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等

来源 :新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jiub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云】
  爱她就为她写故事。当我爱上小黑兔“兔发树机能”时,为她写了一篇《兔灾记》,希望她能久久陪伴书桌边。文字还历历在目,她却在四个月生日那晚死去,一周后接到宠物医院的回访电话,仍难禁悲伤,可惜小黑兔与我的缘分,如此短暂。朋友们为安慰我,转给我各种小萌兔照片,其中有“兔子岛”大久野岛,此孤岛在二战期间生产毒气,战争结束后,其生产设施与实验用兔都被遗弃……少数兔子在无天敌的海岛上繁衍生息,近年人们为发展商业,将拥有300只兔子的大久野岛开发为特色旅游景点,许多具有更高观赏性的兔子出镜,新品种的小兔子未必是战争遗弃兔的后代,可能是为增加吸引力而引入,这么想着,兔子真是可怜的生物,生死不由自己。而我视兔秃如骨肉,在她离去后把笔名改成“柳机能”,她对我却始终只有迷惑不解吧?因此兔子的情感也犹如谜团。
  不过,一个人的命运,也如《维摩诘经》所说“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未必比兔子更能自如,唯一的区别是人的情感如此强烈,甚至超越了死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予以书写。我读西晋末年,时常把目光投向张方、张罴父子,作为混战中少见的枭雄,出身贫贱,凭其勇锐,在动荡时代中崭露头角,但他们对门阀制度、上层社会的反击是如此血腥残暴,最后也落得悲惨下场。那位迎接皇帝的年轻将军张罴在史书中匆匆一现,就消失于历史洪流,这些恶魔是否也曾有心碎时刻,是否也为爱憎会而痛苦咆哮?
  也许张罴小时候在长安呆过一段时间,记得父亲教姐姐骑马,一匹小白马,在庭院里,绕着一支从垂柳上垂下来的铁钩,姐姐骑马绕着它,不停地把一只只铁环套到钩子上,那时他一定很小,因为姐姐要把她那张涨满了笑容和汗水的粉红脸蛋俯得很低才能对着他说话。接下来,是姐姐的棺材被放到船上,渐渐驶出城市和他的视野,他看到父亲一动不动地站着,目送棺木驶远,作为长辈,父亲不能为早夭的女儿送葬,只能以沉默表达悲哀。
  半夜他醒来,跑到有灯光的一侧,看到父亲望着一把琴出神,膝盖上摊满了涂写得过于漂亮的贝叶经书,仿佛葬身于华美的经文中,他伏到父亲的膝头,“父亲,你不喜欢我了吗?”他问。父亲久久抚摸他的后颈,就像抚摩一头受伤的马驹,直到他入睡…这是他对父亲仅存的几个回忆之一。直到青春期,有时他会察觉到父亲望向他的目光充满怜悯,又有几分讥诮,对他必须重复自身命运的某种悲悯……
  出发攻打洛阳前,难得地,父亲和母亲一起坐在庭院前的长廊上,阳光正懒洋洋地从檐头斜切下来,草丛中麻雀就沿着这条可见的斜线飞蹿上去……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出征之日。母亲无声地缝着父子俩的披风,父亲看着庭院中的蜜蜂,嗡嗡发出静谧的忙碌之声,也许是他老了,他变得有点儿和蔼了——后来张罴才明白自己的猜测是多么天真l父亲也许是在想几进几出洛阳的往事,他在残破的西凉州郡与羌人持续的停战与开战,他的亡友,他的青春
