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实现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作了战略部署。在有关文化教育方面,强调了文化教育是民生之基,深刻领会新时期中央对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指导精神,促进西藏文化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战略为切入点,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与西藏文化教育发展为切入点,重点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西藏文化教育;发展
“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不仅包含中国如何“走出去”的现实问题,而且包括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出去”的理性思考,不仅为全球提供全面交往的流动性,而且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战略地位都是不容小觑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我国和南亚国家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作为一个交流窗口,我们必须要抓好西藏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打破“塔斯马尼亚岛效应”,避免缺失文化自觉,弱化文化认同,从而在世界文化互动中赢得应有的话语权,实现文化的相互认同与和谐相处。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新时期西藏文化教育发展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后,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提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2015年3月28 日,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颁布,“一带一路”建设有了具体目标和指南,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随着世界转型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格局也在经历重构。西藏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敲定的西南三省之一,无疑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中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西北方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接,正南方向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亚沿海地带相交汇,是对国家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近年来,西藏与周边国家正探索多元化的互利合作模式,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西藏文化走出去,提升西藏文化软实力,关系到西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位置,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西藏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方式表达中国与各国友好相处的心愿,拉近西藏与周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显示中国和平发展的诚意,促进国家与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共赢。
在世界高度国际化的今天,西藏既要饱尝各国优秀的文化盛宴,又要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西藏民族文化,融入周边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元素,使得西藏的文化也惠及到南亚各地。以西藏为重点,推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升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助力西藏文化教育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西藏在周边外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突出地位
西藏的文化教育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服务于南亚国家,从三方面入手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确立新的目标。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西藏教育应树立新的目标,面向南亚国家提供技术支撑和提供高科技人才。其次,立足自己的本土文化,在原有的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服务于南亚各国。使西藏教育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最后,开拓新的路径。加强教育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南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首先,就西藏的战略地位而言,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其次,就国家对西藏的定位而言,未来几年西藏的发展目标是旅游、贸易、金融、基建设等方面。2015年9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关于全面促进西藏民航发展会谈纪要》,双方表示将从开辟航线、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西藏民航跨越式发展。根据会谈纪要精神,有关方面将推出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打造成都至拉萨空中快线,鼓励开通及加密西藏区内机场至各省会城市,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航线航班,鼓励航空公司开辟拉萨至东南亚、南亚国际航线航班,进一步促进西藏对外开放。上述表明: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联系进一步强化,需要修建跨境的高铁、公路、管道等,并且对这些技术人才也提出了迫切需求。因此,西藏教育在今后培养人才时,应该优先考虑培养与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相关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要大力发展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根据国际、国内的发展需求对西藏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引进相应的国际、国内人才标准,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从西藏的区位优势看,“引进来”主要是指对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等南亚国家的学生。要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周边国家的学生入藏学习,要逐步扭转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格局,着力培养服务类、工程类、能源类等众多行业人才,形成新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二)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着力创造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新特色
首先,就打造西藏教育发展特色而言,目前应抓好两项重点工作,使西藏高等教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尝试性的在西藏高校培养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人才,将之打造成西藏教育的特色,大力培育适应与东南亚、南亚合作需要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展望西藏高校可以在今后的语言教学中,不仅有双语的教学,还应该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战略中倡导的“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下,尝试培养会多国语言的人才,无论是出于宣传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还是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中,都不能忽略语言的重要性。 其次,要把西藏的传统文化融入西藏教育中,如西藏特有的节日藏历新年、雪顿节、林卡节等,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节日,把这些节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增进藏族人民对民族节日的热爱,记录成书面文字,避免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使得西藏的风俗氛围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同样,在西藏高校对一些即将消亡的民族文化的抢救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古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保护和发展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西藏高度重视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工作,自治区专门成立了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西藏大部分地(市)文化局已形成本地《古籍普查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已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达261部。例如《格萨尔》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和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国际学术界将此称作“东方的《伊利亚特》”。但是随着民间说唱艺人的“人亡歌息”,口口相传的史诗传统也许会变成仅仅记录在纸上的干枯文字,这一史诗传统也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活水源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引发了多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格萨尔》藏戏、《格萨尔》歌舞剧等,一批格萨尔文化中心、格萨尔宫殿等在藏区相继落成。国家从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西藏高校也应该将这些被抢救的古籍文化渗透到教育中,打破人们对以往不了解的古籍知识,丰富对西藏历史、民族发展的认识。促使南亚各国对西藏文化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样也会加大游客对西藏这个圣神地方的向往,拉动西藏旅游业、交通、贸易、通讯的一联动发展。
再次,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冰川发育最丰富、湖泊面积最大、河流发育最多,境内生态生态系统类型繁多,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是全球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形成中心。西藏也是多数南亚、东南亚江河的源头,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使西藏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并且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同时又有大量的人文旅游文化。因此,可以在西藏高校增开旅游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导游培养、互联网技术这些专业,将西藏的优势资源发挥到极致,提高藏族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不仅要抓住机遇走出去,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能更加快速与南亚国家建立旅游的联动机制,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将西藏的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路径设计
