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箭发射时要倒计时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在电视里看到火箭发射,都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那么,火箭发射的时候为什么要倒计时呢?其实是源自科幻电影的创举。
  1929年,德国电影大师弗里茨·朗在其执导的科幻影片《月里嫦娥》中,向观众首次呈现了一枚登月火箭发射升空的全过程。
  由于电影中火箭发射前运送至发射平台的过程过于冗长,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营造“时间紧迫”的戏剧性气氛,电影特别安排了主人公在为火箭点火之前读秒倒数的情节:随着屏幕上的数字越来越小,其字体越来越大,直至巨大的“JETZT”(现在)出现,火箭腾空而起,升入云霄。
  倒计时这一设置,此后逐渐成为各类电影中制造紧张氛围的有力工具,甚至可与定时炸弹这一电影传统道具相媲美。
  火箭发射时使用倒计时,真正的作用在于确认火箭发射的时间零点。如果把从火箭固定上发射架到任务完成的整个任务过程以时间轴为数轴的话,那么发射的时刻就可以作为数轴的零点,或被命名为T0。T0时刻对于轨道计算十分重要。当火箭发射时,T0时刻就会自动传输到所有的测控站。发射前用T-xx表示时间,发射后用Txx表示时间。
  在规划完成后,负责火箭发射的所有部门就从T0倒推各项工序和部件的完结时间,并按各部门各自的归结时间继续前推。随后,火箭发射的各个部门在完成其任务时从数月、数周、数天开始不断归结,到发射前的数小时、1小时、0.5小时、15分钟、5分钟、1分钟……直至指令员宣读T0之前的最后10个数。
  各国在火箭发射倒计时的具体设置上也是有差别的。比如,中國的火箭倒计时是点火倒计时,以火箭点火时刻作为T0;而美国的火箭倒计时都是采用起飞倒计时,以火箭起飞时刻作为T0。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中国并未采用在美国普遍使用的牵制释放装置,火箭起飞的成功与否全凭发动机的推力,而且各个发动机的动作也不完全同步,因而作为结果的火箭起飞时间无法人为控制,所以只能采用倒计时点火,然后测量起飞时间。
  与之相对的,采用牵制释放装置的美国火箭起飞前被“锁”在发射台上,在起飞前的几秒点火,牵制释放装置会在火箭达到额定推力时解锁放飞火箭,火箭起飞的时间即为T0。牵制释放装置允许各个发动机在火箭静止状态下工作一小段时间,可以消除不同发动机间推力不同步的影响,从而更精确地控制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射窗口设立时间零点,并以此规划整个发射进程的制度设计,也是由科幻作品首先创造的。在凡尔纳最具预见性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美国大炮俱乐部向麻省剑桥天文台咨询向月球发射炮弹并命中的可能性时,得到的答复如下:
  1.大炮应设在南纬或者北纬0°~ 28°之间的地方;
  2.炮口应瞄准天顶点;
  3.炮弹应具有每秒1.2万米的初速;
  4.应于第二年的12月1日22点46分40秒发射炮弹;
  5.它将在射出后4天,即12月4日半夜、月球穿过天顶点时到达。
  以第二年的“12月1日22点46分40秒”为T0,唯一不同的是指令员并未使用倒计时,而是按自然时间进行顺数计时:“……38!39!40!开炮!”有意思的是,影片《月里嫦娥》的科学顾问,与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人戈达德并称为火箭设计先驱的,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德国人赫尔曼·奥伯特,少年时代的科学启蒙书籍恰恰就是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奥伯特为《月里嫦娥》设计的火箭模型,其外形与内部构造均对凡尔纳小说中的锥形圆柱体“炮弹车厢”有所借鉴。
  奥伯特为电影设计的火箭不仅造型前卫,理念也与后来的真实火箭颇为接近:它使用液体燃料,并且是分级点火。不过这倒不算奥伯特的创举,他的同乡康拉德·哈斯在他出生400年前就已经用火药爆竹实现了这一设定。
  (摘自中国画报出版社《一本有趣又有料的科学书》,张秋伟荐)
其他文献
一位老人读完一本关于如何增强记忆力的书后,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提高了一大截,于是要老伴试试他。妻子说:“明天咱们外出旅行,你把要带的东西记下来。”老人精心列了一份清单,认真地背起来。  第二天,两人上路了。在車里,妻子问:“你记下咱们要带的东西了吗?”老人一样一样地背出来,一件不少。妻子很高兴,问:“东西在哪里?”老人一听一下子呆住了,懊丧地说:“亲爱的,东西都忘在家里了!”