  但没有一件与自己或母亲相关。
  长达……十一个月的围城……艰苦卓越,如果不是父亲这样的将领,就不会有最终的胜利,也不会有那么惨烈的攻防,那么残酷的死亡。
  张罴看中一个宫女,宫女也爱他,两人要求父亲给他举行婚礼,张方冷漠地说:“回长安的路途遥远,如果粮草不济,她就应当第一个被吃掉。”
  小时候,他和母亲十分喜爱观看河间王的阅兵仪式,父亲在一群大腹便便的将军之中,是那么瘦削、显眼,骑着一匹漆黑牡马,从灞上一路奔驰而来……他和母亲大声欢呼,混在看热闹的民众中间,喊得嗓子都哑了,仿佛第一次见到父亲,全身心地再次爱上这个全新的男人。然而,爱与生命,都不过是一次侥幸:既然拥有了这一次侥幸,就无从吐露抱怨。
  【女明星】
  七年前,机缘巧合,我第一次遇到那位女明星。当年她刚出道,踌躇满志,高、白、瘦,在一个大佬的电视剧里饰演女一号,当然,那是一部男人戏,就算是女一号,戏份也少得可怜。
  在明亮的灯光下,她和我说起往后打算,她要在24岁以前大红大紫,30岁以前功成身退,前往米兰学艺术,并游历整个欧洲,35岁嫁人生子。听上去,人生何其顺利,但那年的她年轻貌美,未来有无数可能,自然包括这最风光的一种。而且她的星路看起来的确也平坦,那年月有一本卖疯了的青春畅销小说被卖出影视版权,她将出演里面的重要角色——起点如此之高,没理由不红。
  然而她没能红起来,我是说,如她所愿地大红大紫,她甚至可能连二线都算不上。七年来,她辗转在一部又一部电视剧里,期间还改了名,将名字的第二个字改得和某一线女明星相同,可还是没能红起来。
  我甚至已经快忘记了她,直到无意翻《时尚先生》时,看到了她的大幅性感照片,红唇微启,香汗淋漓,而我竟从不知她有这样傲人的身材。
  初识时,她的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接近一米七的身高,86斤,长手长脚的一个人,尖削的下巴,完全称得上仙风道骨。七年后的杂志上,她依然瘦,但上围丰满异常,我突然意识到,她早已不再是我所认识的那个清新的女孩子,连模样也和当年大不一样了,整容传闻不绝于耳。
  那时她和我说,她无肉不欢,最恨的就是减肥。可导演对她说,镜头里人都显胖,她若想有好的上镜效果,必须把自己瘦到不能再瘦。她饿了十几天,靠维生素片维持着,瘦了十斤,但导演仍说不够,最后她眼泪汪汪地瘦到了84斤,滴米不沾还得每天小跑两个小时,健身器材三个小时,临睡前瑜伽一小时。
  而只有这样,在镜头上才刚刚好。我们刚认识时,她警惕地揪着胳膊说,我又胖了两斤回来,好可怕!我笑她太夸张,她却说,永远都会记得导演说,演员要对自己的形象负责,观众是不会体谅你的,她们不会替你着想,认为这个演员和化妆师有仇,或是不被摄影师待见,她们只会说,她又丑又胖!没别的。
  人人都看到娱乐圈磅礴的鲜花和掌声,但在那背后,也有数不尽的辛酸。减肥不算多大的事儿,但就算减肥整容隆胸改名,都红不起来,如今28岁的她,会想些什么呢?
