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难做,中途接班更难,高三艺体班与其他班级情况迥异,需要一些方法技巧。我通过一年努力,用爱构建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用心突出艺体特色,建立学生学习信心;用情鼓舞学生奋发图强,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内心认可新班主任,下面我就从几个片段谈一谈我的思考吧。
关键词:普通高中;艺体班;班级管理;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1-0183-01
1.用爱浸润学生,增强对班级归属感
就像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容貌、气质、秉性一样,班风反映了班级面貌,代表着班级特色,优良的班风无形地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使班级成为教育的优质熔炉,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
学期初,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上学期在校时间较少,主张“班级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彼此都是家人”,我来给大家做好后勤和管理。
2019年初,学校有高三年的成人礼活动,班级其他同学都非常愉快的邀请家长参加,但王同学几次问我,能不能不参加,面有难色。从王同学口中得知,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几次转学,刚刚熟悉身边的环境和同学又要面临分开,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殊不知心理学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范围扩大,同伴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非常需要友情的滋润,而经常转学很难维持长久的同学友谊。后我与王同学父母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电话沟通,讲了王同学非常敬佩父亲,一直把父亲当做偶像,学习上很努力了却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电话那头停了许久才有回应,说老师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在孩子的眼里我是个榜样,我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了,只想要考试结果,忽视了过程中的鼓励与陪伴。第二天早读时间,王同学兴高采烈地和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晚上11点多,我爸爸和我打电话了,还和我道歉,说今后会改进,和我一起进步。看到1米8几身材壮硕的男生像个小学生一样开心,我也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我始终认为,管理好班级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真正把班级当做另外一个家。
2.用心突出艺体特色,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任何时候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都是不能否定的。高三繁重的学习中,除了用爱心耐心凝聚人心外,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到来之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准备入场式介绍词和开幕式表演。我建议他们一定要突出班级特色。运动会那天,伴着音乐各班入场,广播中,我听到了“迎面走来的是高三七班。高三七班,乃是杏南最特别的班级。艺考与体考,旁人眼中看似捷径,未经历,就无由发声。谁曾想过,美术编导在别人熟睡之时未曾停下指尖的笔;谁曾想过,表演播音撕裂喉咙的一刻只为感受由心而发的情感;谁曾想过,舞蹈体育身上四处淤青,泣不成声的痛苦;谁曾想过,音乐摄影指尖的音符与肩上的机器背负着他们心中的信念。”听到这样的介绍詞(班级编导生原创),我看到很多学生眼中泛着泪花。考试期间,学生接连赶场考试,常常睡不了几个小时,有时刚刚经历失败,眼泪还没擦干,还要早起化妆,穿的很少还冷,面带微笑开始下一场面试……在入场式中,孩子们表演了充满青春活力的交谊舞(舞蹈生编舞、音乐生选歌、美术生选服装、摄影生全程拍照),伴随着音乐,全校师生给出了最大的欢呼声和掌声,我看到孩子们洋溢着笑脸,这一刻他们找到了信心(最后我们获得了入场式一等奖)。建立信心之后,我动员科任老师们一起鼓励孩子们。在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后的总结中,我和他们说到,现在大家就是基础最差的时候,接下来的每一次考试,大家只会比现在更好,同时,提醒他们,要想读理想的大学,一定要比分数线高出20分左右,才有可能实现。经过数据量化的分析,学习的动力和目标逐渐清晰起来。
省质检后,几家欢乐几家愁,个别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垂头丧气。谈话得知,原来她是嫌自己进步太慢。听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于是,我和她进行目标分解,比如要总分提高20分,不能一直盯着总分有没有进步,而是要将这20分分解到六科中,看哪一科的增分潜力比较大,是优势科目还是劣势科目,确定科目之后,又拿出省质检试卷进行本科目考试用时分析、答题顺序分析、审题答题技巧讲解、知识漏洞补充等,同时我建议她拿着试卷和答题卡去找对应科目的老师进行试卷分析、学习建议征求。
正是这群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内心淳朴可爱的学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工作,做更好的自己。
3.同心共筑理想,用心创造辉煌
