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教育公平问题不但没有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还有不断凸现的趋势,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鉴于此,研究如何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和措施,是当前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对于推动我国教育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公平性;方法
我国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还包括人力资源的可持续。而教育是一个人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保障,是立国之本。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全社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和责任意识,具备关心全人类明天的道德认识和博大胸怀,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國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义务教育普及率还是高等教育入学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现实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地区或者弱势群体由于没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影响其成长,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努力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竞争环境,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因素
(1)地域性不公平现象。以高考招生政策为例,现行高考招生政策是按照省份分配招生指标,高校所在地的省份往往能获得较多的招生指标,高校较少的省份在高考招生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就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高考招生情况。高校数量多的地区,本地学生考入全国重点高校的机会远大于人口多而高校少的省份,导致了考生为考取重点高校而进行的户口迁移问题。高考的地域性不公平,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受教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使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2)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投入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问题,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农村的教育资金、教育硬件和优秀教师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城镇的现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还有不少是危房,教育硬件建设比较落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如城镇教师、少数地区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3)教育资源紧缺。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指责的择校热、辅导热、条子生的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学生利家长对于好教师和好学校的认可和追求,而这突出反映了国家教育的一个矛后,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严重短缺。治本的办法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好学校多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同时,大学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市场正而临着国外教育力量的分割。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师荒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在教师这一方面的缺口。但是,由于教师的待遇问题等,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在该方面的从业意向,这更加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贤缺。
二、提升我国教育公平性的措施
(1)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伴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出现的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既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也造成了我国公民在教育机会均等上的不公平,并进一步恶化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影响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发展,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基础教育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民素质基础工程,其重要性是全局性的,中央政府应该承担很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在扶持财力薄弱的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方面,中央政府更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经费筹措能力较强,在弥补地方教育经费不足,尤其是在平衡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平衡方面应该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实行义务教育法,各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规模的不平衡己经大为改善,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投入水平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则比较严重,甚至同非义务阶段的基础教育相比更为突出。所以缩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有待付出更大的努力。
(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优化教育发展政策,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教育公平的原则,对现行教育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取消或者调整一些显失公平的教育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不同地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完善不同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贫穷落后地区教育的专项补助制度,加大对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的教育资金支持,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资金保障,不断缩小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教育上的差距。对人口大省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给予优惠扶持政策,缩小高校招生方面的地区差距。灵活运用税收、招生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增加民众享受教育的机会。
除了义务教育外,作为中央政府也应该在促进贫困地区的高中阶段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不能因为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就放弃中央平衡各地发展的责任。大力扩大非义务阶段的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高中阶段的地区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规模上的差异。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应坚持国家、社会和家庭分担的原则。尽管地区教育发展深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但地方教育政策同样对地区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政府在教育投入政策上并非就一定相同或相似因此需要对地区政府在基础教育上的重视程度方面作出一些定量的评估,对那些在教育发展上同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区,采取措施给予一定的鞭策。
总之,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必须要从源头抓起,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关键所在,同时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没入力度。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淡化,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文胜.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2.01;
[2] 王蕾、张安梅.国外教育考试公平性标准及其启示[J].中国考试,2010,9(49-54);
[3]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27.2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
关键词:教育;公平性;方法
我国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其内涵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还包括人力资源的可持续。而教育是一个人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保障,是立国之本。只有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全社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和责任意识,具备关心全人类明天的道德认识和博大胸怀,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國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义务教育普及率还是高等教育入学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众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现实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地区或者弱势群体由于没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影响其成长,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努力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竞争环境,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因素
(1)地域性不公平现象。以高考招生政策为例,现行高考招生政策是按照省份分配招生指标,高校所在地的省份往往能获得较多的招生指标,高校较少的省份在高考招生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这就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的高考招生情况。高校数量多的地区,本地学生考入全国重点高校的机会远大于人口多而高校少的省份,导致了考生为考取重点高校而进行的户口迁移问题。高考的地域性不公平,直接影响了不同地区受教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使教育公平难以实现。
(2)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均衡。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投入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问题,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农村的教育资金、教育硬件和优秀教师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城镇的现状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中西部农村地区学校还有不少是危房,教育硬件建设比较落后,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如城镇教师、少数地区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3)教育资源紧缺。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指责的择校热、辅导热、条子生的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学生利家长对于好教师和好学校的认可和追求,而这突出反映了国家教育的一个矛后,优质教育资源还是严重短缺。治本的办法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好学校多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紧缺。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同时,大学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市场正而临着国外教育力量的分割。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等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师荒现象,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在教师这一方面的缺口。但是,由于教师的待遇问题等,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在该方面的从业意向,这更加导致了教育资源的贤缺。
二、提升我国教育公平性的措施
(1)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伴随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出现的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既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也造成了我国公民在教育机会均等上的不公平,并进一步恶化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影响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的发展,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基础教育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民素质基础工程,其重要性是全局性的,中央政府应该承担很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在扶持财力薄弱的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方面,中央政府更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经费筹措能力较强,在弥补地方教育经费不足,尤其是在平衡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平衡方面应该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实行义务教育法,各地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规模的不平衡己经大为改善,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教育投入水平地区间不平衡的现象则比较严重,甚至同非义务阶段的基础教育相比更为突出。所以缩小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有待付出更大的努力。
(2)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调整优化教育发展政策,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教育公平的原则,对现行教育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取消或者调整一些显失公平的教育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不同地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完善不同地区教育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贫穷落后地区教育的专项补助制度,加大对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的教育资金支持,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资金保障,不断缩小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教育上的差距。对人口大省和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给予优惠扶持政策,缩小高校招生方面的地区差距。灵活运用税收、招生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增加民众享受教育的机会。
除了义务教育外,作为中央政府也应该在促进贫困地区的高中阶段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不能因为高中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就放弃中央平衡各地发展的责任。大力扩大非义务阶段的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高中阶段的地区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规模上的差异。非义务教育的成本应坚持国家、社会和家庭分担的原则。尽管地区教育发展深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但地方教育政策同样对地区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的政府在教育投入政策上并非就一定相同或相似因此需要对地区政府在基础教育上的重视程度方面作出一些定量的评估,对那些在教育发展上同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区,采取措施给予一定的鞭策。
总之,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必须要从源头抓起,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关键所在,同时国家应加大对教育的没入力度。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淡化,才能真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文胜.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2.01;
[2] 王蕾、张安梅.国外教育考试公平性标准及其启示[J].中国考试,2010,9(49-54);
[3]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27.2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