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北方,冬季时间长气温比较低,但是很多工程由于赶工期的需要,必须在冬期进行土建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等原因,工程质量事故极易发生,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质量事故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产生在寒冷的施工季节,但事故的显现是在次年转暖后的春季或夏季,这就要求施工时必须按照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措施执行,以确保工程质量。本文就冬期施工前及施工过程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1.冬期施工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施工技术规范1.0.3条规定,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
2.做好冬期施工的准备工作
做好冬期施工方案及抓好技术培训
冬期施工方案是确保冬期施工的基本文件。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做好冬期施工的各种记录:测温记录、气象记录,现场设置测温百叶箱。
3.冬期施工中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原材料
冬期施工中由于气温,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慢,混凝土强度增加缓慢,影响施工进度。因此,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R型早强水泥;骨料要求没有冰块、雪团,还要求清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不应含有易冻坏的矿物,骨料不应含有机物质。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等细骨料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对其加热。
3.2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水剂、防冻剂能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并保证其低温及负温下的硬化,防止早期受冻,注意在达到混凝土抗冻强度的前提下,掺量尽可能降低。外加剂必须有合格证,并做二次化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3保温防护材料
保温防护材料主要用于保温和混凝土养护期间防止失水。保温材料要干燥。防护材料可才用塑料布或彩条布皆可。
4.冬期施工中对混凝土拌制及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
(1)冬期搅拌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倒运和浇筑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确定搅拌站混凝土出机的合理温度(一般不低于10℃),当混凝土出机温度低于10℃时,应对混凝土进行热工计算,并经试验室试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加热的最低温度,应优先考虑先加热拌和水,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加热沙石等粗骨料的方法,但严禁直接加热水泥。水、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表6.2.1的规定。随时监测拌合物温度、室外气温、环境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到达现场温度和入模温度,做好测温记录,每工作班测温次数不少于4次。
(2)混凝土搅拌时投料顺序应为先加入粗骨料和水搅拌,再加入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6。
(3)搅拌时间要求: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左右。优先选用大容量的搅拌机,以减少搅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第6.2.5条规定。
(4)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应尽量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热量散失、表面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运输工具除保温防风外,还必须严密、不漏浆、不吸水。运输混凝土的工具,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泵管、搅拌运输车外包棉絮,各施工机具均包裹隔热帆布,减少热量的损失。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5℃以上。
5.冬期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1)要注意在模板各接缝、棱角部位加强缝的嵌塞保温;对于高层框架梁、柱不易覆盖保温材料时,要采用一层塑料布外加彩条布包覆养护。
(2)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及污垢,必要时搭设棚架。
(3)冬期施工浇筑混凝土不宜留置施工缝,如因技术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则应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其上部荷载较大,整体性要求较高,不允许留施工缝。
(4)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清理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在环境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高压风枪吹干净,当环境气温高于5℃时可采用水冲洗干净,但浇筑面不得存有积水。
(5)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与模板或浇筑面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15℃。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进行量测并做好记录。
(6)冬期混凝土的振捣要采用机械振捣,尽量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防止热量散失过多。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7)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温度不应低于2℃。当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混凝土的温度不宜低于2℃。
(8)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6.冬期混凝土养护及拆模过程的质量控制
(1)当环境气温低于5℃时,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
(2)冬期施工期间,当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混凝土时,且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且不低于5.0Mpa)前,混凝土均不得受冻。
(3)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于5℃,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
(4)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采取防寒保温;保温材料应按施工方案设置,并保持干燥。应对结构的边棱偶角、结构最薄弱和易冻的部位,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应采取防风措施。防止混凝土热量过快散失,保温材料下覆盖一层塑料布,塑料布应密封并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失水干燥,影响后期强度增长。 (5)浇筑完成后,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或易冻的部位埋置测温点,测温头埋入深度应为100mm~150mm,也可为构件厚度的1/2。采用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从混凝土入模开始到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4h~6h量测一次,并同时量测环境温度、室外气温作好记录。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可停止测温。
(6)冬期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层温度、表层温度与环境气温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15℃(大体积混凝土不应大于20℃)。
(7)当用蓄热法养护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采用外部热源加热法养护,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用蒸汽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温度不得高于60℃,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采用电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宜高于40℃,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h。掺用减水剂的混凝土,应经试验确定电热法养护对混凝土强度无影响后,方可采用。当采用暖棚法养护混凝土时,棚内底部温度不应低于5℃,且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采用燃煤加热时,应将烟气排出棚外。当采用蒸汽养护时,采用普通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最高养护温度不得超过8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可提高到85℃。
(8)混凝土的最短养护时间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湿度小于60%时,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8天;当环境湿度大于60%时,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
(9)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后,方可拆除;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依据。
(10)混凝土的拆模时间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得在此时浇筑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11)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内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12)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13)冬期施工的混凝土除按常规制作标准混凝土试件外,尚应根据养护、拆模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增加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施工试件不少于2组。 [科]
