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像人们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一切的时候,大自然就以雾霾天气回报于人类一样,学校教育迟早也要反馈于社会。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加第30个教师节庆祝会上说: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做教育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培养习惯,教育学生要有一个文明的言行举止,有一个好的品行,有一个仁爱之心,一条腿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条腿只有并驾齐驱,才能有效解决了一条腿走路带来的种种弊端。
教育是一项很具体的工作,必须有抓手。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研究了两个课题,“三省教育”和“引领式教学”,并以此作为教育的两条腿,既培养学生做好人、做好事、养好习惯,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后续发展所需的能力,储备后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一、三省教育
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式这些先哲的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里的“三”泛指多次。“三省”是指多次檢查自己,或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因此,要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分阶段安排自省内容,哪里有问题就在那里反省。这里的“省”,一是提醒,防患于未然;二是自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补充外在纪律条框约束的不足。从孔子和曾子的自省中,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我们本着“近、小、实、新”的德育原则,把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列举出来:我们把这种教育命名为“三省教育”。
“三省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规范言行举止,养成良好习惯。
简单地说,三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因此,无论是纠正坏习惯,或者是培养好习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好。
做三省教育就是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
(一)设晨会 引导学生“三省吾身”
世界上没有不经挫折就能成为冠军的运动员。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说犯错误也是成长,但怕就怕知错不改,或者明知故犯。如果能做到时时反省,常常回顾,学生就会少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为此,学校设立了“三省”晨会,组织同学对昨天的行为进行反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和自我表扬,让学生在晨会上体会“三省”、感悟“三省”。在小组交流中允许辩论,允许争吵,甚至面红耳赤。
(二)写日记,内化“三省”内容
开展“三省”教育,关键是通过不断强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三省”的自觉性,促进文明习惯的形成。为此,我们引导学生写“三省”日记,记录一天生活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悟。对“三省”进行自省和感悟,从而达到内化、自律的目的。
(三)写感言,形成“三省”文化
为了加深学生对“吾日三省吾身”的认识,增强自省的效果,提升自省的思想境界,我们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把自己践行三省的感悟,用自己最高的水平浓缩成三省感言,并择优做成漂亮的条幅挂到墙上,我们把它称之为“名人名言”。
二、引领式教学
(一)引领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师备课七环节,学生学习四步骤,简称“七环节四步骤”。
本文只解读学生习学的四个步骤,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的四个步骤:阅读理解 -→合作交流-→问题展示-→引领与解答
1.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感悟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阅读文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力求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教师引领学生带着在阅读理解中未解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以寻求正确的解答。通过合作交流,使知识得到巩固、拓展和延伸。
3.问题展示
问题展示是指让学生展示在合作交流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或者是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4.引领与解答
是指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学生解答未尽的问题由教师引领解决。对引领有困难,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知识,老师可以讲解。
这四个步骤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有效链条。因为,没有阅读理解,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就没有感知和体验,交流时就无从谈起。没有交流就没有感悟,更没有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就无问题展示可言,没有问题的展示,教师引领解答问题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也就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
(二)取得的效果
高校课堂 = 学生愿学(内因)+ 教师善教(外因)
就是说学生有内在学习的意愿,积极而主动,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三省教育通过对学生坏习惯的纠正和好习惯的培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引领式教学的实施彻底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把主要精力由原来的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主动的学。通过备课、听评课及教研活动,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告诉我们,有德有知是成品,有德无知是半成品,无德无知是废品,有知无德是危险品。教育的成品就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成功的教育就是先通过德育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在求知过程中让学生增强理性,养好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就形成了德育和智育互相助推的良性循环,这样培养出的人是健康的,能散发正能量,能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这就是教育的一体两翼,二者不可偏废,但缺一不可。
