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青时代”的精神困境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夜书》是韩少功一部非常深刻、厚重、思想性极强的作品,书中刻画的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都极富个性和极具人性深度。《日夜书》中关于知青那一部分非常生动活泼,但到后知青时代普遍枯萎了,“日”象征着“知青时代”,“夜”象征“后知青时代”,知青们在“知青时代”的回忆和当下“后知青时代”的境遇交叉进行,构成一种相互参照的关系。
  韩少功的《日夜书》从基调上来说是非常沉重的,小说以主人公陶小布的视角,讲述了马涛、郭又军、小安子、马楠、姚大甲等众多知青在“知青时代”和“后知青时代”的精神轨迹与生存状况,展现了他们在两个不同的时代里所呈现出的迥异命运与性格。这些知青无论是在知青时代的艰辛悲苦,还是返城后在“后知青时代”的平庸生活,抑或是知青子女的脆弱悲哀,都呈现出沉重的命运悲剧。《日夜书》与传统知青自我表达有着不同的方面,可以看作是知青一代人的命运史。但它不仅仅是对“知青时代”这一段时间的历史的呈现,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延伸并观照了人们今天的生存困境。因此,可以说知青在“后知青时代”的现实生活是《日夜书》的重心所在,马涛、陶小布、姚大甲、小安子、马楠等在“后知青时代”的生存状态呈现出全面溃败的迹象。
  马涛在“知青时代”是知青中的启蒙者,后被捕入狱,六年后出狱,此时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为了救马涛,妹妹马楠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不知回报,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应当。马楠为了保护马涛而烧毁了能证明他最早提出“民族与法制”“改革开放”等理论的“黑皮笔记本”,为此他大发雷霆,“让我回监狱!让我回监狱!”,“我真的不在乎监狱,不在乎死。唤醒这个国家是我活下去的唯一意义。你们不知道,我病得一头栽在地上时也没灰过心,哪怕被五花大绑拉到刑场上陪斩也绝不灰心”。此时,马涛的思想已极度偏狭。日后,他将这种自负、执拗、敏感、乖戾、多疑的性格越演愈烈。
  马涛本是自学成才,却觉得记者蔡海伦胡说八道冒犯了自己,破口大骂,将她轰出门,甚至与名流老教授因一个观点不合就与其翻脸。“自从他的冤案故事和英雄事迹见诸媒体广为传扬,他的脾气到越变越坏。对他的关心涉嫌居高临下,对他的亲热涉嫌轻佻不敬,对他的规劝涉嫌好为人师,对他的回避则是卑劣的冷漠无情……连拍个马屁都可能是冒犯,不是明褒暗贬就是避实就虚,是可忍孰不可忍。条条大路通罗马。个个话题通愤怒。”已处于“后知青时代”的马涛总是以代表社会的良心自居,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批判所有人。他抛家弃女,另寻新欢,对牵肠挂肚的母亲不闻不问,一切交由陶小布照料。但马涛出国之后颇受冷落,在国外的生活并不如意,他时常发牢骚大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等到回国探亲时,马涛却又大力吹捧西方的制度与文化优势,对国内各个領域的状况表现出极度不满而且冷嘲热讽,极端尖酸刻薄又故作清高。处于“后知青时代”的马涛早已逐渐从追求革命变革与真理的理想主义者转变追求名利的市侩之人。
  马涛作为当年启蒙主义的时代英雄而成为新时代自我膨胀的代表,他虚伪与自恋、庸常与市侩,被包裹在君子而优雅的外壳之下,以一种非常高贵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一种掩体,实际上却是抛弃女儿、母亲、妹妹,亲人、朋友、恩人的伪君子,因此以马涛为代表的这种虚伪具有丰富而尖锐的现实批判性。他从真理的拥护者到名利场的投机者所源自的冲动与热情是一致的,在没有信仰的时代里,激情既可以献给革命,也可以献给欲望,这种转变是很容易产生的。知青在当下生活的溃败马涛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郭又军在“后知青时代”的生存轨迹与命运遭际也有着极大的代表性。天性老实的郭又军没有高远的理想,只是安分守己地想过平凡的生活。在知青时代,由于“他的工人家庭背景和学生党员身份”,郭又军能够成为红卫兵司令,进入学校的革委会,下乡之后又凭借根正苗红的优势很快就招工去了县城。但郭又军的这种工人家庭背景和党员身份的优势在“后知青时代”已完全消失,他本来想考大学,但因领导的空头支票似的承诺而放弃了。郭友军就这样安心地过着自己舒适的小日子,“一直忙到自己所在的国营工厂破产,他才发现那个许愿的厂长不知去向,自己也突然一下变老,脸上多出了深深的皱纹”。“时代已经大变,工人老大哥的最新称呼是打工仔,他眼下被人们的目光跳过去,如同一块嚼过的口香糖只配粘在脚底。”郭又军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可怜又可悲的下岗工人,只能靠摆水果摊维持基本的生活,还要被城管刁难,始终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妻子小安子也抛弃郭又军以及女儿去了国外追求自己的幸福与自由,而女儿丹丹也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频频在外惹是生非、制造事端。最后,郭又军发现自己患了绝症,肝癌晚期,面对这样千疮百孔的生活,郭又军选择以上吊自杀的方式离开世界。有着极好人缘的“微笑哥”郭又军总是以一种充满善意以及乐观向上的姿态对待生活和周边的人,但最后只换来了生活与社会给予他的悲惨结局,体现着韩少功对不合理时代的控诉。