1.冬期施工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施工技术规范1.0.3条规定,冬期施工期限划分原则是: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即解除冬期施工。
2.做好冬期施工的准备工作
做好冬期施工方案及抓好技术培训
冬期施工方案是确保冬期施工的基本文件。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做好冬期施工的各种记录:测温记录、气象记录,现场设置测温百叶箱。
3.冬期施工中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1原材料
冬期施工中由于气温,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反应慢,混凝土强度增加缓慢,影响施工进度。因此,水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R型早强水泥;骨料要求没有冰块、雪团,还要求清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不应含有易冻坏的矿物,骨料不应含有机物质。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等细骨料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对其加热。
3.2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中掺入适量减水剂、防冻剂能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并保证其低温及负温下的硬化,防止早期受冻,注意在达到混凝土抗冻强度的前提下,掺量尽可能降低。外加剂必须有合格证,并做二次化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3保温防护材料
保温防护材料主要用于保温和混凝土养护期间防止失水。保温材料要干燥。防护材料可才用塑料布或彩条布皆可。
4.冬期施工中对混凝土拌制及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
(1)冬期搅拌混凝土前,应考虑混凝土在搅拌、运输、倒运和浇筑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确定搅拌站混凝土出机的合理温度(一般不低于10℃),当混凝土出机温度低于10℃时,应对混凝土进行热工计算,并经试验室试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加热的最低温度,应优先考虑先加热拌和水,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加热沙石等粗骨料的方法,但严禁直接加热水泥。水、骨料加热的最高温度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表6.2.1的规定。随时监测拌合物温度、室外气温、环境温度、混凝土出机温度、到达现场温度和入模温度,做好测温记录,每工作班测温次数不少于4次。
(2)混凝土搅拌时投料顺序应为先加入粗骨料和水搅拌,再加入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80kg/m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不应大于0.6。
(3)搅拌时间要求: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搅拌时间宜较常温施工延长50%左右。优先选用大容量的搅拌机,以减少搅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第6.2.5条规定。
(4)混凝土拌合物出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应尽量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混凝土热量散失、表面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运输工具除保温防风外,还必须严密、不漏浆、不吸水。运输混凝土的工具,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及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泵泵管、搅拌运输车外包棉絮,各施工机具均包裹隔热帆布,减少热量的损失。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5℃以上。
5.冬期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1)要注意在模板各接缝、棱角部位加强缝的嵌塞保温;对于高层框架梁、柱不易覆盖保温材料时,要采用一层塑料布外加彩条布包覆养护。
(2)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及污垢,必要时搭设棚架。
(3)冬期施工浇筑混凝土不宜留置施工缝,如因技术的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时,则应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其上部荷载较大,整体性要求较高,不允许留施工缝。
(4)新、旧混凝土施工缝的清理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在环境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高压风枪吹干净,当环境气温高于5℃时可采用水冲洗干净,但浇筑面不得存有积水。
(5)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与模板或浇筑面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15℃。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进行量测并做好记录。
(6)冬期混凝土的振捣要采用机械振捣,尽量加快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防止热量散失过多。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7)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温度不应低于2℃。当采用加热养护时,养护前混凝土的温度不宜低于2℃。
(8)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埋件)进行防寒保温。
6.冬期混凝土养护及拆模过程的质量控制
(1)当环境气温低于5℃时,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
(2)冬期施工期间,当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混凝土时,且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且不低于5.0Mpa)前,混凝土均不得受冻。
(3)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于5℃,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
(4)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采取防寒保温;保温材料应按施工方案设置,并保持干燥。应对结构的边棱偶角、结构最薄弱和易冻的部位,加强覆盖保温,迎风面应采取防风措施。防止混凝土热量过快散失,保温材料下覆盖一层塑料布,塑料布应密封并固定牢固,防止混凝土失水干燥,影响后期强度增长。 (5)浇筑完成后,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或易冻的部位埋置测温点,测温头埋入深度应为100mm~150mm,也可为构件厚度的1/2。采用蓄热法养护的混凝土从混凝土入模开始到混凝土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4h~6h量测一次,并同时量测环境温度、室外气温作好记录。混凝土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可停止测温。
(6)冬期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层温度、表层温度与环境气温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15℃(大体积混凝土不应大于20℃)。
(7)当用蓄热法养护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采用外部热源加热法养护,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用蒸汽加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当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养护温度温度不得高于60℃,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采用电热法养护的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宜高于40℃,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5℃/h。掺用减水剂的混凝土,应经试验确定电热法养护对混凝土强度无影响后,方可采用。当采用暖棚法养护混凝土时,棚内底部温度不应低于5℃,且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采用燃煤加热时,应将烟气排出棚外。当采用蒸汽养护时,采用普通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最高养护温度不得超过8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可提高到85℃。
(8)混凝土的最短养护时间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湿度小于60%时,养护时间应不少于28天;当环境湿度大于60%时,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
(9)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底模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后,方可拆除;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依据。
(10)混凝土的拆模时间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得在此时浇筑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11)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内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时不宜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12)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13)冬期施工的混凝土除按常规制作标准混凝土试件外,尚应根据养护、拆模和承受荷载的需要,增加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施工试件不少于2组。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