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设施。利用节能日光温室进行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温室内需安装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主要包括栽培槽、栽培基质和灌水设施等。
①栽培槽。温室内北边留80厘米做走道,南边余30厘米,用砖垒成内径宽48厘米的南北向栽培槽,槽边框高24厘米(平放千层砖),槽距72厘米,或按48厘米宽在地上挖深12厘米的槽,边上垒2层砖成半地下式栽培槽。为防止渗漏并使基质与土壤隔离,槽基部铺一层0.1厘米厚塑料薄膜,膜边用最上层的砖压紧即可。膜上铺3厘米厚的洁净河沙、沙上铺一层纺织袋,袋上填栽培基质。
②灌水设施。应具备自来水设施或建水位差1.5米的蓄水池,以单个棚室建成独立的灌水系统。除外管道用金属管,棚内主管道及栽培槽内的滴灌带均可用塑料管。槽内铺滴灌带1-2根,并在滴灌带上覆一层0.1厘米厚的窄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喷。
③栽培基质。所用基质材料为:栽培平菇的菇渣、当年玉米秸秆、沸腾过筛的炉渣和消毒鸡粪。玉米秸使用前15天将粉碎后的玉米秸堆20-25厘米厚。喷湿盖膜以消毒灭菌,并按炉渣、玉米秸秆、菇渣为5:3:2的比例加入一定量的过筛炉渣、菇渣。同时每立方米再加入1千克优质复合肥及10千克消毒鸡粪,混匀后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获后可进行基质消毒。基质更新年限一般为3~5年。
2 品种选择。选耐寒性较强,高抗晚疫病、灰霉病,并具有丰产潜力的中早熟品种早魁、陇番5号、同辉为好。也可选晚熟品种毛粉802或霞光等。
3 无土育苗。①种子处理。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或用50~55℃温水浸泡10分钟。然后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0~15分钟,再在室温下浸泡6~8小时后。在30℃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②播种。为育出高质量的无病虫健壮幼苗,应采用人工无土穴盘育苗法。先按草炭、蛭石为3:1的比例配好基质,1立方米基质中再加入5千克消毒鸡粪和0.5千克蛭石复合肥,混匀后填入72孔吸塑盘,每孔一粒,上覆蛭石1厘米,盘下用塑料薄膜与土壤隔开。
③苗床管理。出苗前温度保持25~30℃:出苗后温度白天22~25℃,夜间10~15℃,苗盘保持湿润。约30天,苗已有3~4片真叶即可出盘定植。
4 定植。定植时期约为9月中旬,先将基质翻匀整平,每个栽培槽内的基质进行大水没灌,使基质充分吸水,水渗后,按每槽2行调角扒坑定植幼苗,基质略高于苗坨。早熟种栽于槽东侧,株距25厘米,晚熟种栽于槽西侧,株距30厘米,每亩栽4000~5000株。定植栽后轻浇,以利基质与番茄根系密接。
5 定植后的管理。①温湿度管理。番茄定植后,此期温度较高,易缓苗,但温度过高(高于30℃)应降温。温度应保持白天22~25℃。夜间10~15℃;坐果后提高温度,保持白天25~28℃,夜间12~17℃。深冬季节棚温可短时达到30℃,不可通大风降温,以防温度过低。严冬过后,恢复正常温度管理。应重视通风换气,一般应控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
②植株调整。栽培关键在于整枝技术:早熟品种行可留2穗果。上面留2叶打顶。也可留3穗果自封顶或留2叶打顶,收完果及时拔除。中、晚熟品种行留4~5穗果。可采用以下两种整枝方法以延长采收期:一种是“3穗果换头法”,当植株长有3穗果时,在其上留2叶打顶。坐果后在其中部选留一个侧枝代替原来枝头,其余侧枝摘除,当新的主枝也长有3穗果时,再同前法进行摘心等果,一般换2-3次定型的枝条。摘过果的老枝蔓可落蔓,及时摘除老叶,将茎蔓主要结果的部位放到支架的主要位置。另一种方法称“换头分枝促控整枝法”,当植株长有3穗果时,在上面留2叶打顶,同时将第2、第3穗果下的第1个侧枝留下培养,其余摘除,对这两个枝采取“摘心等果”方法,即待长有6~7厘米长时,留一叶摘心,如此反复进行2-3次,当主干上3穗果采收60%以上时,放开侧枝,任其生长,这样就在两个侧枝上留4-5穗果,直到秋末结束。
③光照调节。在不影响保温的前提下,应早拉晚放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及时拔除早熟行,摘除下部老叶,张挂反光幕等措施来增加光照。
④肥水管理。浇水宜根据植株的形态、外界气候等情况进行。一般定植后5天浇一次水,保持根际基质湿润,不可使植株过旺徒长,也不能控成“小老苗”。坐果后勤浇,一般晴天上午、下午各浇一次。时间均为15-20分钟。阴天可视具体情况少浇或不浇。追肥一般在定植后20天开始。此后每隔10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追专用肥10-15克。坐果后7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25克。肥料均匀撤在离根际5厘米处,即可随滴灌水渗入基质;也可将肥料掺入基质,不可接触根部,以免发生肥害损伤植株。针对温室内二氧化碳气体亏缺的实际,可于棚内进行二氧化碳气体追肥,以增强番茄的抗逆性,提高产量。
