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提问让课堂生机无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要创设高效课堂,就得像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所说的那样“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如何投入?我觉得,关键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语言表达技巧。这就要我们在课堂上巧妙设计问题,激活其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谓“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众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课堂现场与实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提问方式:
  一.逐层递进式提问
  课堂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梯度,像“爬楼梯”一样,让学生从易到难逐层思考。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可依次设计以下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善变)其“善变”的特征有哪些?(变得快而蠢)他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宗”是什么?(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是什么因素使他一变再变?(将军的威势)作者讽刺的仅仅是一个将军或者一个警官吗?(作者讽刺的锋芒不是简单地指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而直指造成这种病态的根源——专制的沙皇反动统治)
  这样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把人物形象、文章主题分析得深刻透彻。
  二.启发诱导式提问
  当学生思维随着文章内容的学习趋于平静的时候,用启发式提问,犹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例如: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小说《甜甜的泥土》结尾这样写道:“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这里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想:小亮妈妈把糖裹在怀里都没化,怎么一夜之间地温回升,竟然高过人的体温(37度左右)呢?这现实吗?学生一定说不现实,老师追问:文章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学生思考,老师接着启发:我们暂且不管地温回升奶糖融化是否现实,这留给同学们课下去实验去考证。现在我们只是从文学角度分析小说这样的结尾具有怎样的特点?生:出乎意料、耐人寻味;师:为什么说出乎意料、耐人寻味呢?生:作者让奶糖融入大地,告诉我们至亲至爱,像大地一样宽广,它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老师总结:同学们理解得很透彻,文章结尾,作者别出心裁,奶糖融入泥土,变成了“甜甜的泥土”这一新奇的构想,提升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形象地告诉我们“亲情无价亲情无限”。
  这样的启发式提问,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自觉形成。
  三.总结对比式提问
  总结对比式提问激发学生对与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文章的主题、写作方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类比或对比分析,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写于贬谪期间,都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可以让学生联系相关内容,具体比较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并说说哪一位的思想更值得赞赏。
  学生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古代政治家以民为本的高尚思想,也有了对相关文章进行对比分析的自觉性,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情境追踪式提问
  即创设情境,以一个问题为起点,沿着一条思路追踪提问。例如《孔乙己》中对课文多次描写“笑”的含义理解,可用下列方式提问。
  教师讲述、提问:课文多次写到笑,你能体味笑背后的辛酸吗?假如你生活在孔已己的周围,你会怎么做,联系下列问题想一想:
  1、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2、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3、体会“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有何艺术效果?
  追踪式提问逐层解析,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展开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挖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答题习惯。
  五.探究讨论式提问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的分析,使思维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
  例如《范进中举》中,情节发展到范进喜极至疯,众人束手无策,有一个报录的人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办法奏效,救了范进。针对这个情节,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讨论:作者让报录人提出解救范进的办法,有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总结:这样安排对揭示主题有更深更广的意义,说明当时痴迷功名的人很多,他们历尽坎坷一旦实现愿望,喜极而疯的现象很普遍,这种现象报录人看得多了,所以很自然的提出了解救办法。
  再如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题:三味书屋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学生讨论后总结:三味书屋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土地位了”。可见三味书屋培养出来的人,却是这样的趋炎附势,这样的批判是深刻有力的。这就使学生思维水平得到很好的提升。
  六.转换迁移式提问
  想问甲问题,先从乙问题开始,达到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效果。例如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是一篇内涵丰富的名作,所包含的主题意义重大:作者真诚地赞扬了孩子们率真自然的天性,同时抒发了自己想回到童年的愿望。要让学生感悟这样的主题,从他们的年龄角度来说,确有一定难度,联系到这是一篇书序,是作者为《子恺画集》写的序,我设计问题如下:《子恺画集》这部画集的名字太平淡,你能联系这篇序的内容给画集换个名字吗?学生思考讨论后会有这样的新名字出现:《黄金时代》《金色童年》《纯真时代》《蜘蛛网落花》《舐犊情深》。通过换标题的形式,同学们理解了这些画作中包含着作者对孩子们率真自然天性的赞扬,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主旨。
  七.拓展发散式提问
  拓展发散式提问可以让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举一反三、扩大视野、启迪智慧。
  例如学习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一首咏雪兼送别的诗歌,又是一首边塞诗,学完这首诗,可以就势提问:大家还学过或者知道哪些咏雪诗、送别诗、边塞诗。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把不同风格的送别诗进行对比,如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表达诗人对友人去处的向往,诸如此类,举一反三,从而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是不够的,要让提问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得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问的方法,教师应巧妙设计,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学的乐趣所在!
  
  倪自稳,教师,现居江苏大丰。
其他文献
荷兰邮政计划将员工退休年龄延长至67岁,以作为其弥补养老金缺口的众多举措之一。继2012年12月以来与工会的一系列密集对话后,荷兰邮政与工会谈判代表就员工退休年龄问题达成
孩子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只要旁边有小朋友,他就仿佛失去了判断力和自控能力,马上放下手头的事情,跟着别人去做。唉,真是超爱跟风啊!面对这样的情况,妈
经过认真学习农业部最近修订的《拖拉机登记规定》,笔者认为这个规定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农业(农机)法律法规为依据支撑,在拖拉机注册登
小学数学教学备课的全过程邱学华备课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总称。小学数学教学备课的全过程主要有三方面:学期教学计划(全学期总备课)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求教师能够纵
为什么明明保养极好,眼角唇边不见一丝皱纹,可还是觉得不再少女了?眼神越发无精打采,嘴角不再自带微笑,不熬夜也总看起来有些疲累倦怠!如果你正有此困扰,那多半是你的脸开始
去年9月的一天,沙阳路八达岭高达辅路南北双方向的交通被一群农民工阻断。原来,他们是因为讨薪不成,又不知如何做才做出了此举动。昌平区沙河镇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人员接
为满足广大读者和建筑技术部门、情报资料部门的需要,我处现已装订了一部分《建筑技术》和《建筑工人》1992年1~12期合订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建筑技术》1992年合订本(精
我用彩笔画红花,蝴蝶飞来绕画架。我吹竹笛拉梭发,小鸟不再叫喳喳。我到河边去玩耍,白鹅撑来小竹筏。啦啦啦,啦啦啦,我的朋友遍天下。我放风筝上蓝天,彩云飘过把伞打。我在森林迷了
如果说时事入文,主要是在写作素材上做文章的话,那么,通过唤醒责任感写人文关怀,则是从文章立意的角度做文章了。  责任感这三个字是极有分量的。因为这关系到现代教育在孩子身上所起的作用,起着怎样的作用无法想像,缺少责任感的一代会给我们的民族与国家带来怎样的未来。素质教育这个词内涵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责任感。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也就有了人格和尊严;没有责任感的人,是无尊严可言的,当然更别提人格了。一个连人格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