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航工业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仪公司)创建于1962年11月,为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成员单位,是研制生产防冰除冰、传感器、椅载程控器等机载设备的专业企业,也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系列环保水处理装置的厂家。公司在应对挑战中迸发激情,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抢跑领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一本两翼”战略,以改革奋进的新成就、科研生产的新成果,为创造企业发展的新辉煌创造了条件。
“一本两翼”领飞企业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战略引领,坚持专业化发展,围绕实现企业跨越发展,强化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的结合,提出了坚持“以防除冰、航空传感器为本,非航空传感器和环保水处理装备两翼齐飞”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成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航空产品从20余种发展到四大类技术400余项产品,为国内现役歼击机、强击机、教练机、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等各系列飞机及导弹、火箭、载人航天工程配套,实现了由跟踪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从任务型向任务能力型的转变。经过发展,公司在防除冰系统、弹射座椅程控、大气数据测量、光纤传感器等专业技术领域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航空机电系统专业技术。其中,结冰探测分系统、尾翼防除冰分系统和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按期完成交付,奠定了公司成为国内防除冰系统一级供应商的基础。
与此同时,按照“打造专业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规模”的要求,把握好技术突破和商业成功的统筹,基础支撑和跨越发展的协调,按全价值链规划公司产业发展,做到军民结合、航空与非航空结合。在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高度重视规模化发展,在民品战线大胆探索建立全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寻找发展商机,利用武汉市1+8城市圈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发挥公司位于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国光谷”的地域优势,抓紧规划,有效吸纳社会可利用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快速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公司融入区域经济的重要平台。
在发展非航空传感器方面,公司通过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高技术传感器技术公司,从少量尽快形成批量,实行军民品技术结合、共享,加速技术融合,以低成本规模化迅速形成产业。
为发展民品环保产业,公司转变商业模式,运用自身的技术工艺积累,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构筑全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原则,追求专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努力从卖产品设备转向卖解决方案,从会做什么转变为能卖什么。对传统电镀废水处理项目,在强化用户导向的同时,突出抓好前端设计、生产线集成和后端的营销服务,从而实现工程项目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共同提升。武仪公司的环保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已经进入核电站循环水处理领域,同时企业技改、产业园建设、舰船压载水等拉动着大量的环保水处理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突出“一线两面”,电站水处理领域强化“两电一水”,通过延伸、拓展传统产业链,实现价值集成和增值。
公司大力开发民用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目前已拥有18个系列百余种的民用产品。
专业化发展提升系统能力
武仪公司始终坚持把“把握技术前瞻、跟踪技术前沿”作为新技术研发的方向,以防除冰技术为重点,从理论分析、系统设计技术、软件开发及仿真试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试验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防冰系统产品研制、生产及试验基地;以结冰风洞和结冰气候室为载体,培养和吸纳高水平人才,开展相关领域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构建航空防冰重点实验室。历经20多年,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与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共同合作,在2014年2月完成某型直升机地面旋翼冰雾喷洒试验验证。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旋翼防除冰技术的国家。
