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背后,一个人的演唱会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Creative)是数码娱乐产品的全球领导者。早在之前,Creative Aurvana Live的出现让大批的音乐发烧友广为推崇,最近创新再次推出7Aurvana Live!的升级版——Creative Aurvana Live 12,加入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性价比更高,聆听效果堪比录音棚和音乐现场。[DVCLUB]产品测评室拿到这款耳机经过几周的试用之后,迫不及待和读者分享使用后的真实感受。
  外观,灵动轻巧
  一改live一代以往的外观设计,Live!2采用了更为前卫轻便的设计理念。它的耳罩设计为三角形外观,相比人们常用的圆形更为时尚灵巧,而且耳罩可向内外平放,外出时用包装中所送的超细纤维便携软袋装起,更为便携和节省空间。在颜色选配上比较大气,有黑配深铬色、黑配深红铬色两种颜色可选,很适合年轻人佩戴。金属合金的头带使用起来也更加耐用,根据人头大小可在3厘米内伸缩。配备的可拆卸式音频线具有线控式麦克风和音量调节,便于搭配智能手机进行语音通话。
  Live!2选用了蛋白质人造皮革耳垫,全封闭设计,包围感很强,而且仅255克的机身重量对佩戴舒适度上有很大提升,压力感很轻,长时间佩戴少有夹耳朵的不适感。除了舒适度之外,耳垫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Live!2没有的降噪功能,我尝试用它在家里、办公室、小区等环境听音乐,隔音效果不错。但需要提及的是,在重低音很强的公车、地铁等环境中使用,Live!2的隔音效果会略弱些。
  听觉,将音乐现场囊进耳朵
  入耳的正常听觉范围在20-20000Hz,而Live!2的频响为10-30000Hz。这表明Live!2在低频、中频、高频都将会有很好的表现力,采用的40nm生物振膜单元则表示Live!2在声音震动的运动惯性上会比较小,清晰度和细节部分会还原得更好。事实是否如此,对此[DVCLUB]在用一些打口碟将耳机煲一周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听觉测试。
  对于Live!2在音乐上的表现力,我挑选了一些音乐进行测试,测试高频主要是选用了流行乐(黄龄、动力火车等,选用9H左右大小的百度mp3),低频主要是听古典音乐、摇滚乐(Guns N’Roses、Metallica、U2等,9M左右的虾米网mp3)、打击乐(中东打击乐,iphone豆瓣FH在线)来做测试。在试听中,Live 12的中高低频表现得很均衡,略显集中,高频部分声音温暖悦耳,很宽阔,稍感不太通透。中低频在量上很足,且音质很好,人声部分很有包围感和临场感,低频的下潜深度到位,细节部分解析力不错,乐器声层次分明,但对于喜欢重型音乐的朋友来说低音的弹性会觉得有些大,不够力度,听起来不那么干净利索。不过无可厚非,毕竟Live!2的产品定位就是一款生活娱乐性的耳机,在多元化音乐的感官上能达到如此真实的还原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总体来说,Live!2是一款性价比较高的耳机,对声音有较真实的还原能力,很有临场感,层次感突出,平衡感不错,对于比较看重live music效果的音乐发烧友来说,这款仅599¥(官方售价)的耳机也算是鱼和半个熊掌兼得了。
其他文献
色彩管理是一个过程,能达到色彩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然而,许多核心概念都牵涉到色彩科学,这往往是连资深用户都不太熟悉的领域。在本文中,我们会介绍与电影和广播相关的关键技术及最佳做法。  概述  在色彩管理的过程中,一开始会对通常使用的设备进行评估(摄影机、电脑显示器、电视机或投影机)。例如,用户可能是用RED来捕捉画面,通过基准质量监视器来调色,然后将画面输出到家庭影院显示器上。关键是要了解各个装置
期刊
微电影从诞生到现在,就连叫什么都一直存着诸多争议,有人称为业余电影,有人称为网络电影,有人叫Micro Film,有人沿用国际上“Short Film”的叫法。微电影刚刚行起之后,就被广告主追捧,甚至面临被商业绑架的生存之忧。但是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视频业务的壮大,这股狂潮还是迅速席卷了全国,尽管问题也是重重。本期我们和读者朋友一起探讨微电影,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期刊
