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男孩选择了芭比娃娃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15m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爸,这个芭比娃娃好可爱,我想要。”男孩专注地摆弄着手里的玩具说道。
  “男孩要有男子气概,怎么能玩女孩的玩具呢?让人笑话!”
  被拒绝的男孩,只能跟着家长离开,恋恋不舍地回望。
  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如果我的男孩拿起了芭比娃娃,自己能接受吗?
  从脱口秀中关于男生“他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吐槽,到歌手乃万因“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言论在微博上掀起了一个个热搜,男性话题不断引发关注。有学者提倡“双性化教育”,以期给男孩搭建一处成长的避风港,可若固有的印象和逻辑不被打破,再精细的教育,恐怕也只是剥夺。
  过早给男孩贴上“男子汉”的标签会对他们的成长有怎样的影响?真正的“男子汉”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史瑾:大多数家长隐约知道男子汉与坚强、力量、勇敢等词汇有关,对其内涵并不明确。有学者指出“男子汉要控制自己的感情,沉得住气”“男子汉心胸应该更开阔”“男子往往更坚韧、能吃苦”“男性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也有人提出男子汉的内涵是刚强、力量、责任、事业。我们发现,阳刚之气、男子汉气概描述的都是成年男子的责任和品质,暗含着男性相对女性而言“更为优秀”。男性是否能够在身体层面上做到与“女子气”严格区隔,是重要的道德伦理问题。
  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处于男性性别角色规范顶端的人往往是中性化甚至女性化的,具有聪明、体贴、热心和浪漫等特征;而处于男性性别角色规范底端的人,通常表现得更为刻板和传统。过早给男孩贴上“男子汉”的标签,会产生标签效应,导致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是指对男孩或女孩在行为、人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要求和一般看法的固定印象。当一个人被贴上标签时,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一致。有些孩子会以此为标杆努力,有些孩子感觉实现起来有难度,便有了“我不想当男子汉”的想法。随着两性身体符号表征的中性化潮流出现,“男子汉”的气质描述呈现“男女兼具”的特点,女孩也需要勇敢、责任、力量、刚强。坚强勇敢、阳光自信、奋发向上是男孩和女孩优秀品质的合集,培养品质比贴任何标签都有用。
  在挑选玩具时,成人通常会为男孩选择机器人、积木、玩具车、滑板等肢体类和运动类的玩具,指定男孩玩“男孩的玩具”对他们的成长有何影响?什么是当代男孩“应该”玩的游戏?
  陈羿君:玩具在儿童性别社会化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生理性别选择玩具,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儿童个人发展的潜力。有研究发现,男孩只玩传统上认为适合男孩的玩具,会形成严重的性别刻板印象;而女孩只玩芭比娃娃等,会使女孩在职业选择上较为传统,缩小了其职业选择范围。性别类型明显的玩具对儿童心理、认知、技能的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将导致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不利于两性平等。选择玩具时,要有意识地避免以性别作为标准,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来选择。
  史瑾:家长在选择玩具时会下意识地根据孩子的性别选择,其实,玩具的生产与宣传经历了“无性别化”“粉女蓝男差异化”“二元性别边界瓦解”的历程,淡化玩具性别标签已成为趋势。玩具无性别化,指的是玩具从功能、包装、外观、市场营销等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目的是减少刻板的性别印象对孩子的影响,让孩子拥有自主权,根据爱好选择玩具。
  有实验证实,2岁以下孩子对玩具的选择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这表明“男孩的玩具”完全是后天强加的结果,指定男孩玩“男孩的玩具”会压抑男孩的情感和天性,掩盖他们的天赋与潜力。不同类型玩具的功能和价值不同,孩子在玩布娃娃过家家的过程中经历想象、语言交流、角色扮演等,社交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发展。孩子在玩积木时,能认识和体验基本的数学概念,感知不同形状之间的关系,体验抽象的空间关系,发展建构技能,提升审美能力。如果按性别來选玩具,容易导致孩子欠缺某些方面的能力或技能。
  孩子应该“玩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游戏”,这句话体现了游戏的本质。孩子的游戏一定是他们有自由选择权利、能自己决定游戏方式、不用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并能从中感受到自主性、胜任感和成就感的活动。
  双性化教育是否有必要?怎样认识并把握不同性别的孩子的教育问题?
