“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人生价值观,在长期的林业工作中,他还潜心于林业经济发展和林业科技研究,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在高举企业绿色宣言旗帜的同时,他还默默谱写着绿色诗行。在“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真诚的森林歌者,聆听了一位森工集团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塑造。
  
  企业文化是什么
  
  绿色中国:柏董事长,您好!早就听说您对企业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请问您理解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
  柏广新:企业文化是什么?在我看来,企业文化,实在是一个具有极大包容性和极强特殊性的概念。其如老子所言“道”,虽可道可名,但却非常道非常名。它就像空气一样,“微乎至于无形,神乎至于无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至大至刚至柔。表面上,它不像产品和利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一目了然。它无形的东西多于有形的东西,精神的成份、内化的成份多于物质的成份、外化的成份。然而,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提示我们的那样,“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难易相成”,“有生于无,无形生有形,无形驭有形”。事实上也是如此,无形资产往往比有形资产更有价值,更能长久地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无形资产往往以几何级数催生有形资产。
  俗话说,大商谋道,小商谋利,这个道就是企业文化。
  韦尔奇在谈到企业文化时说过: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加一加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更换铁轨了;你如果想让企业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惟有靠企业文化。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之根,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旗帜,是企业的标志,是企业的内核;它是凝聚力,是向心力,是生产力,是战斗力,是发展力。
  做人要讲“为人之道”,做企业要讲“经营之道”。为什么同样的企业,有的就有着稳固厚重的发展力,有的抗风险能力就差?关键是企业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就像人的基因一样,从企业孕育的第一天起,文化的基因就已深深地植根于企业之中。当然,基因有健康基因,也有病毒基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转瞬之间又悄然倒下,并不一定是企业家的个人能力不及或者是企业的装备不行,而多是企业文化基因有着先天不足,比如战略思路不对、缺乏诚信、目光短浅、尔虞我诈、投机夺利等等,这就决定了这样的企业肯定走不远。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他培植在企业文化上的第一锹土,他浇灌下的第一桶水,一定是他所应肩负的社会道义责任,他的企业文化字典的第一个词,一定是社会良知。同时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战略和符合企业与市场实际的发展思路。惟如此,企业才能发展,才能做大,员工才能在伴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企业也如同个人的成长一样,需要经历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阶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并被不断地挖掘、提炼、整理出来的,它是企业对价值理念的必然选择,同时,又是选择后的理性升华。企业领导人的责任,就在于及时发现、提炼、培育、放大那些健康的文化基因,促其成长、成熟,成为企业的灵魂。实际上,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地认知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只有从文化的深度铸造和提升企业,才能使企业形成统一的信念和意志,统一的步调和行动,统一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得稳、立得住、拖不垮、打不烂,成为一支踵事增华、薪火相传的“铁军”。
  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秩序、一种规则、一种氛围、一种追求。那些被企业文化铸就的员工,就会成为企业的忠贞力量,他们在其中,可以顺其势,扬其波,率其先,领其头,展身手,创优绩。同时,它还可以使那些落后者,那些与企业异其情趣者慢慢被同化,升华其灵魂,溶进其中,并最终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企业的同志者。
  可以说,长期在企业工作的同志都会有这方面的体会。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这也就是企业文化之所以神奇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具有个性的文化
  
