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赤壁之门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录大片的纪录片
  
  在大制作商业片的制作团队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电影梦想建立在记录的基础上,存在于整个剧组之中。他们不是副导演、不是化妆、不是道具,他们隐藏在剧组之中,在剧组中没有现成的“名分”,他们是整个剧组中最特殊的一群人。而另一方面,他们却是电影剧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国际化的导演和知名演员的生活,那些胶片之外的,生活化的内容和情节。
  
  在剧组中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坐在影院里的观众也想不到他们,但,当有一天这些电影被博物馆收录的时候,绝对少不了他们的纪录片作品。
  
  他们也是导演,是“大片纪录片”的导演。
  
  记录电影的过程其实不仅仅去窥视它的神秘,目睹一部大片的制作,你会对『复杂』二字感触尤深。对于电影导演们来说,几乎就是一场噩梦。我相信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噩梦的完结也许就是痛快的新生。
  
  ——甘露
  
  穿过电影学院的四季厅,一个长发女子袅袅婷婷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外表纤弱的姑娘,却用迷彩的外衣把自己包裹起来。
  
  她,是甘露。
  
  初识甘露,只会认为是个美女。早就听说成都的女子外表秀美,并且非常能干,看来这点在甘露身上全都体现出来了。1997年开始,甘露与朋友一起创立缘起英雄纪录电影工作室,期间跟拍第五代著名导演张艺谋长达七年,而拍摄电影《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纪录片《缘起》、《如花》也让甘露和她的工作室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随后,甘露迎来了她事业的崭新篇章——吴宇森的《赤壁》也邀请甘露的工作室进行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从学生到独立纪录片导演,再到『大片』的纪录片导演,这诸多角色转换中,甘露始终用她的目光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记录着或电光火石或细水长流的故事,无论是百姓还是明星,无论是艺术还是商业,经历了多年的纪录片生涯之后,甘露依然在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甘露说和张艺谋、吴宇森导演合作,都感到他们身上有一种艺术家式的孩子气,而当记者面对这样一个比想象中瘦很多的声音温柔但是内心强悍的女子,也不由觉得,她的执着和经历,对于纪录片的敏感与热情,亦裹挟着由内而发的一份天真,并且在时间中愈发沉淀,成就了一曲天真与经验之歌。
  


  
  《大众DV》:《赤壁》的纪录片现在进行如何?
  
  甘露:还在做后期,片名我基本确定下来,叫《路有多远》。
  
  《大众DV》:这部《赤壁》和之前拍摄的《缘起》、《如花》相比有何不同?
  
  甘露:《赤壁》和《英雄》、《十面埋伏》完全是不同的个体,但我们唯一不变的就是始终在关注“人”。其实我通常对电影的技术方面如画面、镜头不是特别关注,我反而会关注参与电影的人,关注他们的内心和想法。跟拍导演、日常拍摄还是一条不能放弃的主线,但这次会有一部分三国的故事背景和介绍涵盖在其中。
  
  《大众DV》:拍摄《赤壁》纪录片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甘露:以前拍《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纪录片时,因为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很久了,所以往往是在前期剧本筹备阶段就开始进入拍摄,但是《赤壁》这部电影和以前纪录片拍摄的不同在于这次真的遇到很多困难。首先是开机时间一次次推迟,所以我们基本上是在开机前一个多月进入,而真正电影拍摄的过程将近九个多月。2007年4月开机,12月才关机,其实每个电影的拍摄过程都是挺艰难的,但是《赤壁》真的是遇到了比较多的状况。
  
  可能在经历过几次这种电影拍摄之后,看事情的态度就会比较冷静了,就是说看待很多东西不会只看表面上了,更多的是看到人的想法和内心等等。拍《赤壁》时有一次墙突然塌了,有人受伤,还有一次是下暴雨,所有摄影组的人都在保护机器,每个人都特别无奈。工作中没有特别激动的情绪,可能也是因为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了,拍摄过程里有很多东西会让我默默感动,当然也有一些怀疑和反思,但是到最后对《赤壁》这个电影和剧组都会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
  
  《大众DV》:与吴宇森在现场接触,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和想象中一样吗?
  