事实上,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弱化德育或没有德育的教育是极其危险的教育,无论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或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 做教育只有两条腿走路 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之人。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参加第30个教师节庆祝会上说: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做教育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培养习惯,教育学生要有一个文明的言行举止,有一个好的品行,有一个仁爱之心,一条腿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条腿只有并驾齐驱,才能有效解决了一条腿走路带来的种种弊端。
教育是一项很具体的工作,必须有抓手。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研究了两个课题,“三省教育”和“引领式教学”,并以此作为教育的两条腿,既培养学生做好人、做好事、养好习惯,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后续发展所需的能力,储备后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
一、三省教育
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式这些先哲的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里的“三”泛指多次。“三省”是指多次檢查自己,或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因此,要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分阶段安排自省内容,哪里有问题就在那里反省。这里的“省”,一是提醒,防患于未然;二是自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补充外在纪律条框约束的不足。从孔子和曾子的自省中,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于是,我们本着“近、小、实、新”的德育原则,把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列举出来:我们把这种教育命名为“三省教育”。
“三省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规范言行举止,养成良好习惯。
简单地说,三省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可以养成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因此,无论是纠正坏习惯,或者是培养好习惯,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做好。
做三省教育就是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展实践活动。
(一)设晨会 引导学生“三省吾身”
世界上没有不经挫折就能成为冠军的运动员。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说犯错误也是成长,但怕就怕知错不改,或者明知故犯。如果能做到时时反省,常常回顾,学生就会少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为此,学校设立了“三省”晨会,组织同学对昨天的行为进行反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和自我表扬,让学生在晨会上体会“三省”、感悟“三省”。在小组交流中允许辩论,允许争吵,甚至面红耳赤。
(二)写日记,内化“三省”内容
开展“三省”教育,关键是通过不断强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三省”的自觉性,促进文明习惯的形成。为此,我们引导学生写“三省”日记,记录一天生活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悟。对“三省”进行自省和感悟,从而达到内化、自律的目的。
(三)写感言,形成“三省”文化
为了加深学生对“吾日三省吾身”的认识,增强自省的效果,提升自省的思想境界,我们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把自己践行三省的感悟,用自己最高的水平浓缩成三省感言,并择优做成漂亮的条幅挂到墙上,我们把它称之为“名人名言”。
二、引领式教学
(一)引领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师备课七环节,学生学习四步骤,简称“七环节四步骤”。
本文只解读学生习学的四个步骤,根据学习金字塔原理我们设计了学生学习的四个步骤:阅读理解 -→合作交流-→问题展示-→引领与解答
1.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感悟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阅读文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力求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教师引领学生带着在阅读理解中未解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以寻求正确的解答。通过合作交流,使知识得到巩固、拓展和延伸。
3.问题展示
问题展示是指让学生展示在合作交流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不同见解,或者是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4.引领与解答
是指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学生解答未尽的问题由教师引领解决。对引领有困难,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知识,老师可以讲解。
这四个步骤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有效链条。因为,没有阅读理解,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就没有感知和体验,交流时就无从谈起。没有交流就没有感悟,更没有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就无问题展示可言,没有问题的展示,教师引领解答问题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也就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
(二)取得的效果
高校课堂 = 学生愿学(内因)+ 教师善教(外因)
就是说学生有内在学习的意愿,积极而主动,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三省教育通过对学生坏习惯的纠正和好习惯的培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引领式教学的实施彻底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把主要精力由原来的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引领学生主动的学。通过备课、听评课及教研活动,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告诉我们,有德有知是成品,有德无知是半成品,无德无知是废品,有知无德是危险品。教育的成品就是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成功的教育就是先通过德育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在求知过程中让学生增强理性,养好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这就形成了德育和智育互相助推的良性循环,这样培养出的人是健康的,能散发正能量,能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这就是教育的一体两翼,二者不可偏废,但缺一不可。
事实上,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弱化德育或没有德育的教育是极其危险的教育,无论是对一个人的成长,或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 做教育只有两条腿走路 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