西藏的高等教育作为西藏教育的轴心机构,更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从“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六大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担负起引领社会风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是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职能,为西藏自治区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二是要切实履行好文化传承、国际交往职能,将西藏建设成为民族文化自治区。
首先,走开放型高等教育路线,深化西藏区内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走开放型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主要是在教育合作理念上的开放和合作模式上的创新。设置“文化交流、旅游开发,交通运输、农牧产业、能源开发”的高校人才培养专业模式。鼓励和引导西藏与内地及南亚区域内两两高校间,以及多院校间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优势互补、按需对接”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合作模式。
推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政府、高校、社会的多主体协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多元联动的合作模式。并根据现实的需求,通过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不同层次的人才的培养,以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人才需求。
其次,加快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西藏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实力。西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高水平大学缺乏是西藏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窘境,面对“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合作发展的新理念,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团队建设、重点学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形成区域内文化交互、经济往来的重要增长极,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合作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提供高水平的科教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贯通西藏高等教育的国际交互的通道,在为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政策优势的同时,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我们理应紧抓“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找出一条适合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道路。
再次,就加强西藏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而言,西藏的高等教育要加强与青海、四川、云南、新疆及内地知名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发展路径的创新,以释放更多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能量。高等教育这种发展新路径相对以往西藏高等教育跨区域发展老路径而言应是一种突破。如何实施区域的协同发展,一是要靠政府,二是要靠高校自身的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指导和战略部署下,各地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一带一路”背景下,多样化的发展战略组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等建立援藏计划,在教学与学科建设上给予西藏民族大学一定的对口援助,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在教育经费上给予大量的支持,通过设立课题项目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西藏高校的教学能力。既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时俱进,又要传承经典,打好西藏教育的特色牌。
四、结语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该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软实力的发挥更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面对需求与挑战,西藏教育尤其是西藏的高等教育部门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2]金巍.梅花与牡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3]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11).
[4]杨小峻.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8-21.
作者简介
孔令志,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西藏文化教育;发展
“一带一路”是中国当前重要的国家战略,不仅包含中国如何“走出去”的现实问题,而且包括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出去”的理性思考,不仅为全球提供全面交往的流动性,而且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西藏,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战略地位都是不容小觑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我国和南亚国家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作为一个交流窗口,我们必须要抓好西藏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打破“塔斯马尼亚岛效应”,避免缺失文化自觉,弱化文化认同,从而在世界文化互动中赢得应有的话语权,实现文化的相互认同与和谐相处。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新时期西藏文化教育发展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随后,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提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2015年3月28 日,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颁布,“一带一路”建设有了具体目标和指南,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随着世界转型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格局也在经历重构。西藏作为“一带一路”战略敲定的西南三省之一,无疑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加强中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西北方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对接,正南方向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南亚沿海地带相交汇,是对国家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近年来,西藏与周边国家正探索多元化的互利合作模式,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西藏文化走出去,提升西藏文化软实力,关系到西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格局中的位置,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西藏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方式表达中国与各国友好相处的心愿,拉近西藏与周边国家与民族的感情,显示中国和平发展的诚意,促进国家与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共赢。
在世界高度国际化的今天,西藏既要饱尝各国优秀的文化盛宴,又要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西藏民族文化,融入周边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元素,使得西藏的文化也惠及到南亚各地。以西藏为重点,推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升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助力西藏文化教育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西藏在周边外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一带一路”战略视域下,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突出地位
西藏的文化教育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服务于南亚国家,从三方面入手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确立新的目标。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西藏教育应树立新的目标,面向南亚国家提供技术支撑和提供高科技人才。其次,立足自己的本土文化,在原有的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服务于南亚各国。使西藏教育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一环。最后,开拓新的路径。加强教育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南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一)“一带一路”战略是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新引擎