  绿色中国:您又是如何塑造吉林森工集团的企业文化呢?
  柏广新:企业文化是具有个性的文化。它很难被克隆、被复制、被整体移植。
  中国吉林森工集团的企业文化,是在长白林海这片沃土中生长出来的时代文化,是从苦难到解放,从解放到艰苦奋斗,从艰苦奋斗到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文化。它把为国效力,报效祖国,创造财富;把为民造福,为员工谋福祉,为人类做贡献,作为企业的宗旨,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
  作为国有企业,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国家。我们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是国家支持的结果。几十年来,我们国有企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国家帮助我们走出困境;每当我们遇到机遇的时候,都是国家推动我们发展。因此,我们要永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把国家和民族放在心头,把国家利益做为最高利益,把为国效力、报效祖国做为我们终生不渝的信念。
  古人常说,“在明明德”。明什么德?就是明国家利益之德,明民族利益之德。这才是大德。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挣钱干什么?我们创效益干什么?如果我们把眼睛只是盯在企业自身利益上而忘记了国家,那就是把路子走偏了,走歪了。为国效力,还有忠孝的含义。做企业、做企业家还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孝敬父母,尊重前辈,尊重历史,不忘前人为我们打下的基础和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当然,我们在报效国家的时候,也要让员工享受到发展成果,让员工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获得报酬,感受到工作快乐,感受到生活幸福,感受到心情舒畅。同时,我们是森林工业企业,肩负着生态建设的任务。严格地说,生态建设是一项社会工程,全民工程,是为人类造福的工程。把生态建设搞好了,把森林培育好了,就是为民造福,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同时我们也有了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们的行业特点,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高度自觉,努力为社会奉献绿色,培育森林,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这也是惠及人类的功德。
  我们还要生产绿色环保产品,一切产品都要货真价实,保质保量,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绝不生产劣质产品,更不生产有害产品,这是一个良心问题。做为社会主义企业,我们必须履行惠及社会、造福人民的宗旨。
  在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我们倡导忠诚文化,它包括忠诚岗位、忠诚职责、忠诚集团、忠诚祖国;它还包括真诚待人、真诚做事、以诚立身、诚信为本。所以,我们把忠诚做人作为集团精神的基础层面。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企业才能稳固。
  在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我们倡导和谐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森林和谐,更要求领导与员工和谐,员工与员工和谐,员工与农民和谐,企业与员工和谐,企业与农村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我们看重竞争,但更看重合作;我们看重效益,但我们更看重友谊、公正、合情、合理。因此,我们把和谐作为集团精神的保障层面。有了这样一个保障,企业才能发展。
  在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我们倡导创业文化,就是要处处争创一流,不管是产品还是管理,都要做到最好,要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用小的资本控制大的资产,要使创先、创优、创牌、创绩、创效,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主动性、创造性,对工作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和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要把做得最好当作永远的人生追求。只有人人创业、人人进取、人人奉献,企业才会发展,才会进步。所以,我们把创业文化作为集团精神的核心层面。有了这样一个核心,企业才会有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我们倡导奉献文化。奉献绿色、造福人间是集团精神的落脚点和终极点。我们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为员工、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我们培育的森林,要可持续经营和利用,惠及当代,福泽子孙,为人类带来生态文明;我们生产的绿色产品,要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因此,我们把造福人间的奉献文化作为集团精神的目标层面。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企业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永不停止的追求。
  为了践行集团文化,我们还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内控规定和管理办法,使集团的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可以说,我们吉林森工集团的文化是具有其特点、具有其个性和凝聚人心的文化。
  张瑞敏曾说过:海尔的什么东西别人都可以复制,惟独海尔文化是别人无法复制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和专一性,是一种典型的个性文化。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普遍性和规律性。但它确实是一种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的精神资产,它是从企业独特的生态环境中逐渐发育和成长起来的。就像性格决定命运一样,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长久地发挥作用,使其不只停留在纸上,不只停留在心中,更重要的,它会见诸于行动。“知道”不等于“得道”,“得道”不等于“行道”,“行”是企业文化的关键。吉林森工集团就是要通过“行”,使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使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使用户价值高于企业价值。
  
