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由于自身残疾,所以做事能力低下,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别个性方面的缺陷外,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做事耐心。陈鹤琴先生说的好:“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事实上,耐性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耐性,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一生的幸福奠定不可估量的基础。
关键词:特殊学生;耐性;培养
怎样培养特殊学生的日常做事耐性?是我校特教们长期以来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自课题提出后我一直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本人认为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日常做事耐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耐性
针对特殊学生由于自身障碍还来的心情烦躁、自我意识水平低和自控能力有限的状况,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补偿、纠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缺陷外,还要着重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做事耐性,才能对他们实施得心应手的教育。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耐性习惯,使他们习惯成自然,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特殊学生良好耐性的形成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的,除正确引导和反复的强化训练外,同时需建立必要的学生考核量化表如:思想纪律、劳动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情况的考察评比,通过加强管理,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做事有耐心的好习惯。
特殊学生生活能力弱,要培养他们耐性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利用劳动课、生活课,具体指导特殊学生的自理知识,定期举行一些自理能力方面的比赛。如:穿衣叠被、系鞋带比赛、洗脸、洗头发比赛等,给优胜者在评比台中添贴小红旗以示鼓励。以反复强化练习促其形成自理习惯。又如卫生清扫习惯的培养,每天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树叶、废纸的捡拾和清扫,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分劳动用具完成劳动任务,并在活动课上总结表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训练,班内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不但养成了卫生清扫、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而且也掌握了卫生清扫的劳动技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督促,培养特殊学生的良好做事耐心习惯
特殊学生往往还伴有其他缺陷,他们在生活上缺乏自信,不能正确面对困难重和挫折,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这就需要我们校长、班主任、科任课老师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在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训练中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针对部分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残疾而引起的手脚不灵活,牵制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这类学生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和自理能力、生活习惯耐性培养教育,还要在体育课上以补偿缺陷为原则,进行大小肌肉训练,通过抛接球、抛接沙包,伸屈腿、转头、行走、跑、跳等运动来增强他们的手臂力、腿力以及灵活性,为培养良好耐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生活指导课上,由学科教师强化技能指导,从洗手洗脸到洗餐具,从脱衣穿衣到系鞋带,都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练。教师做好示范后,学生先动手练一練,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指导,最后是一个一个过关,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品名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还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劳动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因此,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的通力合作,共同督促,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整合,让特殊学生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
三、家校协调配合,共同指导,培养特殊学生的良好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巩固和完善学校教育。特殊学生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凡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生活自理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做事马虎、烦躁的不良习惯,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有愚公移山的恒心,训练孩子不怕啰嗦,不怕絮叨,放低要求,要做好高投入,低产出的准备,要为孩子迈出的一小步而高兴,为孩子的细小进步与改变而惊喜,并多给予赞赏。让父母与孩子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良性刺激,刺激父母更加努力投入精力,刺激孩子向更好发展。同样学校也要与父母配合,做到家校步调一致、共同协调配合、共同指导,把学校的教育训练计划同家庭的常规训练综合起来,让在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耐心习惯的目标。如在学校教师训练学生叠被子,回到家中家长也让学生叠自己的被子,学校训练学生扫地、拖地板,家长也要指导学生在家中打扫卫生等等。总而言之,家长要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研究、探讨、协调、配合。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家中多做日常家务事。为了孩子将来能自理自立,现在多让孩子受点累、吃点苦、多体验生活,培养孩子耐性,让我们学校与家长共同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多受点煎熬,孩子的将来就会让我们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总之,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做事耐性习惯,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细心、恒心;还需要我們对特殊学生通过一点点的要求、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成功来激发他们、鼓励他们。让特殊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生活、珍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做事有耐心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彪.浅谈如何使特殊学生学会倾听[J].中国特殊教育,2010(09).
[2]于吉叶.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耐心习惯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11).