父亲  爸爸周年祭。心里面除了想念就是对这份父爱的感恩。  常常想起我八九岁时他手把手教我写书法、画画的情景。我这个拖延症女儿,记得12岁那年参加书法大赛,复赛要邮寄作品到北京,截止比赛的前一晚,临摹要交两本,作品要交一幅,而我之前居然一页未动。深更半夜,我一页页写,他打开电扇一页页替我吹干,陪我熬夜,没有一句数落……后来我幸运地加入决赛,书法也获得了楷书大奖,那一次我和他好开心。我不会忘记那刻。
期刊
微电影《勇敢·爱》剧本节选  编剧:承孝杰  导演:蒋红训 承孝杰  摄影:陈琳  后期:蒋红训 蓦麟视觉团队  男演员:黎宇航  女演员:张弛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很忙碌,但是缺乏激情。我也有自己喜欢的男生,只是还没有向他表白。我和他的距离时常很近,时而又很远。他是一名户外摄影师,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外面拍摄。我很想了解他,跟随他,想成为他相机中最美的女主角。  又到了交
期刊
调整曝光的极限  数字摄影机的Log模式极大提高了数字摄影机的宽容度,使之可以达到甚至超越胶片的宽容度。宽容度提高带来的宽动态范围可以让摄影师表现个人风格的余地更大,比如曝光过度的高调和曝光不足的暗调。在每个片子开拍之前,摄影师都会对即将用到的摄影机进行测试,掌握摄影机的特性以便充分的发挥其优势。调色师实际上也非常需要介入到前期的测试环节,掌握摄影机在曝光方面所能达到的极限,有效地设计后期的调色方
期刊
DV进入普通家庭的早期,往往被用来拍摄“家庭私影像”。这段时期,人们还没有产生“电影创作”的想法。虽然不少媒体欢呼雀跃,大声宣布“个人影像时代的来临”,但“电影创作”对老百姓来说,实在是过于高级。DV影像的电影化,在国内是从“独立影片”的出现才开始的。多数“独立影片”都拥有十分强烈的精神内核,它蕴含着作者的深入思考,DV不再只是用来记录,而是用来表达。因为它追求独立精神和主观表达,所以它从本质上拒
期刊
Q:《数码影像时代》  A:陈昊  2010年,微电影元年,互联网拉开跨界影视圈的帷幕,三年的大跃进发展,微电影被互联网提高到战略层次;传统电视台也借这股东风,欲挖掘新的金点,纷纷开办微电影频道,微电影协会、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也不时见诸于报端。但为了赚到流量和收视率,事实上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微电影并不理想,甚至充斥着美色、血腥和暴力,如何把品牌和文化更好地融合起来,不仅考验着制作方,也考验着播出
期刊
任洋  80后导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修导演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广告公司任职多年,2011年潜心电影艺术创作。2013年创作公益微电影《上海失物招领网》。  作为电影工作者工作中无时无刻都充满着挑战,久而久之把困难当作乐趣勇于面对,这才是电影工作者的天性与职责。但,这次真是玩大了。  2013年11月初篮球场上和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起挥汗。完毕,朋友打趣的说到公司刚刚做好一个公益网站,月底要召开启动
期刊
“导演,我们想要的是那种爱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温馨场景,要有吃饭时的欢乐景象,把我们的产品做前景,然后在桌上再放一个,你觉得行不?”  “导演,客户觉得,母亲骑自行车带儿子去公园是很重要的段落,麻烦你拍的时候,让母亲骑车骑得感人一点。”  “导演,毕竟客户花了钱,所以希望多看到自己的产品是可以理解的……”  “导演,产品在每个场景都出现一下……”  “导演……”  这就是现在大部分所谓的定制微电影或者
期刊
以前去看演唱会和体育比赛的时候,几百块钱的门票只能屈居在偌大体育场二层,远方主舞台上的歌手、场中的运动员在我眼里小的几乎看不见细节,环顾四周不少人举着长枪短炮生怕落下一个细节,也有装备不良者举着手机推到最远哪怕只能拍到芝麻粒大小的影像也不想浪费与偶像在一起的短暂时光。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望远镜能摄像就好了,这样花最便宜的票价却有前排感受,还能把演唱会录下来,一箭双雕!  于是满满的期待这就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