  以前也决计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只会拥有这样一个以后。不晓得她还会不会记得自己说过,30岁以前退休?她已经28了,仍在尘世摸爬滚打,我也是。   【骆驼】
  窗外下起了雨,王小波逝世十五周年了,而我想起你。
  高中的时候我们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同桌,你是个插班生,又是复读。而老师们大概终于对我学习态度失去了信心,反正吧,咱俩被分配到倒数第一排,前边伸着脖颈嗷嗷待哺的一堆脑袋,我要看黑板上的函数公式,常常要把屁股“嘎吱”一声,用力地甩出半边椅子。你倒是永远稳坐泰山,巍然不动,不为别的,只因那将近一米九的个子——也许更高,站起来像平地上忽然晃悠悠地,杵起一根电线杆,你还有一双明亮而温和的,永远不会发脾气,像骆驼似的眼睛。
  是的,不能是别的动物,而只能够是骆驼。我在脑海里把班级比喻成最高密集形态的动物园,里面居住着各类家常飞禽,也包括珍奇猛兽。如今想来或许出自某种心理暗示,那些年我的灵魂深感囚禁,缩手缩脚,相当不痛快。但是我并没有试图对你过进行过任何形容,一切仿佛是多余的——你坐在那儿,高大,却宛若一枚忽略的动词,在那些无聊透顶昏昏欲睡的政治课,英语课,历史课,我们各自为政,手臂与手臂的磕碰间,像隔着一座太平洋岛,我在膝盖上铺展小说,报纸,广告单,或者发呆,或者用笔头戳戳后背,跟她有一搭没一搭聊天。而你基本都在睡觉,有时醒来,像如梦初醒般——复读生你呀,永远有一种此时此刻不应该身处在教室里的犹疑和惊慌——跟我要作业抄,而我总是笑嘻嘻地告诉你“没写”“只写了半页”“懒得管他,说忘带”,不过最后你总能搞到答案。你坐在我身边,窸窸率率,偷偷摸摸地抄,一边抄,一边要调整一下作业纸,避免滑落下去或者被光线遮蔽得失去分辨率。你的态度是那么端正,仔细,一字不漏,我惊讶但迄今也没搞懂为什么——好像那正在进行中的,竟是一种值得为之奋斗并深为喜爱的事业,虽然其实吧,你有没有交作业,老师们是一点也不关心的。
  “不过你是不同的。”有一次你对我说,我愣住不知道怎么接话,那话里有自嘲的意味,更多的是一种略带清醒的,差不多屈身认命的温顺。你压根不喜欢也不会读书,好不容易考上了大专,你爸又让你卷起铺盖,滚回学校复读。这样一想你就感到忧伤,我也是,虽然实质不同,你以沉默维护自己,而我却是具象地,矮小却又气势汹汹地,坐在座位上,连假装抄一份作业的耐性也没有。因为读书不认真,我常常要被罚扫,不是拖地板,就是擦黑板——他妈的,我恨透了这种无聊的惩罚。在下课后,我把背向后一仰,连同椅子划出悲愤的反抗,或者使劲叹一口气,有时,你会理解地笑一笑,走上去,帮我去擦掉那些密密麻麻的知识,站在粉尘扑簌,一阵接着一阵落下的雾里,你——轻轻滑动的你,仍然像一只骆驼啊。
  今天我突然想起你,想起你那年考得还是一塌糊涂,也不知道有没有复读,也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如何。我上大学不过三年,高中生活,就已经在我脑海里变成了一幅模糊粘稠的,滴滴答答往下淌水的画面。我一度不愿意回忆它,甚至为此要踉跄地绊倒一下,才想起你的全名。时隔多年,我终于在那种假意的健忘中明白,原来那年说白了,我们俩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遑论过程,还是结局。我最终也没完成某些人的期望,浪子回头,泪流满面地朝着波光粼粼的海面狂奔。可生活说到底又不是拍励志片,谈不上那些涉及被辜负的镜头就比较凄美——不管怎么样,那时我就孤零零地决定了,“要是某种生活有悖于我的心胸,我就会以为它不值得一过”,虽然如今想起来,不过是一种愚蠢笨拙之极的发疯。可我要是再碰见你,就要告诉你,我过得还不赖,你也知道我是那样一种人,总能假装找到乐子,就像从前掏出一份报纸,从早自习开始翻阅,直到放学,连寻人启事都几乎倒背如流。如今我终于决心开始努力,看看是不是理想,并不只通过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愿你也是。