首先,就西藏的战略地位而言,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其次,就国家对西藏的定位而言,未来几年西藏的发展目标是旅游、贸易、金融、基建设等方面。2015年9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关于全面促进西藏民航发展会谈纪要》,双方表示将从开辟航线、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西藏民航跨越式发展。根据会谈纪要精神,有关方面将推出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打造成都至拉萨空中快线,鼓励开通及加密西藏区内机场至各省会城市,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航线航班,鼓励航空公司开辟拉萨至东南亚、南亚国际航线航班,进一步促进西藏对外开放。上述表明: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联系进一步强化,需要修建跨境的高铁、公路、管道等,并且对这些技术人才也提出了迫切需求。因此,西藏教育在今后培养人才时,应该优先考虑培养与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相关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要大力发展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根据国际、国内的发展需求对西藏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引进相应的国际、国内人才标准,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后,从西藏的区位优势看,“引进来”主要是指对尼泊尔、印度、不丹、缅甸等南亚国家的学生。要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吸引周边国家的学生入藏学习,要逐步扭转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格局,着力培养服务类、工程类、能源类等众多行业人才,形成新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二)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着力创造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新特色
首先,就打造西藏教育发展特色而言,目前应抓好两项重点工作,使西藏高等教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尝试性的在西藏高校培养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人才,将之打造成西藏教育的特色,大力培育适应与东南亚、南亚合作需要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展望西藏高校可以在今后的语言教学中,不仅有双语的教学,还应该抓住“一带一路”这个战略中倡导的“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下,尝试培养会多国语言的人才,无论是出于宣传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还是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中,都不能忽略语言的重要性。 其次,要把西藏的传统文化融入西藏教育中,如西藏特有的节日藏历新年、雪顿节、林卡节等,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上的节日,把这些节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增进藏族人民对民族节日的热爱,记录成书面文字,避免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使得西藏的风俗氛围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同样,在西藏高校对一些即将消亡的民族文化的抢救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化古籍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保护和发展优秀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西藏高度重视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工作,自治区专门成立了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西藏大部分地(市)文化局已形成本地《古籍普查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已抢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达261部。例如《格萨尔》是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演唱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代表着古代藏族和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传统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少数民族的一部百科全书,国际学术界将此称作“东方的《伊利亚特》”。但是随着民间说唱艺人的“人亡歌息”,口口相传的史诗传统也许会变成仅仅记录在纸上的干枯文字,这一史诗传统也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活水源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直接引发了多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格萨尔》藏戏、《格萨尔》歌舞剧等,一批格萨尔文化中心、格萨尔宫殿等在藏区相继落成。国家从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西藏高校也应该将这些被抢救的古籍文化渗透到教育中,打破人们对以往不了解的古籍知识,丰富对西藏历史、民族发展的认识。促使南亚各国对西藏文化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样也会加大游客对西藏这个圣神地方的向往,拉动西藏旅游业、交通、贸易、通讯的一联动发展。
再次,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冰川发育最丰富、湖泊面积最大、河流发育最多,境内生态生态系统类型繁多,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是全球山地生物物种最主要的形成中心。西藏也是多数南亚、东南亚江河的源头,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使西藏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并且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屏障,同时又有大量的人文旅游文化。因此,可以在西藏高校增开旅游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导游培养、互联网技术这些专业,将西藏的优势资源发挥到极致,提高藏族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不仅要抓住机遇走出去,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能更加快速与南亚国家建立旅游的联动机制,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将西藏的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教育发展的路径设计
西藏的高等教育作为西藏教育的轴心机构,更应该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从“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六大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担负起引领社会风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一是要切实履行好人才培养职能,为西藏自治区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二是要切实履行好文化传承、国际交往职能,将西藏建设成为民族文化自治区。
首先,走开放型高等教育路线,深化西藏区内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合作,走开放型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主要是在教育合作理念上的开放和合作模式上的创新。设置“文化交流、旅游开发,交通运输、农牧产业、能源开发”的高校人才培养专业模式。鼓励和引导西藏与内地及南亚区域内两两高校间,以及多院校间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优势互补、按需对接”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合作模式。
推动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政府、高校、社会的多主体协同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保障,形成政府、高校、社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多元联动的合作模式。并根据现实的需求,通过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不同层次的人才的培养,以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化人才需求。
其次,加快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西藏高等教育的区域竞争实力。西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高水平大学缺乏是西藏高等教育长期面临的窘境,面对“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合作发展的新理念,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水平团队建设、重点学科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形成区域内文化交互、经济往来的重要增长极,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合作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提供高水平的科教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贯通西藏高等教育的国际交互的通道,在为西藏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政策优势的同时,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我们理应紧抓“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找出一条适合西藏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道路。
再次,就加强西藏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而言,西藏的高等教育要加强与青海、四川、云南、新疆及内地知名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发展路径的创新,以释放更多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能量。高等教育这种发展新路径相对以往西藏高等教育跨区域发展老路径而言应是一种突破。如何实施区域的协同发展,一是要靠政府,二是要靠高校自身的发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指导和战略部署下,各地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一带一路”背景下,多样化的发展战略组织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等建立援藏计划,在教学与学科建设上给予西藏民族大学一定的对口援助,促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在教育经费上给予大量的支持,通过设立课题项目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西藏高校的教学能力。既要适应时代的需求,与时俱进,又要传承经典,打好西藏教育的特色牌。
四、结语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该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软实力的发挥更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面对需求与挑战,西藏教育尤其是西藏的高等教育部门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2]金巍.梅花与牡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3]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11).
[4]杨小峻.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8-21.
作者简介
孔令志,方向:民族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