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天高云淡,丽日普照,一个个威武雄壮的解放军方阵,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我们为祖国日益强盛感到由衷欣慰。当看到“刘老庄英雄连”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的思绪倏忽飞到千里之外的淮阴刘老庄,想到在这片沃土上英勇抗日的82烈士,也想到与82烈士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原中共淮阴县委书记、现年102岁的李广涛老人。
投身革命
李广涛,原名李霁明,1914年1月生于合肥。1936年在由张治中将军创办的巢县黄麓学校学习、教书过程中,李广涛参加了由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发起的上海各界救国会(黄麓分会),这年5月又到上海参加了由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活动,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日军大举侵华。这年9月,身在上海的李广涛,携带沈钧儒开具的介绍信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春,李广涛和江岚等20多名热血青年离开延安,取道西安来到武汉,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宣传团”工作。是年3月,李广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中共长江局派李广涛到河南新蔡担任县委书记。
1939年冬,李广涛随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东进华中地区,先后担任永城、灵北、泗县县委书记。次年9月,黄克诚率部开辟苏北,李广涛随苏皖区党委跟进至淮海地区,1941年5月李广涛任淮阴县委书记。他在淮阴工作近十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许多人和事,老人至今记忆犹新,而最让老人难以忘却的则是刘老庄82烈士的光辉事迹。
亲历刘老庄战斗
淮海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发展,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又如一把利剑,威胁着日军徐州、淮阴等战略要地,使日军在淮海区的两大水上交通命脉——运河、盐河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日军视淮海根据地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其多次进行疯狂扫荡,但都被根据地军民所粉碎。
1943年3月17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组织3000余步骑兵,在敌酋川岛师团长亲自率领下,倾巢出动,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又一次向淮海根据地中心区域展开大规模扫荡,企图合围六塘河一带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并寻机歼灭我军主力,一举摧毁淮海根据地。
3月17日夜,李广涛和淮阴县长吴觉正带着十几个民兵住在小丁庄,接到“一股敌人从涟水出动”的情报后,便赶紧将这份重要情报向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报告。二营三个连队原本都驻守在刘老庄,五连、六连因执行任务已经离开,只有四连留守。
面对突然袭来的优势敌人,四连原本有机会撤离刘老庄,但为了掩护区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撤退,四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决定就地阻击敌人。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
3月18日,这是李广涛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拂晓,淮阴县委的侦察员葛习和(二皮匠)发现大批敌人冲进五里庄,立即赶回小丁庄向李广涛报告。当时李广涛身边只有一个警卫班和几名通信员,得此消息后,他们向蒋小桥转移,待隐蔽下来,天已大亮。8时许,就听见枪声传来。为摸清情况,李广涛带着一名警卫员、一名通信员向枪响处赶去,行至涧桥,忽闻枪声大作,战场情形隐约可见。李广涛虽心急如焚,但无法再向前靠近,三人就隐蔽在一个大坟包后面。从早晨直到中午,李广涛目睹了四连指战员顽强抗击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中午时分,日军一面向四连阵地猛烈攻击,一面派骑兵在外围游动,以防地方武装袭扰。李广涛等人见无法继续隐蔽,只得撤回蒋小桥。
经过一天激战,四连弹尽粮绝,伤亡殆尽。薄暮时分,残阳如血,日军发起了最后的疯狂总攻,四连82名壮士战斗至最后一人,阵地终陷魔手。但由于四连的顽强阻击,为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敌人围歼的图谋也彻底破灭。
当天夜晚,敌人刚刚撤离,硝烟尚未散尽,李广涛和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科带领一些同志和群众赶到一片狼藉的战场。当大家看到82位将士壮烈牺牲的惨状时,个个悲痛欲绝。最后,李广涛、周文科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指挥大家一起收殓了82位壮士的忠骸。
