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的世纪之问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y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指出:“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中美两国并不必然会是敌人


  通话伊始,习近平主席便就飓风“艾达”造成美国多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向拜登总统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无独有偶,就在20年前,中国领导人也在第一时间向遭受“9·11”恐怖袭击的美国人民致电慰问,表达共同打击一切恐怖主义暴力活动的立场。
  20年时空跨越,彰显的是中国领袖和中国人民的不变情怀,即对人类命运与共理想的持久追求;20年星移斗转,也诠释着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深刻的历史逻辑,即中美两国并不必然会是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恐怖主义、核扩散、极端灾害等对人类共同利益的威胁,才是中美两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致使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中美关系陷入今天的困境,责任完全不在中方。
  事实上,早在2017年4月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就提出了有关中美关系两个“有利”的重要论述。2020年11月25日电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时,习近平主席再次谆谆告诫,“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本次通话在历次中美元首对话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着对两国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认知。
  在有关中美关系定位的讨论中,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有过更为务实的判断。他们认为,“如果把中国视作敌人,那么其就会变成敌人”;“如何对待中国很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警世之言,犹在耳畔。只有当中美双方都能真正正视、勇敢面对这样的历史风险,才有可能走出各种各样的历史“陷阱”。

世纪之问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中美两国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这是习近平主席对中美关系大局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全面把握。“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这是习近平主席洞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得出的基本结论。
  50年前北京机场的一次握手,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地理政治的轮廓”。前不久,当事者基辛格博士忧心告诫,今天的美中关系“甚至比1971年更为关键”,希望双方着眼长远、超越分歧、聚焦合作。但是50年后的今天,美国总有那么一些势力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长期性挑战”,其无端猜忌的确“已经到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地步”;他们打造所谓“全球民主联盟”,试图通过“价值观外交”,肆意以意识形态划线、对中国进行无端打压;他们组建诸如“五眼联盟”“三边安全联盟”“四方安全对话”等各类 “安全”集团,编织名目繁多的排他性“小圈子”,滥用“航行自由”,不断恶化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他们持续操弄所谓“人权”“宗教”“民主”议题,在涉藏、涉疆、涉港、涉台、涉南海等问题上说三道四,甚至“昏招”迭出,不断挑战中国领土、主权与安全利益,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他们炒作“规则变局”,实施“长臂管辖”,试图让中国从美国主导的所谓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脱钩”,甚至迫使中国全方位与世界“断网”,等等。此非相与之策,遑论友朋之道!
  如果美国丧失自信,抛弃自己一贯标榜的“开放”和“包容”,人为制造各种“中国威胁”,在缺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作出战略误判,在充满情绪化的宣泄和麦卡锡式的偏执中制订对华政策,甚至朝着大国冲突的方向“一路狂奔”,其严重后果绝非中美两国人民及世界人民所愿意看到的。因此,如何做好中美关系的必答题,历史地落在了中美两国有识之士的肩上,特别是美国政府的判断和选择至關重要。

当下亟须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值得庆幸的是,历史反复证明,中美两国都不乏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领袖,他们能够在关键的历史当口汇聚共识、作出正确抉择、形成强大的政治意愿、展示非凡的政治勇气。
  在“9·10”中美元首通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共同难题,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坚持向前看、往前走,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当然,中美元首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的深入沟通远没有结束,引领中美关系走上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也仍然道阻且长。只有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变局,充分认识当今中美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与敏感性,充分认识中美如何处理好彼此关系正在深刻影响世界未来,才能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继续保持经常性联系,继续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和更加坦诚、建设性的对话,继续探索双方可以开展合作的重点和优先领域。两国只有避免误解、误判,才能进一步寻找并把握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向前发展的历史契机。
  一如既往,中国衷心希望美国各界有识之士“听得懂”“听进去”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对中美关系的殷殷期许,并使之切实成为越来越多人士的共同认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美两国的世纪之问,呼唤美国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与中国相向而行,期待他们以应有的胆识和魄力作出正确选择、作出历史性回答。


这是2019年2月27日在美国加州长滩港拍摄的一艘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的集装箱货轮。(新华社图片)