  企业文化需要培育
  
  绿色中国:在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做到什么呢?
  柏广新:企业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需要靠我们去提炼、去挖掘、去培育、去践行。
  在中国历史上,文化即是“以文教化”或“以文化成”。它重在一个“化”字。作为动词,不论“教化”还是“化成”,它都体现为一个践行的过程。
  “化”的过程,就是发现、挖掘、总结、提炼、倡导、普及和付诸行动的过程,用哲学语言来讲,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过程。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人的文化。我们来看一看企业的“企”字,若去掉上边的人,那么就一切都停止了,这叫人去企止。所以,在构成企业的全部要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人。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企业发展靠人,事业长青更需要人。管理的终极意义并不是人如何去管物,而是如何通过理念、制度、组织去管好人,靠好人管好物,靠人才去发展。
  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抓眼球”不如“暖人心”,因此,培育企业文化,着眼点一定要放在人上。我始终坚信一条:只要人品永远走在产品的前面,软件永远走在硬件的前面,文化永远走在装备的前面,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我们培育和形成企业文化,绝不是用它来摆花架子装点门面,而是要通过教育,让企业文化进入人心,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最终将这种价值取向变成一种信仰。实践告诉我们,若没有信仰,制度就会形同虚设;若没有信仰,就不会有共同的意志和行动;若没有信仰,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若没有信仰,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若没有信仰,企业就不会发展,事业就不会成功。所以孙中山说:主义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我们就是要通过培育企业文化,形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信仰,并将这种信仰转化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
  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从懂事的那天起,就被点点滴滴地注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民族文化的乳汁中长大的。当然,对民族文化的信仰,也有一个自觉和不自觉的问题,也有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对于我们吉林森工集团来说,我们倡导为国效力、报效祖国,为民造福、回馈社会;我们倡导忠诚文化、和谐文化、创业文化和奉献文化,实质上是继承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社稷为大,正心诚意,忠心耿耿,不欺鬼神,天人合一,融通义利,天道酬勤,至真至善等传统思想。当然,我们并没有停留在这些传统思想上,而是对这些传统思想进行了现代化再造。正因如此,我们才感到,越是彰显民族文化,我们的企业文化才越有内涵,越有底蕴,越有基础,越能凝聚人心士气,畅行无阻。我想,有基础的文化才叫先进文化,有根基的文化才叫现代文化,或者叫现代文明。
  在企业工作,眼睛很容易盯在钱或物上,这并没有错。但作为企业负责人,如果脑袋里只有“资本论”而没有“人本论”,那肯定搞不好企业。我觉得塑造企业文化是关乎企业全局的工作,关乎企业兴衰的工作,或者可以说是关系企业长治久安的工作,因此,绝不能把这项工作仅仅交给职能部门去办,交给他人去办。作为企业负责人,一定要亲自披挂上阵,要善于发现、总结、提炼企业文化,要做企业文化的提炼者、倡导者、阐释者、培育者、践行者。
  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文化最大的作用在规范人心,理顺人心,凝聚人心;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全员认可,全员践行,而全员践行的关键又在各级领导,在一把手。如果我们仅仅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摆设,那企业文化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文化是海,有容乃大,它随时随地都在吸纳新内容,它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创建企业文化不是朝夕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朱熹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吉林森工集团企业文化这泓活水,不仅要灌溉集团的所有企业,还要溶入每个员工的血脉,成为我们集团的旗帜,使之坚强稳固,生生不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其他文献
美丽巴厘岛的曲折“小夜曲”    巴厘岛,印度尼西亚一颗镶在太平洋上的宝石,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两年前,巴厘岛上诞生了一“张”“巴厘岛路线图”。  这是一条为指引人类全新“进军方向”而绘就的特殊“路线图”。  1997年12月,为遏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制定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10年来,有关各方已为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种种努力。为了替2012年《京都
期刊
聚焦两会人物 共建绿色中国  伴随着北京春节过后的一场瑞雪,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三次会议的脚步也日益临近。每年的这个时刻,在舞动着春天气息的暖风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汇集到北京,一起共商国是。  在“两会”召开前夕,本刊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请他们谈了对绿色的认知和建议,向读者展示出一个欣欣向荣的绿色世界。我们相信通过代表委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期刊
《绿色中国》杂志创刊五周年,这是我们林业系统的一件喜事,也是中国绿色事业的大喜事。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欣喜和欣慰,我们衷心地祝愿,在今后的岁月里,《绿色中国》杂志一定会办得更好!绿色中国杂志社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我们伟大祖国的绿色事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绿色中国》杂志和绿色中国杂志社五年来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也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的肯定和赞许,也给我许多的启发。绿色,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期刊
法官,这个承担国家审判的重要职责、肩负着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的人,每当他们站在庄严而圣洁的审判台上时,他们便化身为公平和正义的使者,用一颗“公正之心”、“为民之心”来给予当事人最公正的审判。在遥远的壮乡,就有这样一位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大法官——广西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罗殿龙。  2008年1月26日上午,在广西第十一届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主持人宣读选举结果时,高票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
期刊
山定权,撞开林农致富大门    8月22日,骄阳似火。在江西省修水县黄坳乡珠砂村4组,村民瞿院生领着记者来到他5年前林改时分到的山头,他指着山头郁郁葱葱的林木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山定权让我走上了致富之路。瞿院生细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林改时他分到37亩有林山、26亩荒山、10亩公益林和23亩高山残次林。去年,他每亩有林山分到0.3方采伐指标,共13个方,每方树木售价580元,获利7540元;26亩荒山
期刊
草木始萌动,神州春意浓。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各族各界的2154名全国政协委员又一次聚首北京。会议期间,他们建言献策,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团结成就伟业,民主凝聚力量。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大家肩负着察民情、听民声、达民意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提案和建议,还就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文件畅所欲言进行了审议。    医改再成热议关键词
期刊
2009年6月18日,由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林业产业协会林纸分会和中国造纸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纸业可持续发展论坛2009”,在苏州凯宾斯基大酒店举行。国家有关部委、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从全球发展趋势和中国机遇的大局出发,着眼于林浆纸一体化和清洁生产实践的细节思考,共同回顾了中国造纸业发展壮大的60年历程,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实现中国造纸企业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两千多年前,在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上,有一座古都。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汉代以来,就是祖国南疆的政治要地、军事重地和商贸集散地,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震惊中外的清朝金田起义的策源地,涌现了石达开、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黄彰、罗尔纲等一批杰出人物。它历经沧桑、多次易名,自秦代在此设立桂林郡,汉武帝时改称郁林郡,唐代又改为贵州,为郡治和州府
期刊
重庆市梁平县是渝东北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曾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各项殊荣。全县辖33个乡镇,面积188980公顷,活立木蓄积为248831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3%。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以及森林工程的相继实施,全县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一大批以林生财的后续产业相继崛起,为林农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殷切希望。油茶产业就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绿色“星宿”,吸引了众多业主和林
期刊
1—5月 出口同比增长65%    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出口大幅衰退背景下,厦华彩电依靠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和良好的服务,出口大幅逆市增长,今年1-5月份,厦华出口量同比增长65%、出口额同比增长25%,遥遥领先于业界。  厦华电子总经理吕镜松告诉记者,目前,厦华在手的订单计划已经排产至10月份,生产线基本上是24小时流水作业,为此,厦华今年因订单增加扩产需要预计将新增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