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中小板作为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市场板块应运而生。十年间,牛往熊来,中小板跟随大市风风雨雨,但其“逢牛则强,逢弱亦挺”的特点还是赢得了资金青睐。在这个过程中,中小板逐步成长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高效融资平台。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统计,截至2014年5月27日,中小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8487.51亿元,流通市值达27001.56亿元,平均市盈率32.10倍。有分析人士指出,单就市场而言,中小板已成为除大盘蓝筹以外的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接下来如何在中小板上寻找机会?哪些是中小板上的强中之强?
市场潜质依然惊人
谁都不能否认,风雨十年,中小板花开遍地。
有过股市投资经历的人都知道,十年前的6月25日,随着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与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等一起为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开市揭幕,江苏琼花、伟星股份、华邦制药、德豪润达、精功科技、华兰生物和大族激光等8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共同敲响了开市之钟,首批8只新股率先集中挂牌交易。
当天,除了德豪润达、华兰生物,其余6只相比发行价的涨幅都超过100%,其中大族激光收于39.09元,相对于其发行价上涨了324.89%。
中小板块开市交易,由此翻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新的一页。
截至今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规模达到7305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4864亿元,再融资规模2441亿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发挥,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板股票总市值已达3.76万亿元,市场示范效应也逐步显现,有效支持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优做强。十年来,中小板紧抓历史机遇,积极稳健发展,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事业注入朝气蓬勃的活力。
在中小板上市的制造业公司,如今已有580家,占中小板公司家数的比重最高,为80.67%。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相继出现,中小板已扩张到了15个行业,行业分布进一步完善。
十年来,中小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到最高时的8017.67点,印证了中小板市场的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值得关注的是,中小板的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特性日渐突出,中小板市场地位逐步被机构投资者认可,持股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中小板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22.59%,而截至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已上升至53.63%,且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超过了2万户。因此,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齐鲁周刊》记者,中小板市场潜质如今依然惊人,后期投资机会仍在中小板和创业板。
中小板强者愈来愈强
尽管中小板的“造富”能力和市场潜质一直被看好,但不可不论的是,创业板推出之后,也使得中小板愈发感受到了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因为创业板和中小板一样,同样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和创新型企业,且上市门槛更低,既缩短了企业持续盈利的时间要求,又降低了企业净利润金额的下限规定。无疑,这对中小板市场形成了不大不小的冲击。
即便如此,中小板企业在过去十年展现出的旺盛生命力,除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积极回报投资者外,一批知名企业也从中小板脱颖而出,其中部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甚至世界第一。这就提醒投资者,中小板市场是强者愈强。正如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所言,从投资角度看,中小板市场是逮住强者,必有财发。
据深交所统计,中小板公司十年平均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5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4.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04%。中小板公司净利润受金融危机、业务转型、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各年度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看经营业绩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0.4亿元增长到2013年1.4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56%,且中小板公司恪守主业,专注于自身优势,历年业绩主要是源于主营业务的贡献,平均在90%左右,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小板公司持续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较高现金分红比例。十年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1546.9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用实际行动回报了投资者。而中小板公司除分红稳步增长,一批知名企业也从中小板走了出来,其中包括比亚迪、苏宁云商、北斗星通、科大讯飞等。这些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同时,中小板市场汇聚了中国众多优秀、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这里已成为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摇篮,推动着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以部分细分行业龙头2013年业绩情况为例,在29个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中,20家保持净利润的增长,欧菲光、同方国芯的增幅超过70%。
近3个多月,中小板股又一次开始寻求上位,尤其是金轮股份、登云股份等中小板次新股走势抢眼。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金轮股份、金莱特、互动娱乐、华泽钴镍、登云股份、飞利信、世纪华通等单日涨幅超5%次数在20次以上,其中金轮股份、金莱特、登云股份皆为中小板次新股。在其炒作热潮刺激下,有后发制人迹象。因此,有市场人士称,中小板股带动的蓝宝石、互联网板块腾飞,让投资者重新认识了中小板成长股的威力,中小板掘金之旅或许刚刚开始。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统计,截至2014年5月27日,中小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8487.51亿元,流通市值达27001.56亿元,平均市盈率32.10倍。有分析人士指出,单就市场而言,中小板已成为除大盘蓝筹以外的一支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接下来如何在中小板上寻找机会?哪些是中小板上的强中之强?
