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波利尼西亚的麻风:联合化疗对麻风流行病学趋势的可能影响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hine1116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分析了法国波利尼西亚1967~1983年麻风单疗和1983~1990年麻风联合化疗期间的流行病学情况.

其他文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调节一些巨噬细胞功能的神经肽及血管扩张剂。在炎症反应中, CGRP可在表皮神经中出现, 并与Merkel细胞有关, 此外还发现CGRP与食管粘膜中的郎格罕细胞(LC)相互关联, 这说明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期刊
对梅毒免疫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文献复习。着重比较了梅毒血清学试验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认为多聚酶链式反应诊断先天性和神经性梅毒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链球菌感染(通常是上呼吸道感染)可促发点滴型银屑病(特别在儿童),或者使斑块型银屑病症状加重.致病菌主要是链球菌A、C、G3组.点滴型银屑病与链球菌感染的关系可通过下列3点来证实:①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②咽拭子培养有β溶血性链球菌生长;③链球菌血清学试验抗体滴度升高4倍.
作者报告3例有10余年痤疮史患者,曾用数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口服13-顺维甲酸后引起急性跟腱炎.例1为23岁男性患者,双侧跟腱急性疼痛,负重困难,行走时加重.上述症状出现于服用13-顺维甲酸1mg/kg的6周后.体检:双侧跟腱肿胀、红斑、触痛,给布洛芬400mg每日3次无效.停用13-顺维甲酸后2周,症状几乎完全消失.再次给予13-顺维甲酸0.5mg/kg,跟腱炎复发,但其程度较轻,给予布洛芬
期刊
最近有研究表明分支杆菌可优先诱导结核样型麻风(TT)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分泌高水平的γ干扰素(IFN-γ)及微量的(或无)白介素-4(IL-4),而瘤型麻风(LL)患者来源的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克隆分泌的细胞因子类型与TT的相反且可通过释放高水平的IL-4来介导其抑制活性。作者主要用较大样本分析了对麻风菌抵抗力强的TT、和无反应的瘤型麻风以及健康对照者的分支杆菌反应性T细
期刊
足菌肿是一种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及其下骨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按其病原可分为放线菌肿和足分支菌病二类,在热带国家常见.该病的治疗仍是一个问题,很多药物如磺胺增剂片A、氨苯砜、丁胺卡那霉素等曾用于治疗,效果不一,而且常常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骨和内脏受累的病例,常对治疗抵抗.
期刊
研究了实验动物模型中环孢素A(CSA)对早期(免疫后2个月)和晚期(免疫后4个月)红斑狼疮(SLE)的作用。方法如下:动物选用无发生自身免疫病遗传背景的BALB/c品系雌性小鼠,每组10只。
期刊
比较了异位性皮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嗜酸粒细胞对一系列化学趋化素的游走能力.26例符合Hanifin和Rajka诊断标准的异位性皮炎患者,至少对3种变应原过敏,总IgE水平升高,对相关变应原的放射性变应性吸收试验(KAST)阳性.采血时,大多数患者有轻中度湿疹,局部有活动性皮损.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8%).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离纯化异位性皮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的嗜酸粒细胞.用改良的Bo
皮脂角化症(SK)是一种很常见的良性增生性皮肤损害。可见于约20%的中老年人。除瘙痒性发疹性SK常与内脏恶性肿瘤有关(Leser-trelat征)外, 一般常仅由于美容上的原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也很少进行病理学的检查。但在以往的文献中, 有散在报告SK转变为恶性肿瘤。本文回顾性研究临床诊断的SK损害, 在组织病理学上的恶变发生率, 并对其年龄、部位的分布进行分析。
期刊
1988年4月~1989年12月作者在美国37个城市98个STD门诊中共检测176439份血清。门诊的HIV血清中位阳性率是2.3%(范围0%~38.5%)、在27个城市37个门诊调查中发现男性同性恋HIV血清中位阳性率是36.1%(范围14.3%~64.2%)。个别城市如旧金山,有静脉药瘾史的男性同性恋HIV感染高达6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