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的词体风格创新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的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北宋第一个专攻填词的作家柳永,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拓宽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形成了词作蓬勃向上的风枚,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他的词风豪放与婉约二者兼备,于刚健之中隐含女阿娜,其长调豪迈奔放,开宋词豪放一脉,其小令婉转清丽,别有境界。苏轼对词体的全面创新,提高了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促进了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发扬光大。
  
  一、苏轼开拓词境,在取材、意境方面有创新
  
  苏轼之前,词为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月下的伤别,写孤独寂寞的惆怅,婉约而细腻。至苏轼时,词抒发纵横豪放之襟怀,始摆脱花间词婉转绸缪之态,创为激越声调,昂然高歌,豪雄杰出,似风云震激,席转词坛。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狩猎、尚武的题材,雄浑博大的境界,表现豪迈奔放的个人性格及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以新的题材开创了新的意境。同时,苏轼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歌妓口吻作词的传统,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从现实生活中拾取创作题材,故苏轼感事之作颇多,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导引所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和缘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题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有此题序,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极易理解的了。再如《定风波·听穿林打叶声》词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随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以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状景抒情贴近生活,词中的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而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扩大了词的取材范围。
  
  二、苏轼以诗入词,在词作内容、方式方面有创新
  
  苏轼以诗入词是他革新词体内容的关键所在。苏轼以前,词的范围小,限制多,内容单一,柳永把词引向市民文学,只是变换了花间派的描写形式,并未改变描写内容,其词仍不出闺帏行役、男欢女爱的传统范畴。在内容上,苏轼则以诗入词,诗词一体,凡可入诗就可入词,词可以咏史,可以吊古,可以说理,可以论道。可用词展示自身政治抱负,如《泌园春·孤馆灯青》,吐诉自己的人生感慨;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抒写生活情趣和生活感受;如《蝶恋花·褪残红青杏小》,叙述生活中的事件;如《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现师友之间的友谊。极大地丰富了词的创作内容,促进了词体内容的大解放。在创作方式上,苏轼将词由软性文学,由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词体,除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作词寓以诗的句法外,还引议论入词,在词中大量用经用典,使词由“歌者之词”转变为“士大夫”之词。如《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再如《临江仙》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通过写作方式的改变,展示了苏轼的浩然正气、广漠绵邈的感情、复杂的精神生活,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使词由俚词艳科变为忧国忧民、深有抱负的士大夫文人之词。苏轼还一方面通过创新正本清源,一方面注重发挥词体声调协律,句式参差和用韵错落的长处,做到以词还词,完其本色,在使词的创作内容和创作方式焕然一新的同时,保持了词的本来面目和自身特点。
  
  三、苏轼词豪雄清丽,在艺术格调方面有创新
  
  苏轼的词不仅横放杰出,也尽有许多极清空丽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因而苏轼的词既不能以豪放囊括,也不能以婉约标称,而是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籍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拨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绝丽者有之,可谓蔚然大观,异彩纷呈。后人始苏轼为豪放之家是因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辞驰骋、意境超脱、扩大词境的总体而言的。他在艺术格调方面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打破了此前词作法度的陈规。但苏轼词又远非豪放词所能涵盖的,苏轼的一些名作刚柔相济,豪放与婉约相互交融、沉郁浑雄、悲感深切,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忧郁的笔调,细诉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对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喟叹,慷慨悲歌至死不渝的真情,就艺术格调而言,实为奇篇;另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凝雄豪之气于“朱阁、绮户、无眠”及“不应有恨”之中,更能体现苏轼词豪迈而又清婉的艺术风格。
  (作者单位:437100 湖北省咸宁卫生学校)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班级群体组织者和设计者的班主任,如何完善自己,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出色地完成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需要讲究班主任工作艺术。    一、班主任应讲究谈话艺术    1、避开“审问”,消除“戒备”。学生一时疏忽犯了错误,班主任老师在和学生谈话时,学生一般都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准备受“训”,思想顾虑重重。老师如果不事先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一问一答的“审问”,甚至事与愿违。在与学生谈话时
期刊
小学时,我讨厌作文,作文也写得特差。时常招来班上那些“文学才子”的白眼,但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是老师自己的一次下水作文,写的是师生一起下乡秋收的生活感受。我骤然发现老师笔下那栩栩如生的画面以及那朴实的情感就是我的所见和所感,原来老师的内心竟然是与我们相通的啊!由此也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  后来为人师,也讲起了写作。学生写的各类文体都有,可是好文章实在不多。我经常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也总是老一套:优缺
期刊
没有一篇文章能脱离材料的支撑而存在。而不为文章承担任务的材料,以及不能用于文章的材料,不仅与作文毫不沾边儿,而且从根本上就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有人以烧菜作比方,生动地说明了选材的重要性。我们到小菜场去买完青菜回来,并不是将一篮青菜统一倒进锅里炒了吃,而是要把菜根、烂泥、黄叶去掉,洗干净后,再根据炒菜的要求,决定用茎还是用叶,切丝还是切片,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再配菜、配料,才能炒出色、香、味俱全的
期刊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的管理和技术实用人才。职高语文教学应紧扣为培养第一线生产的实用人才服务,所以职高语文教学应象在普高一样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实用能力,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语文这一直接服务于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最基本的工具,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实用人才。笔者认为较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职高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抓住“实、新、趣、用”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
期刊
【摘要】数学被人们誉之为“科学美的皇后”,又被人们称之为“训练思维的体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相对创新思维精神和相对创新思维能力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较好地完成其教学任务,实现其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六性”。  【关键词】相对创新精神 相对创新能力 “六性”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极富科学美内涵的基础学科。数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数学被人们誉
期刊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又来自学校的教育培养。语文是民族之根。学语文不仅对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的思维能力和人才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打好基础。而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对语言素质的熏陶和培养能提高思维素质,从而也就促进了智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语文教学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养成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它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新课标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它的出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中渗透新课标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内容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谈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教育    现代散文家吴伯箫曾说:“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为什么?那就是“感人的歌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同样,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美的载体,都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和不断要求知识创新的现实,现代教学要求的不只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且还有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更多地要求学生以直接经验的方式掌握知识,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使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灵活,形成积极的个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中学习数学。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