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画、新媒体、跨界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与音画结合有关的音乐作品,脑海中逐个浮现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穆索尔斯基的管弦乐作品《图画展览会》,以及由法国印象派绘画而得名的印象派音乐,比如德彪西、拉威尔等音乐大师创作的音乐作品。可见,一百多年以前,音乐家们就已经尝试使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视觉感官中的画面感——通过丰富而复杂的织体、全新的和声连接,与刻意的力度控制等等手段,向听众展现生动而又富于变幻的景观世界。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原本专属于听觉范畴的音乐会,向人们展示出视听一体的欣赏可能,音画结合成为新时代音乐会的全新尝试。
  近年,来自上海的青年钢琴家宋思衡首创的多媒体钢琴音乐会成为音乐圈关注的焦点。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体验,使得传统钢琴音乐会得到了一次立体化的改造,并且使得不同艺术间的跨界和题材选择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从2009年《交响情人梦》多媒体独奏音乐会开始,宋思衡进行了一系列新颖的大型多媒体独奏会的创作:《肖邦-爱》多媒体钢琴音乐剧,《寻找村上春树》,《乐读巴金》等等。这些音乐会作品,分别尝试用古典音乐与影视动画、与话剧表演、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跨界混搭,经过宋思衡与他的多媒体工作室成员不断摸索,逐步呈现出新时代多媒体音乐会的轮廓与架构。每场音乐会,从策划、构思、创作、演出等等环节,都反映出他对钢琴艺术的表演与音乐会的时代性做出的思考和理解。宋思衡认为,就像电影和电子游戏能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形式,多媒体音乐会的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视觉性,脱离了这一审美基准便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2013年6月,受邀于上海克勒门文化沙龙的委约,宋思衡携手法国当代画家吉拉尔德·艾科诺莫斯共同上演音画音乐会——《蓝·克勒门之夜》。这是一场横跨绘画与音乐两个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纵向游走在钢琴音乐、上海老歌、电子音乐中的真正意义上的音画听赏会。
  整场音乐会分为“源、溢、溶、涌”四个部分,四字含水,寓意了巴黎和上海诞生自两条河流——塞纳河与苏州河。同时,这四个字又对应着中国艺术的美学精神“起、承、转、合”,从萨蒂、德彪西的清雅如水,到《蓝色狂想曲》的浓烈火焰,艺术家带领大家探访法国文化与上海的交融、并存和发展。
  年近80岁的画家艾科诺莫斯在宋思衡弹奏的钢琴音乐的引导下,在一幅巨大的空白画布上完成了一幅现代派油画作品。它以蓝色为主色调,又有绿色、黄色的逐步渐变,以及红色的点缀,画面布局自然融合,与钢琴演奏相映成辉。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时常跟随音乐的节奏运用笔触、寻找灵感。而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作欣女士,运用美声唱法演唱的老上海流行歌曲《苏州河边》,同时,来自著名电子音乐制作人B6,适时加入实录于上海的环境音乐,一时间带给观众时空交错,纵横跨界的奇妙感受。
  其实,跨界音乐(会)在国外早些年就已出现,被大家熟知的有: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马友友跨界音乐会、雅克·鲁西埃三重奏的爵士巴赫、爵士肖邦……以美声与流行唱法结合,用爵士元素表现古典音乐等等。与这些依然在音乐领域中寻求各流派之间的跨界不同,宋思衡的多媒体音乐会是在不同艺术门类的横向跨界,实属独创。当然,对于这样的尝试不免引来一些争议,比如在欣赏音画音乐会、多媒体音乐会的过程中,音乐的审美体验是否被削弱?观众的注意力是否会被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分散、转移?多媒体手段的加入,是否对传统的古典音乐会进行了娱乐化的包装?……
  难能可贵的是,宋思衡是一位古典音乐家。尽管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仍然是最为经典、纯正的钢琴音乐。宋思衡说: “真正的跨界并不是噱头,而是与生俱来的自我体验,是艺术发展的经验,是我们时代的精神超验”。
  当代艺术的目的是致力于对传统的解构,强调艺术作品的观念性表达,并重视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诉求。正如宋思衡所说,“艺术的本质是有其自身的自由度的。”新时代音乐会的形式,应该体现其历史、跨界与融合的属性。从文学、戏剧、绘画的跨界,到与电子音乐、民族音乐的混搭,多媒体音乐会正在探索、革新,寻求与更多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碰撞、交融,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走进音乐厅。
  艺术发展本身的高度自由性,预示着它能够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伸出触角,跨越界限。新时代音乐会也必将展现其多元素的时代特征。
  链接
  跨界音乐
  “跨界音乐”源自英文“Crossover”,以一种音乐“风格”的身份出现,逐步被人们接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确的定义,多表现为古典与流行的互相串联:如用流行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古典音乐,或用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流行。及至今天,古典跨界已经深受欢迎,1998年格莱美设立Best Classical Crossover Album的专属奖项。
  代表人物:
  莎拉·布莱曼(英国)
  安德烈·波切利(意大利)
  马友友(Yo-Yo MA, 华裔美国人)
  雅克·鲁西埃三重奏(Jacques Loussier, 法国)
  马克西姆(Maksim, 克罗地亚籍)
  亚伦·格特弗雷德(Yaron Gottfried, 以色列)
  坂本龙一(日本)
  吴彤(中国)
  宋思衡(中国)
其他文献
