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文明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现阶段,生活在宠爱和享受里的孩子,不缺乏玩具和食物,经常理直气壮地接受,不感恩、不领情。只有索取,很少给予,既不知怎样体会来自别人的爱,也不知如何付出,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从来没想过有这么好的身体,受过这么好的教育,享受这么优裕的物质生活,要感激谁?从来没过过感恩的生活,亦无从体验什么是最珍贵。文明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文化教育十分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文明礼仪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早已迫在眉睫。
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最大愿望便是使“知识变成空气,人人得而呼吸,知识变成甘霖,处处得其润泽,知识变成太阳,照耀着广大群众,向前行进。”受此启发,今年我继续执教一年级时,便时时处处以之为理念,指导自己的一举一动。于是,我设计了与学生初次见面的开场白:“我是文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把你们送到这儿来学习本领,谢谢你们能坐得这么端正,听我讲课,我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好学生!”我自始至终相信:善意是可以传递和传染的,人格是需要互相感化的,习惯是需要坚持锻炼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坚信: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貌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就这一点上,我校的礼仪教育做得十分到位。每周的“文明班”,每月的“文明之星”,每星期的国学经典诵读,无一不在激励着孩子要树立做个良好文明礼仪好学生的愿望。
另一方面,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家庭对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互融合、互相补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联网”,内外结合,共同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应该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坚持把文明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料理家务能力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可供挖掘与使用,是我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温馨的课文内容感染下,在时时刻刻的榜样示范下,学生的模仿是惊人的,他们所感激的让无私付出的人激动不已。最频繁的是物质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欣喜与感激:“天气凉了,妈妈给我买了床新棉被。晚上睡觉真暖和呀,谢谢妈妈!”孩子们心理上的成长也如旭日东升:“我今天忘记带美术学具,第二节课时,妈妈骑车为我送来,头上都是汗。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报答她!” 更可贵的是行动上的表现:“今天,吃好晚饭,我帮妈妈洗碗,妈妈高兴极了!”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教育,就是要用活的方法、活的环境,去大力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将做人、求学、谋生有机结合起来。”知足感恩的品质使人富有,无论何时何地快乐、喜悦、幸福,最能体验世界之美和人类之爱的美丽元素,让我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看到了春的壯丽! 三个月来,可爱的学生渐渐开始学会很感激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很自然地给予别人爱。从清早亲切的问候开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时时处处传递着人性中最温情的善意,最珍贵的友情亲情。张扬跋扈的学生少了,文明礼貌的学生多了。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是古希腊哲人留下的箴言。现代教育更注重深刻、和谐的人的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正是“面对一丛花也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对沙滩上一条小鱼的生命也在乎的情怀。试想,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人的生命,能不尊重吗?
文明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现阶段,生活在宠爱和享受里的孩子,不缺乏玩具和食物,经常理直气壮地接受,不感恩、不领情。只有索取,很少给予,既不知怎样体会来自别人的爱,也不知如何付出,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从来没想过有这么好的身体,受过这么好的教育,享受这么优裕的物质生活,要感激谁?从来没过过感恩的生活,亦无从体验什么是最珍贵。文明礼仪教育肩负着传递、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文化教育十分重要。长期以来,由于文明礼仪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严重滑坡,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早已迫在眉睫。
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最大愿望便是使“知识变成空气,人人得而呼吸,知识变成甘霖,处处得其润泽,知识变成太阳,照耀着广大群众,向前行进。”受此启发,今年我继续执教一年级时,便时时处处以之为理念,指导自己的一举一动。于是,我设计了与学生初次见面的开场白:“我是文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谢谢你们的爸爸妈妈把你们送到这儿来学习本领,谢谢你们能坐得这么端正,听我讲课,我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好学生!”我自始至终相信:善意是可以传递和传染的,人格是需要互相感化的,习惯是需要坚持锻炼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坚信: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重视新闻媒介的传播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应大力宣传文明礼貌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就这一点上,我校的礼仪教育做得十分到位。每周的“文明班”,每月的“文明之星”,每星期的国学经典诵读,无一不在激励着孩子要树立做个良好文明礼仪好学生的愿望。
另一方面,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家庭对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互融合、互相补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联网”,内外结合,共同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学校应该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加以引导,坚持把文明礼仪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料理家务能力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文明礼仪教育资源,可供挖掘与使用,是我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温馨的课文内容感染下,在时时刻刻的榜样示范下,学生的模仿是惊人的,他们所感激的让无私付出的人激动不已。最频繁的是物质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欣喜与感激:“天气凉了,妈妈给我买了床新棉被。晚上睡觉真暖和呀,谢谢妈妈!”孩子们心理上的成长也如旭日东升:“我今天忘记带美术学具,第二节课时,妈妈骑车为我送来,头上都是汗。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报答她!” 更可贵的是行动上的表现:“今天,吃好晚饭,我帮妈妈洗碗,妈妈高兴极了!”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教育,就是要用活的方法、活的环境,去大力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将做人、求学、谋生有机结合起来。”知足感恩的品质使人富有,无论何时何地快乐、喜悦、幸福,最能体验世界之美和人类之爱的美丽元素,让我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看到了春的壯丽! 三个月来,可爱的学生渐渐开始学会很感激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很自然地给予别人爱。从清早亲切的问候开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时时处处传递着人性中最温情的善意,最珍贵的友情亲情。张扬跋扈的学生少了,文明礼貌的学生多了。
“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是古希腊哲人留下的箴言。现代教育更注重深刻、和谐的人的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正是“面对一丛花也怦然心动的情怀。”这种情怀就是对沙滩上一条小鱼的生命也在乎的情怀。试想,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鱼生命的关怀时,对于人的生命,能不尊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