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除了传授简要、易懂、实用的写作基础知识,作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智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针对当前初中作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无效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究提高初中课堂作文有效性的方法,力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共同体验写作的美感与快乐,构建和谐有效的快乐课堂。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有效性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段写作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新的表达。”根据以上要求,初中学生应该通过写作培养全面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表达能力等。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无效”和“低效”的状态。
1、作文训练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教师重阅读,轻写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作文和周记外,语文教师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投入多效果差,觉得还不如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和基础知识方面。
2、作文训练缺乏总体规划,随意无序。
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忽视学生所处的年级段,忽视学生所学所得,在上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学生无法表达出真情实感。讲评的时候,每次念几篇较好学生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差生的作文难见天日。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没有方法可言,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智商、灵感和悟性。
3、作文训练中的模式化倾向,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有的老师平时作文训练时很注意传授作文的常规写法,而且为了便于教和学,往往把它形成固定的模式。有的老师遇到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要写一个题记。是不是每篇作文都需要题记?有的老师喜欢小标题“春夏秋冬、一二三四、酸甜苦辣”类似的格式作文,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会压制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使得学生过早地形成了呆滞的文风。
以上种种弊病,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存在,是作文教学、训练低效,甚至无效的渊源。急需对症下药,探索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有效、高效教学方法。针对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首先要充分准备,提前布置相关材料搜集、论点提炼等任务;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平时作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过报纸、互联网、杂志、作文书等,搜集一些好的题材、立意,不断积累写作需要的素材,勤于钻研、更新作文觀念,是很有必要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兼顾学生喜欢的话题来写;先说后写,不限制题材和字数,体裁除诗歌戏剧外均可;当场收作文本,现场批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2、作文训练课型灵活多变,避免单一枯燥的讲评
可以采用写作训练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作文修改课、作文欣赏课等形式。教会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使学生学会适“材”选“体”,落笔成文。不同的课型承载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作文课堂中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例如,作文讲评课,不要只念优秀的作文,差生的作文,尤其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片段,也应该作为交流的材料。
3、作文命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
命题最基本的要求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状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明白学生的思想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好的命题。像《命运》、《人生》这样深奥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少些,《一件有趣的事》、《那次,我恨傷心》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往往有话可说。
作文命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应尽可能避免浓重的道德化说教,要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正面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4、作文教学过程要有计划性和序列性。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不要贪多求快,搞得欲速则不达。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了,自然作文就有了思维方面的生命力。
总之,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而真正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作文 教学 有效性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段写作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新的表达。”根据以上要求,初中学生应该通过写作培养全面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表达能力等。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呈现“无效”和“低效”的状态。
1、作文训练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教师重阅读,轻写作。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学期作文和周记外,语文教师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投入不成正比,投入多效果差,觉得还不如将精力主要放在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和基础知识方面。
2、作文训练缺乏总体规划,随意无序。
一些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忽视学生所处的年级段,忽视学生所学所得,在上课前随意挑选个作文题目,放手让学生做。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学生无法表达出真情实感。讲评的时候,每次念几篇较好学生的文章作为评讲的对象,差生的作文难见天日。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指导作文没有头绪没有方法可言,写出好作文主要是靠学生的智商、灵感和悟性。
3、作文训练中的模式化倾向,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有的老师平时作文训练时很注意传授作文的常规写法,而且为了便于教和学,往往把它形成固定的模式。有的老师遇到任何一个作文题目,都要写一个题记。是不是每篇作文都需要题记?有的老师喜欢小标题“春夏秋冬、一二三四、酸甜苦辣”类似的格式作文,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会压制了他们活跃的思维,使得学生过早地形成了呆滞的文风。
以上种种弊病,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存在,是作文教学、训练低效,甚至无效的渊源。急需对症下药,探索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有效、高效教学方法。针对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想办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首先要充分准备,提前布置相关材料搜集、论点提炼等任务;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平时作文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过报纸、互联网、杂志、作文书等,搜集一些好的题材、立意,不断积累写作需要的素材,勤于钻研、更新作文觀念,是很有必要的。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兼顾学生喜欢的话题来写;先说后写,不限制题材和字数,体裁除诗歌戏剧外均可;当场收作文本,现场批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维。
2、作文训练课型灵活多变,避免单一枯燥的讲评
可以采用写作训练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作文修改课、作文欣赏课等形式。教会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使学生学会适“材”选“体”,落笔成文。不同的课型承载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作文课堂中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例如,作文讲评课,不要只念优秀的作文,差生的作文,尤其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片段,也应该作为交流的材料。
3、作文命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
命题最基本的要求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状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明白学生的思想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找到好的命题。像《命运》、《人生》这样深奥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少些,《一件有趣的事》、《那次,我恨傷心》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往往有话可说。
作文命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应尽可能避免浓重的道德化说教,要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正面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4、作文教学过程要有计划性和序列性。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不要贪多求快,搞得欲速则不达。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了,自然作文就有了思维方面的生命力。
总之,教师应更新观念,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从而真正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