一位智者曾说:“没有共同目标的人,有可能同道而行;有共同目标的人,亦有可能不相为谋。”尽管年纪轻轻,李华已走过很长的一段艺术道路,对阐释与变形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  早在幼年,李华的出众才华就为独具慧眼的老师们所注意。这位1980年出生于重庆的艺术家在获得资助后,决心打破常规,逃离奔波于小城市与乡间的既定生活轨迹——她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小村庄,于2001年至2005年来到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早期在
期刊
数月前,第一次迈进景德镇一家专门做柴烧器物的工作室:等于堂。在景德镇的几天,每天晚上我都要去一趟。一来是因为它们并不同于我以往所见到的柴烧器物,且每天都会出窑不多的一些产品,因而它们永远跟前几日我所见的不一样,每一天都会有新的视觉感受;另一个原因,就是每天晚上茶桌旁都聚集了不少他们的朋友,我实在找不着机会跟他们深入交流,有陶院的老师,有同行,有书画行家,有行业内年轻人……他们聊技术,聊器物之美,聊
期刊
美国综合教学感是在综合了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教学法以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之后,于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逐渐盛行的音乐教学法。它从根本上改革了“注入式”的教学法,把教学焦点聚焦在学生,从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等五个基本音乐语汇,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和创造能力,这种方法改变了以往注重“学会”的教学理念——掌握知识的结果,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会学”。这种理
期刊
漆的应用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思维的物化体现。在漫长的漆器艺术发展历史中,漆器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以日用器皿的形式呈现,但本质上它的财富象征意义和文化象征意义远超过它实用性,因此,今天漆器艺术的发展可以从古代漆器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找到可资借鉴的模式,同时充分与当下社会结合,才是现代漆艺的发展之道。  漆的应用与中华先民的思维模式  漆器已经有了7000多年的历史了。漆是如何被发现的,它又与中华先民的
期刊
“唐承华的艺术是生命能量的艺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  2015年7月16日下午,唐承华再次用最直接,最原始的方式释放了这种艺术能量。  陶瓷虽然出现已千年,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质量也大大提升。但是从古到今,陶瓷的基本制作原理却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瓷土与烈火交融产生的微妙变化令人着迷,两种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物质的碰撞也令人心潮澎湃。  陶瓷烧制方法是来自于古代人们
期刊
当我最初看到潘鲁生作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里面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和元素真实存在。潘鲁生并没有像大多数画家那样用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展开创作,并没有因循守旧地重复传统的内容。好奇心驱使他继续探寻一种当代水墨的新高度。他也并没有把自己安全地停留在传统水墨的绘画技巧层面上,他意识到了中国当代水墨并不是对传统绘画的复制和重复,而是要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来。他用了传统材料和新的表现手法来创作当代抽
期刊
吕长天,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当选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包装装潢设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理事和装潢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包装装潢学会副会长。1965年从上海美专本科工艺美术系毕业,进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工作至退休。曾任装潢美术室副主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上海市艺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定委员会美术学科组成员。笔者因《上海设计60年(194
期刊
人造物应合乎使用,这一点不论在今天,还是从历史上看,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尤其在今天设计“艺术化”的语境下,“可用性”应是先于“纯净审美”人造物的重要特征。目前对于设计问题的讨论,有一个向物品意义转移的趋势,笔者认为,对于物的可用性讨论,仍是必要并且重要的。  Affordance概念的提出  Affordance(在中文版中被译为“预设用途”)是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在其《设计
期刊
德国的民族性格是复杂的,了解这个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他们的艺术。对于热爱德国艺术的中国艺术家来说,机会真的来了。2015年7月30日下午,马库斯.吕佩兹出现在上海艺术研究所二楼会议室。这位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参观完中华艺术宫,在新锦江饭店附近某个洋服定制店订做了两套西装之后,一头扎进汾阳路弄堂,在上海艺术研究所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央美院、德国波鸿大学的学者及北京、西安、上海的艺术家、收藏家进行一
期刊
我是2009年去美国求学的,当时选择出国的动机很简单,只是想成为一名世界一流的玩具设计师,我的学校是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以下称之为SCAD);一所工业设计系全美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九的艺术设计院校,与很多美国著名的玩具公司有着较系统的长期合作项目。求学期间,我得到了很多的实际项目以及和在职设计师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