作为班主任,自己做的算不上丰功伟绩,只能算是尽可能地温暖学生和家长内心,传递爱的力量。高三依依惜别之际,王同学说,老师,我们都不愿离开这个班级,不想回家,不想高考这么早到来。其实,我也不愿离开孩子们,我们已经早已分不开。最后,借用电影《老师好》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有些人看似已经走远,却从未真正离开。”感谢我的成长有你们,愿你们腹有诗书,也面如春花,愿你们才高八斗,也倾国倾城。愿你们未来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普通高中;艺体班;班级管理;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1-0183-01
1.用爱浸润学生,增强对班级归属感
就像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容貌、气质、秉性一样,班风反映了班级面貌,代表着班级特色,优良的班风无形地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使班级成为教育的优质熔炉,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
学期初,我了解到班级学生上学期在校时间较少,主张“班级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彼此都是家人”,我来给大家做好后勤和管理。
2019年初,学校有高三年的成人礼活动,班级其他同学都非常愉快的邀请家长参加,但王同学几次问我,能不能不参加,面有难色。从王同学口中得知,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几次转学,刚刚熟悉身边的环境和同学又要面临分开,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殊不知心理学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交范围扩大,同伴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非常需要友情的滋润,而经常转学很难维持长久的同学友谊。后我与王同学父母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电话沟通,讲了王同学非常敬佩父亲,一直把父亲当做偶像,学习上很努力了却没有达到父亲的期望。电话那头停了许久才有回应,说老师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在孩子的眼里我是个榜样,我对孩子的关心太少了,只想要考试结果,忽视了过程中的鼓励与陪伴。第二天早读时间,王同学兴高采烈地和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昨天晚上11点多,我爸爸和我打电话了,还和我道歉,说今后会改进,和我一起进步。看到1米8几身材壮硕的男生像个小学生一样开心,我也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我始终认为,管理好班级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真正把班级当做另外一个家。
2.用心突出艺体特色,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任何时候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都是不能否定的。高三繁重的学习中,除了用爱心耐心凝聚人心外,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到来之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准备入场式介绍词和开幕式表演。我建议他们一定要突出班级特色。运动会那天,伴着音乐各班入场,广播中,我听到了“迎面走来的是高三七班。高三七班,乃是杏南最特别的班级。艺考与体考,旁人眼中看似捷径,未经历,就无由发声。谁曾想过,美术编导在别人熟睡之时未曾停下指尖的笔;谁曾想过,表演播音撕裂喉咙的一刻只为感受由心而发的情感;谁曾想过,舞蹈体育身上四处淤青,泣不成声的痛苦;谁曾想过,音乐摄影指尖的音符与肩上的机器背负着他们心中的信念。”听到这样的介绍詞(班级编导生原创),我看到很多学生眼中泛着泪花。考试期间,学生接连赶场考试,常常睡不了几个小时,有时刚刚经历失败,眼泪还没擦干,还要早起化妆,穿的很少还冷,面带微笑开始下一场面试……在入场式中,孩子们表演了充满青春活力的交谊舞(舞蹈生编舞、音乐生选歌、美术生选服装、摄影生全程拍照),伴随着音乐,全校师生给出了最大的欢呼声和掌声,我看到孩子们洋溢着笑脸,这一刻他们找到了信心(最后我们获得了入场式一等奖)。建立信心之后,我动员科任老师们一起鼓励孩子们。在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后的总结中,我和他们说到,现在大家就是基础最差的时候,接下来的每一次考试,大家只会比现在更好,同时,提醒他们,要想读理想的大学,一定要比分数线高出20分左右,才有可能实现。经过数据量化的分析,学习的动力和目标逐渐清晰起来。
省质检后,几家欢乐几家愁,个别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垂头丧气。谈话得知,原来她是嫌自己进步太慢。听到这里,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于是,我和她进行目标分解,比如要总分提高20分,不能一直盯着总分有没有进步,而是要将这20分分解到六科中,看哪一科的增分潜力比较大,是优势科目还是劣势科目,确定科目之后,又拿出省质检试卷进行本科目考试用时分析、答题顺序分析、审题答题技巧讲解、知识漏洞补充等,同时我建议她拿着试卷和答题卡去找对应科目的老师进行试卷分析、学习建议征求。
正是这群外表看似光鲜亮丽、内心淳朴可爱的学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工作,做更好的自己。
3.同心共筑理想,用心创造辉煌
作为班主任,自己做的算不上丰功伟绩,只能算是尽可能地温暖学生和家长内心,传递爱的力量。高三依依惜别之际,王同学说,老师,我们都不愿离开这个班级,不想回家,不想高考这么早到来。其实,我也不愿离开孩子们,我们已经早已分不开。最后,借用电影《老师好》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吧:“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有些人看似已经走远,却从未真正离开。”感谢我的成长有你们,愿你们腹有诗书,也面如春花,愿你们才高八斗,也倾国倾城。愿你们未来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