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情境创设的层面,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
  二、要有“数学味”,从“生活化”到“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教学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要有“发展性”,从“接受化”到“创造化”
  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思维更为敏捷,迸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而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推行探究性学习,重在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我认为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 “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 +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 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又如我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我利用教学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收集数据后提问:“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学生提出打“√”、打“正”等,并提出用“举手”来统计更快些,后来的教学中我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比较“表1”和“表2”的问题,从而探索出“复式统计表” .我们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为学生创新提供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渗透创新方法,树立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正如陶行知所说:“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四、要有“真实性”,从“虚拟化”到“逻辑化”
  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但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以上是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点滴体会,“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个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其实,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想象、思考、探索的情境就是好的教学情境。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领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肠造口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的肠造口患者40例,通过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研究两组,各
为分析轮机英语中名词短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以便轮机员更好地理解专业词汇,运用SPSS软件,通过卡方检测比较自建MEE语料库和线上FROWN语料库.根据名词+名词16种语义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具有深远意义。那么,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进数学”呢?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材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气息,很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老年慢阻肺收治入院的98例病人,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高中数学是必修的课程,它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怎样在新课改下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这是所有高中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论述了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问题;对策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问题  新课改下的教材存在一
目的 探索肾病内科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肾病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0例,对照组患
目的 分析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于2019年2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ICU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参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
摘 要:本文釆用文献综合法、比较研宄法、实践研宄法和访谈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当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提出实用、可操作性强的有效教学策略,为切实提髙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有效策略;教学  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一直以来,人们想方设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以
目的探讨青年战士腕舟状骨骨折的病因、诊治及预防。方法分析17例青年战士腕舟状骨骨折受伤原因、诊治过程。结果随访6~2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腕部疼痛减轻或消失。结论 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