在收殓过程中,竟意外发现一位躺在血泊中的战士脉搏仍在跳动,在口鼻前试一试,还有微弱的呼吸。乡亲们赶紧将这名战士抬至十团卫生所进行抢救。战士身上遍布伤痕,右臂被炸断,腹部被刺刀几乎捅穿,伤势极重。经过抢救,这位战士苏醒过来,断断续续向李广涛等人讲述了整个战斗的零星片段。但由于当时根据地医疗救护条件有限,第二天拂晓,这位英雄还是牺牲了。
刘老庄战斗后,李广涛很快向区党委书记李一氓详细汇报了此次战斗情况。李一氓听罢,表情肃然,他告诉李广涛,这是一支红军部队,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红一军团一支有生力量,抗战后编入一一五师,皖南事变后成为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李一氓讲完这些话,悲情难抑,当即在纸上奋笔疾书:
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
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82烈士殉国的消息传出后,在根据地、在全国都产生了极大反响。朱德总司令撰写的《论解放区战场》一文中,称他们是“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称刘老庄战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保卫“八十二烈士陵园”
在英雄事迹的感召下,淮海区人民掀起了参军热潮,82位新入伍的战士很快补充到新的四连,他们高擎烈士鲜血染红的猎猎战旗,转战抗日战场,英勇杀敌,被誉为光荣的英雄连队——“刘老庄连”。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淮阴人民为永远纪念82位烈士,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烈士陵园。陵园入口处,是一座牌楼式的大门,门额上书写着“八十二烈士陵园”七个大字。陵园内建了一座壮志亭,亭内石碑上刻有长达千字的纪念碑文,碑文由李一氓撰写,记录了刘老庄战斗的详细经过。
1947年5月,侵占淮阴的国民党军张雪中部,为了建碉堡、炮楼,因需要建筑材料,竟将歪点子打到烈士陵园上。张雪中带着伪区长和“还乡团”,强迫群众拆毁了烈士陵园壮志亭、纪念碑,还企图挖掘烈士墓。乡亲为保护烈士墓,抗议反动军队的暴行,很多人被打伤。
当天夜里,群众将蒋军毁坏烈士陵园的暴行报告给了县委书记李广涛。次日凌晨,李广涛率淮阴县大队急速赶至刘老庄埋伏下来,张雪中部遭到县大队的痛击,此后,国民党军再也不敢来挖墓了。5月20日,李广涛代表淮阴人民致电黄克诚,电文中称“盼望将军所部更大量消灭蒋军,为82烈士复仇,伸张民族正义。”时在东北战场的黄克诚,见电极为气愤,随即复电称“等东北蒋军消灭干净之后,坚决打回关内,打回苏北,消灭全部蒋军,为82烈士复仇……重建烈士陵墓,以慰烈士英灵。”
不到一年,人民军队就解放了淮阴城。淮阴人民欢欣鼓舞,很快便重新修建了被敌人毁坏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广涛对淮阴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离休之后,他多次去淮阴,每次去,老人家都会前往“八十二烈士陵园”瞻仰凭吊,献上一束花,然后深深鞠躬,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责任编辑 党亚惠)
投身革命
李广涛,原名李霁明,1914年1月生于合肥。1936年在由张治中将军创办的巢县黄麓学校学习、教书过程中,李广涛参加了由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发起的上海各界救国会(黄麓分会),这年5月又到上海参加了由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活动,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相继爆发,日军大举侵华。这年9月,身在上海的李广涛,携带沈钧儒开具的介绍信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春,李广涛和江岚等20多名热血青年离开延安,取道西安来到武汉,被分配到“中国青年救亡协会宣传团”工作。是年3月,李广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中共长江局派李广涛到河南新蔡担任县委书记。
1939年冬,李广涛随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东进华中地区,先后担任永城、灵北、泗县县委书记。次年9月,黄克诚率部开辟苏北,李广涛随苏皖区党委跟进至淮海地区,1941年5月李广涛任淮阴县委书记。他在淮阴工作近十年,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许多人和事,老人至今记忆犹新,而最让老人难以忘却的则是刘老庄82烈士的光辉事迹。
亲历刘老庄战斗
淮海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发展,将山东抗日根据地、华中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同时又如一把利剑,威胁着日军徐州、淮阴等战略要地,使日军在淮海区的两大水上交通命脉——运河、盐河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日军视淮海根据地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其多次进行疯狂扫荡,但都被根据地军民所粉碎。
1943年3月17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组织3000余步骑兵,在敌酋川岛师团长亲自率领下,倾巢出动,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又一次向淮海根据地中心区域展开大规模扫荡,企图合围六塘河一带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并寻机歼灭我军主力,一举摧毁淮海根据地。
