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1978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教材改革的一次突破,一大亮点,在语文教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们碰到了诸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问,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班队活动,主题班会有什么区别?有的教师说,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玩玩闹闹,太费时间,效果不太好;有的教师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复了?总而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
  如何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下面结合人教版第十二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确定目标,强调综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语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根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中"难忘小学生活"的活动建议明确提示:"在回忆的基础上,用各种语文形式,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永久珍藏.还可以开展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等活动,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二、制订计划,强调灵活性
  在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综合性学习花的时间,精力太多,弄得师生疲惫不堪,有时还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住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做好预设,引导学生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高效开展。
  教材中"难忘小学生活"建议开展的活动有很多: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难忘的一节课或一次活动;和同学一起制作班级纪念册;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在离校前为母校做点事;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等等.这些活动如果逐一开展,既费时费力,又耗费钱财,极不可取.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将活动进行整合,计划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贯穿活动始终,把"难忘的"题写临别赠言"等纳入其中,摒弃"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这样繁杂耗时的活动,让整个活动更具可操作性.制作班级纪念册的形式也以学生动手为主,严禁浪费钱财,刻意追求完美。
  三、开展活动,强调实践性
  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但它不是按部就班的,逻辑严密的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学习,一种生活,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活.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注重三点:
  一是实践的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实践的自主性.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因此,教师可以以个别指导的形式在学生商量分组,确定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则是指导者,倾听者,旁观者的角色,不要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学生的做法指手画脚,要有一种思想: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了,他们就会有所得,这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三是实践的合作性.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合作,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在"难忘小学生活"的综合性学习中,从活动伊始的讨论策划到后来的分工协作,无一不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试想,靠一个人的力量能很好地完成"班级纪念册"的制作吗?
  四、评价结果,强调过程性
  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它应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的形式应该是立体的,可以是成长袋中的一项内容,可以是评语,可以是等级,可以是分数;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家长的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评价时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要考虑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以鼓励为出发点,以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鍛炼自己的能力。
  这次"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自己写的文章,合作编成的"班级纪念册"等.整个成长记录后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评价方式采用定性评价与星级评价相结合。
  总而言之,教师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正确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从实际出发处理教材,制定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期刊
内容摘要:语文这一门学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特别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积累的方法有:阅读、生活、游历、搜集与交流等,这些方法应在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有所体现,只有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学好语文,应用好语文。  关键词:积累 阅读 搜集 交流  语文考卷的分数不完全代表你语文方面的能力。“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跟许多其它学科一样,语文这一门学科也不能一蹴而就,它特别强调积累
语文课的讲授最重要的是在课前精心的备课,通过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在这个环节中,提出体现重点、难点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而提出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多年来,自己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对问题的设置,问题的提出总是在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也特别注意问题的新颖深刻,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在教朱自清先
期刊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语言的黄金时期,尽快让每个孩子动起来,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孩子们敢说  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笑话;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
期刊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这门课程将会为乡村的孩子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门。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乡村的孩子会走进一个广阔的世界。小学语文是新教材,内容多,知识广,有很多知识离乡村孩子的生活很远,学习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新鲜而又茫然的。为此,在教学中,考虑到教学环境(地处山村又是彝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听、说均是本地的民族方言,对于汉语完全陌生),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学
期刊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低年级儿童正是智力,思维,以及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加上现在孩子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多种多样,因此,如果从低年级加强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将大有裨益。下面就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谈谈我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亲近孩子,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 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的认知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法,“寓教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钻研精神。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有位哲人说过:“母语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種‘本民族文化的教化’”。因而
期刊
摘要: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普通存在“重文化、轻思想”的观念,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只是干巴巴的说教,其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我们能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正确加以引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只能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来创设情景,传情达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學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