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历来就是众说纷纭,使它成了一个古老且至今悬而未决的难题。笔者在这里就三个部分即第一部分:关于“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论争;第二部分: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第三部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来粗浅地谈谈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关键词】教学主客体关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8-02
   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其关系是教学论中根本性的问题,更是认识和阐发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其它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对教师和学生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认识直接导致了教学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分歧。
   怎样认识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呢?历来就众说纷纭,使它成了一个古老且至今悬而未决的难题。
   一、关于“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论争
   教育史上,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和学说:一派是教师中心论;另一派是学生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赫氏尖锐地抨击十八世纪启蒙时期产生的“自然教育”思想,他认为“把人交给自然,甚至把人引向自然,并在自然中锻炼只是一种蠢事”。他形象地把人的自然本性比作为一只大船,若要经得起一切风浪只能靠舵手去按照环境指导它的航程,指挥它到达目的地。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起了这种舵手的作用。他认为,学生的心智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为此,他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宣称“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学生中心论”则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首先,他们把学生的发展视成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的仆人”。同时,他们还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不要对学生多加干涉。最后,他们又认为学生只能在个体经验中获得发展,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教育就不应当由教师直接来进行,而只在于使学生亲身去获得某种生活训练。杜威强调,教师不应是向导和指挥官,而只能是看守者和助理者。他甚至还提出:教师不要站在学生面前的讲台上,教师应该站到学生的背后去。
   不能不承认“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都有它们可取甚至闪光的东西,但是由于他们不是肯定一切,就是否定一切,各执一端,就难免钻进死胡同。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分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呢?
   持“学生中心论”而否定“教师中心论”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把学生看成是一种自变数,看作是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结果的主体。从哲学理论上看,他们过分强调学生内因的作用,否定或贬低学习过程中外因的作用。从心理学理论上看,这一派观点大多渊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他们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能力,不凭借外界的帮助,也能有和谐的社会行为;他们十分强调学生的态度、情感和需要等动机系统,认为正是这些内部力量引起了行为的变化,因此,他们极力要在教育过程中寻找排除外部控制的条件(其中当然包括教师),谋求一种最大限度允许学生做出个人选择的教育环境。
   持“教师中心论”而否定“学生中心论”的人,从哲学理论上说一般则是外因论者,即过分强调外因,否定或贬低内因的作用。从心理学理论上看,他们则是渊源于行为主义理论,他们认为不应当从人的内在心理去寻找对人行为的解释,而应当从外部条件来解释人的行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通过奖赏、惩罚等措施就可以控制学生的学习,他们把学生看成单纯的因变数,从而否认其主观能动性,认为它们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完全消极被动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内因是指学生自身的因素,外因则主要指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决不能片面强调任何一个因素进而否定另一个因素,否则就会滑向形而上学的泥坑。显而易见,“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在方法论上割裂了内、外因的关系,故他们的理论至少说是不全面的。
   二、关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呢?随着“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年复一年的争论,于是就出现了当今较为流利的且得到许多学者认同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教育过程的主要参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观点由于它综合了以上两种对立的观点,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没有象他们那样各执一端而失之偏颇,又由于它还重视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因此,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这种观点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它甚至还有明显的简单复合和机械折中的痕迹。笔者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这种观点,而是认为它应该补充应有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以求最大限度的完善和合理。
   什么是主体?具体的说就是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个体、群体等,与之相对应,客体也就是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人或物。要认清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首先必须分清教和学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教学活动是交织在一起的两个不同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在教的活动中,主体是老师,客体是教学内容和学生;而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书本知识则是客体。当然,在这儿教和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既分别是两种不同活动的主体,又分别是它们的客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观点的最大缺点也就是它把两个不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轻易地并列到一起而相提并论,它们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想两全其美,结果适得其反,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了无“客”之主,其主客体关系自然也无从谈起。其实,同时具有主客体二重性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存在着一种此涨彼落的交叉对应关系,要真正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我们还必须从教学活动的整体上和动态中来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形成和改变学生认识结构的实践过程。在这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递和掌握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和学也就表现为这种知识的传递和转化关系,教师的教决定了知识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而学生的学则又决定了知识信息内化的可能和限度,就在这传递和内化的过程中,主体和客体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中。
   例如: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时的教学活动严重倾于教这一边,学习对于这些儿童几乎就是“接受”, 他们对学习认识不足,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的甚至不愿学习,所以也就无从说起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师往往是他们心目中的绝对权威。这时,“教”的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学生则如一架机器,在教师拔弄和操作下运转着。
   此时,教师当然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是相应的客体,主体性没有或很少表现出来。
   但是随着学生在知识、经验、能力等不断的形成和提高,他们一方面仍然要不断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而另一方面又逐渐趋向成熟而产生摆脱教师引导的趋势,对教师的讲授及要求已经不再是无条件地被接受,而是必须经过他们的再理解,再加工,然后由他们的本人来决定取舍或接受的程度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性也逐渐表现出来。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是为了不教,既教师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通过教师施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渐渐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进而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教学活动慢慢向“学”这一边倾斜,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例如,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学活动就较多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这当中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不是强化自己的主体地位,而是努力创造条件,促成学生主体地位的加强。当然,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也许会出现无数次交叉换位、甚至循环反复,但教师主体地位逐步减弱,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加强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增强,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取消,正如导演在戏剧排练中所起的作用一样,虽然舞台上的“主演”是演员而不是导演,但导演要给主演说戏,要根据剧本反映的生活内容来进行舞台的整体构思;同样在教学的舞台上,教师也还要讲课,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部署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正像离开了导演排不好戏一样,离开了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思议的。相反,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增强,对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再回头看一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观点吧。现在我们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同一时间里承认教师是主导,那么就不可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确立了学生这一主体,教师也不可能是真正的主导,因为同一过程的同一时间不存在所谓的两个主体,必然要有所侧重。“主导”和“主体”之间地位变迁的矛盾也就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thesis explores the definition of affection, three factors of affection in impacting on English learning, and some strategies to promote student’s ability of English learning. This thesi
期刊
【摘要】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将负迁移现象作为主线,首先阐述了语言负迁移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最后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举例和分析,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减轻汉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提高学生的英文理解和表达水平。  【关键词】二语习得负迁移语音词汇句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要】我们生活的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联合国重新定义了新世纪文盲标准,将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称为“功能型文盲”。 职专学生承担着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技能人才的场所,要培养一批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是现代通用的智能工具,掌握计算
期刊
【摘要】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技术工程,随着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要对安装施工技术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这样有利于直接对安装工程的质量把控。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装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5
期刊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实施高教大众化的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看,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个弱势群体,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就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8-01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实
期刊
【摘要】年龄是外语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首先叙述了关键期假说在语言习得中存在的证据并分析了学生英语口语习得中的关键期;其次,对二语习得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当前口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关键期假说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英语口语习得口语教学现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而部队院校由于管理和培养模式的特点,所以部队学员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结合军队院校英语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案,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部队学习英语学习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不同,其最终的学习成果也会不同。本文将会简单探究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所采取的策略,以便于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49-02  一、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观念需要改变  对于刚步入大学求学的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期刊
【摘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见,在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与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基于此,文章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几点政策性的意见,以便促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完善。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政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不仅是教育学界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以及关乎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实践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必然性基础上深入探析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可行性,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实施学前教育义务化的各项条件。  【关键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必然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