  甘露:怎么说呢?我想这都是缘分吧。当时是张家振先生找我来拍《赤壁》的纪录片。在拍摄以前,我只见过吴宇森导演一次,所以在这次拍摄中才真正和吴导演接触。他本人跟他所拍的电影的感觉很不一样,他是一个很平和人,不是什么事情都张扬在脸上,好像天塌下来也能撑着,内心非常坚强。当年《英雄》的剧组是二百多人,而《赤壁》剧组一共有一千多人,单是司机就有二百多人。但是吴导对这些都非常清楚,拍摄中间有几天我生病没有去,恢复工作后有一天收工时,吴导看见我说,“怎么好几天没见到你,”我感到他平时不会说什么,但是心里在关心每一个人。
  
  《大众DV》:拍了多少素材?
  
  甘露:不是太多,大概一两百个小时。
  
  《大众DV》:这次《赤壁》的纪录片发行有什么计划?
  
  甘露:这个还在商议之中,应该会在电影上映之前推出,但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工作室做电影纪录片每年都是有选择的,我们会投入很大的经历去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希望这部纪录片是一部独立的作品而不是依附于电影本身的。《赤壁》要分上下两部上映,所以纪录片也有出两部的考虑,先推出一部,在第一部电影之前,第二部电影之前再推出第二部,并且在过程中关注第一部电影的发行情况。
  


  
  《大众DV》:缘起英雄纪录片工作室的近况如何?
  
  甘露:目前工作室主要是用广告和宣传片收入来供给纪录片的拍摄。近期做了《功夫之王》和《赤壁》两部电影的纪录片,接下来还有一部新片正在筹备之中,以前工作室长期拍摄的纪录片题材也还在继续拍摄,再有就是奥运方面的题材,但我希望能有新的视角来拍奥运的题材。
  
  我们已经积攒了一些完整的素材,但我需要整合后成系列地呈现出来。我想先做好一件事情(电影的纪录片),然后再去想其他的事情。
  
  电影这个群体很特殊,一部戏,几个月,一群人……从陌生到熟悉,朝夕相处,各司其职,彼此合作,之后各奔东西,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轨迹,也或者整装待发开始下一部电影的拍摄。所以这种重逢仿若梦境。
  
  ——甘露
  
  记录电影《赤壁》的纪录片《路有多远》抓帧
  
  电影对于外界的人而言,就只是一个传说。是有一些神秘,但也没那么传奇。现实生活的还原总是比电影还要奇妙而精彩。
  
  ——甘露
  


  
  甘露小传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北京缘起英雄纪录电影工作室艺术总监,纪录片导演。用七年时间跟随张艺谋,记录下《幸福时光》、《英雄》、《十面埋伏》等电影的拍摄全过程,制作了中国国内第一部独立于电影之外发行的电影纪录片《缘起》,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已被国际众多著名电影学院及大学相关电影专业收藏为专业教材。
  
  2004年,缘起英雄纪录电影工作室推出关于电影《十面埋伏》的纪录片——《如花》。其间还拍摄记录了张艺谋第一次与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合作,导演中国原创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全部过程,拍摄制作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全球宣传片。拍摄了张艺谋的《2000中国申奥片》,导演的第一部歌剧《图兰朵》,以及中国第一部实景歌剧《印象·刘三姐》等的全部创意制作过程⋯⋯
  
