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整合,实现知识的再建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种说法:“平时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那什么是复习呢?我认为复习是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课程的某一阶段,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科能力,促进全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共识,如何提高复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就初三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构建网络设计了一堂复习课,教学实践后,反馈较好。现将课堂文本展示如下,请同仁指正。
  一、含钙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生石灰、熟石灰和碳酸钙的性质,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复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化学现象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常见含钙物质间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某些含钙物质变质后成分的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创设情景(以下用T表示):
  播放于谦的古诗《石灰吟》,使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同时学会从化学的视角,找寻涉及的化学物质,并写出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以下用S表示):
  CaCOCaO+CO↑;HO+CaO=Ca(OH);CO+Ca(OH)=CaCO↓+HO
  T:引出主题——含钙化合物的复习。请各小组的同学归纳整理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即学生的学案第一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
  S:讨论,交流,展示。
  T:生活中除了石灰石、大理石含有碳酸钙以外,还有哪些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呢?
  S思考:珍珠、贝壳、鸡蛋壳等。从化学性质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转化。请同学们讨论用“→”表示相互间可能的转化,并用方程式或文字说明转化的方法。
  S:(学案第二题)
  (加强对物质性质的理解)
  解决问题(学案第三题)
  (讨论1)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入下列空白(填序号):
  ①生石灰 ②熟石灰 ③碳酸钙
  (1)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②;
  (2)常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① ;
  (3)可作为牙膏摩擦剂的是③;
  (4)可用作补钙剂的是③ 。
  (讨论2)请同学们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来分别制取生石灰、熟石灰和纯净的碳酸钙(其它试剂可自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生石灰:CaCO CaO+CO↑;
  熟石灰:CaCO CaO+CO↑、CaO+HO= Ca(OH) ;
  碳酸钙:CaCO CaO+CO↑、CaO+HO= Ca(OH) 、Ca(OH)+CO= CaCO↓+HO ;
  以下是实验探究:
  (探究一)设计实验清洗桌上一只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
  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
  (学生分析)久盛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膜,它的成分是 碳酸钙 ,形成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 Ca(OH)+CO= CaCO↓+HO ,用水 不能(填“能”或“不能”)洗去,为什么? 因为 碳酸钙难溶于水;应该用 稀盐酸洗,理由是(用方程式表示)CaCO+2HCl=CaCl+HO+CO↑ 。
  (学生实验操作,交流展示)
  (探究二)向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把试管固定在盛有饱和石灰水(25℃)的烧杯中,再向试管中滴入约5mL盐酸,如图所示。请回答:
  设计目的:充分挖掘课本的知识,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建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综合分析能力。
  (1)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有:
  ①有大量气泡产生 ;②反应中放出热量;③ 石灰水变浑浊 。
  (2)产生上述现象③的原因是:
  ① 镁与盐酸反应放热 ;②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探究三)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明同学取一块鸡蛋壳放在火上灼烧,对灼烧后固体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猜想一下,固体中的主要成分有几种可能?
  猜想: 固体可能为 碳酸钙 、 氧化钙 、 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线不够可添加)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设计目的:借助课本知识,创设习题情景,结合生活实际,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述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整学]
  甲同学在“旺旺雪米饼”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Ca(OH) 、 CaCO 。
  写出固体A在空气中转变成固体B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CaO+HO=Ca(OH) 、 Ca(OH)+CO= CaCO↓+HO 。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放热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探究:
  猜想:固体C可能为 Ca(OH) 、 CaCO 、 Ca(OH) 和CaCO的混合物 。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设计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设计反思
  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更不能以习题来替之,而是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复习中能温故而知新。例如:本课课例,从实验室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开始接触认识碳酸钙到十单元中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及其制备,乃至十一单元中常见的盐类“碳酸钙”的认识,知识零碎,为此,我们通过和学生一起归纳整理形成了一个较有系统性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网络),是我们教学上的一种知识的提升,能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和实现课堂的高效。
  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复习时如何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展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1年6月和2007年6月PRETCO-B写作试题的异同点是:文体、格式、要求不同,但考查的主要内容相同。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研读历年真题,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要系统掌握各种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句型和用词特点,注重对各种应用文体的书写、套写练习。  关键词: PRETCO-B 写作试题 分析 启示    一、前言  写作是各级各类英语考试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 要: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障碍,石化是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石化现象,遵从二语习得的规律,有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预防学生二语习得中石化现象的过早出现。  关键词: 中介语 石化现象 教学对策    Selinker曾经指出很多外语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那样稳步前进,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外语学习中的石化
期刊
摘 要: 《史记》选修教材不应当仅作为语言教学的例本,而应当是文学教育的范本。要改变高中《史记》教学进程滞缓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课程资源精致有效的整合:精选教文,板块结合;多样裁剪,篇章整合;资源类聚,古今沟通。有效、精致化整合课程资源,让自主、合作、探究走向深层,真正让学生通过文本在与司马迁及其刻画的历史人物的对话中构建更为完美的人格。  关键词: 苏教版《〈史记〉选读》 课程资源
期刊
中考命题同高考命题一样,由一题把关转向多题把关。选择题、填空题中的压轴题一直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其他基础题及中档题学生一般都会,只是比谁更细心,比谁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  中考选择题、填空题中的压轴题,其命题缘由、命题思想、命题雏形从哪儿来?我通过研究,略显端倪。2011届中考在即,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应试备考及中考数学命题人员提供参考。  一、高考题改为中考题的案例  传统观
期刊
摘 要: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同时,将课堂教学生活化,通过生活现象中引入新课学习,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堂探讨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 有效建构 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意义不大,而且觉得十分生疏。高中生在学习化学前已经具有
期刊
摘 要: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新闻媒体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由于美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涉华报道必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对两篇《纽约时报》上的报道进行分析,讨论了媒体报道中反映的新闻报道者的意识形态因素,并揭示了意识形态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一节美国物理课为例,分析了在物理课堂中落实科学探究的要点。  关键词: 美国物理课 科学探究 落实要点    一、中美两国课程目标的一些要求  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中首要的一点是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建立“三维”培养目标,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实施和评价是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也提出了“科学探究”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在选材、编纂结构,尤其是历史理念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吸收了史学界比较时兴的三种历史研究范式,即文明范式、全球范式(整体范式)、现代范式(现代化),并在高考命题中屡次凸显(全国卷尤为突出)。本文就如何理解、把握这三种范式作简要的梳理,并以近几年全国卷命题为例,进行说明,希望对正在备考的高三考生有所帮助。  一、文明史的观念  要了解文明史,首先应对“文明”的含义有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对“长、株、潭”三市青少年业余羽毛球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学员参加培训班的动机主要是:兴趣爱好、家长意图、掌握技能等;而家长支持的动机主要是:锻炼身体、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兴趣爱好等。  关键词: “长、株、潭” 青少年业余羽毛球培训 现状 发展建议    随着羽毛球职业联赛的推广和电视传媒等对羽毛球赛事的大力宣传与转播,以及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在世界各项大赛中取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创设实效数学课堂,营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氛围, 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本文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探索:从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处挖掘“不足”,提升教学实效;依据学生认知习惯,重组知识,弥补记忆方法的不足;直面计算能力的不足,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围绕开发创新能力上的不足,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对问题的拓展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