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曾说:“我敬畏者唯二,一为头顶深邃星河,二为胸中道德准则。”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然而面对只偷一根香蕉而受到处罚的男子,有人说,处罚量刑过重。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不仅是对善良与正义的背叛,更是对规则和约束的漠视。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限制之中。”卢梭在《社会契约记》中阐发了关于约束与规则的真谛。由于人类基因中与生俱来的群性,我们成为了少数深谙利他原则的种族。而正是人类有别于低等生物的道德意识,将所有善行约定成为规矩。遵守乃至维护规矩,我们是宇宙间唯一的会思想的苇草;违反乃至漠视规矩,人类则无异于衣冠禽兽。如果今日我们因为怜惜这位男子只偷了一根香蕉而赦其应有的处罚,明天,我们又将纵容何种恶的蔓延?因为规矩不容置疑,所以罪行无法被原谅,这是人类为自己的尊严设置的底线。
  执法严格,才能体现法律的威信。“治乱世用重典”,而对危害极大的犯罪活动,只有严惩,才能让游走在理欲边缘的人醒悟。苏格拉底在被雅典公民们杀死之前有三次逃走的机会,而他都拒绝了。因为他认为作为一个雅典公民,他有义务遵从法律,如果苏格拉底——一名贤者让法律无法执行,那么雅典人民自诩的法典就将是一张废纸。偷香蕉的量刑,正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明白了即使这位男子只偷了一根香蕉,但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若使人无欲,则人人为君子,然而人性是善恶并存的,必须用法律澄清,才能使流水清澈,不污世,不浊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位偷香蕉的男子是不幸的。他将为自己的恶念付出代价,而对于我们来说,又是有幸的,因为这个人不是在座的每一個人,而我们也能借此明白法律的道义,明白只有正法,才有清流。
  “读史明志,面向未来”。我们珍惜这个遵守规矩的时代,重视法律的权威;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懂得合理利用规则可以创造收益,获取好处;签订《核不扩散条约》,我们谨记规则对全体人类的深远意义。这是一个规则的时代。
  偷香蕉事情虽小,但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尊重规则,铭记规则,书写规则。最终,你会受益于规则。
  教师点评
  “情与理”本是老生常谈,然而作者却能从中受到启发,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一个“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形象易懂,一语中的。值得称道的是,本文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运用自然,丝毫没有障碍隔膜之感。作者以真情、真心、真思想贯通全文,故而能以典故来做“我”之注解,左右逢源。写文章当有一“我”在,以“真”运笔,方能出言有力,气脉酣畅。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6分+发展等级15分=51分
其他文献
曾记得在一本杂志上读过一则优美的游记,作者在云南丽江畅游了一番,那涓涓细流淌过青石板的景象,那流浪歌手在傍晚传来的歌声,那传来姑娘银铃般笑声的青瓦琉璃阁楼,都令我深深地向往。尽管文章刊载在数十年前,但今日所见丽江,风景确然不假。只是一种旅行的感觉,已恍惚不在。  旅行是一个行抒胸臆的过程。对这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有其独到的见解。在其小说《奥夫特丁根》中,主人公在梦中见到一朵蓝花,從此便念念
期刊
十八岁的年纪,一晃而过,转眼已过去二十年。二十年的岁月是漫长的,为了梦想,争夺分分秒秒;二十年的岁月又是短暂的,谈笑间,你就要和我们告别。你退役了,但你球服上的数字永远是一个经典——把握每一小时,珍惜每一天。为了胜利,多少次手指脱臼,你仍坚持比赛;多少次的摔倒后,你仍傲然屹立,只為那一挽狂澜的出击做充分的酝酿。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摔伤的疼痛是你坚强的外衣,辉煌的成就是你最亮丽的名片!  201
期刊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的圣地亚哥遇见了撒冷之王,抛下一切去循着“征召”探求宝藏。他只做一件事:听从自己的心,一心一意寻找宝藏。  面对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与其在走马观花的纷繁里迷失自我,不如像圣地亚哥一样,只做一件事并做到最好。  高尔斯华绥《品质》里的格斯拉兄弟没能抵抗住滚滚而来的工业化浪潮,但他们在对做靴子的唯一的热爱中坚守住了最为可贵的品质。到最后,多雨的伦敦城阴冷,他们的竞争对手由衷地说出
期刊
松弛有度,快慢有章,自然之理也。  ——题记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就像一桌盛宴,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我们用前半生去收集“食材”,用后半生去细细品尝,尽管不能尝尽天下的珍鲜,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燃一炷沉香、借一束光阴、饮一杯清茶,去慢慢品出诗意。  一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的慢便流露于此。  他前半生因“误落尘网”,而“一去三十年”,终于在面对满园的菊花后寻得了那份自得与悠然。不
期刊
四川绵阳一男子,潜入一女子家中行窃未遂只拿了一根香蕉充饥,因太困在女子家中睡着,后被当场抓获,判刑两个月。有人为其鸣冤,认为法律太过严苛,而我认为不然。  法者,理胜于情。男子虽只“拿”了一根香蕉,犯罪情节轻,本不该给予重罚。乍一看,两个月的监禁也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为其鸣冤也可以让人接受,可追其缘由,男子入室行窃,明显带有严重的犯罪目的。所以,并非法律严苛,也并非执法者不近人情,法律当前,理胜于情
期刊
四川一男子因偷了一根香蕉。被判拘役2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引发社会争议。反对者认为,不过就是一根香蕉,不免小题大做;支持者认为,杀鸡儆猴,重罚威慑偷猎者。而我认为,这场案件折射的不过是法律尊严的伸张和对法的敬畏。无罚,法律不伸;无禁,敬畏难生。  前段时间,柴静的私人纪录片《穹顶之下》席卷网络。片中揭露的事实令国人心颤不已。众多重污染、高耗能企业,在国家环境部三令五申要求安装排污设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欣赏是一种心态,一種情趣,一种境界,一种力量。  欣赏更是一种哲学,观一花可见一世界,观小草可见大精神。  你是怎样看待欣赏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期刊
在民间,筷子在礼俗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插箸祭天”“摆筷敬神”“献饭祭祖”,都是以筷子为中心的祭祀活动。在不少民族的婚俗中,筷子也具有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四川川西坝在姑娘出嫁时要边撒筷子边说吉利话;北方有些地方,男方的伴郎要趁人不注意,从女方家里偷出一双筷子,再藏到新娘房中,以祈“早生子”;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婚礼,蒙古族的筷子舞,都让筷子具有了喜庆和吉祥的意味。  筷子虽是日常用品,但却
期刊
几年前我在怀柔买了一套房子。房子所在的小区生长着一种很奇特的树,苍绿的叶子与纵深的树皮,有几分像是槐树,但又不完全像,有点似是而非的味道。最怪异的是树枝的颜色,是那种金黄的色泽,仿佛与温度赛跑似的,天气越冷,颜色越深,金灿灿的仿佛要把冬季的蓝天点燃,為北京枯燥的寒冬增添了几分妖娆。它叫金枝槐,是槐树的一种,因树枝的颜色而得名。  在北京最多的是国槐与洋槐,国槐是北京的市树,在大街、胡同与庭院里触目
期刊
[综合评价][●][?][●][?]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是一幅法国19世纪前半期色彩缤纷的社会风俗画。小说极為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癖的资本家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和冷酷无情;揭示了金钱对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质的巨大破坏力量;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血腥发迹史和由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和人性沦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