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1959与1960年出现的七首划时代的国乐名曲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qh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文分三点写出:
  一、“两年间,七首名曲创奇迹”——初步提出何以能在这两年间同时涌现出七首里程碑式的国乐名曲这一音乐史上的盛况。
  二、“两年间,民乐作曲出领军”——中央音乐学院1958年开设的民乐作曲专业及其教学成果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的创新意识和重大贡献。
  三、“多年来,民乐创作显危机”——对当前我国九大专业音乐院校作曲系学生的民乐创作、教学中缺乏传统,大量借鉴西方现代派教学方针的批评。
  (一)由上表可以看出6位作者中年龄最小的是22岁的刘文金,但是他却走在了最前头,要知道1895年出生的刘天华是在1918年创作出十大名曲第一首《病中吟》的,那年他23岁。这不由得让我们从心底里说一声:“刘文金,好样的!”
  (二)七首作品中属于“原创作品”的只有刘文金的两首和吕绍恩的一首,其余四首都是属于借鉴或使用戏曲、民歌、民间舞曲一个乐段以上的“改编作品”。因为曲式学中对乐段的定义是:“能独立或相对独立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单位。”乐段即主题,类似唐诗中的绝句。
  (三)七首作品中在内容选题方面中央音乐学院的三首作品体现了民乐作曲专业当年的办学思想,即:学生们在创作选题上首先关注的是那些与国家大事、民族兴衰有关的重大题材,所以刘文金写了忆苦思甜、国家建设:吕绍恩写了抗日战争。这类重大题材的国乐创作,对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启迪作用。
  (四)中央音乐学院“民乐作曲”专业能在1958年9月1日起在创办仅仅两年的时间里就能由两个本科生写出了划时代的经典名曲,双双被《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条列为领军作品之首,这不能不说是中央音乐学院办学成果中的一大奇迹。
  九大专业音乐学院应该从这一办学成果中吸取经验。建议在民乐系中去发掘有创作潜力的学生,将民乐作曲专业设在民乐系。或者是,每个民乐系学演奏的学生均需必修三年的“作曲、编曲、配器课”副科。研究生更要学三年的作曲副科。民乐作曲专业自1958年至1963年办学五年后中断至今,这期间的我国民乐创作尤其是近三十年来搞的不中不西,加上西方现代作曲的影响,很多旋律极其难听,大多数民乐人嗤之以鼻。我们认为这是当前民乐创作的危机。我们必须走刘天华、阿炳的道路,让民乐演奏家大部分都能作曲、改编、配器。只有这样民乐创作才能发达。仅靠从小学习钢琴的作曲系学生来发展民乐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已被五十多年的实践所证实。因为他们写不出来地地道道的“民乐化”和“民乐味道”的作品。最后,让我们呼吁民乐作曲必须在民乐系的演奏专业学生中挑选!民乐学生要自力更生!
  (五)所谓“划时代”是指在音乐史上开创一个高峰的标志性作品,单乐章的小型作品常以群体展现,而多乐章的大型作品一部即够。如清唱剧《长恨歌》,合唱《黄河大合唱》,开创少数民族交响音乐的《嘎达梅林》,开创民族化交响音乐的《梁祝协奏曲》等等。在西方,如德国歌剧《自由射手》和《奥伯龙》开创了欧洲“浪漫乐派”;俄国歌剧《伊凡·苏萨宁》开创了“民族乐派”;法国管弦乐《牧神午后》开创了“印象派”等等。
  而由一首独唱、重唱或一首独奏、重奏开创一个流派或一个新时代,都是不曾有的事。它必须由数首“作品群”来实现不可。如民国时期出现的二胡百年第一次高峰是由刘天华十大名曲和阿炳的三大名曲为标志的;而他们两人的琵琶名作同时又是琵琶史上的里程碑作品。
  (六)翻开浩瀚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不难发现,流传下来的国乐名曲都是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三千年里的宫廷音乐、寺庙音乐、文人雅乐、民间音乐里不断积累而形成的。从来没有哪个朝代的音乐能像“新中国”的1959与1960的两年间就能同时出现七首划时代的国乐名曲。
  回想当年,全国正处于风起云涌、奋发图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时代背景中,在国家文艺政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西洋的号召下,一个继民国时期刘天华、阿炳开创的百年二胡史上第一次高峰之后的第二次高峰在1959和1960两年间由刘文金、黄海怀、鲁日融、赵振霄的五首“作品群”开创出来。他们继承了阿炳的古为今用和刘天华的洋为中用原则发展了新的创意、新的写法、新的艺术技巧。这五十多年来的二胡新作品许多都是在它们的肩膀上腾飞起来的。
  (七)写此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刘文金逝世:另一方面也是向各音乐院校音乐学系的教师们在研究课题、选题方面,提供一些参考。我们只不过是提出一个创意,即如标题所示。那么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观察中国当代音乐史上1959与1960辉煌的这两年,研究一下为什么能这么集中地出现二胡、琵琶器乐史上的新高峰,难道不值得史家、论家深思与研究吗?如是,那他们的论文将比我们这篇抛砖引玉的短文不知要强出多少倍。