  陶小布也从当年的热血革命青年转变为环保厅的厅长,他在后知青时代里充满困惑、身心俱疲。妻子马楠总是疑心他有外遇,为此纠缠不清,令他痛苦不堪。马涛身在国外,陶小布既要替他照顾母亲,还要照顾女儿笑月。家庭琐事上的疲惫只是一小部分,而精神上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痛苦。官场黑暗,到处充斥着勾心斗角的权力争斗,陶小布身边布满了重重利益链条,处处具有潜规则。陆学文虽身为副厅长,办事却是一条虫,批文件批不出任何具体的想法,更谈不上任何具体建议,哪怕只有两分钟的发言,也离不开手下人的发言稿。但他深谙为官之道,“他对很多大人物的姓名、履历、爱好、人际关系、家人状况等等都如数家珍”,使得他官运亨通,仕途一帆风顺。陶小布决心剔除这样一个社会毒瘤,但因官场内部那只无形的手操控着,最终从与陆学文的博弈中败下阵来,不得不提前退休,他的为官清廉与救世理想无疾而终。陆学文这样一个人能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作威作福,隐含了韩少功对官场腐败的讽刺与无力感。
  马楠、小安子、姚大甲、贺亦民等知青在“后知青时代”也纷纷遭遇生存危机和精神困境。善良懂事的马楠为家人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而无怨无悔,为了救出哥哥,她失去了自己的贞操;为了满足二姐出行舒适的无理要求,她在寒夜里冻得瑟瑟发抖地找到了在火车站工作的熟人,终于将硬座改成了卧铺;为了救大姐,胆小瘦弱的她甚至同人打架……马楠为这个所谓的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并没有人能去理解、关心呵护这个家里最小的女儿,使得马楠极度缺乏安全感,终日郁郁寡欢,过得并不幸福。小安子为了追逐虚无缥缈的远方,抛夫弃女,一辈子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终客死他国。姚大甲虽在艺术界小有成就,但他只是把艺术当作玩具的“伪成年人”,四处漂泊。
  这些人在“知青时代”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激情与大无畏的反抗精神在“后知青时代”普遍枯萎,取而代之的是时时被利益所支配的虚无与颓废的精神图像。爱情、亲情、友情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盛行的“后知青时代”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异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金钱利益的腐蚀下也变得岌岌可危而难以维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依附于物质而存在的人们精神无所依托,总处于一种茫然焦躁的状态当中,没有人能摆脱这一巨大的现实生活逻辑。他们在“后知青”时代破碎的生活以及种种不堪的现实,让人读起来悲凉彻骨。
  (湘潭大学)
  作者简介:周日平(1994-),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其他文献
赣傩文化是江西的一种独特地域文化,赣傩面具则是赣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傩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然成为江西的一种文化符号。本文主要讨论目前赣傩面具的传统审美,指出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可以使赣傩面具在平面设计中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中国是世界上傩文化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江西正好处于傩文化现象的集中分布区域。傩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为中国本土化设计提供了
期刊
明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这个复杂指的是文化上和政治上非常保守,但那个时代又出现了各种变化的可能性。朱元璋废除宰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使明朝成为封建集权制度的集大成者,然而在民间,市民文化非常活跃,充满创造性。明代,戏曲、小说、绘画非常繁荣,民间充满了创造的活力,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展起来,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已经变得“僵化”“形式化”,明代文人不像宋元文人真正生活在山林之中。黄公