  【书之推理的慈悲与爱情——《彼布利亚古书堂事件簿》】
  关于“书店”的书已经蔚为大观,占满店里一面墙的书架也不是稀奇事。众多淘书、藏书、捡书、读书的掌故和独立书店经营记、二手书历险记搭起了一个自成体系的世界观,它们被书写在纸页暗香之间,自己讲述着自己的秘密,恰似层层叠叠效果奇妙的剧中剧。
  在书籍出版和销售已经层次细分到让人晕眩程度的日本,二手书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凡是关于东瀛的“谈书之书”,无不对各大二手书店深情款款流连不舍。专业淘书客池谷伊佐夫有一本《神保町书虫》,讲的是东京最负盛名的“古书街”淘书指南+秩闻旧事。中文译笔风流潇洒,知情识趣,夹页中的牛皮纸地图更让这本小书像件手作艺术品。
  “书虫”的夫子自道和小游记固然可爱,但多少还欠缺一点精致的故事性。而最擅长打通类型小说界限,更擅长以“冷门专业技能”为基础设定的轻小说作者,毫不迟疑地弥补了这个空缺。《R·O·D》和《丹特丽安的书架》的世界中,旧书店都是舞台的一角,为解谜历险提供着线索和方向,而在这部新作《彼布利亚古书堂事件簿》中,位于镰仓小街的一家旧书店,变成了迷人的戏剧中转站。羞涩口吃,不擅交流,却有着惊人才智的文学少女店主将在这里与她命定的搭档相遇。一对顿显另类的“福尔摩斯+华生”组合翻开了一个个与旧书相关的推理剧,并且不可避免地为书中隐藏的真相付出摧人心肝的伤感和喜悦。
  作者三上延的轻小说作品并不多,之前只有一个《梦神的教室》系列。必须承认,那部校园奇幻剧中体现出的才能是相当有限的,椎名优的封面与插画甚至一度夺走了小说本身的光彩——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一个铺垫和历练,因为在《古书堂事件簿》中,那些重口而吃力的描写消失了,那些不自然的硬转折也不见了。北镰仓的海边风光,僻静街道上铁招牌丁当轻响的古书堂,宛如肖像画的专注于阅读的幽娴少女……它们共同构成的情境文雅而充满了现实意味,其间的故事一样流荡着绿茶的清苦气,作为“推理”来说可能不够精密也不够华丽,但作为小说,三上延显然找到了角色萌点、剧情新奇度、叙述技巧、文笔气质四者之间最妙的平衡点。
  故事以新进店员五浦大辅的视角讲述,因为外祖母留下的童年心结,他是个阅读障碍症患者,却为了处理外祖母留下的遗物旧书,找上了曾经缘悭一面的彼布利亚古书堂。在这个章节里,中心道具是夏目漱石的小说《从今以后》出版于四十五年前的版本。扉页上留着疑似作家本人的毛笔签名——似乎到这里为止只是个鉴定真伪的问题,但一直在医院养病的店主筱川小姐却从笔迹与格式开始了典型的“安乐椅推理”。一涉及到书籍相关就会发生人格转换侃侃而谈的筱川揭出了一个涉及家族情史的大秘密,尽管双方都为尊者讳不愿明言,但奇妙的邂逅让外形粗豪的大辅走进了旧书那黄昏色的隐秘世界…   第二个故事的中心乃是“偷书”与“礼物”。重要配角志田先生以先声夺人的方式登场,引出了“淘旧书从业者”的职业圈子,英俊同行笠井为解决《落穗拾遗》的失窃事件提供了目证,而女高中生奈绪的窃书理由简直纯情得让人心酸。《落穗拾遗》是一个关于“礼物”的同样纯情的小说,它映照着奈绪现实中的不完满,抚慰了她桀骜不驯的受伤的心,也为古书堂的配角众又添一位。
  非小说作品,晦涩难懂的《逻辑学入门》能不能成为剧情线索?从逻辑“三段论”开始的第三个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曾是边缘人的中年夫妻以逻辑学的复杂技巧相互隐瞒着秘密,小小的茶杯风波居然反转再反转,一张“监狱图书馆”借书卡引出的真相却无关欺骗和背叛,而是因为太珍惜对方而生出的不安。关于“隐瞒”的伏笔也在这里埋下,筱川小姐受伤的真相引出了最后一个故事——