  (八)《狼牙山五壮士》和《豫北叙事曲》的两位作者当时都是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在校生。刘文金在前两年学的是二胡演奏,而“民乐作曲”专业是从1958年创建的,那时他已三年级,等于学了三年作曲就毕业了。使人惊讶的是他能在刚刚学了一年的作曲技术之后就写出了划时代的领军名曲,写出了继刘天华借鉴西方中小型曲式之后,开创了国乐大中型曲式的新时代,这正是活学活用曲式学原理,叫做“学了复三用复三,学了回旋用回旋”,一写就成功的范例。而吕绍恩由于比刘文金晚一年入学,在学了一年的二胡主科和琵琶副科之后,于二年级开始转学作曲,继续学琵琶副科,《狼牙山五壮士》是他学了两年作曲时创作的。香港的一篇评论中写到:“20世纪中华国乐经历了四次大变革,一、刘天华在二三十年代借鉴小提琴揉弦和换把技术写出了十大名曲,开创了与西方接轨的新时代;二、彭修文、朴东升50年代借鉴西方乐队的编制,改革并开创了国乐合奏的新时代;三、刘文金、吕绍恩60年代开创了用复杂和声、远关系转调、奏鸣曲式作曲的新时代;四、台湾的许博允则在70年代首次使用十二音体系作曲,从而开创了国乐与世界现代音乐接轨的新时代。”
  这在今天的作曲系一二年级本科生中几乎无此先例,为什么他们能做出如此重大成绩,不外乎是除了自身的乐感极强,刻苦地、广泛地在钢琴上弹奏研究名作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二人都对民间音乐、民歌、古曲、戏曲、说唱做足了功课使然。因为他们都是从民间音乐的大染缸里泡出来的人。
  这一点对当前各音乐院校的作曲学生不无借鉴、学习之道,只是钢琴弹得好,能借鉴西方现代派,但对民间音乐、古代音乐、戏曲音乐不感兴趣的人,写出来的作品等于中国人“说外国话”。要想“说中国话”就必须从灵魂深处喜欢民间音乐!八十多年前我国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和黄自在创办上海国立音专时就明确规定:作曲系的学生必须选修一门民乐副科。众所周知,如作曲系的学生丁善德除了能举行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外,他还能举行琵琶独奏音乐会。这就是八十多年前作曲系办学方针的成果之一。试想,萧友梅能在那么困难的旧中国开创这样先进的作曲办学方针,而今天当我们进入强大的“新中国”的时候有什么理由忽略八十多年前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呢?!关于这一点,中央音乐学院也曾在1955年入学的施万春、李西安等五人的作曲班上试行六年制,在一二年级每人必修两门民乐,古琴是人人必修的,另一门可自选,施万春副修了唢呐,李西安副修了三弦,常敬仪、袁燕妮等三人副修了二胡。可惜只试点了一年,自1956年又停办了,这是多么可惜的事。
  音乐在人类的“视听触嗅味”五大感官中很孤独,除了听觉以外,其他的四感官是不介入的。因此音乐就像美术首先要“好看”一样也必须是首先要“好听”。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乐与政通”、“文以载道”,孔子将“礼乐”二字简化为一个国家的政权与意识形态,小学生每天早晨升国旗唱国歌,这就是“礼乐”。因为只有深刻的音乐,才能像聂耳、冼星海那样众志成城;才能像刘天华、阿炳那样感人肺腑(刘天华当年在北大开音乐会时他的胞兄刘半农写到,天华拉琴时,每每令西欧人士感动不已,歌哭无端。);才能像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沉郁顿挫;才能像《琵琶行》那样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这些创作美学见解,也正是刘文金生前与吕绍恩二位老同学多年来经常探讨的问题,我们仅以此结束此文,愿与专业音乐学院作曲系师生共勉。
  吕绍恩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衍池 自由撰稿人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小背篓,晃悠悠。小背篓里的女孩,宋祖英,晃啊晃,  从躲在篓子里尿湿妈妈的背;15岁晃出湘西苗族古破山区,19岁晃至北京,25岁晃上中央电视台春晚,最终晃登了中国第一民歌天后。今日的她45岁,已于悉尼、纽约、维也纳等全球各大歌剧院受邀登台。今年母亲节,小背篓的女孩终于晃至了台湾;母亲节那一晚于台北小巨蛋进行了第一场演唱会。  如果从宋祖英出生的山村画一条直线至她登上国际歌剧院的舞台,距离等同接近地
2009年4月26日,我和我的两个硕士研究生(音乐批评方向)孙慧、周俐一起去杭州参加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与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2009中国音乐评论高层论坛。我的发言主要是针对和围绕音乐批评与音乐美学的关系,核心是,如何基于临响倾听之上以音乐批评的独特方式描写作品和表述经验?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文字语言去进行这样的描写与表述?  结果不谋而合,孙慧的发言同样秉承着这样的理念,用她的话说,就是如何以风格鲜明、
