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事与愿违,不如三思后行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思想实验是典型的“事与愿违”案例——我们希望的结果没有出现,却获得了未曾预料的结果,这个结果有好也有坏。思想实验中小偷的行为就带来了好的结果——救了老太太的命。这就造成了一个伦理困境——判断一件事是否道德,是取决于行动者的动机,还是看其行动造成的后果?
   一些哲學家认为主要看动机,例如康德提出的义务论;还有一些哲学家认为主要看后果,例如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前者强调一个人的善良动机,行动因意图而善,但是,也会遇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后者突出结果的重要性,行动由于结果而善,当然也有“无心插柳”的可能。这两种哲学立场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我们希望的最好状况是好心办好事,反之,坏心做坏事也容易判断。而难点在两种特殊情况:好心办坏事和坏心办好事。这里还会牵连两个基本难题:
   首先,好坏是对谁而言,由谁来判定。一种看法认为,只有当事人才能判定。例如,一件衣服好不好看,取决于穿衣服的人的判断。不过,另一种看法认为,旁观者也可以做出判定,不一定需要当事人的决定。例如,一个人受伤失去知觉之后,路人不可能征求其意见再去抢救。一件衣服是否好看,不仅取决于穿衣服的人,还要考虑周围的人。当然,这种越俎代庖式的行为,往往容易产生判断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当你想为别人做选择时,最好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其次,一个人在行动之前,能否预先知道其行动造成的全部后果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复旦大学有两个关爱动物的社团,一个是撸猫协会,另一个是观鸟协会。校园里的流浪猫作为萌宠备受关爱,时不时有同学来投食。这样的现象似乎挺好的,可以帮助同学减轻学习压力,对流浪猫也是极大的福利。但是观鸟协会对此却颇有微词。一个看鸟,一个撸猫,怎么会有冲突呢?原来校园里的流浪猫多了之后,出于本能它们会去袭击鸟类,甚至去掏鸟蛋。一个种群受到人类的青睐壮大起来,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必然会打破平衡,作用到另一个种群上。本来撸猫和看鸟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情况。
   这不仅涉及意图和结果的背反,还涉及一个问题:人在行动之前,多大程度可以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果撸猫的同学事先知道其行为的后果会伤害到鸟类,他们还会继续这样做吗?是不是会改变一些行为,例如给流浪猫做节育手术等?这个例子说明,撸猫的人并不想给鸟带来伤害,但是他们撸猫的行为的确会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知道这一点是防止出现伤害的前提——知识也是善的条件。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认知的局限,所以需要三思而后行。
其他文献
1  高中的第一节班会课,班主任让我们聊聊理想中的大学。终于轮到程越,准备听他发言的我格外紧张,连坐姿也变得僵硬异常。程越说的大学坐落于北国,我霎时松了口气。我对大学,除了地理位置在长江以南外,别无要求。  每个人的成长,都难以绕开“别人家”的同龄人。而程越榜样式的存在,让我打小就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卑微渺小。因家中长辈常有来往,程越像是近在咫尺的巨幅人物海报,父母可以随时用他的光环把我戳成小筛子。 
老师家长和我说,独行代表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能独立地做很多事。可为什么在校园里,独行反而变成了一件被抗拒、被嘲笑的事呢?  我的好朋友特别抗拒独行,比如昨天我们俩走在校园里,我有点事要临时离开,她需要一个人走回教室,她就特别害怕,嚷着让我别走。有时候我迫不得已要她先走时,她会直接从别人那一把拽过我跟她一起走。   放眼校园,都是成群结队的小伙伴们,甚至很多人连上厕所都要结个伴。我曾听到校园里有小
这次的思想实验是美国哲学家普特南提出的“缸中之脑”(brain in a vat)。这个著名的思想实验被用来质疑外部世界的实在性,因而也被用在很多科幻作品中,电影《黑客帝国》大概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缸中之脑被认为是“梦境说”的一个现代翻版。我们都知道梦境是虚假的,但人只有在醒来后才会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类似的话题在更早以前就被提到了。我国的庄子就有著名的“庄周梦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也特
“排挤”这个词,一般来自群体的角度,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其实叫孤立。面对这个现象要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为什么一群人要去排斥一个人,另一个是如果一个人被孤立,他应该怎么处理?  >> 对正在排挤别人的你说   多媒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的“群体感”也越来越弱。在这种情况下,总有些人希望得到群体感,那么他的做法,或许不是对人更加友好,而是跟别人一起去排斥某一个人,以为这样大家就能成
“在一段时间(特定的时间段)内,某个新颖的事物兴起,被许多人所追逐、模仿的这一现象”,被称为流行。流行的风向标似乎一直在变,就像词条里定义的一样,流行的东西有一个时限,被贴上流行标签的事物不是昙花一现,就是慢慢被“新流行”替代。   近几年,因为《乐队的夏天》《说唱新世代》等节目的大热,原本处于小众圈层的乐队、音乐类型逐渐流行起来,从地下走向地上,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受到了更大范围的追捧。对此,有
期末考试结束后,走出学校已经是午夜12点了。我们一群同学互相逗趣:也就是在纽约,老师才会把考试和课程安排到这么晚吧。真佩服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纽约电影学院,和我同期的编剧专业研究生共33人,不少人因为密集的课程、海量的作业及严苛的考试而退出,顺利毕业的只有23人。  而我,是这一届里唯一的中国学生。  体验“剧本工作室”  开学典礼后,学校通过两轮测试,把我们这届的33个
她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有什么凶险或幸运在等着她们。然而她们都记得那个山洞的暗,那片蛱蝶的亮。  早春三月,气温起伏数次后渐暖。明亮日光里,能看到大地腾起如释重负般的雾气。学校后面有片荒林,到处是杂乱无章的树,没有被刻意照料,却长得更为恣意。林子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终于等来了第一个访客。  穿橘红线衫的女孩蹲下来,盯着开了满地的蓝色小花看,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和中指夹起一朵。四片花瓣是如此匀称,每一片都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巧遇一个放牛娃,他们之间进行了一段对话——   记者:孩子,你放牛是为了什么? 放牛娃:赚钱盖房子。   记者:盖房子是为了什么? 放牛娃:结婚生儿子。   记者:那你儿子将来干什么呢? 放牛娃:放牛啊!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忍俊不禁;再看一遍,也许会有些思考。这样的故事并非虚构,由于落后、闭塞,许多贫困地区的人们陷入了一代又一代的贫困
早上8点整,你从睡梦中醒来。家里静悄悄的,父母都上班去了。你伸个懒腰,开始谋划如何度过刚刚开始的暑假时光。突然,你听到一声巨响,开窗一看,满街的人在尖叫中四散而逃——不好,外星人入侵!你顾不得多想,跑出门去,跟着恐慌的人群一直跑,跑,跑进山林。回头望去,远处的楼群正在爆炸中化为灰烬,而天空已一片血红。你还来不及悲伤,一群巨兽又出现在眼前——恐龙复活了!它们张牙舞爪地向你扑来,你战栗着,无法动弹。突
什么是不负青春?在我看来,不负青春就是诚实对待自己的内心,日拱一卒,勉力而行,认真演好自己的人生剧本。   不管未来怎么样,愿你我拥有前行的力量,哪怕深陷谷底,也能欣赏灿烂星空。  莲花,一位来自东北农村的姑娘,因为热爱手工来到北京。奋斗了6年之后,莲花终于在798附近开了一家独立首饰品牌工作室。  有一天,莲花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原来头发也可以捐赠给白血病患者,她毫不犹豫地跑去理发店把自己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