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07)《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
  
  教学设计
   本框知识难度不大,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教学设计以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之一的“和文化”为文化载体,以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为内容,逐层推进,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对近代文化衰微的渲染和反思,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祥云火炬》宣传片,营造文化氛围。
  
  一、导入——手工制作
  师:纸卷轴、云纹、中国红,祥云火炬让世界沉醉于古老的中华文化。如果有外国朋友来做客,我们送什么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礼物呢?
  (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如折扇、剪纸、书法、孔明灯、风筝,等等)
  师:每件礼物的背后都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古老的中华文化。
  我们探索的目光首先倾注在了玉琮上。玉琮内圆外方,寄予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和”文化。玉琮将我们的思绪拉到了四五千年前,那时,四大古文化正辉煌灿烂,来说说他们曾经创造的辉煌。  (学生回答略)  师:很遗憾,一个个古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前相继凋零,而中华文化历经数十朝代,绵延数千年,生生不息。所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源远流长。
  今天,我们—起来了解中华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讲授——层层剖析
  1 回顾古代:辉煌鼎盛的历程
  视频:《中华文化五千年》。
  师:先从源头看起。请注意归纳各个时期主要的文化成就和地位。  (学生回答略)  师: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源远流长。比如: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那么,“和”文化是怎样一脉相承地发展下来的?   (学生回答略)  师:在古代,儒、道、墨诸家都有关于“和”文化的追求和阐述,近代“天下为公”的思想也是“和”文化的延续。从古至今,“和”文化一直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核之一。
  2 追根溯源:探寻不老的秘诀
  你是通过哪些途径、媒介了解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
  (学生可能回答:历史课、书籍、文物、建筑……)
  师:同学们通过物证和文字了解历史。那么,文字对文化传承起了什么作用?听听余秋雨是怎么说的。  视频:《秋雨谈文字》。  师:余秋雨说,“中国文字,特别是汉字在,文化基因就还在。”可是,有人说,中国的文字,比如汉字,书写复杂,计算机输入不便,应该推广英语,废除汉字。你赞同谁的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略)  师:这是甲骨文的“和”,农耕文化在一个字中就表露无遗。如果用英文来表示:harmonize,能看到什么文化内涵?汉字不仅是记录文化的工具,本身就是文化。同学们,甲骨文、秦篆、汉隶、楷书,文字系统没有中断。虽然许多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但汉字一直是通用的官方文字。文字统一并且延续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所以,读几千年前孔孟的书,可以像读乡下老外公写来的信一样亲切。但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古埃及的A形文字,有谁认得?
  几千年来,中国人就这样用文字记录着民族的灿烂与苦难,形成了一部部史书和经典书籍,中国的史书典籍留存之丰、规模之大,世界绝无仅有。你知道哪些史书和经典的书籍?
  (学生可能回答:《论语》、《孟子》、《史记》……)
  师:为什么如此丰富?
  (学生可能回答:史官制度、纸张和印刷术的推广、藏书盛行、尊师重教的风尚……)
  师:其他古文化也有文字和书籍,却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中断、消亡。中国至少有二次大规模的北方民族文化入主中原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中华文化非但没有被消亡,甚至同化了外来文化。同样的外部冲击,不一样的结果,是什么原因让中华文化如此具有生命力?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回答略)
  师:中华文化对不同的文化接纳度很高。既认同自己的文化,又尊重其他文化,这就是求同存异。在遭遇外来文化冲击时,中华文化以柔克刚,从而保存根本。所以,是极具亲和力,以和为贵的文化。
  如果仅仅是求同存异,文化自身应该不会起变化,但是,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撞击中,不断发展、丰富。一定还有其他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师: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时,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根据自身特色,兼收并蓄,让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所以,当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让冲击变成了融合。这就让中华文化极具韧性。中华文化历经磨难而不中断,原因就在于它的包容性。你能例举其他事例吗?  (学生回答略)  师:是的,文化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 国殇之恨:屈辱忧伤的近代
  师:探寻了文化不老的秘诀,让我们对寓意“和”文化的玉琮更多了一层理解,对极具韧性的中华文化充满了自豪。那么,请告诉我,看完以下文字,你的感受是什么?