  确实要称赞一下三上延的布局技巧,四个初看各各独立的小故事却是一个“连环套”的结构,一本珍贵的绝版毛边书,太宰治的《晚年》引出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刑事案件,而前文中的伏笔暗线一条条显山露水,还奇妙地呼应了家族情史的原点。那个不惜一切代价的丧心病狂夺书人其实一直乔装改扮隐藏在情节之中,他暴露的过程堪称惊心动魄,《古书堂事件簿》从来没有比这一刻更像“推理小说”。
  和精致回环的结构,娴熟而精准的推高潮手段相互成就的,是筱川小姐作为书痴和收藏家的隐秘情感。谈不上“黑化”,而是为保护书不顾惜自己也不信任他人的孤独之心。全书的“连环套”式结构实际也是她费心布好的一个局,她确实是利用了大辅的天真和倾心,却在最后发现自己无法冷漠面对这个年轻后辈的失望。
  ——所以在心有介蒂的分别之后,终于还是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筱川小姐愿意付出信赖,大辅愿意付出守护,而这个单元式推进的书店故事,也有了延续下去的理由。
  虽然有借鉴的痕迹,但不同于《文学少女》或是《丹特丽安的书架》,比起它们主要取材自书籍内容,《古书堂旧事簿》的世界专业和现实许多——它更偏重于图书版本学、笔迹鉴定学、检索学甚至赝品造伪、珍本估价的知识。筱川小姐作为专业人士的心机之深,性格之复杂也绝不同于远子学姐或“书姬”妲丽安——但这并没有令《古书堂事件簿》作为人间悲喜剧的魅力有所减色。
  《神保町书虫》里有句话,“爱书就是对书籍投以慈悲与无限的爱情”——它看起来更像为《彼布利亚古书堂事件簿》写下的题记。每一本寄存了历史的旧书,每一个由执念引发的事件,最终都会由“爱”来解决——多么典型的日剧式的煽情,但圆熟优美的讲述方式让我愿意相信,并且得到安慰。
其他文献
雕刻时光  这个4月,因为“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而格外热闹:“技术帝”卡梅隆卷土重来,花费重金再现Jack和Rose惊天地泣鬼神的恋曲。从影院出来,与朋友俱是唏嘘。  经典依旧是经典,我心永恒的主旋律依旧如此唯美动人,淋漓尽致诠释了那一对勇敢男女的永恒之恋。  无疑,主角的爱情让人感动落泪,只是时隔十五年,许多感触都变得微妙。  初看这部片子时还是懵懂的年纪,当时觉得一切理所当然。Jack就
期刊
我们踏过的每一片卑微的草,最后并没有真正死去。它承载着独有的声音、记忆,沉睡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一些变成莲藕,枝叶冒出水面大口呼吸,对着路过取水纳凉的勇士戏谑:你还记得上辈子吗?  有一些迁徙至潮湿温润的江南,在阳春三月里怀揣满腹的桃红,喜笑颜开。燕子轻盈剪动黑色翅膀,划过树下赏花的佳人,香气醉人,无声胜有声。  还有一些干脆融化在地表与空气里,以声音的姿态永恒存在。春天是婉转,夏日是活泼,秋天
期刊
任谁的青春,都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一个喜欢的人,  一桩纠结的心事,还有一段,酸酸甜甜的小时光。  张梓树的脑袋冒出书堆的时候,那张脸烧得红丹丹的。目光越过钟显艺人般完美的五官,远处黑板上贴的“离高考还有99日”在摇晃颠簸。三月初的空气密度大得压迫气管,由于供氧不足而浅薄的意识,垂死般捕捉凌乱的周边——谁正派发着模拟考的试卷,卷子散落,人群涌动……前面正传来下节课内要完成的英语周报,人声鼎沸表达着对
期刊