结冰是威胁飞行安全的杀手,在7000米高度以下,当飞机穿越含水量较大的低空云层时,往往会因为低温大湿度导致机体一些部位结冰。曾经有不少飞机事故都是因结冰而起。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对飞行器结冰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凭着对市场的高度敏锐,1992年,在签订某型机攻角传感器成品研制协议时,对传感器气动敏感组件“风标”提出了防除冰的具体要求。从此,武仪便走上了防除冰系统专业的研发之路。1996年,结合引进许可证产品,武仪开展了结冰探测与防冰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完成了国内第一个电磁谐振式结冰信号器的国产化研制,并在国内几个型号的飞机中得到应用。到90年代末,公司逐渐由单个结冰传感器向结冰探测和防除冰系统研制生产发展,自主开发了系列结冰信号器,相当于国际同代水平,应用于多个型号和机型上。
“十一五”期间,武仪公司紧跟国际防除冰技术趋势,立足国内新技术发展需求,成立了防除冰研究所,以用户需求为牵引,联合主机单位开展了大量固定翼和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技术预先研究,以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防除冰系统,实现飞机集中自动化除冰。
以系统集成为依托,为某型飞机先后主持完成了固定翼飞机的结冰探测和除冰两个分系统产品的研制。该结冰探测分系统首次引入结冰速率探测和融冰效果监测理念,实现了闭环监控。防除冰系统攻克了加热垫加工工艺,解决了加热丝既要加热又要绝缘的难题;其控制配电部分采用双余度设计,为除冰任务配备了双保险。2012年12月该结冰探测和除冰两个分系统完成机上通电试验,先后通过了系统地面联试,自然环境、机械环境、可靠性强化试验和软件三方测评,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为飞机顺利首飞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公司产品在多个机型上配套由部件向系统级产品的突破,推动了国内防除冰技术的发展。
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是世界性难题。2005年,武仪公司开始着手进行某型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研制。与固定翼防除冰系统不同,直升机旋翼进行除冰控制的时候,需将电源输送到高速旋转的桨叶上,攻克集流环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了研制团队的首要任务,经过无数次攻关,最终通过1500小时的不间断试验,验证了该集流环的核心部件电刷、导电环材料的稳定性,以及两者组合结构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公司还增设了除冰控制模式设计,对加热时间进行了智能控制,避免了过度加热导致零组件受损的问题。 打造一流防除冰实验基地
防除冰技术是一项实验性很强的技术,需要大型地面试验设施和大量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公司开展结冰探测技术、除冰防冰以及结冰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必须对结冰环境、结冰环境下的飞行特点以及产品、系统的结冰除冰进行大量的试验。
1992年,主机对某型机攻角传感器提出防除冰技术要求时,国内当时并没有冰风洞,此类大气数据传感器的部分防除冰试验需要到俄罗斯进行外协,而每次试验费高达300万元。为此,1993年公司提出了自主筹建国内首座通用型航空仪表冰风洞的项目建议。历经6年自主摸索创新,1999年国内首座仪表冰风洞,也是亚洲第一座亚音速仪表冰风洞——YBF-02在武仪竣工并通过验收。自建成以来,该冰风洞完成了攻角传感器、空速管、大气总温传感器、结冰信号器等几类机载气动传感器,机翼、旋翼、发动机导叶等相关飞机部件及模型的结冰、除冰和防冰试验,以及结冰机理研究等基础试验,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相关的试验经验。
随后,2012年12月,国内第一座(BQS-01)结冰气候室及武仪第二座冰风洞——YBF-04仪表冰风洞改造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加上即将建成的国防科技“十二五”重大试验设施——YBF-05冰风洞,国内一流的防冰系统产品研制、生产及实验基地呼之欲出,并于去年被湖北省科技厅命名为“防除冰技术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防除冰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使得小型气候室全尺寸低风速试验与冰风洞的高速试验相互配合,实现对系统产品的除冰性能进行全方位考核,使防冰系统的研究性试验和系统性能试验更加完整,结果更加真实可信,为公司型号关键技术攻关、防除冰技术系列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在不断突破创新的防除冰专业研发之旅上,武仪公司完成了飞行器防除冰系统从测仿到自主研制的转换,从单只结冰传感器向防除冰系统拓展,形成了集防除冰技术及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为一体的系统集成能力,成功为各类飞行器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2000年,YBF-02仪表冰风洞获国防科技一等奖;2007年,XBJ-2结冰信号器获国防科技二等奖、中航二集团二等奖;2011年,CJB-1结冰融冰探测系统获国防科技三等奖、中航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2012年,一种结冰速率探测器探测头等四项专利获授权。