期刊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其文化悠久,种类繁多。同为东方古国,它与我国毗邻而居,因此两者在文化层面也存在大量相似之处。但不可否认,这个悠久文明古国的古典舞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衰落,甚至几近消亡。经过后人的复建,印度古典舞才呈现出今日的辉煌局面。同属东方文化的中国是否可以借鉴印度的方式,再赴“西天”,求取真经呢?其实,印度古典舞的复建不仅停留于二维的文献资料(如《舞论》等),更为深刻的是从印度宗教中
期刊
舞剧采用以舞述剧的艺术形式,使得人们乐此不疲地对其叙事功能进行探究。舞剧叙事中的空间叙事虽未有学者对其进行详尽的阐述,但舞剧编导早已将空间叙事在舞剧中运用得炉火纯青。“空间叙事”源于影视艺术,旨在借助空间的剪辑与切换完成叙事任务。近几年,“空间叙事”成为叙事学领域的“新宠”,并逐渐成长为叙事学新的研究方向。  在舞剧创作中,编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舞剧的叙事问题,它贯穿着作品的始终。作为时空艺术,
期刊
本文从艺术家的生平、绘画创作研究、表现绘画风格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吉林省朝鲜族画家、考古学家韩乐然的艺术历程。他在艺术领域的探讨与建树推动着东北地域美术的发展,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精神将不断激励后人在艺术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进。  一、韩乐然的生平旅程  韩乐然,中国吉林省朝鲜族画家,革命家、政治家、考古艺术家。他活动于政治与文化两个领域之间,并且在两个领域都有建树。其研究活动领域广,涉及政治革命、社团文化
期刊
所谓田野作业,就是到被调查的对象所在地,搜集与整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文化研究时,人们往往可以较为直观地获得许多真实的材料。这对于进一步揭示文化背后的本质,探寻文化发展趋向,预测文化前进方向都有着不可小视的积极作用。  在田野作业中,人们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手段。例如,出发前商议协调,安排文字整理、图像采集、画面采集、影像采集、声音采集、动态采集、
期刊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至今仍旧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教育价值,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对其保护至关重要。新时期,创意产业化为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对保护语境下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化发展的概述解析,重点就其有效践行策略进行了探究。  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继承
期刊
今夜,雨又来了,江南刚入冬季,雨水没有消停过,淅淅沥沥下了十几天,空气湿漉漉的,全然没有冬天的干燥,煦暖的阳光难得露脸,让人寒意阵阵,极其不舒适。洗过的衣服靠干衣机来烘干,不知这雨何时消停,让我在冬日的暖阳里来一次访友或回一次故乡。  听着夜雨敲窗,静看庭中水珠跳跃,在街灯的光斑里闪烁,思绪又不知不觉回到了故乡,回到了少年时,在故乡的田埂上,在雨中狂奔,在屋檐下避雨。还有那几根立在院角墙边的竹竿,
期刊
2019年2月10日,不慎高处跌落致双足跟骨裂,躺在东营同安医院的病床上,失去了自由。因祸得福,有了空闲时间,拿起笔,记录所思所想,遂有随笔三则。  ——题记  为自己喝彩  “一二三四……”这是儿时的朋友在单杠、双杠或者其他体育器材上喊的号子。而此时,我通常会在一旁用艳羡的目光,望着一个个翻腾的身影,黯然神伤。  “为什么我体质比别人差?”我不止一次地向亲人倾诉、在心中呐喊。外公、外婆总会疼惜地
期刊
六十多年前,我家坐落于一个偏僻的穷山沟里。整个山沟只住着我们家和辰星家。辰星家位于上沟头的坡顶上。他的妈妈是个哑巴,爸爸体弱多病,一家六口,靠种着山坡上几亩薄田度日,日子过得很紧巴。  辰星长我两岁,那年虽然已经虚岁十岁了,但还是没有上学,因为家里穷,没有能穿得出去的衣服。尤其是冬天,压根儿就没有棉裤和棉鞋。记得那年一场大雪铺天盖地,接连几天出不去门。这天早晨,雪住风停,我去找辰星玩。敲开他家的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