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ncsy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园林画面的同时配以音乐(最好是古典音乐)再来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画面、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①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②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③课文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无须多说,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产生了急于探索课文的学习心理.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电教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其实,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以上两点,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在唐宋诗词教学中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唐宋诗词的欣赏能力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奇葩,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词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
  1、利用多媒体设置动画效果。在多媒体动画功能的辅助下,对输入和修饰好的诗词及有关解释,逐字逐句进行动画效果设置,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文字产生动感。利用PowerPoint多媒体大纲模式,将事先编制的大纲按照程序,逐一对每一幅幻灯片进行文字输入。
  2、利用多媒体创设诗歌意境。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同一界面,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诗词时如闻其声、声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如:《淮上与友人别》先播放一幅国画,画中突出细雨蒙蒙的景色、烘托出依依惜别的气氛、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在河畔不舍握别。此情此景能体现诗人郑谷当时内心对友人的牵挂与离愁。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再为诗歌配上萨克斯曲《送别》,曲子中吹奏的意境与这首诗歌恰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地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3、拓展延伸,丰富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诗词,可以在学习课本所选篇目的基础上多学习几首课外名篇,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给学生补充《无题》《送友人》,并配以讲解,让学生欣赏。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如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宋诗词欣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使用教材,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不断探索,让多媒体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勇挑重担,为新型人才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合作写作的尝试  人们认为写作是个体的行为方式,作文教学也是以培养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为中心而展开的,忽视了合作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今天,“合作学习
期刊
一、七年级:突出真实性,实现“无我”→“真我”的单向转变  七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开始有了较大提升,理想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在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认知发展——形式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的特点,要引领学生以一颗纯洁真实的心灵去关注世界,从忽略自我的“无我”状态转变为认识自我的“真我”状态。通过以下途径积累真素材,塑造真实自我,使学生形成一种“求真”的写作习惯。  1、从教材中寻“真”,为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的味道,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突出母语文化传承的生命高度。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历经十年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1)扎实语言文字训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主要途径也是最有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就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因此,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势在必行。  一、重朗诵  欣赏古代诗词,一定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诵读是读诗词的基础,读诗词而不能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所以说它难,是因为作文是一种复杂、艰苦的思维活动,大到主题提炼、材料选择、结构安排,小到遣词造句、语法标点,无一不费思考,因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表露,缺少个性色彩,甚至千篇一律,或抄袭范文,或空话连篇。为改变此现象,教师要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放飞写作灵感,写出真情实感。感悟人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养
期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创新才能使教育充满活力,只有教学改革,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再次腾飞。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肩负着教学改革的重任,只有不断地学习,转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才能适应这飞速发展的社会。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老师是主宰,学生只知道一味听从,老师说是什么,学生就记住什么。一堂课下来,老师是讲得嗓子都哑了,学生是学
期刊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
期刊
和我们学校一些老教师一样,没接触过这样的学生谁也不会相信天下竟然还有这样差的学生。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当过班干部,学习上要么各科整体差,要么就是“缺胳膊少腿”,不能全面发展。基础差,入学成绩都是四百多分,还有三百多分,甚至二百多分的;学习习惯差,对课堂知识不重视,不能及时地做笔记,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有选择地做笔记,作业也重视不够,刀架不到脖子上绝不做作业;不善于思考,听课也只是听,不会思考加工内
期刊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少矛盾体:教师和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课堂、学生与学生……其中,教师和学生就是最大的一对矛盾体。而正如中医理论中所说的那样,只有让这些矛盾体趋于平衡状态,课堂教学才能向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实现双赢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那么,如何寻找到初中课堂教学的平衡点呢?我认为学校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加以探索:  一、从技术层面的管理来寻求
期刊
艺术生来就和趣味结下不解之缘。夸美纽斯曾说:“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优美的曲调,用不着督促就会欣赏。”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能引发趣味,而出色的课堂教学,也常常 能做到不加督促,引发趣味。在我国古代,早就注意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了。《礼记·学记》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不引发兴趣,就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音乐呢?  一、 内容求美,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