武仪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防冰除冰、传感器等机载设备一流的供应商、中部地区为水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高端集成商和武汉“中国光谷”提供光电、机电、智能产品、服务的重点企业。
“一本两翼”领飞企业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战略引领,坚持专业化发展,围绕实现企业跨越发展,强化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的结合,提出了坚持“以防除冰、航空传感器为本,非航空传感器和环保水处理装备两翼齐飞”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成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航空产品从20余种发展到四大类技术400余项产品,为国内现役歼击机、强击机、教练机、运输机、轰炸机、直升机等各系列飞机及导弹、火箭、载人航天工程配套,实现了由跟踪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从任务型向任务能力型的转变。经过发展,公司在防除冰系统、弹射座椅程控、大气数据测量、光纤传感器等专业技术领域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航空机电系统专业技术。其中,结冰探测分系统、尾翼防除冰分系统和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按期完成交付,奠定了公司成为国内防除冰系统一级供应商的基础。
与此同时,按照“打造专业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规模”的要求,把握好技术突破和商业成功的统筹,基础支撑和跨越发展的协调,按全价值链规划公司产业发展,做到军民结合、航空与非航空结合。在技术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高度重视规模化发展,在民品战线大胆探索建立全新的体制机制,积极寻找发展商机,利用武汉市1+8城市圈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发挥公司位于武汉东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国光谷”的地域优势,抓紧规划,有效吸纳社会可利用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快速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公司融入区域经济的重要平台。
在发展非航空传感器方面,公司通过大力开发军民两用技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高技术传感器技术公司,从少量尽快形成批量,实行军民品技术结合、共享,加速技术融合,以低成本规模化迅速形成产业。
为发展民品环保产业,公司转变商业模式,运用自身的技术工艺积累,以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构筑全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原则,追求专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价值最大化,努力从卖产品设备转向卖解决方案,从会做什么转变为能卖什么。对传统电镀废水处理项目,在强化用户导向的同时,突出抓好前端设计、生产线集成和后端的营销服务,从而实现工程项目价值和品牌价值的共同提升。武仪公司的环保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已经进入核电站循环水处理领域,同时企业技改、产业园建设、舰船压载水等拉动着大量的环保水处理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突出“一线两面”,电站水处理领域强化“两电一水”,通过延伸、拓展传统产业链,实现价值集成和增值。
公司大力开发民用产品和军民两用产品,目前已拥有18个系列百余种的民用产品。
专业化发展提升系统能力
武仪公司始终坚持把“把握技术前瞻、跟踪技术前沿”作为新技术研发的方向,以防除冰技术为重点,从理论分析、系统设计技术、软件开发及仿真试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试验技术等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防冰系统产品研制、生产及试验基地;以结冰风洞和结冰气候室为载体,培养和吸纳高水平人才,开展相关领域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构建航空防冰重点实验室。历经20多年,攻克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与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共同合作,在2014年2月完成某型直升机地面旋翼冰雾喷洒试验验证。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旋翼防除冰技术的国家。
