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业指导必须依据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开展全程化指导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那么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是搞好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 现状与思考 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实践,体会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随着专业能力渐进而不断深入贯穿育人全程的教育活动,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仅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因内容缺乏新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或时间滞后等原因,就业指导课存在潜在的危机。具体表现为教学效果不佳,毕业生兴趣不大,从而影响就业指导的有效开展。如何正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潜在危机,寻求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学,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
  1.开设就业指导课是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化,一个崭新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业已形成。大学生面对这一客观现实,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许多顾虑。比如,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念,把就业简单地理解为找工作,很少考虑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与事业的联系;有的学生对就业政策缺乏了解,择业时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求职方法和技巧,从而影响正常就业。因此,学校应针对国家就业政策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思想,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一方面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增强参与社会和就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择业技巧,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开设就业指导课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是人才的加工厂。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接受,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甚至影响生存和发展。学校要使自己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就必须加强对学生专业教育的力度,大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力,因此,就业指导课也就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有效形式,通过它可以及时了解社会需要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3.开设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
  择业是人生道路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影响着个人才能的发挥,影响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因此,对大学生而言,职业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大学生由于阅历的限制、经验的缺乏、职业目标的不确定等原因,在择业时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感到迷惘和困惑。在分析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找到比较满意的就业岗位等方面,是大多数学生思虑的焦点。就业指导课的开设能够帮助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从而为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去了用处不大,还不如多参加几次招聘面试。”不少毕业生对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颇不“领情”。他们认为,学校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并不了解就业市场、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就业指导只是形式而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分析,我认为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尚不完善,远不及专业课程建设那么得到重视。虽然就业指导教材版本众多,但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技巧”轻学生内在精神的培养、重教学目标一致性轻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等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两课”教师、院(系)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和少数专职教师等组成,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就业指导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还满足不了就业指导的需要。
  2.应试教育观念挥之不去。提到应试教育,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过去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天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应试教育的色彩,有些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变成了事实上的“应试指导”,也即是“应付面试”的指导。涉及品德修养和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少,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3.案例少,内容贫乏无味。事实胜于雄辩,实力最具有说服力。就业指导的效果不理想,还与就业指导苍白的说教有关。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的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
  4.课堂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支招儿的多,解惑的少;讲“择”业的多,讲”敬”业的少,等等。其实对于就业政策、形势、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和自学得到。而学生真正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社会、交际、法律、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却讲得少,长期如此,对学生就慢慢失去了吸引力。
  5.缺少个性化指导。面临人生的多重选择,初涉人世的毕业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状态有机结合起来的个别咨询辅导而非集体号脉会诊。长久以来由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的严重缺位,最终导致大学生在人生选择的最重要阶段完全“跟着感觉走”。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产生走错路、入错行的悔恨和懊恼。
  三、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就业指导工作起源于西方国家,国外高校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如何认识自己、树立择业观,到确定单位以及离开学校后如何得到帮助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辅导内容。辅导形式新颖活泼,有贯穿学生就业全过程的讲座、就业咨询(包括招聘程序、对面试的辅导、短时间的面试建议、心理测试等),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培训课程(如市场拓展、语言、商业技能等)。这些做法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值得我们借鉴。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调查,许多来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业一点了解都没有,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甚至公司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不少企业人事主管认为,学校应在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引导他们接触企业,思考就业问题,而不是到大三开始“临阵磨枪”,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接触劳动力市场,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才不至于到了毕业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准备好。
  2.加强相关课程教程教学,增加课程吸引力。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校应从学生入学后分层开设生涯规划、造心理学、成功心理学、职业指导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3.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课程的讲授可以由多人完成。由于这门课程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院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任课,相互弥补不足之处。
  4.理论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充实案例指导。邀请事业成功的校友、就业指导专家、企业家等来校举办就业指导讲座。通过分析国内外就业形势与政策,详细解读各种典型就业案例,有效地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丰富学生的就业技巧,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加以分析与综合,从而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些帮助,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
  5.加强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以模拟招聘、就业专题辩论赛等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为载体,融就业指导于趣味活动之中,使就业指导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面试技巧知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6.积极构建就业指导工作网络教学平台。做好就业指导网络资源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同时搭建网络交互式平台,实现网上适时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就业指导工作的时空局限性。
  7.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端正职业心态,解决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更好地迎接挑战。
  总之,我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黄颜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王怀伟.韩艳春.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3
  【3】王晓三.国外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概况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1
  【4】孙连越.德国职业指导的基本概况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03,18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它不仅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精神。它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健康、阳光、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
一、引言  文化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两方面,与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不一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养成教育。高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更好地履行大学使命,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15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引发我国高等教育深刻而全面的变化,特别是本科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开设公共选修课(以下称公选课)是多数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公选课是面向全
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班主任更应如此。怎样才能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就应该从爱心出发,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对每一个孩子倾注爱心,用真心善待每一个学生。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善待“后进生”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纪律意识差,成绩居班级下游的学生。这些学生不应该被忽视甚至是歧视,而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对待后进生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场所。学校办学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与学校领导者特别是校长的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在起作用,而规章制度只能解决“不可以这样做””需要做什么”,而不能解决“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因此,近年来人性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创新的一个热点。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人文化管理的
爱心铸就学生的好习惯,好习惯成就学生美好的一生。  一、爱心是好习惯的基石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错综复杂的网状教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每天要面对的课题,教师和学生是网状上的两个主角,舞台的戏情演得如何,取决于两个主角的配合和投入。这种互动效果最终成果就是看教育主体——学生是否养成好习惯,如学生的思想、品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情感体验。  教师用心爱学生,学生就信任教师,
摘要:通过对企业人才思想素质的深入调查,进一步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提供借鉴,以期进一步促进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企业培养出更切合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企业人才 思想素质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培养更多、高质的实用型人才,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课题“提高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效性研究”(M
昨日又得好书——林清玄的散文《咸也好,淡也好》.秋阳如纱,光线舒适.览书之余,目光竞被眼前的两株海棠牵引.rn秋光中绯红的海棠花如孩童的脸庞,活泼地绽开.那绯红在修长的绿
期刊
近几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的愉快教学法的推行分不开。现就我校的一些做法谈一下体会。  一、具备良好的教学心态  学生对教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积极而乐观的心态,并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独善其身”。我们学校的朱太桂老师,教书的经历虽然不长,一直担任初三的物理教学工作,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我们很少看到他抱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政治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中,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进行自学导读、自我质疑、自我检测、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多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把学生真正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使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对语文教学来说, 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把握课程的定位, 如何选择课程内容,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这给高中语文教师创造了很多发挥的空间,也留下了不少思考的余地。本文就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选修课程的设置与真正的选修  选修课程设置让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惊喜, 终于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了,但在实践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