1999年的天空,远比如今酣畅淋漓。日光汹涌,清风过阵。  盛开的树枝一丫丫从窗口伸进来,本就狭小的空间立刻被填充得满满当当的,就连夕阳的影子,也只好夹起尾巴贴上落了灰的墙壁上去。  那年于我算是好坏参半。  好在母亲再嫁,她终于不用流离颠簸,独自白头。  坏在因着这桩喜事的缘由,从此我寄人篱下,前路茫茫。  chapter 1  一直拖到凛冬,我才第一次见着他。天蓝色的校服外面套了一件黑色的短羽
期刊
明霞成了这杨府里的四姨太,从她进府当丫鬟到成为姨太太,不过是一个月的事。  “狐狸精!臭婊子!勾引男人的东西!”府里为此小声议论的不少,唯有二姨太骂得最大声,就是明霞以四姨太的身份同她们一道出现在饭桌上,她也敢这么骂出来。  当然,老爷在的时候她是不敢的,老爷不在,这宅子里,她的厉害不容小觑。  二姨太艳锦的厉害是整个城都人尽皆知的,城里清风楼第一的花魁,样貌第一,才艺第一,伺候人的功夫第一,嘴巴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此刻,而这个此刻的门槛在不断地移动,说到底个人的此刻也许微不足道,但在某一点上,若与历史契机接通,就会像短路一样闪出火花。不是每一个女孩都可以成为灰姑娘,换上她的水晶舞鞋与王子翩翩起舞,此刻,哪怕是奢望,我也想化为永恒。  A1 新的启程  季菸提着厚重的行李箱来到大一新生资料填报处,看着前面黑漆漆的一片人头,只觉得比起这个,37度的烈日已不算什么了。她回想起自己求学辛酸史,一路
期刊
PART ONE  晚上十一点半,成霜降从电影院回来,满脸的沮丧。  今天晚上上映的是一部大制作,成霜降博爱娱乐圈里众男星,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就是她的后宫之一。去时她满脸兴奋,归来却是一副霜降后室外枯叶的蔫蔫模样,真让人好奇,尽管我早打定了主意不要理她,却还是忍不住翻身起来,“怎么了?”  她拿起遥控器把空调温度调高,甩掉鞋子钻进被子里来,冰冷的双手攥住我的胳膊,让我忍不住打一个寒颤。  “他老了,
期刊
壹  京中有二丑。  丑王爷,我。  两人面上都有碗大一块疤。王爷是给火烧出来的;我的是胎记。  没认识王爷之前,我的丑还没这么出名。那时我的身份是崇文馆外馆一名小小的司辰官,不入流的品阶,按理不该与位高权重的王爷结识。然而那年的紫薇花开得特别好,满园的姹紫嫣红,馆正大人逸兴大发,在馆中后园开了个诗会,王爷是受邀的上宾之首。  一时间,花儿一朵两朵三朵,酸诗一首二首三首。  也怪我贪凉,那日照旧溜
期刊
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三个月余才有了停歇的意思。  待荒泽枯干龟裂的野地又再一次变得润泽的时候,魂河的水便涨漫过了河堤,循着半人高的芦苇杆子问的空隙一直淌到了我和疆婆婆住的矮屋前。  疆婆婆赤脚站在一滩水里面,漫上来的水淹过了她的膝盖。她一个人望着水喃喃:“作孽哟这青莞……”可尽管如此她还是换下了她惯常穿的宽大渔袍,套上副还算正式的装扮,划拉着那几只罗盘便预备出门。  临出门前她终究没有忘记叮嘱我道:“
期刊
NO.1  公式背到一半,那种奇怪的感觉又来了。  已经不是一天两天,那道落在身上的目光如影随形。冷不丁就会突然出现,总觉得被人在暗地里盯上了。  是……被监视了吗?  路远下意识地将视线从手里捧着的课本转开,而周围的景象还是和往常一样并没有丝毫的变化——安静的教室里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地讲课,同桌纪俏仍旧是听得很认真的样子,有风从外面灌进来将半开的窗帘掀得上下翻飞,光线在墙边印出一个忽大忽小的光弧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