“将我区‘超大班额’问题录入督导管理系统,就意味着上报到省厅和教育部,情况很严重啊!这几年我区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新建学校一所接一所,我们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如果被问责被约谈怎么办?”2017年11月20日,荊门市政府教育督导办接到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政府教育督导办相关同志的诉苦电话。  缘起  瞄准焦点——敢于“捅娄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教育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城镇中小学“一位难求”。地处荆
2010年8月,在“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和“首届全国科学艺术哲学论坛”上,一位年逾古稀的音乐教师向会议展示了他顺应科学发展潮流用交叉科学理论取得的声乐理论研究创新成果,受到来自全国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赞赏。许多与会代表都为他甘于寂寞,潜心二十多年为学术而学术的执着追求精神所感动。他就是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学会声乐学术委员、四川省心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徐
琴大师教学笔记》是近年来有关钢琴表]、教学研究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该书的作者鲍里斯·贝尔曼(Boris Berman,1948—)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早年就读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师从一代宗师列夫·奥博林(Lev Oborin,1907—1975)。数十年来,他为DG、Philips等公司录制发行的唱片多次荣获“BBC唱片大奖”以及“格莱美大奖”提名,尤其是他为同胞肖斯塔科维奇、普
一、一切存在皆为振动  青年作曲家霍霏霏①为室内管弦乐队而作的《达幽》由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上]于今年5月北京现代音乐节的“青年中国”(Young China)②专场音乐会。听罢现场录音,可以想见在共同首]的五部新人新作之中,用大篇幅噪音来刻画静谧和幽深意蕴的《达幽》在当晚着实出人意料,别具一格,令人耳目清新。  写噪音、玩噪音早已算不上新奇时髦之事。20世纪初叶,路易基·鲁索罗在迎来后工业社会之
11年9月下旬,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当年革命的发源地——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市,隆重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萧友梅学术思想论坛暨作品音乐会。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联、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广东当代文艺研究所、中山市文联、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岭南音乐》杂志社承办。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及广东的专家学者与华工艺术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百年之前的辛亥
学校党组织的吸引力强不强,党员先锋作用充不充分,是衡量一所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好坏的标准。武汉光谷汤逊湖学校党支部确定了党建工作的基本理念:在“实”上做文章,党建工作要务实,求实效,不走过场;在“学”上做文章,把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结合起来,精选学习内容,让党员教师学有所获;在“助”上做文章,助力青年党员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真正成为学校工作的业务骨干;在“融”上做文章,把党组织建成党员教师
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制定评审标准,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级体系,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科学有效的“非遗”产传承机制以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标志着
美国作曲家斯蒂芬·艾伯特(Stephen Albert,1941—1992)是罗马大奖、普利策奖和格莱美奖的获得者。在20世纪音乐日渐拒斥情感表达,远离浪漫主义精神之时,艾伯特将浪漫主义精神与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创作出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被视为新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作品声乐套曲《唤醒逝者》(To Wake the Dead,1978)、交响曲《河水奔流》(Riverm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