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对于赊销形成的债权管理,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情况。从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的管理、谨慎选择结算方式等六个方面描述了企业如何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应收账款 浅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b)-0199-01
1 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企业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是指导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和有关活动的根本依据,并确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使命。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为企业持续一致的信用决策提供依据所制定的一整套信用策略,是企业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企业信用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使企业在现金流和收益率上实现最大化,主要表现为:科学地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产生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现金流动速度;实现最大限度的信用销售。企业信用政策更进一步的目标是通过信用政策的实施实现企业的销售战略和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组成。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通常以坏账损失率表示,它是公司评价客户信用质量的基本准则。具备了信用标准,管理人员才能判断是否给予客户信用和给予多大程度的信用。
(2)信用条件。公司的信用条件包括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率和折扣期限。每一个公司都规定有一般性的信用条件授予大部分的客户,尤其是没有与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客户。经常使用的信用条件是2/10,n/30,其内容为“从发票开出次日算起,折扣期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率,超过折扣期付全额,最迟30天付款即信用期”。对于签有长期合同的客户,公司经常提供多个价格和信用条件的组合。制定信用条件时,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因为不同的信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效益和成本。
(3)收账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客户应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到期及时付款,履行其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客户拖欠货款。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信用质量不同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质量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
2 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
3 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
目前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管理,这样虽然方便,但也存在着管理漏洞。由于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或控制力不足,销售人员的舞弊现象自然就多了起来。显然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容易造成舞弊的后果。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也不合理,因为他们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管理是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若一个企业对自己的客户不了解,他能做出赊销的决定吗?什么样的客户可以赊销?应选取多大的赊销额较适中?什么样的客户宁可降价也不能赊销?一切都得有个科学的分析,不能仅考虑关系,特别在这个危急时刻,灵活利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扣比例,是在生死关头下企业快速反应,应对危机的良策。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客户资信的机构来管理应收账款,即建立专门的收款部门,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
4 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在新的核算体制下,对账制度的建立要适应新型会计核算方法的需要,要结合会计核算“四集中”,大额支付结算系统中账务处理流程进行完善,要针对核算系统中存在的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对账规定。会计对账要考虑以网络对账方式进行,开发账务核对程序,通过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C网接口,实行联网,达到即时对账效应,可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加速数据传输频率,缩小对账时间差,提高对账质量。其次,可考虑在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中增加营业网点柜账务,分户帐查询业务和账务核对的开展,增强系统的适用性。
5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要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我们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基于销售或代理合同合法有效)。
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笔者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进行重点管理。另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还有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很好,划分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类、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
6 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产生坏帐,对于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的处理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即企业可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等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账款,这样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又避免了企业的明盈实亏。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计提比例等。如果企业历史上发生的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则企业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后,并不表明企业已放弃了收款的权利,而且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任意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了企业在对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即企业利用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坏账准备。
关键词:应收账款 浅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b)-0199-01
1 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企业信用政策(Credit Policy)是指导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和有关活动的根本依据,并确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使命。企业的信用政策是为企业持续一致的信用决策提供依据所制定的一整套信用策略,是企业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企业信用政策的直接目标是使企业在现金流和收益率上实现最大化,主要表现为:科学地将企业的应收账款持有水平和产生坏账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现金流动速度;实现最大限度的信用销售。企业信用政策更进一步的目标是通过信用政策的实施实现企业的销售战略和客户关系管理战略。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政策,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组成。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通常以坏账损失率表示,它是公司评价客户信用质量的基本准则。具备了信用标准,管理人员才能判断是否给予客户信用和给予多大程度的信用。
(2)信用条件。公司的信用条件包括给予客户的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率和折扣期限。每一个公司都规定有一般性的信用条件授予大部分的客户,尤其是没有与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客户。经常使用的信用条件是2/10,n/30,其内容为“从发票开出次日算起,折扣期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率,超过折扣期付全额,最迟30天付款即信用期”。对于签有长期合同的客户,公司经常提供多个价格和信用条件的组合。制定信用条件时,要进行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因为不同的信用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效益和成本。
(3)收账政策。在正常情况下,客户应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到期及时付款,履行其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客户拖欠货款。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信用质量不同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质量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
2 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
3 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
目前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管理,这样虽然方便,但也存在着管理漏洞。由于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或控制力不足,销售人员的舞弊现象自然就多了起来。显然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容易造成舞弊的后果。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也不合理,因为他们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客户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在实际工作中,应收账款管理是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若一个企业对自己的客户不了解,他能做出赊销的决定吗?什么样的客户可以赊销?应选取多大的赊销额较适中?什么样的客户宁可降价也不能赊销?一切都得有个科学的分析,不能仅考虑关系,特别在这个危急时刻,灵活利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扣比例,是在生死关头下企业快速反应,应对危机的良策。因此在企业内部要建立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客户资信的机构来管理应收账款,即建立专门的收款部门,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
4 建立切实可行的对账制度
在新的核算体制下,对账制度的建立要适应新型会计核算方法的需要,要结合会计核算“四集中”,大额支付结算系统中账务处理流程进行完善,要针对核算系统中存在的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对账规定。会计对账要考虑以网络对账方式进行,开发账务核对程序,通过人民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C网接口,实行联网,达到即时对账效应,可减少和消除人为操作因素,加速数据传输频率,缩小对账时间差,提高对账质量。其次,可考虑在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中增加营业网点柜账务,分户帐查询业务和账务核对的开展,增强系统的适用性。
5 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
应收账款发生后,要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程度的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此,我们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基于销售或代理合同合法有效)。
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货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笔者将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进行重点管理。另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还有一类经销商或用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很好,划分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类、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
6 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
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产生坏帐,对于企业发生的坏帐损失的处理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坏账而遭受的坏账损失,只能采用备抵法,即企业可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等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和相应的应收账款,这样体现了会计的配比原则,又避免了企业的明盈实亏。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计提比例等。如果企业历史上发生的坏账损失的记录较少,且债务人的信用较好,则企业在较低的水平上计提坏账准备,当然,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后,并不表明企业已放弃了收款的权利,而且为了避免人为操纵利润,任意计提坏账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了企业在对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即企业利用制度提供的选择空间,超过资产实际损失金额而计提的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