3月17日夜,李广涛和淮阴县长吴觉正带着十几个民兵住在小丁庄,接到“一股敌人从涟水出动”的情报后,便赶紧将这份重要情报向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报告。二营三个连队原本都驻守在刘老庄,五连、六连因执行任务已经离开,只有四连留守。
面对突然袭来的优势敌人,四连原本有机会撤离刘老庄,但为了掩护区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撤退,四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决定就地阻击敌人。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
3月18日,这是李广涛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拂晓,淮阴县委的侦察员葛习和(二皮匠)发现大批敌人冲进五里庄,立即赶回小丁庄向李广涛报告。当时李广涛身边只有一个警卫班和几名通信员,得此消息后,他们向蒋小桥转移,待隐蔽下来,天已大亮。8时许,就听见枪声传来。为摸清情况,李广涛带着一名警卫员、一名通信员向枪响处赶去,行至涧桥,忽闻枪声大作,战场情形隐约可见。李广涛虽心急如焚,但无法再向前靠近,三人就隐蔽在一个大坟包后面。从早晨直到中午,李广涛目睹了四连指战员顽强抗击日军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中午时分,日军一面向四连阵地猛烈攻击,一面派骑兵在外围游动,以防地方武装袭扰。李广涛等人见无法继续隐蔽,只得撤回蒋小桥。
经过一天激战,四连弹尽粮绝,伤亡殆尽。薄暮时分,残阳如血,日军发起了最后的疯狂总攻,四连82名壮士战斗至最后一人,阵地终陷魔手。但由于四连的顽强阻击,为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敌人围歼的图谋也彻底破灭。
当天夜晚,敌人刚刚撤离,硝烟尚未散尽,李广涛和淮阴县张集区区长周文科带领一些同志和群众赶到一片狼藉的战场。当大家看到82位将士壮烈牺牲的惨状时,个个悲痛欲绝。最后,李广涛、周文科怀着极为沉痛的心情,指挥大家一起收殓了82位壮士的忠骸。
在收殓过程中,竟意外发现一位躺在血泊中的战士脉搏仍在跳动,在口鼻前试一试,还有微弱的呼吸。乡亲们赶紧将这名战士抬至十团卫生所进行抢救。战士身上遍布伤痕,右臂被炸断,腹部被刺刀几乎捅穿,伤势极重。经过抢救,这位战士苏醒过来,断断续续向李广涛等人讲述了整个战斗的零星片段。但由于当时根据地医疗救护条件有限,第二天拂晓,这位英雄还是牺牲了。
刘老庄战斗后,李广涛很快向区党委书记李一氓详细汇报了此次战斗情况。李一氓听罢,表情肃然,他告诉李广涛,这是一支红军部队,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红一军团一支有生力量,抗战后编入一一五师,皖南事变后成为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李一氓讲完这些话,悲情难抑,当即在纸上奋笔疾书:
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
从拂晓达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82烈士殉国的消息传出后,在根据地、在全国都产生了极大反响。朱德总司令撰写的《论解放区战场》一文中,称他们是“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称刘老庄战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保卫“八十二烈士陵园”
在英雄事迹的感召下,淮海区人民掀起了参军热潮,82位新入伍的战士很快补充到新的四连,他们高擎烈士鲜血染红的猎猎战旗,转战抗日战场,英勇杀敌,被誉为光荣的英雄连队——“刘老庄连”。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淮阴人民为永远纪念82位烈士,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烈士陵园。陵园入口处,是一座牌楼式的大门,门额上书写着“八十二烈士陵园”七个大字。陵园内建了一座壮志亭,亭内石碑上刻有长达千字的纪念碑文,碑文由李一氓撰写,记录了刘老庄战斗的详细经过。
1947年5月,侵占淮阴的国民党军张雪中部,为了建碉堡、炮楼,因需要建筑材料,竟将歪点子打到烈士陵园上。张雪中带着伪区长和“还乡团”,强迫群众拆毁了烈士陵园壮志亭、纪念碑,还企图挖掘烈士墓。乡亲为保护烈士墓,抗议反动军队的暴行,很多人被打伤。
当天夜里,群众将蒋军毁坏烈士陵园的暴行报告给了县委书记李广涛。次日凌晨,李广涛率淮阴县大队急速赶至刘老庄埋伏下来,张雪中部遭到县大队的痛击,此后,国民党军再也不敢来挖墓了。5月20日,李广涛代表淮阴人民致电黄克诚,电文中称“盼望将军所部更大量消灭蒋军,为82烈士复仇,伸张民族正义。”时在东北战场的黄克诚,见电极为气愤,随即复电称“等东北蒋军消灭干净之后,坚决打回关内,打回苏北,消灭全部蒋军,为82烈士复仇……重建烈士陵墓,以慰烈士英灵。”
不到一年,人民军队就解放了淮阴城。淮阴人民欢欣鼓舞,很快便重新修建了被敌人毁坏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广涛对淮阴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离休之后,他多次去淮阴,每次去,老人家都会前往“八十二烈士陵园”瞻仰凭吊,献上一束花,然后深深鞠躬,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责任编辑 党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