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引入美术欣赏教学当中,以切实提高美术欣赏活动的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氛围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我国教育领域里蓬勃地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于社会与人的发展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是基于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它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美术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美术欣赏教学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性格、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在教學及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美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启迪、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完成素质教育赋予美术教学的任务,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肩负的重任。作为教育者,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以改变原来的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一成不变的教材为主要内容,课堂封闭,不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弊端。
对于美术欣赏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等其他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以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和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氛围
1、开放自主的氛围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向题的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应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要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不时地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以此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合作互动的氛围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在美术欣赏教学上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形式。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
3、崇尚科学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本身是一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和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懂得美术文化对于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创设崇尚科学的氛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或想法的正确态度。
4、探究问题的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才有可能期望获得正确的探索理论的科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此其核心为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参与并获得体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学生在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有两层含义:
1、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资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
我们知道,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厚度,即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也越多,但是创新是对旧的水平、旧的规范、旧的框架的突破。试想,前人的知识水平尚未可及,创新从何而谈?那么,怎样在开放的情境中来主动地搜集资料呢?资料的来源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上图书馆查找、登陆因特网搜索等。除此之外,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2、适当加工处理信息,是创新活动的关键
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性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性行为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论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是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的。但是,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够通过对美术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重组,发现内在规律。可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批判性、直觉性和联系性等特性,我们在研究性活动中要注意围绕这些特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的逻辑、求同思维,重视能使学生开阔思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美术,我想这应该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收获了。
关键词: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氛围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我国教育领域里蓬勃地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于社会与人的发展对学习者的基本要求,是基于在未来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它的本质在于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开放性,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美术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美术欣赏教学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性格、创造力、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在教學及生活实践中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美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启迪、爱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审美能力,完成素质教育赋予美术教学的任务,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肩负的重任。作为教育者,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以改变原来的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一成不变的教材为主要内容,课堂封闭,不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弊端。
对于美术欣赏的研究性学习,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等其他的学习方法相比,它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强调的是通过亲身体验以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指导和参与者。学生由单纯的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知识的学习的主体。
二、创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氛围
1、开放自主的氛围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它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而且还体现在整个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以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向题的解决而告终。因此在这种活动中要充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而这也有赖于一个宽松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应承认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我们要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学生,不时地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以此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合作互动的氛围
合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个体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动态的个体独立探索的范围,而是要拓展到动态的个体探索与主体间交往相结合的范围。只有在主体交往中,个体之间才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调动个体与集体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外在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转化。同时使学生在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识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的品质。在美术欣赏教学上引入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形式。但是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学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可以相互启发,同龄人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维经验。这样,一方面学生的表现欲望、探索精神、群体意识得以发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激活。
3、崇尚科学的氛围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其本身是一个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和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懂得美术文化对于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创设崇尚科学的氛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养成尊重他人成果或想法的正确态度。
4、探究问题的情境
杜威曾指出,教学法的要素与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才有可能期望获得正确的探索理论的科学方法。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因此其核心为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参与并获得体验的学习方式。事实上,学生在选定了研究的课题之后,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包含有两层含义:
1、在开放的情境中主动搜集资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
我们知道,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厚度,即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虽然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创新也越多,但是创新是对旧的水平、旧的规范、旧的框架的突破。试想,前人的知识水平尚未可及,创新从何而谈?那么,怎样在开放的情境中来主动地搜集资料呢?资料的来源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上图书馆查找、登陆因特网搜索等。除此之外,搜集资料的方法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2、适当加工处理信息,是创新活动的关键
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性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性行为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的理论或方法论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是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的。但是,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设计出比较合理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够通过对美术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重组,发现内在规律。可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显得较为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思维具有发散性、批判性、直觉性和联系性等特性,我们在研究性活动中要注意围绕这些特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的逻辑、求同思维,重视能使学生开阔思路、促使学生自主发现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依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美术,我想这应该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