期刊
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体力与运动能力调查》显示,最近12年,日本70~79岁老人的体力“年轻”了5岁左右。分析认为,这得益于日本老人健康意识强,定期做运动。下面就是在日本老人中十分受欢迎的几种长寿操。  椅子操  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臀部只占一半椅面。两手交叉放在头后,依次抬起一侧大腿再放下。抬腿时,膝盖应尽量超过肚脐,每次做20~40个。老人如果感觉腰部不适,可以边呼气边做。椅子操可缓解老人腿
期刊
神经内科看的是人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及外周神经系统脊髓等)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使脑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受影响的神经细胞因而坏死,产生各种脑损害的症状,具体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多发性神经病(周围神经炎) 由多种原因(如糖尿病、重金属中毒、营养不良等)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逐渐出现的手足部麻木感
期刊
胃溃疡与胃癌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但它们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部分胃溃疡可恶变为胃癌。当胃溃疡的老病号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要提高警惕,考虑排除胃癌的可能。  一是疼痛规律改变  90%的胃溃疡患者有上腹痛,主要是餐后半小时疼痛,服用抗酸药后缓解。疼痛周期性发作,形成“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而早期胃癌患者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逐渐出现类似胃炎或胃溃疡的症状,但是疼痛规律
期刊
老妈抱怨说她的手机有问题,不好用。我问她有什么问题,她说摄像头不清晰。我果断地给老妈的手机装了一个美颜相机,老妈试了以后连声说:“好,好!这下手机好了。”  今天早上老妈照镜子的時候说:“儿子,家里的镜子也有问题了,不清晰,你帮忙修修吧。”
期刊
学医的学生刚入学时,写字仍然是一笔一画的,当上医生之后就开始龍飞凤舞了。这是为什么?  温德尔·杰米森主编的一本儿童问题集里收入了这一问题。他邀请美国一位文件检查员和书写专家做了解答:“简单来说,是因为医生不耐烦。他们不喜欢每天填写和签署那么多的文件,他们宁愿把时间用来给病人看病。所以他们的笔迹经常显示出不耐烦,写得那么快、那么难以辨认。因此,药剂师有时会理解错误,给病人拿错药。‘一日4次’和‘4
期刊
地铁站内的风穿堂而过,正在等待乘坐地铁的您在做什么?是拿起手机翻看朋友圈,还是望着广告牌在发呆?而巴西的“地铁一族”,每人手拿一本“能阅读的地铁卡”,神态安详地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能阅读的地铁卡”是由巴西最大的口袋书出版商格雷特制作生产的。格雷特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他认为读书会使人的生命得到升华。然而,他经常在乘地铁时发现,很多年轻人不是拿着手机翻看社交网络,就是无聊地自拍,看书的人少之又少。如
期刊
有一次,我去印度北部的戈拉彎旅行,看上了一件颇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一问价格,需要2000卢比,而我身上只有1200卢比。之前考虑到在印度不会停留太长时间,所以在新德里我没有兑换太多的卢比。钱夹里的美元倒是有不少,我掏出几张,打算用美元支付。可是对方没见过美元,不愿意接受,要求我兑换成卢比后再交易。  没办法,我只好四处寻找银行,心想银行应该能够兑换美元吧。没走多久,看见前面一家商铺的门匾上印有“B
期刊
牛犇,原名张家景,出生于1935年,1946年首次在电影《圣城记》中饰演村童“小牛子”,从此,所有认识他的人皆以“小牛子”称之。1948年,牛犇赴香港拍片。临行前,他请导演谢添为自己起个艺名。谢添说:“现在大伙都叫你小牛子,那就再添3只牛吧!”“犇”者,跑也。从此,牛犇就像牛一样,在银幕上奔跑着。  牛犇的健康长寿和他风趣幽默的性格、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对电影事业的执着有着一定的关系。/自称刘姥姥,喜
期刊
近年来,全球的百岁老人与日俱增,这些老寿星虽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态好,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芬兰发明家韦于吕宁:爱吃番茄与洋葱  在芬兰,108岁的发明家埃梅利·韦于吕宁堪称奇迹,因为他虽然患有前列腺癌,但依然顽强地活着。韦于吕宁的长寿秘诀为:勤于用脑,心胸开阔,爱吃番茄与洋葱。  韦于吕宁长期从事发明工作,一生不断地思索、钻研,有着旺盛的求知欲。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衰老往往是从大脑开始的,
期刊