①栽培槽。温室内北边留80厘米做走道,南边余30厘米,用砖垒成内径宽48厘米的南北向栽培槽,槽边框高24厘米(平放千层砖),槽距72厘米,或按48厘米宽在地上挖深12厘米的槽,边上垒2层砖成半地下式栽培槽。为防止渗漏并使基质与土壤隔离,槽基部铺一层0.1厘米厚塑料薄膜,膜边用最上层的砖压紧即可。膜上铺3厘米厚的洁净河沙、沙上铺一层纺织袋,袋上填栽培基质。
②灌水设施。应具备自来水设施或建水位差1.5米的蓄水池,以单个棚室建成独立的灌水系统。除外管道用金属管,棚内主管道及栽培槽内的滴灌带均可用塑料管。槽内铺滴灌带1-2根,并在滴灌带上覆一层0.1厘米厚的窄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喷。
③栽培基质。所用基质材料为:栽培平菇的菇渣、当年玉米秸秆、沸腾过筛的炉渣和消毒鸡粪。玉米秸使用前15天将粉碎后的玉米秸堆20-25厘米厚。喷湿盖膜以消毒灭菌,并按炉渣、玉米秸秆、菇渣为5:3:2的比例加入一定量的过筛炉渣、菇渣。同时每立方米再加入1千克优质复合肥及10千克消毒鸡粪,混匀后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获后可进行基质消毒。基质更新年限一般为3~5年。
2 品种选择。选耐寒性较强,高抗晚疫病、灰霉病,并具有丰产潜力的中早熟品种早魁、陇番5号、同辉为好。也可选晚熟品种毛粉802或霞光等。
3 无土育苗。①种子处理。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或用50~55℃温水浸泡10分钟。然后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0~15分钟,再在室温下浸泡6~8小时后。在30℃下催芽,当大部分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②播种。为育出高质量的无病虫健壮幼苗,应采用人工无土穴盘育苗法。先按草炭、蛭石为3:1的比例配好基质,1立方米基质中再加入5千克消毒鸡粪和0.5千克蛭石复合肥,混匀后填入72孔吸塑盘,每孔一粒,上覆蛭石1厘米,盘下用塑料薄膜与土壤隔开。
③苗床管理。出苗前温度保持25~30℃:出苗后温度白天22~25℃,夜间10~15℃,苗盘保持湿润。约30天,苗已有3~4片真叶即可出盘定植。
4 定植。定植时期约为9月中旬,先将基质翻匀整平,每个栽培槽内的基质进行大水没灌,使基质充分吸水,水渗后,按每槽2行调角扒坑定植幼苗,基质略高于苗坨。早熟种栽于槽东侧,株距25厘米,晚熟种栽于槽西侧,株距30厘米,每亩栽4000~5000株。定植栽后轻浇,以利基质与番茄根系密接。
5 定植后的管理。①温湿度管理。番茄定植后,此期温度较高,易缓苗,但温度过高(高于30℃)应降温。温度应保持白天22~25℃。夜间10~15℃;坐果后提高温度,保持白天25~28℃,夜间12~17℃。深冬季节棚温可短时达到30℃,不可通大风降温,以防温度过低。严冬过后,恢复正常温度管理。应重视通风换气,一般应控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
②植株调整。栽培关键在于整枝技术:早熟品种行可留2穗果。上面留2叶打顶。也可留3穗果自封顶或留2叶打顶,收完果及时拔除。中、晚熟品种行留4~5穗果。可采用以下两种整枝方法以延长采收期:一种是“3穗果换头法”,当植株长有3穗果时,在其上留2叶打顶。坐果后在其中部选留一个侧枝代替原来枝头,其余侧枝摘除,当新的主枝也长有3穗果时,再同前法进行摘心等果,一般换2-3次定型的枝条。摘过果的老枝蔓可落蔓,及时摘除老叶,将茎蔓主要结果的部位放到支架的主要位置。另一种方法称“换头分枝促控整枝法”,当植株长有3穗果时,在上面留2叶打顶,同时将第2、第3穗果下的第1个侧枝留下培养,其余摘除,对这两个枝采取“摘心等果”方法,即待长有6~7厘米长时,留一叶摘心,如此反复进行2-3次,当主干上3穗果采收60%以上时,放开侧枝,任其生长,这样就在两个侧枝上留4-5穗果,直到秋末结束。
③光照调节。在不影响保温的前提下,应早拉晚放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及时拔除早熟行,摘除下部老叶,张挂反光幕等措施来增加光照。
④肥水管理。浇水宜根据植株的形态、外界气候等情况进行。一般定植后5天浇一次水,保持根际基质湿润,不可使植株过旺徒长,也不能控成“小老苗”。坐果后勤浇,一般晴天上午、下午各浇一次。时间均为15-20分钟。阴天可视具体情况少浇或不浇。追肥一般在定植后20天开始。此后每隔10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追专用肥10-15克。坐果后7天追一次肥。每次每株25克。肥料均匀撤在离根际5厘米处,即可随滴灌水渗入基质;也可将肥料掺入基质,不可接触根部,以免发生肥害损伤植株。针对温室内二氧化碳气体亏缺的实际,可于棚内进行二氧化碳气体追肥,以增强番茄的抗逆性,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