  陈羿君:性别角色分为4种,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双性化指男性、女性正性特质都比较强。大量研究证明,双性化性别角色的个体比单性化和未分化的个体拥有更大的心理优势和更强的健康调节能力,是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式。双性化性别角色与创造性思维正相关,在思维流畅度、想象力、敏感性和开放性维度上表现出较高水平。双性化儿童具有更高的自尊水平和更少的内在问题。
  性别角色教育旨在培养更多兼具男性和女性优良特质的个体,以双性化性别角色为目标,使人不受性别限制,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性别公正。双性化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生理性别特征,避免片面学习异性特征,造成性别角色发展偏差。在双性化教育前,首先要让儿童认识并接受自己的性别,了解男、女角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儿童在3岁左右即已展现性别概念,所以良好的性别教育极为重要。其次,应该让儿童明白男、女的生理差异,然后再培养他们兼具两性优势的性格,避免性别刻板印象限制其发展。
  落实双性化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双性化教育相关政策,出台双性化教育的目标与规范,宣传双性化教育理念。同时,需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对教材、课外读物中的性别歧视和分化内容进行修订。
  在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鼓励儿童在认识性别的前提下尝试不同的活动。在家庭中要营造两性平等的氛围,双方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形成榜样示范。父母也要鼓励儿童增加与异性接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发挥性别优势的同时学习异性的优良品质。父亲要参与子女养育,并提高参与养育的质量。
  在基础教育阶段,男性教师较少,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应多引进男教师,增加男性榜样。有研究指出,双性化性别角色比性别本身更能促进双性化教育开展,要充分挖掘女教师潜力,培养女教师双性化人格,提高女教师实施双性化教育的能力。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性别觉知能力,选取利于开展双性化教育的教材,与儿童互动和教学评价时,采用双性化教育方式,为儿童提供多样的选择和积极参与的机会,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谷珵  张妍琳
其他文献
学校因文化而驰名,因文化而恒久。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遥观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遥小”)在“和雅”理念的引领下,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如今,“和雅文化”已逐渐成为引领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在上一轮主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校特制定了2020年~2023年主动发展总目标——打造“和而不同,雅而有致,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新
期刊
浙江省义乌市新丝路学校以“生长教育”为核心,以“生长共同体”为理论支撑,以“生长课堂”為研究主阵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改“平面培养模式”为“立体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寻找一条符合学校自身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路径,实施“三ming”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三ming”即“明、鸣、名”。明:明白、明了。指刚从事教师工作、教龄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在自身努力与名师指导下,迅速适应
期刊
在深圳市光明区玉律社区,有一所花园般的学校,校园内小径蜿蜒、流水潺潺,矗立着简约而不失格调的教学楼、别墅式的美术馆,步行其间恍如逛展——这就是被誉为“深圳最美学校”的玉律学校。谁能想到,7年前,这所生长在城中村的学校,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育教学成绩,都居于区域内落后位次。是什么让玉律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实现蜕变、焕发生机?答案是“美育”。  当一个人能够“感知韵律、认知规律、领悟节律”的时候,他将
期刊
“教师一肩挑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另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每一个孩子的前程。”这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以下简称“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经常对教师们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时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20年的校长生涯中,他坚守教育者的使命与责任,紧抓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勇于创新、敢于决断,在探索实践中成就了一所又一所独具吸引力的学校。  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发展教育  1978年,朱建民从首都师范大学毕
期刊
个头不高,声音不大,向后梳的发型很有气质,握手时特有力道,淡淡的微笑伴着诙谐的言语,让人感到同他交流是种享受——这是记者对韩相河的第一印象。上班时,韩相河穿的是正装,一下班他便换上休闲装、运动服,丝毫没有“名校长”的派头,反倒有种当年的“三八式”干部的风范。走进山东省实验中学,从外观上感受不到想象中的那种震撼,记者脑海里不禁跳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字句。  韩相河,自大学毕
期刊
目前,家校合作共育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家长、教师和學校对家校合作共育认识不到位,参与度不高;家庭和学校的功能定位存在偏差,教育责任边界不清;家校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单调、缺乏实效性,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志愿者等单项活动上,多以集体性活动主导,家庭和个体需求常被忽视,等等。面对复杂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要如何达到立德树人的最佳状态和最优效果?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如何产生最大的教育
期刊
在美丽的嘉陵江畔,坐落着一所园林式学校——重庆市朝阳中学。雨后清晨,记者走在清幽的校园中。举目四望,云雾弥漫山峦间,尽显奇幻之美。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兼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教书匠”,校长王小涛笑言:“外在美是形式,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内在美才更重要。”一路走来,王小涛始终遵循本心,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诚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成就重庆市普通高中“低进高出”的办学典范。在他的引领下,朝阳
期刊
广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广州外校”)始办于1963年,是以储备、培养外交人才为目标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曾因历史原因两度停办。2010年,广州外校重新打开校门拥抱四海之才,成为广州市唯一的市属公办外语特色完全中学,以多元、开放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精英人才。  李子越在广州外校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20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用他的话说,“广州外校放
期刊
融汇了梁祝文化、重阳文化、车舆文化、冶铁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坐落在这座千年古城的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驻马店高中”),即将迎来百年华诞。这里先后走出施一公、张泽民、季新生、王宇、张磊、宋新宇等著名科学家、企业家,把“行仰浩气,学驰天下”的校训散播在世界各地。学校近百年的历史,既是一部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满怀激情、气势恢宏的发展史。  学校发
期刊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在信息化时代,学校将扮演更为基础性的角色,正成为教育改革发生和创新的策源地。增强学校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如何看待校长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如何使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如何构建民主参与、多元共建的学校治理体系?本期《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