关键词:特殊学生;耐性;培养
怎样培养特殊学生的日常做事耐性?是我校特教们长期以来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自课题提出后我一直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本人认为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日常做事耐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在教育实践中培养耐性
针对特殊学生由于自身障碍还来的心情烦躁、自我意识水平低和自控能力有限的状况,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补偿、纠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性方面的缺陷外,还要着重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做事耐性,才能对他们实施得心应手的教育。因此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耐性习惯,使他们习惯成自然,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特殊学生良好耐性的形成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的,除正确引导和反复的强化训练外,同时需建立必要的学生考核量化表如:思想纪律、劳动习惯、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情况的考察评比,通过加强管理,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做事有耐心的好习惯。
特殊学生生活能力弱,要培养他们耐性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利用劳动课、生活课,具体指导特殊学生的自理知识,定期举行一些自理能力方面的比赛。如:穿衣叠被、系鞋带比赛、洗脸、洗头发比赛等,给优胜者在评比台中添贴小红旗以示鼓励。以反复强化练习促其形成自理习惯。又如卫生清扫习惯的培养,每天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树叶、废纸的捡拾和清扫,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分劳动用具完成劳动任务,并在活动课上总结表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训练,班内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不但养成了卫生清扫、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而且也掌握了卫生清扫的劳动技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教师通力合作,共同督促,培养特殊学生的良好做事耐心习惯
特殊学生往往还伴有其他缺陷,他们在生活上缺乏自信,不能正确面对困难重和挫折,因此需要系统地规划训练内容、流程。这就需要我们校长、班主任、科任课老师定期或不定期集中在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各科围绕训练项目密切配合,训练中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困难大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针对部分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残疾而引起的手脚不灵活,牵制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这类学生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和自理能力、生活习惯耐性培养教育,还要在体育课上以补偿缺陷为原则,进行大小肌肉训练,通过抛接球、抛接沙包,伸屈腿、转头、行走、跑、跳等运动来增强他们的手臂力、腿力以及灵活性,为培养良好耐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生活指导课上,由学科教师强化技能指导,从洗手洗脸到洗餐具,从脱衣穿衣到系鞋带,都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练。教师做好示范后,学生先动手练一練,然后一起操作,再个别指导,最后是一个一个过关,师生共同评议,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活动课上,教师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教会这些东西的品名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还让学生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用法,包括穿戴的基本常识等,并在劳动课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再设计实践活动进行强化。因此,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的通力合作,共同督促,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整合,让特殊学生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加自信。
三、家校协调配合,共同指导,培养特殊学生的良好做事认真、有耐心的好习惯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巩固和完善学校教育。特殊学生的父母往往因为子女的先天不足而凡事包办代替,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许多生活自理机会,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做事马虎、烦躁的不良习惯,使先天的缺陷逐渐转化为后天的“弱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有愚公移山的恒心,训练孩子不怕啰嗦,不怕絮叨,放低要求,要做好高投入,低产出的准备,要为孩子迈出的一小步而高兴,为孩子的细小进步与改变而惊喜,并多给予赞赏。让父母与孩子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个良性刺激,刺激父母更加努力投入精力,刺激孩子向更好发展。同样学校也要与父母配合,做到家校步调一致、共同协调配合、共同指导,把学校的教育训练计划同家庭的常规训练综合起来,让在学校学到的生活技能在家中加以实践、运用。同时,请家长做好记录,学校再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做到对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良好耐心习惯的目标。如在学校教师训练学生叠被子,回到家中家长也让学生叠自己的被子,学校训练学生扫地、拖地板,家长也要指导学生在家中打扫卫生等等。总而言之,家长要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研究、探讨、协调、配合。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家中多做日常家务事。为了孩子将来能自理自立,现在多让孩子受点累、吃点苦、多体验生活,培养孩子耐性,让我们学校与家长共同投入更多的精力,让学生多受点煎熬,孩子的将来就会让我们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总之,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做事耐性习惯,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它需要家长、教师的督促,需要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的熏陶;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细心、恒心;还需要我們对特殊学生通过一点点的要求、一点点的发现、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成功来激发他们、鼓励他们。让特殊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生活、珍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做事有耐心的好习惯,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彪.浅谈如何使特殊学生学会倾听[J].中国特殊教育,2010(09).
[2]于吉叶.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耐心习惯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