结冰是威胁飞行安全的杀手,在7000米高度以下,当飞机穿越含水量较大的低空云层时,往往会因为低温大湿度导致机体一些部位结冰。曾经有不少飞机事故都是因结冰而起。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对飞行器结冰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凭着对市场的高度敏锐,1992年,在签订某型机攻角传感器成品研制协议时,对传感器气动敏感组件“风标”提出了防除冰的具体要求。从此,武仪便走上了防除冰系统专业的研发之路。1996年,结合引进许可证产品,武仪开展了结冰探测与防冰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完成了国内第一个电磁谐振式结冰信号器的国产化研制,并在国内几个型号的飞机中得到应用。到90年代末,公司逐渐由单个结冰传感器向结冰探测和防除冰系统研制生产发展,自主开发了系列结冰信号器,相当于国际同代水平,应用于多个型号和机型上。
“十一五”期间,武仪公司紧跟国际防除冰技术趋势,立足国内新技术发展需求,成立了防除冰研究所,以用户需求为牵引,联合主机单位开展了大量固定翼和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技术预先研究,以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防除冰系统,实现飞机集中自动化除冰。
以系统集成为依托,为某型飞机先后主持完成了固定翼飞机的结冰探测和除冰两个分系统产品的研制。该结冰探测分系统首次引入结冰速率探测和融冰效果监测理念,实现了闭环监控。防除冰系统攻克了加热垫加工工艺,解决了加热丝既要加热又要绝缘的难题;其控制配电部分采用双余度设计,为除冰任务配备了双保险。2012年12月该结冰探测和除冰两个分系统完成机上通电试验,先后通过了系统地面联试,自然环境、机械环境、可靠性强化试验和软件三方测评,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为飞机顺利首飞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公司产品在多个机型上配套由部件向系统级产品的突破,推动了国内防除冰技术的发展。
直升机旋翼防除冰是世界性难题。2005年,武仪公司开始着手进行某型直升机旋翼防除冰系统的研制。与固定翼防除冰系统不同,直升机旋翼进行除冰控制的时候,需将电源输送到高速旋转的桨叶上,攻克集流环电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了研制团队的首要任务,经过无数次攻关,最终通过1500小时的不间断试验,验证了该集流环的核心部件电刷、导电环材料的稳定性,以及两者组合结构的可靠性。除此之外,公司还增设了除冰控制模式设计,对加热时间进行了智能控制,避免了过度加热导致零组件受损的问题。 打造一流防除冰实验基地
防除冰技术是一项实验性很强的技术,需要大型地面试验设施和大量基础数据作为支撑。公司开展结冰探测技术、除冰防冰以及结冰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必须对结冰环境、结冰环境下的飞行特点以及产品、系统的结冰除冰进行大量的试验。
1992年,主机对某型机攻角传感器提出防除冰技术要求时,国内当时并没有冰风洞,此类大气数据传感器的部分防除冰试验需要到俄罗斯进行外协,而每次试验费高达300万元。为此,1993年公司提出了自主筹建国内首座通用型航空仪表冰风洞的项目建议。历经6年自主摸索创新,1999年国内首座仪表冰风洞,也是亚洲第一座亚音速仪表冰风洞——YBF-02在武仪竣工并通过验收。自建成以来,该冰风洞完成了攻角传感器、空速管、大气总温传感器、结冰信号器等几类机载气动传感器,机翼、旋翼、发动机导叶等相关飞机部件及模型的结冰、除冰和防冰试验,以及结冰机理研究等基础试验,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相关的试验经验。
随后,2012年12月,国内第一座(BQS-01)结冰气候室及武仪第二座冰风洞——YBF-04仪表冰风洞改造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加上即将建成的国防科技“十二五”重大试验设施——YBF-05冰风洞,国内一流的防冰系统产品研制、生产及实验基地呼之欲出,并于去年被湖北省科技厅命名为“防除冰技术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防除冰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使得小型气候室全尺寸低风速试验与冰风洞的高速试验相互配合,实现对系统产品的除冰性能进行全方位考核,使防冰系统的研究性试验和系统性能试验更加完整,结果更加真实可信,为公司型号关键技术攻关、防除冰技术系列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在不断突破创新的防除冰专业研发之旅上,武仪公司完成了飞行器防除冰系统从测仿到自主研制的转换,从单只结冰传感器向防除冰系统拓展,形成了集防除冰技术及产品研制、生产、试验为一体的系统集成能力,成功为各类飞行器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2000年,YBF-02仪表冰风洞获国防科技一等奖;2007年,XBJ-2结冰信号器获国防科技二等奖、中航二集团二等奖;2011年,CJB-1结冰融冰探测系统获国防科技三等奖、中航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2012年,一种结冰速率探测器探测头等四项专利获授权。
武仪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防冰除冰、传感器等机载设备一流的供应商、中部地区为水环境保护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高端集成商和武汉“中国光谷”提供光电、机电、智能产品、服务的重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