市场潜质依然惊人
谁都不能否认,风雨十年,中小板花开遍地。
有过股市投资经历的人都知道,十年前的6月25日,随着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与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等一起为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开市揭幕,江苏琼花、伟星股份、华邦制药、德豪润达、精功科技、华兰生物和大族激光等8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共同敲响了开市之钟,首批8只新股率先集中挂牌交易。
当天,除了德豪润达、华兰生物,其余6只相比发行价的涨幅都超过100%,其中大族激光收于39.09元,相对于其发行价上涨了324.89%。
中小板块开市交易,由此翻开了中国资本市场新的一页。
截至今年4月30日,中小企业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规模达到7305亿元,其中IPO融资规模4864亿元,再融资规模2441亿元,资源配置功能得到发挥,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小板股票总市值已达3.76万亿元,市场示范效应也逐步显现,有效支持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做优做强。十年来,中小板紧抓历史机遇,积极稳健发展,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事业注入朝气蓬勃的活力。
在中小板上市的制造业公司,如今已有580家,占中小板公司家数的比重最高,为80.67%。随着金融保险、房地产、互联网、信息技术、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公司相继出现,中小板已扩张到了15个行业,行业分布进一步完善。
十年来,中小板综合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到最高时的8017.67点,印证了中小板市场的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值得关注的是,中小板的高成长性、高收益性特性日渐突出,中小板市场地位逐步被机构投资者认可,持股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中小板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22.59%,而截至今年4月末,这一比例已上升至53.63%,且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超过了2万户。因此,有市场分析人士告诉《齐鲁周刊》记者,中小板市场潜质如今依然惊人,后期投资机会仍在中小板和创业板。
中小板强者愈来愈强
尽管中小板的“造富”能力和市场潜质一直被看好,但不可不论的是,创业板推出之后,也使得中小板愈发感受到了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因为创业板和中小板一样,同样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和创新型企业,且上市门槛更低,既缩短了企业持续盈利的时间要求,又降低了企业净利润金额的下限规定。无疑,这对中小板市场形成了不大不小的冲击。
即便如此,中小板企业在过去十年展现出的旺盛生命力,除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积极回报投资者外,一批知名企业也从中小板脱颖而出,其中部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甚至世界第一。这就提醒投资者,中小板市场是强者愈强。正如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所言,从投资角度看,中小板市场是逮住强者,必有财发。
据深交所统计,中小板公司十年平均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5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4.8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04%。中小板公司净利润受金融危机、业务转型、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各年度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看经营业绩依然保持增长趋势,平均净利润从2004年0.4亿元增长到2013年1.47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56%,且中小板公司恪守主业,专注于自身优势,历年业绩主要是源于主营业务的贡献,平均在90%左右,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
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小板公司持续保持了积极回报投资者的优良传统,一直坚持较高现金分红比例。十年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1546.98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用实际行动回报了投资者。而中小板公司除分红稳步增长,一批知名企业也从中小板走了出来,其中包括比亚迪、苏宁云商、北斗星通、科大讯飞等。这些企业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极高,市场占有率名列国内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同时,中小板市场汇聚了中国众多优秀、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这里已成为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摇篮,推动着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以部分细分行业龙头2013年业绩情况为例,在29个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中,20家保持净利润的增长,欧菲光、同方国芯的增幅超过70%。
近3个多月,中小板股又一次开始寻求上位,尤其是金轮股份、登云股份等中小板次新股走势抢眼。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金轮股份、金莱特、互动娱乐、华泽钴镍、登云股份、飞利信、世纪华通等单日涨幅超5%次数在20次以上,其中金轮股份、金莱特、登云股份皆为中小板次新股。在其炒作热潮刺激下,有后发制人迹象。因此,有市场人士称,中小板股带动的蓝宝石、互联网板块腾飞,让投资者重新认识了中小板成长股的威力,中小板掘金之旅或许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