  (屏幕展示流失文物配以文字解释,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背景音乐《忧伤》)
  视频:《圆明园》片断。
  (让学生充分发言,宣泄国殇之痛)  师:老师的心情也很沉重。曾经辉煌的中华文化到了近代怎么了?曾经让我们倍感自豪的文化怎么了?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倍感屈辱的变化?  (学生回答略)  师:讲得很对,由于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全面落后,国力衰弱决定了文化的衰微,而文化衰微又加剧了国力衰弱。虽然不愿意承认,还是不得不承认,到了近代,中华文化衰微了。  但是,中华文化有没有中断?消亡?在最艰难的时候,中华文化仍然一息尚存,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抗争中不断发展,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不断更新。
   三、延伸——重任在肩
   师:同学们,中华文化是昨天的,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我们有过辉煌,走过沉沦,能继续沉沦吗?如果可以“再回到从前,让一切重来”,你最愿意回到什么时候?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梦回唐朝,因为鼎盛时期;回到晚清,重振河山……)
  师:或许可以“梦回唐朝”,但更应该从现在起再造一个唐朝,不,是再造一个更辉煌鼎盛、和谐美好的中华盛世!谁去建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一个中华儿女,特别是浸润着中华文化成长的青年学生,重任在肩,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复兴我们的伟大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3)“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4)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复兴文化不是简单的继承,是要与时代同步,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由政治经济决定的,复兴文化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综合国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传统文化一定要发掘好、保护好,同时批判继承,不断创新,同时辩证对待外来文化;而复兴伟大文化的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的肩上,让我们带着这一份历史责任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现在,中华文化正在崛起,北京奥运就是一次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世界文化的握手,让我们在优美的申奥宣传片中感受中华文化今天的魅力,感受我们每一个人明天的责任。
  视频《北京申奥》宣传片,视频中自然结束课程。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基础上,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那么如何破解英语阅读理解题呢?  破解之一:增加单词量和学会猜测生词的技巧  阅读与单词量是紧密相关的,阅读需要以一定的单词量作基础。阅读能否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者的单词量。词量的大小不但会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会直接影响理解的效果。所以,我们平时应尽
本文通过相图分析,对利用不纯净十水芒硝与纯净氯化钾通过二步转化制取硫酸钾进行了物料配比计算,给出了最佳物料配比及十水荒硝中氯离子的最大含量,对生产有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多年对盐田生产定期取样分析的研究,系统探讨了大面积深水盐田的成矿机理与生产管理应用模型的建立也运动方法,对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了BOCG522单片机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及该系统与YCC温度控制器和PC机间数据通讯设计。同时介绍了PC机软件对数采集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实现TGS-2和GC(103)数据的微机存贮与表格菜处理。该‘数采集和PC机
为了更好地总结辽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推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对策研究”各子课题实验学校不同侧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新课程高考复习相关问题。并布置课题结题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现在着力推广的学案导学的全面推进主旨正在于此,那么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如何呢?本文试对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进行阐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提到“生态”一词,人们脑海里会浮现出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蚁,一幅生机勃勃、怡然生存的惬意状态。数学生态课堂又何尝不是如此?“本真自然、生命灵动、整体提升”是数学生态课堂的本真追求。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破坏“生态”的现象比比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目标的单一及功利    【现象】考试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必将长期存在下去。正因为如此,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唯分数至上,急功近
<沉默的宝藏--盐湖资源>一书于2000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出版,为国家重点图书"院士科普书系”系列丛书之一.
本文以溶胶-凝-酯化法合成LiMn2O4尖晶石粉体材料,用FT-IR,TG-DTA以及XRD研究了LiMn2O4的形成机制。
本文介绍了速差动力学分析法测定碱土金属含量的原理,分析步骤以及在测定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NaCl、KCL分析试剂中Ca^2+,Mg^2+的含量以及三元混合物中的动力学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