  缘起英雄纪录电影工作室即将推出历时四年拍摄的,亚洲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国芭蕾舞演员生存状态的系列纪录片《我们在跳舞》。
其他文献
专业摄像机阵营等级森严,但是在高清大旗的引领下HDV的队伍不断壮大,它们是登堂入室争夺专业机型的生存空间?还是面向民间普及高清的博爱?这一切都由新技术的领导者来定夺。  但是,作为消费者你还能再等吗?无知者无畏只是戏言,无知者必将被淘汰。利刃在手,千万别让高清的双刃剑伤了你!    搞清时代才能高清时代    从Dv时代发展到HDV时代的过程可以用四句古诗来概括:在Dv时代我们的技术发展是“旧时王
期刊
京城影像地图    策划:砚华 张献民  执行:于飞宇 瓦贝    某日,喝High了的几位业界“高人”开始“指点江山”,将蛰居在北京城各地影人按照各自的主张不同,得出了一个“三点论”。    何谓“三点论”?本着“谁主张谁取证”原则,当然要请张献民老师执笔将“三点论”论述一下。以往张老师都是以写影评见长,这次为本专题做述,从影人居住地说起由影论及人直至论及影像气质,冒着被砸板砖的危险,还是应约完
期刊
Fiming East Festival(“英国东方电影节”,以下简称FEF)——承载着“华语世界的重要电影事实”,自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以来,得到了英国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成为中国电影在西方世界的一个全新窗口。不仅西方观众借此了解到“中国电影除了龙虎英雄埋伏黄金的本事,还拥有其他的语言,其他的经典,其他的大师”,更是“一处电影文化的开端和启航”。今年我们荣幸地接受FEF邀请,特别策划《大众D
期刊
今年五月草场地的放映上,青年导演范俭的纪录片《生于2008》在现场放映的时候受到了众多争议,关于影片中的形式感是否应该像纪录片《十》一样坚持到底;关于影片是否应该为了讨好观众而去做一些设计等等问题,范俭当时的选择自然有他的想法,而等到几个月之后,这部影片却更名为《的哥》,时间也减少了八分钟。  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洁老师在观看了影片之后,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也为我们很好地解读了这部重新剪辑过的纪录片
期刊
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完满地》画上了句号。对于个人而言,最得到放松的是不再计算今天是单号还是双号,考虑是否能够开车了。现在我们可以轻松的干各的行当了,于是与DV相关的一些事情也像残奥会闭幕式上的红叶纷纷而至。  首先就是平遥的第8届国际摄影大展如期在9月19日开幕,作为DV影像艺术单元主要参与单位,《大众DV》主题放映单元“奶兔大白糖”在平遥大出风头,80年代后怀旧主义的海魂衫存下遥占城成为最抢眼的时尚
期刊
刚刚入主伊比利亚的张亚璇在蛰伏几年之后,拍出了纪录片《前门外》。而之前,张姐姐一直在理论方面著作丰厚,在国内影像评论界混出一号。    一打听,此女出自北京师范大学。    正在上升的绩优股    许是因为举办了15年的大学生电影节的天时;许是因为地处小西天黄亭子附近,靠近电影资料馆的地利,许是因为有一群热爱电影,又年轻有才华的学生的人和,作为一所有百年历史的综合类大学,我们不但知道这里有一个艺术
期刊
北京电影学院,这个曾经“歪门邪道二百五”的地方被打扮得越来越光鲜靓丽,原本就窄小的250米草场盖起了学生宿舍;到大门口那条不直的小道被美玻璃房造出个漂亮格局;至于那横着摆放的大门打车时候正好适合停车。就是这地方,让我的同事抛弃几年的情谊,跑去上学了。    几乎所有电影爱好者都对北电有情节,因为这里出了张艺谋和贾樟柯。几年前,著名导演谢飞创立了“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 (ISFVF),拍了一辈子胶片
期刊
2003年的夏天,京城正值非典时期。城市往日的喧哗被肃静、寂寞所替代,但是一群青春涌动的莘莘学子,在机智和才华的洋溢之下,还原了这个夏天应有的色彩。从此,“半夏”这个词,不仅与鲁迅先生的文章有关,也与这些学子们的导师——何苏六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半夏”的可贵,不仅在于强调学生原创和个人表达,鼓励创新,从何老师的角度来看,还有不可推卸的影像责任感。“通过影像认识认知社会,增加对社会的
期刊
今典花园·放电影院  特色: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今典花园数字影院,2007年影院进行了胶片改造,同年5月加入北京新影联院线。  门票:周二周三全天半价。邻里卡观影18点前10元,18点后20元。  地点: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空间蒙太奇二层。    单向街书店  特色:包括沙龙、读书会,沙龙不定期举办各种展映和导演见面会。  门票:免费。  地点:圆明园店(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路圆明园东门)及万
期刊
大稿村艺术区首席执行官楚智程说,新媒体艺术就是大稿村艺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仍需努力的艺术区    在798、酒厂或者环铁已经变成旅游手册上必不可少的时尚景点后,北京周边地区的旧厂房房主们也希望自己的地盘能像这些艺术区越来越值钱。大稿村艺术区就是去年年初才刚刚开始确立下来的新兴艺术区。    尽管相对于宋庄来说,由大稿村村办京洲集团下属依美思门窗厂改建的大稿村艺术区还算交通便利,但用老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