  作者系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前锋区税务局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区局纪检组对区局前期“问需求?优服务”大走访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进一步提升了纳税人满意度。在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省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区局在全省216个区县税务局中名列第9,位居全市第1。  一是联合办公,把脉问诊,做到心中有数。今年是区局提出的“精准监督年”,纪检组将“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纳入监督检查的重点工作。纪检组抽调专责
期刊
2月1日,广东省纪委监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关英彦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资料显示,关英彦1981年参加工作,1993年担任珠海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副局长。此后,他在珠海市反贪局工作了7年,其间于1997年升任正职,直到2000年升任珠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2020年7月,关英彦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之后,被先后免去珠
期刊
在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指引下,保护规范理论不仅在我国行政审判中获得广泛适用,其中国版本也基本塑成.中国式版本吸收了新保护规范理论扩大根据规范、以客观解释方法为主、规范保护目的 存疑时更多认可个人公法权利的核心要义,也揭示出如何调和事实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如何在复杂行政下将更多值得保护的利益纳入规范保护目的 的难题.最新的“联立公司案”通过纳入“全面查找根据规范”和“考虑要求”的方式尝试对上述问题予以化解,也对保护规范理论的中国范式予以扩展.未来这一理论的司法适用仍需通过明确适用领域、判例经验积累和提炼解释规则
《民法典》规定了财产损害赔偿的一般条款,但并未明确可予赔偿的财产损害类型或范围,其中,车辆贬值损失的可救济性存在明显的争议.评价是确定贬值损失的必经之路.通过一次评价得出损害之有无或大小的传统评价方式存在缺陷,容易否定贬值损失的可救济性.车辆贬值损失具有“二次评价性”,第一次评价旨在确定作为构成要件意义的贬值损失,可以借助动态系统论,通过检测被侵害权利之典型性、社会接受度进而得出结论.第二次评价的目的 是确定法律效果意义的贬值损失,原则上应采用客观标准,依靠赔偿协议、不当“得利”、损害酌定等认定赔偿范围.
梁展文(左图)在处理红湾半岛(右图)事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的反腐态势作出一项重要判断:“传统腐败和新型腐败交织,贪腐行为更加隐蔽复杂。”新型腐败的最大特点在于手段隐蔽多样,不好查。其中,被视为旋转门的官员退休后的延后利益实际上也是这种隐蔽性较强的腐败。关于官员,尤其是退休高官是否应该到企业任职,以及退休官员到企业任职后是否会滋生腐败等问题,实际涉
期刊
为应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完善药品安全刑法规范体系,《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和增设了部分涉药条款.整体来看,《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涉药条款的修订,不仅完善了涉药犯罪规制体系、实现了行刑有序衔接,而且整体提升了刑法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规制效果.《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涉药条款的修订,旨在严厉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这一立法目的 的实现,还有赖于司法层面准确理解适用相关条款.具体而言,认定《刑法》第141条和第142条中的“假药”和“劣药”,既要参考《药品管理法》的前置规定,也要符合刑法自身价
《民法典》专编规定人格权,建构起人格、财产的二元体系.但民法通说认可人格权的支配属性,未能彰显人格权的特殊性,这与德国的情形正好相反.事实上,我国通说将支配权与请求权并列,不恰当地强调了支配权的绝对性,从而将人格权的绝对性等同于支配性.基于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通说认为客体体现了主体的支配力,未意识到权利的规范性和事实性.实际上,作为权利生成机制的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界定的义务人行为,与主体的支配力无关,主体的支配力描述的是权利对象.就权利对象而言,绝对权项下的财产权和人格权存在对物支配和人格自由的分野.人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修订具有增修范围相对集中、犯罪圈进一步扩大、处罚严厉程度调整三个显著特征.此次修法从宏观层面而言顺应了社会的形势变迁,从微观层面而言则是对具体实践应对不足而进行的规范补给,集中贯彻和体现了积极刑法观的价值指引.在刑法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积极刑法观具有现实意义,但对于立法的过度扩张需要保持警惕.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宪法性法益概念的立法批判机能,从法益这一理论原点实现对立法的反思性控制;另一方面,对“但书”条款应当审慎适用,充分发挥法益概念的解释规制机能,以实现规范上的平衡.在实质解
21世纪的国际法律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多边主义的退潮和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的事实境况.国际法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界定、如何促进国际社会的良性运转,是一个在认识现代性国际法过程中值得深入思考并清晰论断的关键问题.自17世纪现代国际法产生并逐渐定型,国际法律体系的运行进程就不断呈示和强化着国家本位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国际法以国家的利益诉求为规范确立的起点;国际法以国家意志和意愿作为其效力的依据;国际法以国家行动作为其发挥作用的主要动力.因而,国家本位是现代性国际法的基本特征,也是长期处于国际关系大环境中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5年来,“金砖”由概念发展为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三轮驱动”的实体性合作机制,不仅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而且成为国际社会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建设性力量。站在大变局和大流疫交织的历史当口,金砖国家如何深化合作、展现担当,承载着世人的瞩目和期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金砖合作就能走稳走实走远。  坚持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